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章 霸王別姬

  項羽的失敗不是因為劉邦的強大,而是項羽自己打敗了自己。剛愎自用是項羽自己打敗自己的一個重要方麵,待人不夠寬容也是項羽自己打敗自己的一個方麵。除此以外,項羽還在哪些方麵自己打敗了自己呢?

  情懷美人巾幗千秋在曆史的記載和常人的印象中,項羽都是一個殘暴的人,但是,人們多忽略了項羽的另一麵——他也是一個非常重情的人。

  千古佳話而非亡國女色項羽的重情,莫過於對虞姬了。

  項羽是一位叱吒疆場的猛將,但是,他又非常重視感情,“霸王別姬”的故事千古流傳。

  項羽的妻子是誰,史無明載。《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曾對劉邦解釋自己為什麽棄項羽而歸劉邦時說:“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據“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項羽肯定有妻子。因此,虞姬隻能是項羽的妾。但經常伴隨在項羽身邊的女人隻有這位虞姬,史稱虞美人。項羽垓下被圍時,虞姬還在項羽身邊。項羽決定突圍唱了一首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力能拔山啊氣可蓋世,形勢不利啊戰馬也跑不快。戰馬跑不快啊怎麽辦,虞啊虞啊我對你怎麽辦?)據《楚漢春秋》所載,虞姬還和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麵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漢兵已經攻占了楚地,四麵都是楚歌之聲。大王的意氣已盡,我還活著幹嘛?)今天的文學研究者都認為虞姬這首和歌是偽作,因為楚漢戰爭時期不可能出現如此成熟的五言詩歌。但不論這首歌的真偽如何,項羽行軍中一直帶著美人虞姬,垓下之圍時項羽也帶著虞姬可為明證。

  正因為如此,曆史上留下了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話。

  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看:項羽是既愛江山又愛美人。愛江山,他才南征北戰,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

  這位虞美人對項羽的失敗是否負有責任呢?

  中國曆史上曆來有女色亡國論。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都成了夏桀、商紂亡國的禍首。實際上,妹喜、妲己隻不過是夏桀、商紂亡國的替罪羊。一代王朝的覆亡曆來原因頗多,無論如何不可能讓一個女人去承擔更多的責任。

  虞姬並不是導致項羽敗亡的主因。西楚霸王非常愛虞姬,這是事實;反過來,虞美人也很愛西楚霸王。項羽尚未自殺,虞姬已經自刎。

  虞姬為什麽自殺?從她自身來說,第一,無處可逃。項羽都不知道怎麽突圍,虞姬更不用說。第二,不落敵手,劉邦是有名的貪財貪色的人,虞姬當然不願落入劉邦之手。從虞姬對項羽的感情來說,她不願意拖累項羽。

  霸王別姬而非姬別霸王有人說:不是霸王別姬,而是姬別霸王。

  此言差矣!沒有霸王別姬,何來姬別霸王?

  虞姬的結局史書無記載,但是,劉邦肯定沒有得到虞姬,如果劉邦得到了虞姬,呂後還不鬧翻天?既然項羽兵敗自殺,虞姬又沒有下文,可能性最大的是虞姬自刎了。如果這個推測能夠成立,那麽,虞姬為什麽要自殺?理由之一是為了讓楚霸王放開手腳去打,不必因為牽掛她而打不好仗;理由之二是為了在項羽兵敗之後不致落入劉邦之手。

  中國曆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國之後,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為了帝王去自殺。但是,虞美人很可能為項羽自殺了。因此,項羽雖然在戰場上失敗了,但是,他在情場上沒有失敗,至少他和虞姬的感情並未失敗。

  話說回來,虞姬對項羽的失敗也不能說全無影響。

  霸王別姬之時,正是楚霸王“四麵楚歌”之時。本來,“四麵楚歌”是劉邦瓦解項羽軍心的一計。當時劉邦還沒有完全占領楚地,為了瓦解項羽的軍心,劉邦用張良之計,搞了個“四麵楚歌”,讓楚地士兵齊聲大唱楚歌,以示劉邦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地。此舉大大加速了項羽兵團的解體。

  在此危急存亡之際,項羽至少應當召開一個禦前會議商議軍機大事,不知是此會未開,還是開了此會司馬遷沒有寫,反正沒有這方麵的任何記載。不僅《史記》沒有,《漢書》也沒有。如果項羽此刻連禦前會議都沒有開,卻還要與虞姬兒女情長一番,那他多多少少有點為情所累了。不過,話說過來,項羽在如此時刻還惦記著虞姬,也不枉虞姬為他殉情了。

  人們在曆數中國曆史上的各個“紅顏禍水”之時,從來沒有人提到過虞姬,就是對虞姬與項羽關係的最好評價。

  因為,在各種史書的記載中,項羽從未因為虞姬而荒廢軍國大事;虞姬也從未因自己得寵而要求項羽去為自己做某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

