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邵陵厲公上正始元年(庚申、240)

  魏邵陵厲公正始元年(庚申,公元240年)

  [1]春,旱。

  [1]春季,發生旱災。

  [2]越蠻夷數叛漢,殺太守,是後太守不敢之郡,寄治安定縣,去郡八百餘裏。漢主以巴西張嶷為越太守,嶷招慰新附,誅討強猾,蠻夷畏服,郡界悉平,複還舊治。

  [2]蜀國越郡蠻夷常有叛亂,殺死太守,以至後來的太守不敢到郡治中就職,而在安定縣寄住治事,距郡治八百餘裏。漢後主任命巴西人張嶷擔任越太守,張嶷招降安撫新歸附的夷人,征討誅殺強悍狡黠的夷人,各部落於是敬畏順服,郡內全部平定,郡府又遷回原址。

  [3]冬,吳饑。

  [3]冬季,吳國發生饑荒。

  二年(辛酉、241)

  二年(辛酉,公元241年)

  [1]春,吳人將伐魏。零陵太守殷劄言於吳主曰:“今天棄曹氏,喪誅累見,虎爭之際而幼童蒞事。陛下身自禦戎,取亂侮亡,宜滌荊、揚之地,舉強羸之數,使強者執戟,羸者轉運。西命益州,軍於隴右,授諸葛瑾、朱然大眾,直指襄陽,陸遜、朱桓別征壽春,大駕入淮陽,曆青、徐。襄陽、壽春,困於受敵,長安以西,務禦蜀軍,許、洛之眾,勢必分離,掎角並進,民必內應。將帥對向,或失便宜,一軍敗績,則三軍離心;便當秣馬脂車,陵蹈城邑,乘勝逐北,以定華夏。若不悉軍動眾,循前輕舉,則不足大用,易於屢退,民疲威消,時往力竭,非上策也。”吳主不能用。

  [1]春季,吳國將要討伐魏。零陵太守殷劄對吳王說:“如今上天廢棄曹氏,喪事凶殺不斷出現。當此猛虎爭鬥之際,而讓一個孩子臨政。陛下應當親自統率大軍,奪取亂國,征服衰世,盡出荊州、揚州的人力、物力,調查丁壯和老弱的人數,讓丁壯執戟上陣,老弱轉運物資;在西方讓蜀漢在隴右駐屯;命諸葛瑾、朱然率領大軍直指襄陽;陸遜、朱桓另外出征壽春;陛下禦駕進軍淮河以北,進攻青州、徐州。襄陽、壽春被我們圍困,長安以西要全力防禦蜀軍,許昌、洛陽的軍隊勢力要分散,我們多方牽製,同時進軍,民眾一定響應。到時將帥交戰,隻要有一處指揮失當,一軍戰敗,則三軍軍心渙散。我們正好備馬整車,攻陷城邑,乘勝追擊,平定華夏。如果我們不出動全部大軍,隻是象以前一樣出動少量部隊,則不足以完成大事,容易屢屢敗退,民眾疲遝,軍威消失,時間過去,力量耗竭。這不是上策。”吳王沒有接受。

  夏,四月,吳全琮略淮南,決芍陂,諸葛恪攻六安,朱然圍樊,諸葛瑾攻中。征東將軍王淩、揚州刺史孫禮與全琮戰於芍陂,琮敗走。荊州刺史胡質以輕兵救樊,或曰:“賊盛,不可迫。”質曰:“樊城卑兵少,故當進軍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臨圍,城中乃安。

  夏季,四月,吳國全琮進擊淮南,掘開芍陂堤岸,諸葛恪攻打六安,朱然圍困樊城,諸葛瑾攻打中。魏征東將軍王淩、揚州刺史孫禮與全琮在芍陂交戰,全琮敗逃。荊州刺史胡質派出輕裝部隊救援樊城,有人說:“敵人強盛,不能靠近。”胡質說:“樊城城牆低矮,守軍又少,所以應當強行進軍作為外援,不然,樊城就危險了。”於是率軍逼近吳國圍城部隊,城中軍心始安。

  [2]五月,吳太子登卒。

  [2]五月,吳國太子孫登去世。

  [3]吳兵猶在荊州,太傅懿曰:“中民夷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曆月不解,此危事也,請自討之。”六月,太傅懿督諸軍救樊;吳軍聞之,夜遁,追至三州口,大獲而還。

