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年(壬申、192)

  三年(壬申,公元192年)

  [1]春,正月,丁醜,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醜(疑誤),大赦天下。

  [2]董卓遣牛輔將兵屯陝,輔分遣校尉北地李、張掖郭汜、武威張濟將步騎數萬擊破朱俊於中牟,因掠陳留、穎川諸縣,所過殺虜無遺。

  [2]董卓派牛輔率軍駐在陝縣,牛輔分別派遣校尉北地人李、張掖人郭汜、武威人張濟率領步、騎兵數萬人襲擊中牟,大敗朱俊,並沿搶掠陳留、穎川兩郡所屬各縣,所過之處,燒殺擄掠,人民幾乎死荊

  初,荀淑有孫曰,少有才名,何見而異之,曰:“王佐才也1及天下亂,謂父老曰:“穎川四戰之地,宜亟避之。”鄉人多懷土不能去,獨率宗族去依韓。會袁紹已奪位,待以上賓之禮。度紹終不能定大業,聞曹操有雄略,乃去紹從操。操與語,大悅,曰:“吾子房也1以為奮武司馬。其鄉人留者,多為、汜等所殺。

  當初,荀淑的孫子荀,從小就有才華名望。何見到他大為驚異,說:“真是一個輔佐君王的人才1及至天下大亂,荀對鄉裏父老說:“穎川地勢平闊,四麵受敵,應該盡早躲避。”鄉裏人多依戀故土,舍不得離去。隻有荀率領他的家族前去投奔韓。這時袁紹已經奪取了韓的地位,他用上賓之禮接待荀。荀認為袁紹最終不能成就大業,聽說曹操有雄才大略,於是離開袁紹,前去投奔曹操。曹操與他麵談之後,大為高興,說:“這就是我的張良1於是任命他為奮武司馬。那些留在穎川未走的鄉人,多在這次劫難中被李、郭汜等殺害。

  [3]袁紹自出拒公孫瓚,與瓚戰於界橋南二十裏。瓚兵三萬,其鋒甚銳。紹令義領精兵八百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瓚輕其兵少,縱騎騰之。義兵伏下不動,未至十數步,一時同發,歡呼動地,瓚軍大敗。斬其所置冀州刺史嚴綱,獲甲首千餘級。追至界橋,瓚斂失還戰,義複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餘眾皆走。

  [3]袁紹親自率軍迎戰公孫瓚,兩軍會戰於界橋以南二十裏處。公孫瓚部下有三萬人馬,銳不可當。袁紹命令義率領精兵八百人為先鋒,並在左右兩側布置了一千張強弩。公孫瓚輕視義兵少,命令騎兵衝陣。義的士兵則用盾牌掩護身體,一動不動。等雙方相距不到十幾步時,兩側弓弩齊發,喊殺之聲動地。公孫瓚軍大敗,他所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被殺,死亡一千餘人。義率兵追至界橋,公孫瓚集結軍隊,進行反撲。義再次大勝,於是到達公孫瓚軍營,拔掉了營門大旗。公孫瓚的殘軍全部逃走。

  初,兗州刺史劉岱與紹、瓚連和,紹令妻子居岱所,瓚亦遣從事範方將騎助岱。及瓚擊破紹軍,語岱令遣紹妻子,別敕範方:“若岱不遣紹家,將騎還!吾定紹,將回兵於岱。”岱與官屬議,連日不決,聞東郡程昱有智謀,召而問之。昱曰:“若棄紹近援而求瓚遠助,此假人於越以救溺子之說也。夫公孫瓚非袁紹之敵也,今雖壞紹軍,然終為紹所禽。”岱從之。範方將其騎歸,未至而瓚敗。

  起初,兗州刺史劉岱與袁紹、公孫瓚的關係都很好。袁紹讓自己的妻子兒女寄居在劉岱家中,公孫瓚也派從事範方率領騎兵前往協助劉貸。及至公孫瓚初次擊敗袁紹的軍隊後,告訴劉岱,讓交出袁紹的家眷。同時另下命令給範方:“如果劉岱不交出袁紹的家眷,就率領騎兵返回。等我平定袁紹之後,再對劉岱用兵。”劉岱與部屬商議對策,一連幾天不能決定。後聽說東郡人程昱足智多謀,便召他來征詢意見。程昱說:“舍棄冀州袁紹這個近援,而想得到幽州公孫瓚的遠助,就好像到遙遠的越地去請遊泳能手來解救這裏已快淹死的人一樣,是毫無用處的。而且公孫瓚不是袁紹的對手,如今公孫瓚打敗袁紹的軍隊,然而他緊終將被袁紹擒獲。”劉岱聽從了他的意見。範方率騎兵離開兗州,返回公孫瓚的大營,還未到達,公孫瓚便已經潰敗。

