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奇石趣聞

  石頭多,是鶴遊坪的一個特點。

  民諺雲:望天石上觀鬥“二仙人下棋盤石,星,八轎石前七股樹,三角下河石船梭,大貓屙屎堆長嶺,雷打石花和石門,斷石河有烏龜寶,檑子石響民歡騰。”就是對這些奇石、怪石的讚頌。

  棋盤石位於白家鄉靜風村,在鶴遊坪東南部岩楞上,是一塊狀如棋盤的大石頭。“棋盤石”的傳說,皆與鶴遊坪的得名有關。

  自生石位於坪山鎮古佛村,是沈家場至沙坪廟古大道的必經之地。《涪州誌》載:

  “自生橋,在明吏部尚書夏邦謨宅前,一石跨溪,長有數丈,行人往來穩便,不假人力。”《重修涪州誌》載:州北鶴遊坪,高二“自生橋,長五丈許,丈餘,一石生成。”《四川省墊江縣交通局誌》載:“自生橋,位於古佛村小溪河,自然石梁跨溪生成。在明朝吏部尚書夏邦謨宅前。長7米,寬0.8米,故名‘自生橋’。橋上遊塑石雕龍頭,下遊塑石雕龍尾。”傳說夏邦謨小時候,經常與一群小夥伴到橋上來玩。有一次,夏邦謨騎在龍頭上玩時,不小心從龍頭上跌到橋下小溪裏。因溪水較深,人們都被嚇壞了,認為夏邦謨必被淹死。等到大人們趕來搶救時,夏邦謨卻安然無恙地爬上岸來了。大人們問他是怎麽起來的?夏邦謨笑嘻嘻地說,我從橋上掉下水時,仿佛有人用手把我托起,並沒有沉入水中,隨後就把我托到水邊,我就爬上岸來了。人們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古佛堂的長老和尚說,那是因為有神靈在暗中保佑夏邦謨。

  石門石石鼓石石門石,在鶴遊鎮高橋村境內。有兩墩直立的、大小一樣的大石頭,兩石相距五六米,其形如門,故名。石鼓石,其形如鼓,與石門。相對望,構成一組景觀。《四川省墊江縣地名錄》記載,鶴遊鎮石門村是“以兩塊直立的大石頭形狀像門而得名”。又記石鼓村是“以石鼓溪而得名”。

  石門與石鼓,兩地相距約七八百米。當地千百年來,對此有幾種民謠流傳。一雲:“石門對石鼓,一步跨過去,銀子五萬五。”一雲:“石門對石鼓,銀子無數數,一步跨過去,一雲:買上重慶府。”“石門對石鼓,懷胎婦人跨過去,銀子要落五萬五。”

  對民謠的形成,有學者曾做過專門探索。他們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與古代的生殖崇拜有關,故讚譽“懷胎婦人跨過去,銀子要落五萬五”。另一種是與古代埋藏金銀之類的財寶有關。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其聲鏘然。

  “宋紹熙中,有樵夫得一券於岩側。非銅非鐵,上有古篆雲:‘西漢之末,赤眉邂逅。黃金千兩,坑埋而走。羔豚十祭,其財自阜。’今藏所猶存。”由此分析推斷,基石片上的篆文,似與“銀子五萬五”的民謠相類似。西漢末年,赤眉軍既然到過梁山,也有可能到過鶴遊坪一帶。

  河底石位於鶴遊鎮分州城南門外的三岔股河底的大石。它深藏在三岔股河石橋上下遊各10多米的河底。人們無法弄清它有多長多寬,但人在河水中行走,可以用腳踩河底的方法,探索到河底石頭的平麵。河的兩岸是農田,夏季種植水稻,冬季種小春作物或做冬水田。河水平緩如鏡,幾乎看不到水麵的流動。水中遊魚成群,兩岸芳草萋萋。三岔股景點,是湍石河上遊石鼓溪與大橋溪兩江匯合之處。也是古人評說的“鶴遊坪八景”之一的“兩溪(江)浪暖”所在地。清代乾隆進士李化楠曾有詩讚雲:

  “雙流合注水之涯,有女橋頭坐浣紗。無數魚兒吹浪起,溪前溪後正桃花。”