  [3]吳國部隊仍留在荊州,太傅司馬懿說:“中漢民和夷人有十萬之多,隔在沔水南岸,流離逃亡,無家可歸,樊城被圍,已過一個多月還沒解除,這是危急之勢,請派我親自前去征討。”六月,太傅司馬懿率領各軍救援樊城,吳軍聽到消息後,連夜遁逃。司馬懿率軍追到三州口,獲大量物資和俘虜而歸。

  [4]閏月,吳大將軍諸葛瑾卒。瑾太子恪先已封侯,吳主以恪弟融襲爵,攝兵業,駐公安。

  [4]閏五月,吳國大將軍諸葛瑾去世。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先前已被封侯,吳王讓諸葛恪弟弟諸葛融承襲父親的爵位,統率父親的部隊,駐紮在公安縣。

  [5]漢大司馬蔣琬以諸葛亮數出秦川,道險、運糧難,卒無成功,乃多作舟船,欲乘漢、沔東下,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功,未時得行。漢人鹹以為事有不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漢主遣尚書令費、中監軍薑維等喻指。琬乃上言:“今魏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東西並力,首尾掎角,雖未能速得如誌,且當分裂蠶食,先摧其支黨。然吳期二三,連不克果。輒與費等議,以涼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宜以薑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征行,禦製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今涪水陸四通,惟急是應,若東西有虞,赴之不難,請徙屯涪。”漢主從之。

  [5]蜀國大司馬蔣琬認為諸葛亮屢次出兵秦川,由於道路險阻,轉運糧食困難,最終也沒有成功,於是大量製造船艦,打算利用漢水、沔水順流東下,襲擊魏興、上庸。正逢蔣琬舊病連續發作,沒能及時配合吳國行動。大家都認為這樣一旦不能取勝,撤退極其困難,不是上策。漢後主派遣尚書令費、中監軍薑維等向蔣琬說明大家意見。蔣琬於是上書說:“如今魏的勢力已橫跨九州,蒂蔓延成長,鏟除不易。如果吳國和西蜀齊心合力,首尾夾擊,雖然不能迅速實現宏圖大誌,暫且也可分割其力量,蠶食其國土,摧垮其邊陲。然而與吳國二三次約定同時進軍,都未能實現。我與費等商議,認為涼州是胡人邊塞要地,進退都有依賴,而且當地羌人、胡人都如饑似渴地想著歸順我朝,最好讓薑維擔任涼州刺史。如果薑維征討能夠控製河西,我將率軍繼進,作他的後援。如今涪縣水路陸路四通八達,足以應付緊急情況,如果東方、西方發生危險,前去救援都不困難,請把大本營遷到涪縣駐屯。”漢後主采納了這一建議。

  [6]朝廷欲廣田畜穀於揚、豫之間,使尚書郎汝南鄧艾行陳、項以東至壽春。艾以為:“昔太祖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許都以製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出征,運兵過半,功費巨億。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二萬人,淮南三萬人,什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益開河渠以增溉灌,通漕運。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二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不克矣。”太傅懿善之。是歲,始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興軍眾,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餘而無水害。

  [6]魏打算在揚州、豫州之間開荒墾田,積蓄糧穀,令尚書郎汝南人鄧艾到陳縣、項縣以東至壽春一帶巡視,鄧艾認為:“從前太祖大破黃巾施行屯田,在許都囤積糧穀用來製勝四方。如今三邊都已平定,軍事行動集中在淮河以南,每次大軍出征,轉運軍糧的兵士占了一半,耗費多億。陳縣、蔡縣一帶土地平坦肥沃,可以減少許昌附近稻田,把水並入河道向東灌溉,命令淮河以北二萬人,淮河以南三萬人,十分之二輪流休息,常駐的四萬人邊屯田邊防守。宜多挖河渠增加灌溉,開通漕運。除去全部開支,總計每年可獲五百萬斛作為軍費。六七年內,可在淮河土地上積蓄二千萬斛,這就是十萬大軍五年的糧食。以此雄厚基礎攻吳,無往而不勝。”太傅司馬懿認為妥善。這一年,開始擴開漕渠。以後每次東南方出現戰事,遂大舉出兵,乘舟而下,直抵長江、淮河,軍費、糧食都綽綽有餘,並且消除了水患。

  [7]管寧卒。寧名行高潔,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能因事導人於善,人無不化服。及卒,天下知與不知,無不嗟漢。

  [7]管寧去世。管寧名聲極大,行為高潔,是人們仰慕的人。看上去好象不可接近,但與他在一起,卻感到和樂平易。他擅長隨事誘導人們行善,人們無不受到感化,由衷敬服。到死時,天下不管認識他還是不認識他的,無不哀歎。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