  [4]曹操軍頓丘,於毒等攻東武陽。操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諸將皆請救武陽。操曰:“使賊聞我西而還,武陽自解也;不還,我能敗其本屯,虜不能拔武陽必矣。”遂行。毒聞之,棄武陽還。操遂擊眭固及匈奴於扶羅於內黃,皆大破之。

  [4]曹操駐軍頓丘,於毒等進攻東武陽。曹操命令軍隊西行入山,前去攻擊於毒等的營寨。部下將領全都請求援救東武陽。曹操說:“讓叛匪聽說我們西行,如果他們回來救援,那麽東武陽的包圍不救自解;如果他們不回來,那麽我們能夠攻下他們的營寨,而他們肯定不能攻下武陽。”於是率軍出發。於毒聽說曹軍西行,便放棄東武陽,趕回來援救營寨。曹操乘勢進軍內黃,向眭固及南匈奴單於於扶羅發動進攻,大敗這兩支隊伍。

  [5]董卓以其弟為左將軍,史子璜為中軍校尉,皆典兵事,宗族內外並列朝廷。卓侍妾懷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卓車服僭似天子,召呼三台,尚書以下皆自詣卓府啟事。又築塢於,高厚皆七丈,積穀為三十年儲,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5]董卓任命他的弟董為左將軍,倒子董璜為中軍校尉,都執掌兵權。他的宗族及親戚都在朝中擔任大官,就連董卓侍妾剛生下的兒子也都被封為侯爵,把侯爵用的金印和紫色綬帶當作玩具。董卓所乘坐的車輛和穿著的各種衣飾,都與皇帝的一樣。他對尚書台、禦史台、符節台發號施令,尚書以下的官員都要到他的太師府去匯報和請示。他又在地修建了一個巨大的堡塢,牆高七丈,厚也有七丈,裏麵存了足夠吃三十年的糧食。他對自己說:“大事告成,可以雄據天下;如果不成,守住這裏也足以終老。”

  卓忍於誅殺,諸將言語有蹉跌者,便戮於前,人不聊生。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瓚密謀誅卓。中郎將呂布,便弓馬,膂力過人,卓自以遇人無禮,行止常以布自衛,甚愛信之,誓為父子。然卓性剛褊,嚐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而私於傅婢,益不自安。王允素善待布,布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允因以誅卓之謀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邪1布遂許之。

  董卓性情殘暴,隨意殺人,部下將領言語稍有差錯,就被當場處死,致使人人自危。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瓚等密謀除掉董卓。中郎將呂布精於騎射,力氣超過常人。董卓知道自己待人寡恩無禮,害怕遭到暗害,無論去什麽地方,都常常讓呂布做自己的隨從侍衛,對他十分寵信,發誓說情同父子。但是董卓性情剛愎,曾經為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呂布身手矯健,避開手戟,又和言悅色地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罷。呂布從此暗中怨恨董卓。董卓又命呂布守衛中,呂布乘機與董卓的一位侍女私通,越發心中不安。王允一向待呂布很好。呂布見王允時,主動說出幾乎被董卓所殺的事情,於是王允將誅殺董卓的計劃告訴呂布,並讓他做內應。呂布說:“但我們有父子之情,怎麽辦?”王允說:“你自姓呂,與他本沒有骨肉關係,如今顧慮自己的生死都來不及,還談什麽父子!他在擲戟之時,難道有父子之情嗎1呂布於是應允。

