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鶴遊坪

  鶴遊坪名稱的來曆,曆史悠久,蘊涵著美好的寓意與動人的故事。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大體上經曆了黑石坪、徐坪、鶴遊坪三個階段。《四川省墊江縣地名錄》記載:

  “鶴遊原名黑石坪”。民間傳說,以前坪上沒有石頭。當時魯班大師有個徒弟叫趙巧兒,他為了替朋友岷江孽龍報仇,偷了師父的“趕山鞭”,把峨嵋山的許多大石頭趕向巫山,想把夔門堵斷。魯班發覺後,即刻駕上土遁追趕。在重慶以東的一個高台地上,魯班追上趙巧兒,並收回了“趕山鞭”,挽救了四川人民的一場滅頂之災。天長日久,趙巧兒趕到這裏的石頭由白色變成了黑色。當地人以石頭命名,稱坪為“黑石坪”。直到現在,鶴遊坪上到處都有許多黑色的大石板。

  在古老的鶴遊坪上,後來形成了一個徐氏望族,於是,以氏族命名地名,黑石坪就逐步更名成為徐坪。這個時間,大約在元代以前。

  中國氏族文化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喜歡用姓氏對地方進行命名,以顯示這個氏(宗)族勢力的強大。1983年版《四川省墊江縣地名錄》顯示,墊江縣以姓氏命名的公社(鄉、鎮)有7個,場有8個,大隊(村)有6個,居民點、院落、山川、河流和人工建築有868個。可見中國姓氏文化影響之深遠。

  據史料記載,“鶴遊坪”得名的時間,約在15世紀中期。《涪州誌》記載:(公元1643年)遵天“崇禎十六年夏五月,江北搖黃十三家賊,王,韜,必反王劉維明等攻擊鶴遊坪。”說明在明末時期,鶴遊坪的名字,已傳遍全國了。至今已有550多年曆史。

  鶴遊坪的得名,在民間有好幾種傳說:

  其一,《涪州誌》引《錦裏新編》:“涪州張修圃兄言:伊始祖某,本湖廣麻城人。明洪武初任涪州牧,卒於官。貧不能歸。其子謀葬地未得。一日,至州境之黑石裏徐坪。見兩老人對弈,一老人旁觀,貌甚古,須發皓然。某亦坐其旁假憩,欲觀勝負。兩老凝眸注視,久之,竟不下子。旁老人以手指盤中曰:‘我將此緊要處,點與爾罷。’某方詳觀,三老人忽化為大鶴,飛翔而去。某曰:此必吉穴也,遂葬其地。從此科甲連綿,簪纓不絕,至今為涪之望族。”從此,鶴遊坪這個地名就傳開了。

  其二,《墊江縣誌》傳說,欲選一美好地方修載:從前有個皇帝,建皇城,便將朝廷的一對金白鶴放到各地去挑選。白鶴能通人語,能識好壞,不是美好的地方它決不去,如發現美好之地,就會遊玩不返。一天上午,白鶴來到今鶴遊坪的上空,飛遍了那裏的山山水水,然後在中午時分,降落在這塊土地上,再也不飛了,人們便稱此地為‘鶴遊坪’。朝廷收到白鶴不走的呈報,即派大臣前來察看。大臣到來時,在幺店子碰上一位老婦在煮飯,便問道:老婦‘這裏建皇城立不立得?’未聽清,誤認為是問煮飯的米瀝不瀝得,連忙回答:

  ‘瀝不得!瀝不得!’皇上得知老婦說了‘立不得’的話,認為不吉利,就不在這裏修建皇城了。這個故事,在涪陵、長壽、豐都、墊江、重慶等地,流傳較廣。

  其三,鶴遊坪老人們的傳說。古時候,有兩位仙人在坪上一塊大石頭上下棋,下了幾世不分勝負,引起觀棋之人失聲叫好、誇讚,當即驚動了兩位下棋老人,他倆也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笑聲之後,兩位老人化成了一對白鶴,飛上天空,繞坪飛了三周,直衝雲霄而去。鶴遊坪因此而得名。老人下棋的大石,名為“棋盤石”,至今仍在白家鄉靜風村。

