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龍滾灘古代水文石刻

  龍滾灘處於墊江縣最大河流高灘河的上遊,這裏有座建於同治年間的石平橋,橋寬1.4米,高近2米,28孔石橋長近100米。已發現的古代水文石刻,就在第5和第6孔石橋之間的橋下石灘上。

  一處刻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戊,字有拳頭大。一處刻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字比“同治十三年甲戊”稍大,位置也更低。從兩處水文標記比較可以看出,道光四年的旱情比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旱情更加嚴重。據當地村民說,龍滾灘上還有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刻的字樣,具體位置尚不清楚。在《墊江縣誌》裏,可以找到有關道光四年和同治十三年天大旱的記載,兩者之間形成了相互的印證。

  龍滾灘水文石刻在平常年景都淹沒在水下。2006年,墊江縣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幹旱,從5月25日至9月4日,持續幹旱103天,龍滾灘的古代水文石刻也顯露了出來,其水位正好與同治十三年水文標記相同。

  龍滾灘水文石刻,可以稱得上是墊江的“白鶴梁”。淵蔣信初冤神奇捲洞村捲洞村隸屬墊江縣東部的大石鄉,居住著近1600位村民。捲洞村的名聲,在周圍的七州八縣卻遐邇相聞。

  遠看捲洞村,一展平洋,彎彎曲曲的捲洞河和百歲河環繞著那666.7萬平方米的田地緩緩流淌;零零散散的翠竹綠樹掩映著一幢幢農家小洋樓;到處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尤其那成群的麻雀,或鼓噪竹林,或院壩啄食;13口人工修築的水庫山塘,像13麵巨大的鏡子,映照著藍天白雲和浣衣的村姑,灰鶴蒼鷺常來翔集,池塘荷葉連天碧,白鰱戲紅鯉;那筆直的小公路與四通八達的機耕道交織成網,“方圓”“渝州”、“嘉陵”、“力帆”往來奔馳,汽笛聲聲。

  捲洞村三麵峽穀,穀深千尺。下到穀底,仰麵高山,兩邊懸崖高聳,怪石嶙峋。穀底小溪流水潺潺,草長幽徑,青藤拂衣,時不時野兔穿胯而躥逃,山雞被人聲驚起而群飛。

  千百年來,捲洞村一直保存著自然的原始生態。捲洞村大小溝穀縱橫,最大的是大灘溝,還有三聖寨溝、官家梁子溝、油房溝、深溝子等,這些溝穀也是墊江與忠縣、豐都的天然縣界。近年來,三縣人民在深穀築起一道道攔河壩,蓄水養魚、養鵝養鴨。油房溝的瀑布很壯觀,瀑寬20餘米,高30多米,飛流直下,水聲震耳,水花生煙。有一長橋橫臥瀑上。

  台地和峽穀構成了捲洞村的特殊地形地貌;小溪流瀑,茂林修竹,山花野藤,飛禽走獸,形成了捲洞村秀美的自然風光。到此一遊,就可盡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偉大。神奇的節氣和物候,造就了這裏的農作物、菜蔬和水果,比周圍同等地勢的村社早熟半月,而且品質更優。這裏物產豐富,五穀雜糧樣樣盛產,尤以捲洞大米最為著名,顆粒油亮飽滿,略帶芳香,做成的米飯滋潤爽口。捲洞產的豬、牛、雞、鴨肉質鮮嫩,味道純正;水果種類也多,如博桃、密杏、甜枇杷、火泡李都是上品。而出產最多的是墊江柑橘,一到秋天,橙黃橘紅,碩果累累,掛滿枝頭。

  捲洞村還是墊江縣有名的長壽村、美人村,人均壽命76.6歲,俊男俏女隨處可遇,就是從外地嫁來的媳婦,住上一年半載,也會格外靚麗。這裏還走出了不少企業家、工程師、作家、詩人和能工巧匠。

  捲洞村,地靈人傑、物阜民豐,神奇、秀美,令人向往。

  (謝開平)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