  夏,四月,丁巳,帝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卓朝服乘車而入,陳兵夾道,自營至宮,左步右騎,屯衛周匝,令呂布等捍衛前後。王允使士孫瑞自書詔以授布,布令同郡騎都尉李肅與勇士泰誼、陳衛等十餘人偽著衛士服,守北掖門內以待卓。卓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墮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1布曰:“有詔討賊臣1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1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主簿田儀及卓倉頭前赴其屍,布又殺之,凡所殺三人。布即出懷中詔版以令吏士曰:“詔討卓耳,餘皆不問。”吏士皆正立不動,大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長安中士女賣其珠玉衣裝市酒肉相慶者,填滿街肆。弟、璜等及宗族老弱在,皆為其群下所斫射死。暴卓屍於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為大炷,置卓臍中然之,光明達曙,如是積日。諸袁門生聚董氏之屍,焚灰揚之於路。塢中有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錦綺奇玩積如丘山。以王允錄尚書事,呂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封溫侯,共秉朝政。

  夏季,四月,丁巳(疑誤),獻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會朝中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車入朝。從軍營到皇宮的道路兩側警衛密布,左側是步兵,右側是騎兵,戒備森嚴,由呂布等在前後侍衛。王允命士孫瑞自己書寫詔書交給呂布。呂布讓同郡人、騎都尉李肅與勇士秦誼、陳衛等十餘人冒充衛士,身穿衛士的服裝,埋伏在北掖門等待董卓。董卓一進門,李肅舉戟刺去,董卓內穿鐵甲,未能刺入,隻傷了他的手臂,跌到車下。董卓回頭大喊:“呂布在哪裏?”呂布說:“奉皇帝詔令,討伐賊臣1董卓大罵說:“狗崽子,你膽敢如此1呂布沒等董卓罵完,就手持鐵矛將他刺死,並催促士兵砍下他的頭顱。主簿田儀及董卓的奴仆撲到董卓的屍前,又被呂布殺死,共殺了三個人。呂布隨即從懷中取出詔書,命令官兵們說:“皇帝下詔,隻討董卓,其他人一概不問。”官兵們聽後都立正不動,高呼萬歲。百姓大街道上唱歌跳舞,以示慶祝。長安城中的士人、婦女賣掉珠寶首飾及衣服,用來買酒買肉,互相慶賀,街市擁擠得水泄不通。董卓的弟弟董、董璜以及留在塢的董氏家族老幼,都被他們的部下用刀砍死,或用箭射死。董卓的屍體被拖到市中示眾。當時天氣漸熱,董卓一向身體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屍體的官吏便作了一個大燈撚,放在董卓的肚臍上點燃,從晚上燒到天亮,就這樣一連燒了幾天。受過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的門生們,把已被斬碎的董卓屍體收攏起來,焚燒成灰,所撤在大路上。塢中藏有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綾羅綢緞、奇珍異寶堆積如山。獻帝任命王允主持尚書事務;呂布為奮威將軍,假節,禮儀等待遇均與三公相等,封溫侯,與王允一起主持朝政。

  卓之死也,左中郎將高陽侯蔡邕在王允坐,聞之驚歎。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亡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疾,同懷其私遇,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1即收付廷尉。邕謝曰:“身雖不忠,古今大義,耳所厭聞,口所常玩,豈當背國而向卓也!願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馬日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誅之,無乃失人望乎1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複使吾黨蒙其訕議。”日退而告人曰:“王公其無後乎!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1邕遂死獄中。

  董卓被殺時,左中郎將、高陽侯蔡邕正在王允家中作客,聽到這一消息後,為之驚歎。王允勃然大怒,斥責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幾乎滅亡了漢朝王室的統治。你是漢朝的大臣,應當同仇敵愾,而你懷念他的私人恩惠,反為他悲痛,這豈不是與他共同為逆嗎1當時就將蔡邕逮捕,送交廷尉。蔡邕承認自己有罪,說:“雖然我身處這樣一個不忠的地位,但對古今的君臣大義,耳中常聽,口中常說,怎麽會背叛國家而袒護董卓呢!我情願在臉上刺字,砍去腳,讓我繼續寫完《漢史》。”許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設法營救他,但沒有成功。太尉馬日對王允說:“蔡伯喈是曠世奇才,對漢朝的史事典章了解很多,應當讓他完成史書,這將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殺了他,豈不使天下士人失望1王允說:“從前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使得他所作的謗書《史記》流傳後世。如今國運中衰,兵馬就在郊外,不能讓奸佞之臣在幼主身邊撰寫史書,這既無益於皇帝的聖德,還會使我們這些人受到譏諷。”馬日退出後,對別人說:“王允的後代大概要滅絕!善人是國家的楷模,史著是國家的經典。毀滅楷模,廢除經典,國家如何能夠長久?”於是,蔡邕就死在獄中。