  其四,坪上廣為流傳的故事。古時有個皇帝,派人廣選天下風水寶地建皇城,選中了今鶴遊坪。按照禮儀,要舉行祭天大典,向上天玉皇大帝報告,請求恩準。玉帝接到報告,指派南極仙翁到人間征求民意。南極仙翁的坐騎,是一隻白色仙鶴。他奉旨乘鶴下界,繞鶴遊坪飛了三周,便落在保和寨劉老太太門前。當時,劉老太正在煮飯,米剛入鍋。南極仙翁久坐天庭,不精通川東一帶的民間語法,也沒帶翻譯向導同行。南極仙翁沒頭沒腦地問劉老太:“立不立得?”他的本意是詢問這裏建立皇城你認為立不立得?而劉老太誤認為是在探問她飯鍋裏的大米瀝不瀝得,因大米剛下鍋,尚未煮熟,就隨即答道:“瀝不得。”南極仙翁就把劉老太的隻言片語,作為唯一依據,立馬打道回府,回複玉帝“立不得”。玉帝對南極仙翁的報告,深信不疑,決定不準在這裏建立皇城。消息傳到人間,皇城雖然不建,但人們為了不忘南極仙翁下界考察的一片辛勞,原諒了他犯的官僚主義錯誤,就以他跨鶴周遊的事跡,取名為“鶴遊坪”,作永久性紀念。

  以上傳說,旨趣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即鶴遊坪的得名與“鶴”或“鶴遊”有關。鶴遊之處,常是綠水青山,魚鮮蝦肥,林茂草豐,人多和善,體現了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和諧相處。以現代科學的眼光看,鶴遊坪地處北緯30°附近,是黃泥場背斜、箐口背斜與高峰向斜、拔山寺向斜結合部,新華夏構造和南北構造兩大地質板塊的交會地,乃地氣匯集地帶,給這裏的生物帶來一定的“靈氣”,自然是地靈人傑之風水寶地。

  (王周誌)

  世界上最大的城堡鶴遊坪曆來是川東北的戰略要地之一,分州城是鶴遊坪的政治、軍事中心,曆代發生過不少政治軍事事件。

  戰亂的洗禮,使鶴遊坪民眾悟出了一個保衛家園的有力措施:修建城堡,防禦戰亂。經清廷批準,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在鶴遊坪保和寨設涪州分州同署。首任州同殷輅到任後,組織力量,對鶴遊坪的地形地貌進行勘察,組織動員領導全體鶴遊坪的士紳和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鶴遊坪的四周,建築防禦工事。經過幾任州同帶領民眾數年努力,一條設有36個大卡(城門),72個小卡(門),高5~10米,寬3~4米,總長達105公裏(有些地方是利用懸崖峭壁)的城牆應運而生。整個工程,按在民國年間見到的牆體計算,需石方約在15萬立方米以上。現在能見到的部分牆體,其氣勢之雄偉,也是令人驚歎的。這道城牆在當時起到了防止戰亂進入這一地區的作用。

  特別令人叫絕的,是在通往坪上的交通要道、重要隘口處的城牆所在地建有“卡子”(城門)。重要的地方叫“大卡”,為拱形石料建築城門設施,一般的地方叫“小卡”,為平形石料建築城門設施。還有少數特別重要的地方,同時在相隔不遠處建有大卡和小卡。這樣,鶴遊坪共建有108個卡子(城門)。在卡子與卡子之間,用大型連二石壘成的石牆連接起來,構成有路必有卡,每卡必有堅固的石門封鎖。大城固、小城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

  曆經200多年的風雨侵蝕,城牆的一些地段,隻存留著當年的部分實體,一些地段隻有城牆的遺址,處處顯示出歲月的滄桑,這一堪稱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城堡牆,凝結著鶴遊坪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述說著驚心動魄的故事。

  圍繞鶴遊坪古城堡發生的戰事,主要有兩次較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一次是劉文澧起義。《墊江縣誌》載:“清鹹豐七年(1857年)農曆二月初八,鶴遊坪白蓮教支派燈花教首劉文澧率眾造反,攻占保和寨,至十三日失敗被殺。”

  劉文澧,鶴遊坪馬家壪(今包家鄉三元村)人。本是個“有幾百石租穀”的大地主,因不滿清王朝的統治,而加入了白蓮教的一個分支——燈花教,並任首領。

  川東白蓮教起義,開始由劉義順發動。劉義順(1778-1868年),本名郭建文,湖南寶慶人。37歲時遷居四川宜賓,參加白蓮教。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在川東舉事失敗後,避居在涪州(今涪陵區),以開棉花行為掩護,繼續反清活動。劉義順經過長期努力,教徒遍布川、黔、秦、隴、兩湖各地,準備在清鹹豐七年(1857年)端午節,同時在湖北西部及四川石柱、長壽等地舉行起義,他在涪州指揮。不料教徒王巴頸被捕,泄露了起義秘密,劉義順被迫潛往貴州,並決定提前舉義。

