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千佛岩與三佛溝

  千佛岩千佛岩即千佛岩摩崖造像,位於永平鄉金光村,麵積198平方米,現存造像200餘座,場麵壯觀,工藝精湛,形象生動,線條流暢,對研究地方史、地方宗教活動和石雕藝術,均有一定價值。千佛岩石雕群像,位於一處獨立斷層岩壁之上,岩頂平麵約666平方米,岩壁東西橫亙,坐北向南,高6米,長72米,青砂石質。群像按照石壁的自然形態,因勢造形,分龕鑿刻。

  石雕像群從東到西,可分為九龕。第一龕造像2座,分別是護法神韋陀菩薩和財神菩薩趙公明元帥;第二龕造像3座,分別是文殊菩薩、如來佛、普賢菩薩;第三龕造像3座,分別是園覺菩薩、接引菩薩、地藏菩薩;第四龕造像1座,是送子觀音菩薩;第五龕造像主神1座,是彌勒佛。並有小佛30多個;第六龕造像主佛5個,分別是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如來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另有小佛眾多;第七龕造像1座,是道教祖師太上老君(李耳);第八龕造像1座,是牛王菩薩;第九龕造像1座,是護山神山王菩薩。

  千佛岩摩崖造像據考證為宋代作品,與世界文化遺產——大足寶鼎石刻屬同一年代,文物價值極高,1995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佛溝三佛溝摩崖題刻,位於鶴遊坪西北部岩輪,現屬硯台鎮水口村。題刻位於一個離地1.5米,麵積約1平方米的長方形岩壁上。全文共8句40字。“己亥六月初,饑斃滿山崗,文為:鬥米二兩五。妻嫁子被逐。食粥丐死絕,圄囹成罪徒。鑿與後人看,勤耕苦積穀。”字體楷書,書刻藝術平常,但為人們所喜愛。這是一個以史為鑒的碑記。據清光緒二十六年版(1900年)記載:

  《墊江縣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大旱,鬥米錢二千,貧民采野菜,掘白泥丸而食。”石刻就是記敘的這一曆史事實。此碑雖已刻鑿200多年,書法及刻鑿藝術水平也不很高,但至今尚完好,字跡亦清晰可認。1995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周誌)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