  初,黃門侍郎荀攸與尚書鄭泰、侍中種輯等謀曰:“董卓驕忍無親,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可直刺殺也。”事垂就而覺,收攸係獄,泰逃奔袁術。攸言語飲食自若,會卓死,得免。

  起初,黃門侍郎荀攸與尚書鄭秦、侍中種輯等秘密商議:“董卓驕橫殘忍,沒有真正的親信,雖然手握強兵,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孤立的獨夫民賊,可以徑直把他刺死1事情將成,而消息泄露,荀攸被捕入獄,鄭泰逃走,投奔袁術。荀攸在獄中沉著鎮定,言談和飲食都與平時一樣。恰好董卓被殺,荀攸得以幸免。

  [6]青州黃巾寇兗州,劉岱欲擊之,濟北相鮑信諫曰:“今賊眾百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鬥誌,不可敵也。然賊軍無輜重,唯以鈔略為資,今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彼欲戰不得,攻又不能,其勢必離散,然後選精銳,據要害,擊之可破也。”岱不從,遂與戰,果為所殺。

  [6]青州的黃巾軍攻掠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準備出兵迎擊。濟北國相鮑信勸阻他說:“如今黃巾軍有百萬之眾,百姓全都十分恐慌,士兵也沒有鬥誌,不能對付敵人。然而黃巾軍沒有輜重,隻靠搶劫來供應軍需。我們不如保存實力,首先固守城池。敵軍求戰不得,攻城不下,勢必離散。到那時再挑選精兵,分據各關口要塞,一定可以將敵軍打敗。”劉岱不聽,率軍出戰,果然被黃巾軍殺死。

  曹操部將東郡陳宮謂操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綱紀,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宮因往說別駕、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鮑信等亦以為然,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操領兗州刺史。操遂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不利。賊眾精悍,操兵寡弱,操撫循激勵,明設賞罰,承間設奇,晝夜會戰,戰輒禽獲,賊遂退走。鮑信戰死,操購求其喪不得,乃刻木如信狀,祭而哭焉。詔以京兆金尚為兗州刺史,將之部,操逆擊之,尚奔袁術。

  曹操的部將東郡人陳宮對曹操說:“現在刺史已死,州中無主,與朝廷的聯係也已斷絕,無法再委任新的刺史。我想去說服州中的主要官員,同意由您來主持州中事務。以此作為資本,進而奪取天下,這是霸王大業。”於是,陳宮前去勸說別駕、治中等主要官員。”如今天下分裂,而無人主持州政。曹操是一代英才,假如迎接他做刺史,必然能夠使百姓安寧。”鮑信等也有同樣的看法,便與州中官吏萬潛等人來到東郡,迎接曹操兼任兗州刺史。曹操隨後率軍到壽張縣東攻擊黃巾軍,未能取勝。黃巾軍驍勇精悍,而曹軍則兵力單保曹操穩定軍心,鼓舞士氣,嚴明賞罰製度,並且連設奇計,晝夜不停地會戰,每次都殺傷不少敵軍。於是黃巾軍退出兗州。鮑信戰死,曹操懸賞尋找他的屍體,但終究沒有找到,於是就雕刻了一個鮑信的木像。下葬時,曹操親去祭奠,放聲大哭。朝廷任命京兆人金尚為兗州刺史。金尚將要赴任,遭到曹操迎擊,金尚逃走,投奔了袁術。

  [7]五月,以征西將軍皇甫嵩為車騎將軍。

  [7]五月,任命征西將軍皇甫嵩為車騎將軍。

  [8]初,呂布勸王允盡殺董卓部曲,允曰:“此輩無罪,不可。”布欲以卓財物班賜公卿、將校,允又不從。允素以劍客遇布,布負其功勞,多自誇伐,既失意望,漸不相平。允性剛棱疾惡,初懼董卓,故折節下之。卓既殲滅,自謂無複患難,頗自驕傲,以是群下不甚附之。

