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六年(乙巳、225)

  六年(乙己,公元225年)

  [1]春,二月,詔以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隨車駕董督眾軍,錄行尚書事;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留許昌,督後台文書。三月,帝行召陵,通討虜渠;乙巳,還許昌。

  [1]春季,二月,文帝下詔,以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隨禦駕出征,負責督察各路軍隊,總領隨駕尚書台事務;以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留守許昌,負責處理留守尚書台公文。三月,文帝前往召陵,開通討虜渠;乙巳(二十八日),回到許昌。

  [2]並州刺史梁習討軻比能,大破之。

  [2]並州刺史梁習討伐軻比能,大獲全勝。

  [3]漢諸葛亮率眾討雍,參軍馬謖送之數十裏。亮曰:“雖共謀之曆年,今可更惠良規。”謖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複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攻戰為上,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而已。”亮納其言。謖,良之弟也。

  [3]蜀漢諸葛亮率兵討伐雍,參軍馬謖送行數十裏。諸葛亮說:“雖然我們一起謀劃此事多年,今天請你再一次提出好計劃。”馬謖說:“南中依恃地形險要和路途遙遠,叛亂不服已經很久了。即使我們今天將其擊潰,明天他們還要反叛。目前您正準備集中全國的力量北伐,以對付強賊,叛匪知道國家內部空虛,就會加速反叛。如果將他們全部殺光以除後患,既不是仁厚者所為,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辦到。用兵作戰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歸服。”諸葛亮采納了馬謖的建議。馬謖是馬良的弟弟。

  [4]辛未,帝以舟師複征吳,群臣大議。宮正鮑勳諫曰:“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往年龍舟飄蕩,隔在南岸,聖躬蹈危,臣下破膽,此時宗廟幾至傾覆,為百世之戒。今又勞兵襲遠,日費千金,中國虛耗,今黠虜玩威,臣竊以為不可。”帝恐,左遷勳為治書執法。勳,信之子也。夏,五月,戊申,帝如譙。

  [4]辛未(疑誤),魏文帝將率水軍大舉攻吳,召集群臣討論。宮正鮑勳勸諫說:“朝廷屢次出動大軍征討,之所以沒有取得成果,是因為吳、蜀兩國唇齒相依,憑借地勢險要和長江的阻隔,有難以攻克的優越條件。去年親征,龍船被波濤漂蕩在長江南岸遇阻,陛下身陷危境,大臣們心驚膽破,那時朝廷幾乎被傾覆,應作為後世百代的警戒。如今又勞師動眾,遠途征討,每天的經費需要用千金,國家的錢財都白白耗費掉了,而狡猾的敵人仍在那裏耀武揚威,我認為再不可以這樣了。”文帝聽到鮑勳這番議論,大為憤怒,將鮑勳降職為治書執法。鮑勳是鮑信的兒子。夏季,五月,戊申(初二),文帝前往譙郡。

  [5]吳丞相北海孫劭卒。初,吳當置丞相,眾議旭張昭,吳王曰:“方今多事,職大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及劭卒,百僚複舉昭,吳王曰:“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六月,以太常顧雍為丞相、平尚書事。雍為人寡言,舉動時當,吳王嚐漢曰:“顧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飲宴歡樂之際,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見之,是以不敢肆情。吳王亦曰:“顧公在坐,使人不樂。”其見憚如此。初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拜侯還寺,而家人不知,後聞,乃驚。及為相,其所選用文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時訪逮民間及政職所宜,輒密以聞,若見納用,則歸之於上;不用,終不宣泄;吳王以此重之。然於公朝有所陳及,辭色雖順而所執者正;軍國得失,自非麵見,口未嚐言。王常令中書郎詣雍衣所谘訪,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相與反覆究而論之,為設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無所施設。郎退告王,王曰:“顧公歡悅,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當重思之。”江邊諸將,各欲立功自效,多陳便宜,有所掩襲。王以訪雍。雍曰:“臣聞兵法戒於小利,此等所陳,欲邀功名而為其身,非為國也。陛下宜禁製,苟不足以曜威損敵,年不宜聽也。”王從之。

