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七年(壬辰、212)

  十七年(壬辰,公元212年)

  [1]春,正月,曹操還鄴。詔操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1]春季,正月,曹操回到鄴城,獻帝下詔,命令在曹操拜見皇帝時,司儀官隻稱他的官職,不稱名字;準許曹操入朝見到皇帝時,不必邁小步向前急走,並可以佩劍穿鞋上殿,遵照漢初丞相蕭何的先例。

  [2]操之西征也,河間民田銀、蘇伯反,扇動幽、冀。五官將丕欲自討之,功曹常林曰:“北方吏民,樂安厭亂,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銀、伯犬羊相聚,不能為害。方今大軍在遠,外有強敵,將軍為天下之鎮,輕動遠舉,雖克不武。”乃遺將軍賈信討之,應時克滅。餘賊千餘人請降,議者皆曰:“公有舊法,圍而後降者不赦。”程昱曰:”此乃擾攘之際,權時之宜。今天下略定,不可誅之,縱誅之,宜先啟聞。”議者皆曰:“軍事有專無請。”昱曰:“凡專命者,謂有臨時之急耳。今此賊製在賈信之手,故老臣不願將軍行之也。”丕曰:“善。”即白操,操果不誅。既而聞昱之謀,甚悅,曰:“君非徒明於軍計,又善處人父子之間。”

  [2]曹操西征關中時,河間人田銀、蘇伯造反,煽動幽州、冀州的百姓,引起混亂。五官中郎將曹丕打算親自率軍去征討,功曹常林說:“北方的官員和百姓,樂於安定,厭惡戰亂,服從朝廷的時間已很久,遵守法令的占多數。田銀、蘇伯等不過是聚集在一起的狗和羊,造不成多大的傷害。現在,我們的大軍在遠方,境外有強敵,將軍鎮守鄴城,身係天下安危,輕率出軍進行征討,即使平定,也不足以顯示威武。”於是,曹丕派遣將軍賈信去討伐,隨即消滅叛軍。還剩一千餘人,請求投降,參預討論的人都說:“曹公從前下過命令,凡是被包圍後再投降的,一律不赦免。”程昱說:“這是在戰亂時期所采取的一種臨時應變策略。現在天下已基本平定,不能隨便殺戮;即使要殺,也應當先向曹公報告。”那些人都說:“軍事上的舉動,可以專斷,不必請示。”程昱說:“專斷是指臨時發生緊急情況。必須當機立斷。現在,這些叛民控製在賈信手中,因此,我不願將軍擅作決定。”曹丕說:“對。”立即派人向曹操報告,曹操果然下令赦免不殺。後來,聽到程昱的建議,非常高興,說:“你不僅明了軍事策略,還善於處理別人父子之間的關係。”

  故事:破賊文書,以一為十;國淵上首級,皆如其實數,操問其故,淵曰:“夫征討外寇,多其斬獲之數者,欲以大武功,聳民聽也。河間在封域之內,銀等叛逆,雖克捷有功,淵竊恥之。”操大悅。

  過去的慣例,在擊敗敵軍的文告中,殺死一人要報成十人。而國淵在報告斬殺人數時,都據實上報。曹操詢問他原因,國淵說:“征討境外的敵寇,多報殺死及俘虜人數,是為了炫耀武力,聳人聽聞。河間在咱們的疆界以內,田銀等進行叛亂,雖然取得勝利,建立戰功,我心中卻感到羞恥。”曹操大為高興。

  [3]夏,五月,癸未,誅衛尉馬騰,夷三族。

  [3]夏季,五月,癸未(疑誤),誅殺衛尉馬騰,並把他的三族一齊處死。

  [4]六月,庚寅晦,日有食之。

  [4]六月,庚寅晦(二十九日),出現日食。

  [5]秋,七月,螟。

  [5]秋季,七月,發生螟災。

  [6]馬超等餘眾屯藍田,夏侯淵擊平之。

  [6]馬超等人的殘餘部眾駐守藍田,夏侯淵率軍討伐,全部平定。

  賊梁興寇略馮翊,諸縣恐懼,皆寄治郡下,議者以為當移就險阻。左馮翊鄭渾曰:“興等破散,藏竄山穀,雖有隨者,率脅從耳。今當廣開降路,宣諭威信,而保險自守,此示弱也。”乃聚吏民,治城郭,為守備,募民逐賊,得其財物婦女,十以七賞。民大悅,皆願捕賊;賊之失妻子者皆還,求降,渾責其得他婦女,然後還之。於是轉相寇盜,黨與離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穀告諭之,出者相繼;乃使諸縣長吏各還本治,以安集之。興等懼,將餘眾聚城,操使夏侯淵助渾討之,遂斬興,餘黨悉平。渾,泰之弟也。

