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年(丙辰、236)

  四年(丙辰,公元236年)

  [1]春,吳人鑄大錢,一當五百。

  [1]春季,吳鑄造大錢,一當五百。

  [2]三月,吳張昭卒,年八十一。昭容貌矜嚴,有威風,吳主以下,舉邦憚之。

  [2]三月吳張昭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張昭容貌高傲,威風凜凜,自吳王以下,舉國敬畏。

  [3]夏,四月,漢主至湔,登觀阪,觀汶水之流,旬日而還。

  [3]夏季,四月,漢後主到達湔氐道,登上觀阪,觀看汶水水道,停留十日返回。

  [4]武都氐苻健請降於漢;其弟不從,將四百戶來降。

  [4]武都郡氐族人苻健向蜀漢請降,其弟不跟從,率四百戶來降魏。

  [5]五月,乙卯,樂平定侯董昭卒。

  [5]五月,乙卯(十三日),樂平定侯董昭去世。

  [6]冬,十月,己卯,帝還洛陽宮。

  [6]冬季,十月,己卯(初十),明帝返回洛陽宮。

  [7]甲申,有星孛於大辰,又孛於東方。高堂隆上疏曰:“凡帝王徙都立邑,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敬恭以奉這。將營宮室,則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今圜丘、方澤、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未定,宗廟之製又未如禮,而崇飾居室,士民失業。外人鹹雲‘宮人之用與軍國之費略齊’,民不堪命,皆有怨怒。《書》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言天之賞罰,隨民言,順民心也。夫采椽、卑宮,唐、虞、大禹之所以犯昊天也。今宮室過盛,天彗章灼,斯乃慈父懇切之訓。當崇孝子祗聳之禮,不宜有忽,以重天怒。”隆數切諫,帝頗不悅。侍中盧毓進曰:“臣聞君明則臣直,古之聖王惟恐不聞其過,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也。”帝乃解。毓,植之子也。

  [7]甲申(十五日),在大辰星旁出現異星,後又出現在東方天際。高堂隆上書說:“凡是帝王遷移都城或者興建城邑,都要先選定祭祀天地和社稷神的地方,恭恭敬敬地尊奉他們。將要營建宮殿時,也要先建祖先祭廟,然後再建馬廄、倉庫,最後才興建居室。如今圜丘、方澤、南北郊、明堂及社稷,各神神位都沒有確定,祖先祭廟的建製也不符合禮法,而隻是大修宮殿,使人民失掉生計。外人都說:‘宮中的花費與軍國總費用幾乎相等’,百姓忍受不了,都抱有怨恨憤怒的情緒。《尚書》說:‘上天耳聰目明,實際是人民耳聰目明,上天顯赫威靈,實際是人民顯赫威靈。’這是說上天的獎賞和懲罰,隨從民意,順應民心。用原木做椽子,建造陋室居住,是唐堯、虞舜、大禹留下來的風範;修玉台、造瓊室,是夏桀、商紂對皇天的冒犯。如今宮殿修建過盛,彗星在天空閃爍,這就是仁慈的天父發出懇切的訓誡。陛下應當尊崇孝子恭謹接受的禮儀,不應當忽視它,以免加重上天的憤怒。”高堂隆多次懇切直言規勸,明帝頗不高興。侍中盧毓進言說:“我聽說君王聖明則臣下正直,古代的聖王唯恐聽不到自己的過失,這正是我們不及高堂隆之處。”明帝怒意才算消解。盧毓是盧植的兒子。

  [8]十二月,癸巳,潁陰靖侯陳群卒。群前後數陳得失,每上封事,輒削其草,時人及其子弟莫能知也。論者或譏群居位拱默;正始中,詔撰群臣上書以為《名臣奏議》,朝士乃見群諫事,皆歎息焉。

  [8]十二月,癸巳(二十四日),潁陰靖侯陳群去世。陳群曾前後多次上書陳述治國得失,每次都是封好上奏即毀掉底稿,當時的人和他的兒子、兄弟都不知道其中內容。議論的人中有的譏諷陳群身居高位,隻是拱手而默無所言。正始年間,詔命選錄群臣上書編纂《名臣奏議》,在朝人士才見到陳群進諫事跡,都讚歎不止。

  袁子論曰:或雲:“少府楊阜豈非忠臣哉?見人主之非則勃然觸之,與人言未嚐不道。”答曰:“夫仁者愛人,施之君謂之忠,施於親謂之孝。今為人臣,見人主失道,力詆其非而播揚其惡,可謂直士,未為忠臣也。故司空陳群則不然,談論終日,未嚐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外人不知。群子謂群於是乎長者矣。”

  袁宏論曰:有人說:“少府楊阜難道還不是忠臣嗎?看見君王的過錯就迫不及待地尖銳指出,與人談話時也不加隱瞞。”我的回答是:“仁人君子愛人,如愛的是君王則稱之為忠,如愛的是父母則稱之為孝。如今作為臣屬,看見君主失去道義,竭力批評他的過錯並且處處宣揚,這種人可稱為直士,但不可當作忠臣。前司空陳群就不是這樣,他終日談論,也未曾講過君主的過錯,上書規勸數十次,外人都不知道。君子因此稱陳群是長者。”

  [9]乙未,帝行如許昌。

  [9]乙未(二十六日),明帝前往許昌。

  [10]詔公卿舉才德兼備者各一人,司馬懿以兗州刺史太原王昶應眩昶為人謹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沈,名其子曰渾,曰深,為書戒之曰:“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而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鬆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君子戒於闕黨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夫毀譽者,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孔子曰:‘吾之於人,誰毀誰譽,’以聖人之德猶尚如此,況庸庸之徙而輕毀譽哉!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已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又何反報焉!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10]詔命三公九卿每人推舉才德兼備者一人,司馬懿推薦的兗州刺史太原人王昶應眩王昶為人恭謹忠厚,他給侄子起名王默、王沉,給兒子起名王渾、王深,寫信告誡他們說:“我以這四字作為你們的名字,是要你們能顧名思義,不敢違犯。事物都是成熟得快死亡得也快,晚成必有好結果;早晨開花的小草,到晚上就凋零了,鬆柏的茂盛,寒冬也不會衰減,所以君子都以‘闕黨小子’的急於求成為戒鑒。如果能把委曲看作是舒展,能把謙讓看作是獲得,能把柔弱看作是剛強,便很少不能成功了。毀謗和讚譽,是喜愛和厭惡的根源,也是災禍和福分的契機。孔子說:“我對別人,不毀謗,不讚譽。憑聖人的德行尚且如此,何況平庸之輩,怎麽可以輕易毀謗和讚譽呢?別人有時攻擊自己,應當退而自己質問自己,如自己有可以攻擊的行為,那麽別人的攻擊就是對的;如果自己沒有應受攻擊的行為,那麽他的話就是虛妄之言。說得對就不要怨恨他,說得不對也無害於己,又何必報複他?諺語說:‘救寒草如厚皮襖,止謗莫如自修身。’這句話確實如此啊1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