  劉文澧在劉義順起義之前,進行了許多準備:鹹豐初年,他即以辦團練為名,暗中打造兵器,組織幾百教徒,加以訓練。又把家中的金銀財寶,除送一部分給教徒和當地貧苦百姓外,其餘埋藏在院壩地倉之中。劉文澧還假托梨山老母給他托夢,說他家庭住地馬家壪是“九龍口”,他本人有帝王之相,是“反清複明”登基後的新皇帝,以此來鼓動教徒為他登基當皇帝效力。

  清嘉慶七年農曆二月初八(1857年3月3日)午夜,劉文澧率領三百多人,在家鄉馬家壪宣誓祭旗起義。義軍頭包青布,身穿青褂,手執黑旗,稱為“青號軍”,靜悄悄向保和寨進發。州同的家丁劉七把州同昆秀殺死,打開分州城北門,接引劉文澧及義軍進入分州城。同時,石柱等地的教徒亦紛紛響應,開往鶴遊坪設大本營,以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

  劉文澧起義成功攻占分州城後,給清王朝的震動很大。當時在涪陵的重慶鎮總兵皂升,立即命令涪州把總龍安邦傳令羅家場汪紹洋、飛龍場趙禦宣、白家場趙宗宣、珍溪鎮施久膏、瑪腦寨黎虎臣等,帶領各地民團地主武裝圍攻會剿。令出5天後,各路民團把鶴遊坪團團圍困。3月14日,黎虎臣帶領民團兵300多人,在白家場腰磨嶺,與劉文澧部蒲、夏、馬、嶽四首領激戰,蒲、夏戰死,餘部退回分州大本營。清軍組織人馬,數次攻打分州,均被擊退。15日,清軍民團團首湯大鵬率團丁向劉文澧假投降,劉文澧打開城門迎納。湯大鵬帶兵丁進分州城後,城外清兵發起進攻,湯大鵬即向劉文澧刀兵相向,城內頓時大亂。蜂擁而入的民團對義軍亂砍亂殺,又放火燒了劉的大營,義軍不敵,四散亂逃。劉文澧且戰且退,在瓜坪卡被捕,起義失敗。劉文澧和他的母親、妻子、兒子、女兒等,被押送涪州城殺害。清政府先後殘殺起義軍教徒1000多人。

  另一次是周紹湧攻占鶴遊坪。《墊江縣誌》載:劉文澧起義失敗後4年,清鹹豐十一年“雲南義軍周紹湧率(1861年)農曆11月25日,部數萬進據鶴遊坪,次年8月撤離”。周紹湧(民間呼周子),是太平天國軍所屬的農民義軍領袖之一。清鹹豐九年(1859年)9月,與李永和、蘭朝柱、蘭朝鼎等,在雲南昭通起義後,很快進入四川,兵分三路作戰。東路數萬農民義軍順天軍,由周紹湧等指揮,於1861年冬月攻占鶴遊坪,將元帥府設在分州“帥主”並發布順天軍討清檄文——《為伐暴救民以彰天討而快人心事》,開展“除暴安良,開倉濟貧”活動。附近農民紛紛參加義軍,勢力越來越大。義軍從白家場瑪腦寨到沈家場古佛堂,連營20公裏。不久,李永和與蘭朝鼎又率領另一支義軍3萬多人,到鶴遊坪與周紹湧會師,使川東一帶的統治者非常害怕。後因坪上糧食不足,部分義軍東走豐都、忠縣,周紹湧繼續在鶴遊坪堅持鬥爭。清廷多次命令姚保銘等率領清軍進行鎮壓。義軍士氣高昂,戰鬥力強,屢次打敗了清軍的襲擊,使清軍後來不敢與義軍正麵作戰,隻能對義軍進行糧食封鎖。周紹湧領導義軍開展生產自救,堅持了8個月零23天。

  後來,駱秉章等集中兵力對付鶴遊坪地區,周紹湧主動放棄鶴遊坪率2萬餘人退入大竹。1862年10月29日,周紹湧在吉安場戰敗被俘,解押至成都遇害。

  周紹湧在鶴遊坪將近一年,在保和寨留下了不少遺址。

  “元帥府”是原來的分州衙門,位於全城中心。“起義大本營”,現在是保和小學,大營有內外兩個演兵場,是全城的戰略要地,也是義軍進行操練比武的地方。“周軍壙”也很有名氣,它在城南半邊街,因是義軍所建而得名,至今猶存。場的左側有兩株黃桷樹,為義軍所栽,現仍枝葉繁茂,蒼勁挺拔。衙門,周紹湧稱為,(王周誌)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