  縣盜賊梁興在馮翊搶掠。各縣的官員十分害怕,都把縣府移到郡府所在地。議論此事的人認為應當遷移到險要的地方去據守。左馮翊鄭渾說:“梁興等已經破散,陷藏逃竄到高山深穀,雖然還有人跟隨,但大多數是被他脅迫的。現在,應當廣開招降的途徑,宣揚朝廷的威信,而據險自守這種作法是示弱。”於是,鄭渾聚集官吏百姓,修整城郭,嚴加守備,招募百姓攻擊叛民,獲得叛民的財物和婦女,十分之七賞賜給奪取者。百姓大為高興,都願意追捕叛民。失去妻子的叛民,都回來請求投降,鄭渾責令他們送來叛民所俘獲的其他婦女,然後才還給他們的妻子。於是,這些叛民互相攻擊,梁興的黨羽紛紛離散。鄭渾又派有威望的官員和百姓分別到山穀去宣傳朝廷的旨意,出來投降的人絡繹不絕。鄭渾於是命令各縣的官員都把縣府遷回本地,安撫百姓及投降的叛民。梁興等恐懼,率領殘部聚集在城,曹操派夏侯淵率軍協助鄭渾進行征討,於是斬殺梁興,餘黨全部平定。鄭渾是鄭泰的弟弟。

  [7]九月,庚戌,立皇子熙為濟陰王,懿為山陽王,邈為濟北王,敦為東海王。

  [7]九月,庚戍(二十一日),獻帝封皇子劉熙為濟陰王,劉懿為山陽王,劉邈為濟北王,劉敦為東海王。

  [8]初,張以秣陵山川形勝,勸孫權以為治所;及劉備東過秣陵,亦勸權居之。權於是作石頭城,徒治秣陵,改秣陵為建業。

  [8]起初,張認為秣陵山川雄偉,地勢險要,勸孫權把秣陵作為治所。到劉備向東經過秣陵時,也曾勸孫權到那裏居祝孫權於是修建石頭城,把治所遷到秣陵,將秣陵改稱建業。

  [9]呂蒙聞曹操欲東兵,說孫權夾濡須水口立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1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1遂作濡須塢。

  [9]呂蒙聽說曹操打算再次東征,勸說孫權在濡須水口的兩岸修建營寨。將領們都說:“上岸攻擊敵軍,洗洗腳就上船了,要營寨有什麽用?”呂蒙說:“軍事有順利之時,也有失利之時,不會百戰百勝,如果敵人突然出現,步騎兵緊緊逼迫,我們連水邊也到不了,難道能上船嗎?”孫權說:“很對1於是,下令修築營寨,就稱作濡須塢。

  [10]冬,十月,曹操東擊孫權。董昭言於曹操曰:“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今明公恥有慚德,樂保名節;然外大臣之勢,使人以大事疑已,誠不可不重慮也。”乃與列侯諸將議,以丞相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荀以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悅。及擊孫權,表請勞軍於譙,因輒留,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操軍向濡須,以疾留壽春,飲藥而卒。行義修整而有智謀,好推賢進士,故時人皆惜之。

  [10]冬季,十月,曹操率軍東征孫權。董昭對曹操說:“自古以來,人臣拯救國家的功勞,從來沒有您今天的功業這樣大;有您今天功業的人,沒有長久居於臣屬的。現在,您以慚愧為恥,樂於保持名節;然而您處在大臣的地位,會使人為這件大事懷疑您,實在不可不多加考慮。”於是,與列侯及將領們商議,認為丞相曹操應該進爵為國公,由皇帝賜給他表示特權的九錫,來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勳。荀認為:“曹公原來是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而發起義兵的,懷有忠貞的誠心,嚴守退讓的實意。君子以德愛人,不應當這樣。”曹操因此很不高興。到東征孫權時,曹操上表請求獻帝派荀到譙縣來慰勞軍隊。荀到後,曹操就借機留下他,讓他以侍中、光祿大夫的身份,持符節,參預丞相府的軍事。曹操大軍向濡須進發,荀因病留在壽春,喝下毒藥而死。荀品德高尚,行為端正,而且有智謀,喜歡推薦賢能的士人,因此,當時人對他的去世都很惋惜。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門人之高第,令君子文、陳文子諸侯之賢大夫,皆不足以當之,而獨稱管仲之仁,豈非以其輔佐齊桓,大濟生民乎!齊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誌蓋以非桓公則生民不可得而濟也。漢末大亂,群生塗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濟也。然則荀舍魏武將誰事哉!

  臣司馬光曰:“孔子對於評價仁德是非常重視的。即使是子路、冉求、公西赤這些傑出的門人,令尹子文、陳文子這些諸侯的賢能大夫,都不夠資格,而唯獨稱讚管仲的仁德,豈不是因為他輔佐齊桓公,對百姓有很大的恩德嗎?齊桓公的行為像豬狗一樣,但管仲並不以為羞恥而輔佐他,是因為他知道,沒有齊桓公,百姓就不能得到拯救。漢末天下大亂,百姓災難深重,假如沒有絕頂的才能,便不能拯救百姓。既然這樣,那麽荀舍棄曹操,還能去輔佐誰呢?

  齊桓之時,周室雖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蕩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荀佐魏武而興之,舉賢用能,訓卒厲兵,決機發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為強,化亂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豈在管仲之後乎!管仲不死子糾而荀死漢室,其仁複居管仲之先!