  黃鍋石位於鶴遊坪西邊岩楞,一墩高大的石頭,頂部平麵凹現出一個直徑約3米而上大下小的光滑圓形,形象逼真,像一口大鐵鍋,當地人稱為“石黃鍋”。傳說在鶴遊坪東邊的飛龍河上遊的老君灘河底,有一口大金黃鍋,是太上老君雲遊四海,路過那裏煮飯後留下的。每逢天旱不雨,當地老百姓就把河中水潭戽幹,現出了金黃鍋的邊邊。太上老君知道人間大旱,就急忙去奏請玉帝降旨下雨,拯救黎民百姓。後來,老君灘附近出了一個惡棍,想趁天旱戽水現出金黃鍋之時把金黃鍋炸毀賣掉。陰謀被太上老君識破,太上老君發出指令,命金黃鍋飛遷。在農曆八月十五晚上一聲霹靂,巨大的金黃鍋從老君灘河中衝出水麵,騰空而起,冉冉地向西南方向飛去。金黃鍋飛了一陣,飛到了鶴遊坪西南部岩楞上的一墩大石上歇了一會兒,再向高洞飛去,沉入高洞三灘的河底。從此,在金黃鍋歇氣的大石上,就留下了一個大黃鍋印跡,直到現在印跡仍十分清晰。人們叫那墩大石頭為黃鍋石,為了順口,也叫“石黃鍋”。高洞的水流,原先是沒有吼聲的。自從金黃鍋沉入高洞三灘河底後,河水衝在金黃鍋中,就發出了巨大的吼聲。當地人吸取了老君灘人的教訓,對水底的金黃鍋極為尊崇。

  《重修涪州誌》記載:鶴遊坪北,石梁橫亙,“高洞三灘,兩水匯流,飛流數十丈。……雷鳴數十裏,晴雨久,聲益沏,居人為旱雨雨晴驗,並禱祀焉。”“高洞水吼,”鶴遊坪有民諺雲:我坪久旱必落雨。高洞成了鶴遊坪的氣象站。原來,高洞在鶴遊坪的西北麵,每當北風勁吹,天將下雨時,北風就把流水聲隨風送到坪上,人們就知道天將下雨了。

  1964年,修建高洞水電站,曾用機電設備抽幹三灘之水,現出河底之“金黃鍋”原形,乃一圓形直徑約10多米的深潭。潭邊岩石上有“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大旱”等石刻字樣及石刻水文線,為研究大旱災害,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水文資料。

  高橋石位於鶴遊鎮高橋村。載:

  《四川省墊江縣交通局誌》“高橋,位於(鶴遊鎮)高橋村,三岔河支流(石鼓溪)、嚴家至沈家古通道。明朝修建,石礅台,石平橋,二孔。固牢基橋。米3高,米1,寬米5長橋墩的石頭未接攏,有空隙16個,加上橋的2個孔,共為18個孔。”

  為什麽橋墩的石頭不接攏而留下16個小孔?當地流傳著一個修橋時的故事。據說,當時修橋的石匠,全是本地人。掌墨師有點驕傲自大,總是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在下橋墩基腳的時候,有一個過路的外地石匠,來到工地,要求一起參加修橋。因掌墨師不同意,隻好離開工地,臨走時留下一句話:

  “如果你們安橋墩時立不起,就到沈家場萬天宮來找我。”過路石匠走了,修橋的掌墨師帶領石匠們開始安裝橋墩基石。第一天剛安好的基石,第二天就垮了。一連安了3天,基石也垮了三次。正在一籌莫展之時,一個石匠才回想起那個過路石匠說的話來:安橋墩基石立不起,可以去找他。於是,由掌墨師出麵,急忙趕到沈家場萬天宮。那個石匠正在酣然大睡,掌墨師不敢驚動,足足等了兩個時辰,過路石匠才醒了。掌墨師這才說明緣由,恭請石匠去指導安橋墩基石。

  過路石匠來到工地,酒醉飯飽之後,用手把所備的石料重新丈量尺寸,然後指揮石匠們安立橋墩基石。特別規定:不準把橋墩的石頭接攏,要留出16個小孔。於是,橋墩就穩穩當當安好了。接著又把橋麵安好,直到修出一座樸素大方的石平橋。

  過路石匠臨別時,給大家出了一道算術題:洞洞十“高橋十八洞,八家,家家八爺子,另有一個老媽媽。你算,高橋有多少家?多少人?”幾百年來,凡是路過高橋的人,都要在這裏算一下這道題,但又總是算不清。

  那個過路石匠是誰?傳說是魯班大師。

  有專家對高橋進行了考證,認為高橋的設計很科學。橋墩上留有16個小孔,既能節約石料,又能減輕橋體重量,更能增加河水的流通能力,可謂一舉三得。

  (王周誌)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