  [8]當初,呂布勸王允把董卓的部曲全部殺死,王允說:“這些人沒有罪,不能處死。”呂布想把董卓的財物賞賜給朝中大臣及統兵將領,王允又沒有答應。王允一向把呂布視為一員武將,不願他幹預朝政。而呂布認為自己誅殺董卓有功,到處誇耀。既然屢次失望,心中逐漸不高興。王允性情剛直方正,嫉惡如仇,當初因為畏懼董卓,不得不委曲低頭。董卓被誅之後,他自認為不會再有什麽禍難,頗為驕傲,因此部屬們對他並不十分擁戴。

  允始與士孫瑞議,特下詔赦卓部曲,既而疑曰:“部曲從其主耳。今若名之惡逆而赦之,恐適使深自疑,非所以安之也。”乃止。又議悉罷其軍,或說允曰:“涼州人素憚袁氏而畏關東,今若一旦解兵開關,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義真為將軍,就領其眾,因使留陝以安撫之。”允曰:“不然。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也,今若距險屯陝,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不可也。”

  王允起初曾與士孫瑞商議,特別下詔赦免董卓部曲。接著又感到遲疑,說道:“部曲隻是遵從主人的命令,本無罪可言。如今要把他們作為惡逆之人予以赦免,恐怕反會招致他們的猜疑,並不是令他們安心的辦法。”因而沒有頒布赦書。後又商議全部解散董卓所統率的軍隊。有人對王允說:“涼州人一直害怕袁紹,畏懼關東的大軍。如今若是一旦解散軍隊,打開函穀關,董卓的部下一定會人人自危。可任命皇甫嵩為將軍,率領董卓的舊部,並留駐陝縣以進行安撫。”王允說:“不然,關東的義兵將領與我們是一致的,現在如果再將大軍留駐陝縣,扼守險要,雖然安撫了涼州人,卻會使關東將領起疑,這是不行的。”

  時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卓故將校遂轉相恐動,皆擁兵自守,更相謂曰:“蔡伯喈但以董公親厚尚從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使解兵,今日解兵,明日當複為魚肉矣”。呂布使李肅至陝,以詔歙誅牛輔,輔等逆與肅戰,肅敗,走弘農,布誅殺之。輔怯失守,會營中無故自驚,輔欲走,為左右所殺。李等還,輔已死,等無所依,遣使詣長安求赦。王允曰:“一歲不可再赦。”不許。等益懼,不知所為,欲各解散,間行歸鄉裏,討虜校尉武威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濟,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晚也。”等然之,乃相與結盟,率軍數千,晨夜西行。王允以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召使東,解釋之,不假借以溫顏,謂曰:“關東鼠子,欲何為邪!卿住呼之?”於是二人往,實召兵而還。

  當時,百姓中盛傳要殺死所有的涼州人,於是那些原為董卓部下的將領驚恐不安,全都控製軍隊,以求自保。他們還相互傳言:“蔡邕隻因受過董卓的信任和厚待,尚且被牽連處死。現在既沒有赦免我們,又要解散我們的軍隊。如果今天解散軍隊,明天我們就會成為任憑宰殺的魚肉了。”呂布派李肅前往陝縣,宣布皇帝詔命,誅殺牛輔。牛輔等率軍迎擊李肅。李肅戰敗,逃回弘農,被呂布處死。牛輔心中惶恐不安,恰巧遇上軍營中無故發生夜驚,牛輔想棄軍逃走,被左右親信殺死。李等回到大營時,牛輔已死,李等無以依靠,便派使者前往長安請求赦免。王允回答說:“一年之內,不能發布兩次赦免令。”拒絕了他們的請求。李等更加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打算解散軍隊,各人分別走小路逃回家鄉。討虜校尉、武威人賈詡說:“如果你們放棄軍隊,孤身逃命,隻需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捉起來,不如大家齊心合力,西進攻打長安,去為董卓報仇。如果事情成功,可以擁戴皇帝以號令天下,如若不成,再逃走也不遲。”李等同意。於是一起宣誓結盟,率領著數千人馬,晝夜兼程向長安進發。王允知道胡文才、楊整修都是涼州有威望的人物,便召見胡、楊二人,想讓他們去東方會見李等人,解釋誤會。可是王允在麵見他們時,並沒有和顏悅色,而是說:“這些潼關東麵的鼠輩,想要幹什麽?你們去把他們叫來1因此,胡文才和楊整修去見李等人,實際上是把大軍召回長安。