  項羽重情莫過於對虞姬。“霸王別姬”還是“姬別霸王”長期以來為人們爭論不休,但是,叱吒風雲的項羽對虞美人這段綿綿情意卻千古流傳。

  28.寬嚴失度袒護親情如果說項羽鍾愛虞姬是愛情,那麽,項羽對項氏宗族的特殊感情就是一種了。項氏作為世代楚將的名門望族,在反秦起義中不少同族人隨同項羽一塊兒奮戰。其中,項羽最重視的就是項伯。

  項伯四罪當誅項伯是項羽的堂叔,鴻門宴時擔任項羽的左尹。左尹是楚國官名,“尹”在楚國官製中是丞相,“左尹”就是左丞相。這個職位是一個相當高的職位。對於西楚國來說,這實際已經是副總理級待遇了。

  但是,此人屢屢幫助劉邦,當在必誅之列。可是,項羽卻始終沒有誅除這個項氏敗類。

  第一件事,鴻門宴前夜,項伯私訪張良,泄露了重大軍事機密,項羽竟然不予追查。

  第二件事,鴻門宴上,項伯以劍護衛劉邦,使範增、項莊的刺殺劉邦計劃未能實現。這兩件事前後關聯,都有項羽政治幼稚的因素在內,而且分量很重。但是,顧念項伯是自己的堂叔應當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換成他人,誰敢在大戰前夜私見敵軍?如果真有人為了私交夜入敵營、夜見敵將,誰能保證他不會受到項羽的嚴厲處罰?項伯之所以敢於在大戰前夜私見張良,就是因為他知道項羽重情念舊。對他這個官居高位的堂叔不會給予什麽嚴厲的懲罰。

  我們可以拿項伯和範增作一個對比。範增是項羽手下唯一的謀士,項羽尊稱他為“亞父”。從年齡上看,鴻門宴時項羽二十七歲,範增已經七十多歲。但是,滎陽會戰中陳平一施反間計,項羽馬上疏遠範增,並逐步奪了他的權。範增其實並未通敵,真正通敵的是項羽的堂叔項伯。可是,通敵的項伯並未因私見張良受到任何懲罰,沒有通敵的範增卻被項羽懷疑、猜忌,憤而出走。

  如果範增是項羽的堂叔,項羽會這樣做嗎?為什麽陳平頻頻使用反間計,卻沒有一個反間計針對項氏宗族呢?

  有人說:在鴻門宴上刺殺劉邦顯得項羽沒有度量,沒有胸懷。項伯的話顯出了項羽的肚量!這純粹是胡扯!

  項羽與劉邦在秦亡之後是爭奪天下的對手,劉、項兩大集團的利害嚴重衝突。誰殺誰,怎麽殺,都是枝節,關鍵是殺。

  劉邦利用“鴻溝議和”從項羽手中騙回來了老爸和老婆,馬上就翻臉,一路追殺項羽,必置項羽於死地而後快。這算什麽?這講信用嗎?這不明明是騙人嗎?要打就光明磊落地打,何必要以議和的名義將老爸和老婆騙回來再打?但是,人們從不指責劉邦毀約殺人,既然如此,又何必指責項羽鴻門宴殺戮劉邦是沒有肚量呢?

  第三件事,代劉邦求封漢中,這件事情性質就更加嚴重了。

  劉邦最初被項羽封到巴蜀,後來劉邦和張良行賄項伯,項伯為劉邦說情,加封劉邦漢中之地。

  關中之地在整個楚漢戰爭中都是劉邦的根據地。劉邦得封漢中之地的好處是:第一,領土擴張。領土的擴張就意味著人員的增多,資源的增多。第二,便於進攻關中。關中自商鞅變法以來,非常富庶;又一直實行兵農合一的政策。因此,劉邦一有失利,蕭何就從關中為他調集兵員、糧餉。特別是劉邦彭城大敗,元氣大傷,全靠蕭何從關中補充兵員、糧餉,使劉邦迅速恢複元氣,才有了與項羽繼續周旋的資本。

  滎陽之戰是長達兩年多的消耗戰,沒有關中之地的後勤支援是不可想象的。

  項羽除了敗在戰略的失誤之外,還敗在後勤補給線沒有安全。劉邦就不同了,他奪取的關中成了他的黃金補給線,絲毫不用擔心項羽會切斷他的後勤補給線。

  第四件事,代劉邦救父救妻。

  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陣,項羽打算處死劉邦之父太公及呂後,項伯勸項羽不要這樣做。項伯說“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隻益禍耳”(《史記·項羽本紀》)。這裏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天下事未可知,所謂天下事就是劉、項兩家之事;所謂未可知就是劉、項兩家到底誰可以得到天下還很難講。這個話出自項伯之口,聯想到項伯所做的那麽多事情,再想到這句話,就知道實際上這句話含有很深的含義。這說明項伯已經在考慮一件事了:也就是“後項羽時代怎麽辦”(也就是假如項羽敗給劉邦了,我項伯怎麽辦)。項羽聽後,竟然就放了太公、呂後,實際上是幫助劉邦救了其父、其妻兩條命。

