s 閱讀頁

天星橋民居

  天星橋在太平鎮南麵約4公裏處,龍灘河與臥龍河在這裏匯合。兩河相交處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橋,因橋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徑30厘米的天然圓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當時,可見一股河水流進石洞形成很深的旋渦再從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橋,後又被人們改為天星橋。

  天星橋的正上方是一狹長形的半島,半島頂部有一座極負盛名的古園林式的民居建築,名曰天星橋灣。因其規模宏大,建築精美,所處地理位置又恰似重慶兩江交匯處的朝天門,人們便送給天星橋灣一個美名,稱其為小重慶。

  天星橋灣坐北向南,是一座地主莊園,為磚木石混結構,四進四壩的複四合院式建築群,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為當地豪紳易時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時庭曾做過石匠、木匠和字畫裱糊工,30歲開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賺了很多銀兩。易雨庭做官京城,專管建設事(官階無考),積蓄頗豐。為報答母親的厚德,弟兄二人將所有積蓄合在一起,修建了這座莊園。這座占地近6667平方米,建築麵積約3000平方米的園林式建築,由石匠、木工匠數十人,曆時13年多才建成。

  從五洞方向過天星橋,經橋頭店子(此店是莊園主專為過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麵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據易氏之後易澤生先生說:此坊是莊園建成之後,為彰揚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節孝坊。牌坊高13米以上,寬亦不下10米。鏤空石刻極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豎匾,匾內刻鬥大的“聖旨”二字。牌坊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從中孔通過,兩旁有雌雄石獅各一尊,獅高3米,氣勢壯觀。

  穿過石牌坊,經過馬道子(跑馬場地),過龍灘河上的石平橋,便到了莊園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圍牆。此牆為青磚建成,牆高3米,長30餘米,牆帽為鬥拱花磚彩繪。圍牆兩端各有一小朝門。進朝門是長30米、寬20米的石板地壩,壩前有魚池,右方是一占地40平方米的正六邊形書樓,為磚木結構,共6層,高20餘米,每層各麵皆是花雕木窗,磚瓦屋麵,翹角飛簷。屋頂中央是由3個圓球形狀的綠瓷花瓶疊成的寶鼎,陽光下,寶鼎反射出耀眼的綠色光芒。

  在地形較高的地壩左麵建有戲樓,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麵為草坪而得此名。

  地壩正麵是一排寬5米、長24米的磚木結構房屋,稱為下屋,共7間,每間臨地壩一麵的牆上有一個長1米、高0.8米的浮雕彩繪花磚窗。下屋開大朝門,八字形,有階梯踏道3級,每級均為7.5米長的整塊石板鋪成。門內有扁圓形石柱兩根,柱高3米、寬0.4米,刻對聯一副,曰“祥開桂水家聲遠,派衍太原世澤長”。下屋左右兩端各有一個小朝門。

  進大朝門後,是第二個石板地壩和第二進房屋。地壩被豎牆分成了左右兩部分。右邊部分長、寬各為10米,中間有一石砌花台,右麵是繡樓,為磚木結構,高5米,麵闊3間。素麵台基高2米,台基上浮雕非常細致,刻紋細至1線僅3毫米。樓臨地壩一麵的牆上有高1.5米、寬0.6米的木窗8個,每個窗門兩扇的圖案均不相同。頂端山牆為青磚風火牆,牆帽為5個半圓造型,通作浮雕彩繪圖案。

  豎牆上有內朝門。通過此門進入地壩的左邊部分。此部分長為15米,寬與右邊相同。這裏有小四合院的學堂,為磚木結構,占地100餘平方米,共有房屋6間,中間是一個正四邊形天井,長、寬均為5米,內有石砌花台1個,花台由1米高的4根石柱支撐。房內有獨立木柱10根,柱石均為多邊形,上刻有精美的花鳥人物圖案。

  地壩的正上方是正堂屋,為磚木結構,懸山式屋頂,穿逗式梁架,4穿5柱,屋高6米,麵闊5間24.1米,進深10.2米,素麵台基高1米,垂帶式階梯踏道5級,階簷寬1米,有石欄杆高0.8米,欄杆上通刻竹枝浮雕,造型逼真。正堂屋的中間一間為過道,並有木門一道,其板壁上有工藝精湛的木窗一個,圖案為不規則多邊形。過道間的兩邊二次間各為敞廳堂屋,與過道間的前部廳口相連,形成一個凹形寬大空間,是主人宴請賓客的場所。堂屋上方牆上掛巨型木匾一塊,上刻“世德相承”4個閃閃發光的金字。此處木柱多有石磴,柱上的浮雕均為造型生動的人物圖案。敞廳堂屋兩側是三次間,均是二層木樓,其窗戶為彩繪雕花磚窗。正堂屋的兩端為青磚風火牆,梯級、牆帽,各為五級,中間最高級達8米,翹角飛簷,通飾花草鳥獸浮雕,彩繪雲水圖案。