  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城,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六月,戊午,引眾入城,放兵虜掠。布與戰城中,不勝,將數百騎以卓頭係馬鞍出走,駐馬青瑣門外,招王允同去。允曰:“若蒙社稷之靈,上安國家,吾之願也;如其不獲,則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臨難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1太常種拂曰:“為國大臣,不能禁暴禦侮,使白刃向宮,去將安之1遂戰而死。

  李沿途招集人馬,等到達長安時,已有十餘萬之眾。他們與董卓舊部樊稠、李蒙等會合,一起包圍了長安。長安城牆高大,無法進攻。守到第八天,呂布屬下的蜀郡士兵叛變。六月,戊午(初一),叛軍引李部隊入城,李等放縱士兵大肆搶掠。呂布與李等在城中交戰不勝,便率領數百名騎兵,把董卓的頭顱掛在馬鞍上,突圍出走。他在青瑣門外停馬,招呼王允一起逃走,王允回答說:“如果得到社稷之靈保佑,國家平安,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如果此願不能實現,那麽我將為之獻出生命。如今皇帝年齡幼小,隻能倚仗著我,遇到危險而自己逃命,我不忍心這樣做。請勉勵關東的各位將領,常將皇帝和國家大局放在心上。”太常種拂說:“身為國家大臣,不能禁止暴力,抵禦淩辱,致使刀槍指向皇宮,還想逃到哪裏1於是奮戰而死。

  汜屯南宮掖門,殺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吏民死者萬餘人,狼籍滿道。王允扶帝上宣平門避兵,等於城門下伏地叩頭,帝謂等曰:“卿等放兵縱橫,欲何為乎1等曰:“董卓忠於陛下,而無故為呂布所殺,臣等為卓報讎,非敢為逆也。請事畢詣廷尉受罪。”等圍門樓,共表請司徒王允出,問:“太師何罪?”允窮蹙,乃下見之。已未,赦天下,以李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皆為中郎將。等收司隸校尉黃琬,殺之。

  李、郭汜等駐紮在南宮掖門,殺死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趙騎校尉王頎等人,官吏和百姓被殺一萬餘人,屍體散亂地堆滿街道。王允扶著獻帝逃上宣平門,躲避亂兵。李等人在城下伏地叩頭,獻帝對李等人說:“你們放縱士兵,想要做什麽?”李等說:“董卓忠於陛下,卻無故被呂布殺害,我們為董卓報仇,並不敢作叛逆之事。待到此事了結之後,我們情願上廷尉去領受罪責。”李派兵圍住宣平門樓,聯名上表,要求司徒王允出麵,問道:“太師董卓有什麽罪1王允被逼無奈,隻好走下樓來麵見李等人。己未(初二),大赦天下。任命李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都為中郎將。李等逮捕司隸校尉黃琬,將他處死。

  初,王允以同郡宋翼為左馮翅,王宏為右扶風,等欲殺允,恐二郡為患,乃先征翼、宏。寵遣使謂翼曰:“郭汜、李以我二人在外,故未危王公,今日就徵,明日俱族,計將安出?”翼曰:“雖禍福難量,然王命,所不得避也1宏曰:“關東義兵鼎沸,欲誅董卓,今卓已死,其黨與易製耳。若舉兵共討等,與山東相應,此轉禍為福之計也。”翼不從,宏不能獨立,遂俱就征。甲子,收允及翼、宏,並殺之;允妻子皆死。宏臨命詬曰:“宋翼堅儒,不足議大計1屍王允於市,莫敢收者,故吏平陵令京兆趙戩棄官收而葬之。始,允自專討卓之勞,士孫瑞歸功不侯,故得免於難。