  左尹終成射陽侯項伯最初隻是一個政治糊塗蟲,私見張良,泄露重大軍情,目的都是為了報張良救命之恩。鴻門宴前劉邦與他結為兒女親家之後他已經不僅是個政治糊塗蟲了,而是自覺地為劉邦集團服務了。

  所以,鴻門宴前與鴻門宴中項伯其人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即由一個政治糊塗蟲演變成帶有濃厚內奸色彩的敗類。

  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時項伯自覺拔劍對舞以救劉邦之命,說明他已經站在親家劉邦的立場上主動幫助劉邦,這種舉措已經大大超出了政治糊塗的範圍。

  當然,從項伯這方麵看,私見張良尚是為了報答張良的救命之恩;項莊舞劍之時出手相援已有通敵之嫌;至於私受張良賄賂,為劉邦爭取漢中之地,已構成嚴重的通敵罪;滎陽對峙時以說辭救劉邦的父親、妻子,已是自覺地為劉邦服務了。但是,項羽對他卻一再寬容。

  從項羽集團來看,項伯是政治糊塗;但是,從項伯個人而言,是否是在為自己在項羽死後找出路,找靠山呢?也許別人說項伯糊塗,項伯本人還認為自己聰明呢。

  項羽死後,項伯果然接受劉邦的分封,做了射陽侯。我不知項伯拿項羽的性命換來了個射陽侯,心中是否知恥有愧?

  29.重情念舊有恩圖報如果說項羽在愛情的把握上,度掌握得不太好,那麽他在親情這個度的把握上就差得太遠了,給他帶來了絕大的災難。在對待虞姬和項伯的問題上,說明了項羽對愛情、親情的處理有失妥當,那麽,項羽如何處理恩情呢?

  圖報恩誤用其人我們前麵講過,曹咎和司馬欣是對項梁有大恩的人,他們曾經救過項梁的命,項梁因此躲過了一次滅頂之災。所以,項梁對曹咎、司馬欣一直非常感恩,項羽對曹咎、司馬欣也非常信任。

  漢三年六月,項羽二奪成皋,劉邦狼狽逃竄。但劉邦奪了韓信手下的軍隊,重新振作起來,派兩萬士兵增援彭越,在項羽的軟肋——後勤補給線上大搞破襲戰。

  漢三年八月,彭越完全切斷了項羽的後勤補給線,項羽不得不再次回援以打通補給線。

  臨行之前,項羽把成皋戰區的指揮權交給了曹咎、司馬欣。曹咎當時是楚國主管軍事的最高長官大司馬。項羽行前再三交待,我十五天必定掃平彭越,你們要在這十五天裏隻守不戰,保住成皋。但項羽揮師東進不到五六天,曹咎就受不了羞辱,震怒之下出兵作戰,被劉邦打得大敗,使項羽丟失了成皋。

  項羽重用曹咎、司馬欣是一重大失策。

  曹咎、司馬欣不是帥才,根本沒能力守住成皋。項羽出於對曹咎、司馬欣的舊情重用他們兩個人,導致辛辛苦苦才奪過來的成皋第二次失守,使自己在局部戰場上也沒有獲得應有的勝利,不能不說這是項羽自己打敗自己的重大失誤。

  重用親信是人類無法克服的一種天性。因為,親信為人熟悉,熟悉帶來信任。但是,為了所謂的信任而重用無能的親信,特別是在關乎到事業成敗、個人生死的重大問題上重用無能的親信,那可就是愚蠢至極!

  對待親信可以給錢,不可給權——這就是項羽重用曹咎、司馬欣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

  看劉邦如何念舊劉邦和項羽一樣,也搞重情念舊。但是,劉邦的重情念舊還沒有鬧到內無良臣、外無良將的地步。韓信、彭越等戰將,張良、陳平等謀士,雖然不是劉邦的舊臣,但都受到劉邦特別的重視。

  劉邦搞任人唯親最典型的莫過於盧綰。盧綰與劉邦是同鄉,二人的父輩是至交,二人又同年同日出生。所以,劉邦從小就和盧綰非常要好。劉邦起兵反秦之前,曾因事被官府通緝,盧綰形影不離地跟著他東躲西藏(高祖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劉邦起兵反秦,盧綰馬上以賓客的身份相伴。劉邦到漢中後,盧綰做將軍,陪伴在劉邦的左右。楚漢交兵,盧綰被任命為太尉,隨同在劉邦左右(及高祖初起沛,盧綰以客從入漢中,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劉邦的臥室,別人都不能隨便進出,隻有盧綰可以自由出入(出入臥內)。即使是蕭何、曹參等人,也是因為有功而受到劉邦的禮遇,至於說到親近寵信,劉邦手下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盧綰(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而且,劉邦一到關中,就封盧綰為長安侯。