  正堂屋的左麵風火牆外有一台地,為花園,占地150平方米,素麵台基高2.5米,三麵石欄杆高0.8米,欄杆上有精美的浮刻石雕兩塊,均刻人物房舍圖案,場麵宏大,人物眾多。園內置假山、魚缸和名貴花卉盆景,四季繁花似錦、爭奇鬥豔。園左有瓦屋3間,為賞花、品茶、下棋之所。

  從正堂屋的過道間進去,便到了第三進的地壩和中堂屋及廂房等建築群。此地壩為石板鋪成,長16米,寬僅5米,是四塊地壩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精巧的一個。地壩中間有一寬3米的五級階梯,階梯兩邊各有一個條石砌成的長方形大花台,台中種植奇異花木(至今仍有一棵形似虯龍的古紫薇活著),兩花台的外側各有一道青磚矮牆,牆中間各開一個園門,園門外與下屋盡頭的小朝門延伸進來的通道相接。此處極富“庭院深深”之情景。

  中堂屋麵闊3間,屋高6米,長16米,進深9米,其中間一間是過道間,二次間為二層木樓建築,木板壁上的窗戶或方或圓,圖案或直或曲,每個窗戶造型都不一樣。中堂屋的兩側為左右橫屋,兩邊橫屋各長達20餘米,一直通至第四進的上堂屋兩側。

  從中堂屋的過道間進去,則是第四進的地壩和上堂屋。此地壩長26米,寬12米,也是石板鋪成。地壩兩頭是從中堂屋兩側延伸進來的橫屋。地壩上方是上堂屋。

  上堂屋為木結構建築,麵闊5間,長24米,進深9米,屋高6米。素麵台基,高0.6米,階梯踏道3級。上堂屋的中間一間為敞廳式堂屋。堂屋正上方掛木製巨匾一塊,匾下置神龕香案。堂屋兩邊置木製鏤空雕花茶幾、座椅。所有柱頭均掛長3米、寬40厘米的硬對一塊,全部匾對均為黑底陰刻金字,其內容已不可考。

  上堂屋的二、三次間,均為二層木結構建築,其窗亦是圖案各異的雕花窗。上堂屋是整個莊園的最後一幢建築。

  這座莊園在修建時用料極為考究,凡木非優質柏木不用,凡石非硬質青砂不取。做工上,匠人必須是精工巧匠,製作要求達盡善盡美。如在修學堂時,需要在正麵牆上裱一幅畫,工匠反複三次都不如意,最後由易時庭親自操作才算完成。直到現在,所有木製工程,無論板壁、門窗,還是梁、檁、柱,根本找不出一絲裂縫,現存的近200根柱頭,絕無一根有些微的傾斜。所有的梁檁柱頭均按滾墨要求做成,其大小、長短、彎直,均按對稱的要求,又要達到尺寸要求。比如梯步,要求是用整條、整塊石料,不管多寬多長,絕對是一步一塊,以至最長者達到了近8米。莊園設計也是別具匠心。總體要求是對稱布局,多變的結構,百餘個窗戶,個個圖案不同;108個門,門門相對;千米走道,婉轉曲折,下雨天無論走到何處,均不會濕鞋。尤其下水道的設計,更是匠心獨具,許多地方做成了上下兩層,上層流露天雨水,下層流生活汙水,這是相當環保的。為了配景需要,在天星橋下方10米處還建了一座橋梁,取名高橋,與天星橋成為螺獅坡的兩條觸角。

  整座莊園除南麵是一長片開闊地外,東、西、北三麵都是由3米以上的長條石砌成的堡坎,坎上有寬10餘米的竹木林帶,除翠柏綠竹外,紅豆、楓香、紫薇、桂花、銀杏、黑桃等古木參天,在林帶外又建了一條高3米、厚0.4米的青磚圍牆,此牆前方與外朝門的圍牆相連形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圍牆以外才是茂密的樹林,樹林下方是青石板鋪成的林蔭大道,大道下是臥龍河和龍灘河。

  站在上堂屋後麵的坡頂上眺望,兩旁是參天古林,兩邊河水碧波蕩漾,河中有遊船,河岸巨柳成行。

  眼下是黑壓壓一片屋麵,綠樹紅花點綴其間,燕子穿梭,麻雀唧喳,微風中幾縷炊煙或濃或淡,陽光下三五行人或閑或忙;時有笑語歡歌,時有書聲琅琅,好一個世外桃源。現在,莊園建築的主體房屋仍在,至少有70%保存比較完好。磚石工程(除圍牆外)保存完好的在95%以上。

  (劉興文)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