  起初,王允任命同郡人宋翼為左馮翊,王宏為右扶風。李等想要殺死王允,又恐怕他們起兵反抗,於是先要獻帝下詔征召宋翼、王宏。王宏派人對宋翼說:“郭汜、李因為我們兩人在外,所以不敢殺害王允。如果今日應召,明日就會全族被害,你有什麽辦法嗎?”宋翼回答說:“雖然禍福無法預料,然而皇帝的詔命是不能違抗的。”王宏的使人說:“關東諸州、郡義兵好象滾水沸騰,想要誅殺董卓,如今董卓已死,他的黨容易製服。如果起兵一同討伐李等人,與關東諸軍相互呼應,正是轉禍為福的上策。”宋翼不同意,王宏孤立不能成事,於是雙雙接受征召。甲子(初七),李逮捕王允、宋翼、王宏,一齊處死。王允的家小也都被殺死。王宏臨死之前辱罵道:“宋翼,你這個沒用的腐儒,真不足以與你商議國家大事1李把王允的屍體放置在鬧市之中,沒人膽敢前去收屍。王允從前的部屬、平陵縣縣令京兆人趙戩,放棄官位,將王允的屍體收葬。當初,王允將討伐董卓的功勞全都歸於自己。由於士孫瑞的功勞歸給了王允,沒有封侯,因而這次能夠幸免於難。

  臣光曰:《易》稱“勞謙君子有終吉”,士孫瑞有功不伐,以保其身,可不謂之智乎!

  臣司馬光曰:《易經》說:“辛勞而又謙讓的君子,有善終吉祥。”士孫瑞立下大功而不誇耀,以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豈不應稱他是智慧過人!

  [9]等以賈詡為左馮翊,欲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1固辭不受。又以為尚書仆射,詡曰:“尚書仆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乃以為尚書。

  [9]李等任命賈詡為左馮翊,想封他為侯爵。賈詡說:“我提出的隻是救命之計,有什麽功勞1堅決辭讓不受。李又任命他為尚書仆射,賈詡說:“尚書仆射是宮廷的主要官員,為天下所矚目,我平素名望不重,不能使人心服。”於是任命賈詡為尚書。

  [10]呂布自武關奔南陽,袁術待之甚厚。布自恃有功於袁氏,恣兵銷掠。術患之,布不自安,去從張楊於河內。李等購求布急,布又逃歸袁紹。

  [10]呂布途經武關到南陽投奔袁術,袁術待他十分優厚。呂布認為自己殺死了董卓,對袁家有功,因此放縱部下士兵搶掠,袁術對此不滿。呂布察覺後,心不自安,便離開袁術,去河內投奔張楊。李等人懸賞捉拿呂布,形勢很緊,呂布又從張楊處逃走,改投袁紹。

  [11]丙子,以前將軍趙謙為司徒。

  [11]丙子(十九日),任命前將軍趙謙為司徒。

  [12]秋,七月,庚子,以太尉馬日為太傅,隸尚書事;八月,以車騎將軍皇甫嵩為太尉。

  [12]秋季,七月,庚子(十三日),任命太尉馬日為太傅,主持尚書事務。八月,任命車騎將軍皇甫嵩為太尉。

  [13]詔太傅馬日、太仆趙岐杖節鎮撫關東。

  [13]獻帝下詔,命令太傅馬日、太仆趙岐持符節去安撫關東諸州、郡。

  [14]九月,以李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驃騎將軍,皆封侯。、汜、稠管朝政,濟出屯弘農。

  [14]九月,任命李為車騎將軍,兼任司隸桃尉,假節;任命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驃騎將軍,都封為侯爵。李、郭汜、樊稠掌管朝政,張濟出京,率軍駐在弘農郡。

  [15]司徒趙謙罷。

  [15]司徒趙謙被免職。

  [16]甲申,以司空淳於嘉為司徒,光祿大夫楊彪為司空,隸尚書事。

  [16]甲申(二十九日),任命司空淳於喜為司徒,光祿大夫楊彪為司空,主持尚書事務。

  [17]初,董卓入關,說韓遂、司騰與共圖山東,遂、騰率眾詣長安。會卓死,李等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騰為征西將軍,遣屯。

  [17]起初,董卓入關後,勸說韓遂、馬騰等人一起對抗關東討伐董卓的聯軍,韓遂、馬騰率軍前往長安。他們到達長安時,正趕上董卓被殺。李等便任命韓遂為鎮西將軍,派他返回金城;馬騰為征西將軍,率軍前去駐守地。

  [18]冬,十月,荊州刺史劉表遣使貢獻。以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

  [18]冬季,十月,荊州刺史劉表派遺使者到長安進獻貢品。任命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