  漢五年(前202),劉邦消滅了項羽之後,帶盧綰征討燕王臧荼。燕王投降後,劉邦想封盧綰,就下詔在群臣中選人封燕王。文武百官都知道劉邦想封盧綰為王,就一齊上書,說盧綰追隨皇帝平定天下,功勞最大,可封燕王(群臣知上欲王盧綰,皆言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

  可見,劉邦重情念舊的那點小心事並沒有瞞過文武大臣。這是一把手不能重情念舊的原因之一。

  漢五年八月,在眾臣的推舉下,劉邦順水推舟,封盧綰做了燕王。

  但是,到了高祖十一年,盧綰宣布造反。這件事對劉邦打擊極大。

  那麽,盧綰為什麽會造反呢?

  漢高祖十年(前193)秋天,陳豨在代地造反,劉邦到邯鄲去攻打陳豨的部隊,燕王盧綰派兵攻打陳豨的東北部。

  此時,陳豨派人去向匈奴求救。盧綰也派部下張勝出使匈奴,想阻止匈奴幫助陳豨。

  張勝到了匈奴以後,前燕王臧荼的兒子見到張勝就說:您之所以在燕國受重用,是因為您熟悉匈奴事務。同理,燕國所以能長期存在,是因為諸侯多次反叛,戰爭連年不斷。您想為燕國盡快消滅陳豨,但陳豨被消滅之後,接著就要輪到燕國了。您為什麽不讓燕國延緩攻打陳豨而與匈奴修好呢?戰爭延緩了,能使盧綰長期為燕王。

  張勝認為他的話講得有道理,就讓匈奴幫助陳豨攻打燕國。燕王盧綰懷疑張勝和匈奴勾結,就上書劉邦請求把張勝滿門抄斬。張勝回來之後,把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全部告訴了盧綰。盧綰一聽有道理,就找了替身,把張勝的家屬換出來,使張勝成為匈奴的間諜,又暗中派人到陳豨的處所,想讓他長期叛逃在外,使戰爭連年不斷。漢十二年,劉邦東征黥布,陳豨率軍在代地駐紮,劉邦派樊噲攻打陳豨並將其斬殺。

  陳豨的一員副將投降後,說燕王盧綰派人到陳豨處互通情報。

  劉邦派使臣召盧綰進京,盧綰稱病不敢去。皇帝又派審食其、禦史大夫趙堯前去迎接燕王,並順便查問案件。盧綰更害怕,閉門不出,對自己寵信的臣子說:異姓封王的,隻有我盧綰和長沙王吳芮了。去年春天,淮陰侯韓信滿門被殺;夏天,又殺了彭越,這都是呂後幹的。現在皇帝病重,國事全都由呂後負責。呂後總想找個借口殺掉異姓諸侯王和功臣。於是盧綰還是推托有病,拒絕進京。

  審食其聽到盧綰的話,便報告了劉邦,劉邦更加生氣。後來,漢朝又抓到一些投降的匈奴人,他們說張勝逃到匈奴中,是燕王的使者。

  劉邦這才認定盧綰造反了。就派樊噲攻打燕國。燕王盧綰把自己所有的宮人、家屬以及幾千名騎兵安頓在長城下,希望等劉邦皇帝病好之後,親自進京解釋。漢十二年四月(中曆?西曆?),劉邦病逝,盧綰也就帶領部下逃入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盧王。

  劉邦重用盧綰給自己帶來的是一場叛亂。

  但是,比較項羽與劉邦的重情念舊,我認為有一點重要的不同:項羽是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搞重情念舊,重用曹咎、司馬欣,結果丟失了費盡千辛萬苦才打下來的成皋;劉邦是在統一全國之後才搞重情念舊,結果鬧出了一場叛亂。

  二者相比,項羽為重情念舊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劉邦重情念舊的代價。

  項羽重用曹咎,二失成皋,造成極大的損失;劉邦重情念舊是在統一全國之後,雖然平定盧綰的叛亂曆時數年,但是,重用盧綰並未對漢帝國造成太大的損失。

  智者如劉邦,愚者如項羽,都重情念舊,可見,重情念舊是人類的共性。

  隻有以為別人是傻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

  重情本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的美好品德之一。但是,重情必須有一個恰當的度,超過了這個“度”,重情就會成為用人唯親的代名詞。項羽太重感情,對虞姬,對項氏宗族,對有恩於項氏之人,項羽都表現得太重感情。如此重情,導致了項羽在軍事鬥爭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無可挽回地走向失敗。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