  [5]吳丞相北海人孫劭去世。當初,吳國要設置丞相一職,大家首推昭。吳王說:“如今是多事之秋,職位越高,責任愈重,這一職務對張昭來說,並非優待。”孫劭去世,文武官員再次推舉張昭,吳王又說:“孤豈不敬愛張子布?丞相負責的政務煩多,而張昭性情剛烈,我若不聽從他,他就會不滿和怨忿,這對他並沒有什麽好處。”六月,任太顧雍為丞相,平尚書事。顧雍為人沉默寡言,舉止穩妥,吳王曾讚歎說:“顧君不說話則已,話即能抓住要害。”每次設筵飲酒作樂,大臣們都恐怕酒後失態,被在場的顧雍到,所以不敢放開酒量。吳王也說:“顧公在座,使人不樂。”可見大臣和吳王多麽忌憚他。顧雍剛兼任尚書令的時候,被封變陽遂鄉侯;拜過爵位後,回到官邸,家人仍不知道他已被封侯,後來聽說,都很吃驚。及至受任為丞相,他選用文官武將,都各按才能加以任用,而不夾雜自己的好惡。常常私下到民間訪查政治得失,每當有好的建議,都秘密上報,如被采納,將功勞歸於主上;如不被采納,則始終不泄露出去;吳王為此很看重他。然而他在朝廷發表意見時,言辭雖然和順,卻能將正確意見堅持到底;對於政治得失,若非親眼所見,決不妄加評論。吳王有事情,常令中書郎到顧雍那裏谘詢訪問。如果顧雍同意,覺得此事可以施行,便與中書郎反複討論研究,並為他預備酒飯;如果不同意,顧雍便表情嚴肅,默然無語,什麽都不預備。中書郎回去將情況報告吳王,吳王說:“顧公高興,說明此事應該辦;他不發表意見,表明辦法還不穩妥,孤應當反複考慮。”駐守長江岸邊的將領,都想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很多人上書,認為時機有利,應發兵襲擊魏軍。吳王為此事詢訪顧雍,顧雍說:“我聽說貪圖小利為兵家所戒,他們的這些條陳,是要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為國家著想。陛下應加製止,如果不能揚我威武,重創敵人,就不應聽從。”吳王采納了顧雍的意見。

  [6]利成郡兵蔡方等反,殺太守徐質,推郡人唐谘為主,詔屯騎校尉任福等討平之。谘自漲道亡入吳,吳人以為將軍。

  [6]利成郡士兵蔡方等人造反,殺太守徐質,推舉同郡人唐谘作首領。文帝命令屯騎校尉任福等討平叛亂。唐谘從海路逃到吳國,被吳國任命為將軍。

  [7]秋,七月,立皇子鑒為東武陽王。

  [7]秋季,七月,魏文帝立皇子曹鑒為東陽武王。

  [8]漢諸亮至南中,所在戰捷。亮由越入,斬雍及高定。使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門下督巴西馬忠由柯入,擊破諸縣,複與亮合。孟獲收餘眾以拒亮。獲素為夷、漢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勞陳之間,間曰:“此軍何如?”獲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營陳,若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複反矣1亮遂至滇池。

  [8]蜀漢諸葛亮到達南中,征討叛亂,所到必勝。諸葛亮從越進兵,斬殺雍柯和高定。派降督、益州人李恢從益州進兵,門下督、巴西人馬忠從進兵,擊潰南中各縣的叛軍,再度和諸葛亮會合,孟獲收拾雍的殘部抗拒諸葛亮。孟獲深得當地漢人和夷族的信賴,諸葛亮要生擒孟獲,以後果然將孟獲俘獲,讓他參觀了蜀軍的軍營戰陣,問他說:“這樣的軍隊如何?”孟獲說:“以前不知道你們的虛實,所以遭到失敗。如今蒙您允許我參觀你們的軍營戰陣,如果貴軍隻是這樣的軍隊,我一定能輕易取勝。”諸葛亮笑了笑,將孟獲釋放,要他再戰。前後把孟獲放回七次,又生擒七次,最後諸葛亮仍將孟獲釋放,孟獲卻不再走了,對諸葛亮說:“您有天威1南方人不會再反叛了1於是諸葛亮到達滇池。