  [19]十二月,太尉皇甫嵩免,以光祿大夫周忠為太尉,參錄尚書事。

  [19]十二月,太尉皇甫嵩被免職,任命光祿大夫周忠為太尉,參與主持尚書事務。

  [20]曹操追黃巾至濟北,悉降之,得戎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青州兵。

  [20]曹操追擊黃巾軍到濟北,黃巾軍全體投降。曹操得到兵士三十餘萬,男女一百餘萬口。曹操從中挑選精銳,稱為“青州兵”。

  操辟陳留毛為治中從事,言於操曰:“今天下分崩,乘輿播蕩,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誌,難以持久。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操納其言,遣使詣河內太守張楊,欲假塗西至長安;楊不聽。

  曹操延聘陳留人毛為治中從事,毛向曹操進言:“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流亡在外,百姓無法生產,因饑荒而棄家流亡。官府沒胡一年的存糧,百姓不能安心,這種局麵難以持久。奉行仁義的軍隊,才以取得勝利;擁有豐富的財源,才能貢固自己的地位。應該尊奉天子,用朝廷的名義向那些叛逆之臣發號施令;發展農業和桑蠶業,以積蓄軍用物資。這樣,就能夠成就霸王之業。”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派人晉見河內郡太守張楊,想借道西上長安與朝廷聯係,被張楊拒絕。

  定陶董昭說楊曰:“袁、曹雖為一家,勢不久郡。曹今雖弱,然實天下之英雄也,當故結之。況今有緣,宜通其上事,並表薦之,若事有成,永為深分。”楊於是通操上事,仍表薦操。昭為操作書與李、郭汜等,各隨輕重致殷勤。

  定陶人董昭勸說張楊:“雖然袁紹與曹操聯盟,但勢必不會長久合作。曹操如今勢力雖弱,然而他實際上是天下真正的英雄。應當尋找機會與他結交,何況現有借路這個機緣。最好允許他的使者通過,將他的奏章上呈朝廷,並上表推薦他。如果事情成功,就可以成為長久的深交。”於是張楊允許曹操的使者通過河內郡前往長安,同時自己上表推薦曹操。董昭還以曹操的名義定信給李、郭汜等人,依照他們的權勢輕重,分別致以問候。

  汜見操使,以為關東欲自立天子,今曹操雖有使命,非其誠實,議留操使。黃門侍郎鍾繇說、汜曰:“方今英雄並起,各矯命專製,唯曹兗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將來之望也1、汜乃厚加報答。繇,皓之曾孫也。

  李、郭汜見到曹操的使者,認為關東諸將領想自己擁立皇帝,如今曹操雖然派使前來表示效忠,但並不是真心誠意。李、郭二人商議,準備把使者扣留在長安。黃門侍郎鍾繇向李、郭汜建議說:“如今天下英雄一同崛起,各自冒用朝廷的名義獨斷專行。唯有曹操心向王室。假如朝廷拒不接受他的忠誠,會使將來打算效法他的人失望。”李、郭汜於是款待曹操的來使,並給以很豐厚的回報。鍾繇是鍾皓的曾孫。

  [21]徐州刺史陶謙與諸守相共奏記,推朱俊為太師,因移檄牧伯,欲以同討李等,奉迎天子。會李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策,征俊入朝,俊乃辭謙議而就征,複為太仆。

  [21]徐州刺史陶謙與各郡、國的太守、國相聯合簽署文書,推舉車騎將軍朱俊為太師。並用公文通知各州長官,號召共同討伐李等人,奉迎天子返回洛陽。正在這時,李采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謀,用皇帝名義征召朱俊入朝。於是朱俊辭謝陶謙的提議,應召入朝,又被任命為太仆。

  [22]公孫瓚複遣兵擊袁紹,至龍湊,紹擊破之。瓚遂還幽州,不敢複出。

  [22]公孫瓚又派遣軍隊進攻袁紹,到達龍湊,被袁紹軍隊擊敗。公孫瓚於是退回幽州,不敢再出來。

  [23]揚州刺史汝南陳溫卒,袁紹使袁遺領揚州;袁術擊破之,遺走至沛,為兵所殺。術以下邳陳為揚州刺史。

  [23]揚州刺史、汝南人陳溫去世。袁紹委派袁遺兼任揚州刺史。袁術派軍隊擊敗袁遺,袁遺逃到沛,被亂兵殺死。袁術任命下邳人陳為揚州刺史。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