  齊桓公的時代,周期王室雖已衰敗,但還沒有像建安初期的漢朝王室那樣。建安初期,全國大亂,漢朝朝廷連一尺土地、一個百姓都沒有。荀輔佐曹操而使他興起,推薦任用賢能的人才,訓練軍隊,裁決機要,製定策略,征伐四方,連續獲勝。於是轉弱為強,化亂為治,占有了天下的十分之八,荀的功勞難道還不如管仲嗎!管仲沒有為子糾而死,但荀卻為漢朝王室而死,他的仁德又在管仲之上了!

  而杜牧乃以為“之勸魏武取兗州則比之高、光,官渡不令還許則比之楚、漢,及事就功畢,乃欲邀名於漢代,譬之教盜穴牆發匱而不與同挈,得不為盜乎1臣以為孔子稱“文勝質則史”,凡為史者記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則比魏武於高、光、楚、漢者,史氏之文也,豈皆口所言邪!用是貶,非其罪矣。且使魏武為帝,則為佐命無功,與蕭何同賞矣;不利此麵利於殺身以邀名,豈人情乎!

  可是,杜牧卻認為:“荀在勸曹操攻取兗州時,把他比作高祖劉邦與光武帝劉秀;在官渡之戰時不讓曹操撤退回許都,則比作楚漢相爭。等到大事已經完成,荀才想在漢代留下盡忠的聲名。這就好比教小偷去挖牆破櫃而不與小偷分贓,能說他不是小偷嗎?”臣認為,孔子說:“文勝質則史。”所有撰寫曆史的人,在記載曆史人物的言語時,都會加以修飾。那麽,把曹操比作劉邦、劉秀以及楚漢相爭等,隻是史學家的文字,怎麽會都是荀所說的話呢!根據這些話來貶低荀,是冤枉人。而且,假使曹操稱帝,那麽荀將成為最大的開國功臣,會受到與蕭何一樣的賞賜。荀不貪圖這樣的富貴,而犧牲生命換取的名聲,難道是人之常情嗎!

  [11]十二月,有星孛於五諸侯。

  [11]十二月,有異星出現在五諸侯星座。

  [12]劉備在葭萌,龐統言於備曰:“今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劉璋既不武,又素無豫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杖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備然其中計。

  [12]劉備駐軍在葭萌,龐統向劉備建議說:“現在,應暗中挑選精兵,晝夜不停地兼程趕路,直接襲擊成都,劉璋既不懂軍事,又一向沒有預備,大軍突然到達,可以一舉平定,這是上策。楊懷、高沛都是劉璋部下的名將,各領強兵,據守關頭,聽說他們多次上書,勸劉璋把將軍送回荊州。將軍派人去告訴他們,說荊州有緊急情況,您打算回軍救援,並讓人打點行裝,表麵上作出要回去的樣子。這兩個人既佩服將軍的英名,又高興將軍離去,我想他們一定會輕裝騎馬來見將軍。乘機把他們捉住,吞並他們的部隊,再向成都進軍,這是中策。退回白帝城,與荊州力量聯合在一起,再慢慢策劃進取益州的辦法,這是下策。如果遲疑著不離去,將會陷入嚴重困境,不能再耽誤了。”劉備同意采用龐統的中策。

  及曹操攻孫權,權呼備自救。備貽璋書曰:“孫氏與孤本為唇齒,而關羽兵弱,今不往救,則曹操必取荊州,轉侵州界,其憂甚於張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因求益萬兵及資糧,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備因激怒其眾曰:“吾為益州征強敵,師徒勤瘁,而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大夫死戰乎1張鬆書與備及法正曰:“今大事垂立,如何釋此去乎1鬆兄廣漢太守肅,恐禍及已,因發其謀。於是璋收斬鬆,敕關戍諸將文書皆勿複得與備關通。備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高沛,責以無禮,斬之;勒兵徑至關頭,並其兵,進據涪城。

  等到曹操進攻孫權,孫權要求劉備回軍援救。劉備寫信給劉璋,說:“孫權和我本是唇齒的相依,而關羽兵力薄弱,現在不在援救,曹操就一定奪取荊州,進而侵犯益州邊界,這遠比張魯更值得擔心。張魯是個隻求自保的賊寇,不足以使人憂慮。”乘機要求劉璋給他增撥一萬名士兵和軍用物資,劉璋隻允許撥給四千人,軍用物資也都隻給一半。劉備就以此為借口,激怒他部下的將士說:“我們為益州討伐強敵,士卒勞苦,而劉璋卻愛惜財物,如此吝嗇,怎麽能使士大夫為他死戰呢1張鬆寫信給劉備和法正說:“現在,大事馬上就可完成,怎麽能放棄這裏離去呢?”張鬆的哥哥、廣漢郡太守張肅知道張鬆的密謀後,恐怕禍事會連累自己,就告發了張鬆的陰謀。於是劉璋逮捕張鬆,把他處斬,同時,向各關口要塞守將發布文書,命令他們都不要再與劉備往來。劉備大怒,召見劉璋部下的白水軍督楊懷、高沛,責備他們對客人無禮,把這兩人處斬。劉備率領軍隊直接進駐關頭,吞並了楊懷、高沛的部隊。繼續進軍,占領涪城。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