  益州、永昌、柯、越四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是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亮於是悉收其俊傑孟獲等以為官屬,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給軍國之用。自是終亮之世,夷不複反。

  益州、永昌、柯、越四郡都被平定了,諸葛亮仍然任用當地原來的首領為四郡的地方官吏。有人勸諸葛亮不要這樣做,諸葛亮說:“如果留外地人為官,則要留駐軍隊,留駐軍隊,則糧秣供應困難,這是第一個難題;這些夷族剛受過戰爭之苦,父兄多有死傷,怨氣未消,任用外地人而不留駐軍隊,定有禍患,這是第二個難題;這些夷族叛亂分子屢次三番殺死和廢掉官吏,自知有罪,與我們隔閡很深,若留下外地人為官,終究難以被他們信任,這是第三個難題。我現在是要不留軍隊,不轉運糧食,使法令、政紀大體得以貫徹,讓夷族和漢人大何安定下來。”於是諸葛亮網羅孟獲等當地的著名人物,任命為地方官使,讓他們貢獻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供給軍隊和朝廷使用。從此之後,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這一地區的夷族再也沒有反叛。

  [9]八月,帝以舟師自譙循渦入淮。尚書蔣濟表言水道難通,帝不從。冬,十月,如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裏,不渡江之誌。吳人嚴兵固守。時天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見波濤洶湧,歎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1遂歸。孫韶遺將高壽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於逕路夜要帝,帝大驚。壽等獲副車、羽蓋以還。於是戰船數千皆滯不得行,議者欲就留兵屯田,蔣濟以為:“東近湖,北臨淮,若水盛時,賊易為寇,不可安屯。”帝從之,車駕即發。還,到精湖,水稍盡,盡留船付濟。船延在數百裏中,濟更鑿地作四五道,蹴船令聚;豫作土豚遏斷湖水,皆引後船,一時開遏入淮中,乃得還。

  [9]八月,魏文帝命令水軍從譙沿渦水進入淮河。尚書蔣濟上表說水路很難通行,文帝不聽。冬季,十月,前往廣陵故城,在長江岸邊檢閱軍隊,魏軍將士十餘萬,旌旗飄蕩數百裏,大有跨過長江的意圖。吳布置軍隊嚴陣以待。當時天氣寒冷,江邊結冰,戰船無法入江。文帝眼望長江的洶湧波濤,歎息說:“哎!這是上天注定要分割大江南北啊1於是下令撤軍。孫韶派部將高壽等率敢死隊五百人,從小路夜襲文帝,文帝大驚。高壽等繳獲了文帝的副車、羽蓋而回。當時,魏軍戰船數千艘因阻滯無法撤退,有人建議留下軍隊就地屯田,蔣濟認為:“此地東近高郵湖,北濱準河,在水在的時候,很容易被吳軍抄掠,不能在這裏屯田。”文帝采納了蔣濟的意見,車駕和軍隊當即開拔。撤至精湖,水路幾乎沒有了,文帝將船隻都留給了蔣濟。戰船前後相連數百裏,蔣濟令人挖開四五條水道,將船全部集中在一起;並提前堆好土壩,截斷湖水,把後麵的船都拖入,再掘開水壩,船隻全部隨水湧入淮河,這樣,魏軍的艦船才得以返回。

  [10]十一月,東武陽王鑒薨。

  [10]十一月,東武陽王曹鑒去世。

  [11]十二月,吳番陽賊彭綺攻沒郡縣,眾數萬人。

  [11]十二月,吳番陽賊人彭綺攻陷郡縣城池,有部眾數萬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