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四十九漢靈帝熹平元年(壬子,公元172年)
[1]春,正月,車駕上原陵。司徒掾陳留蔡邕曰:“吾聞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禮,始謂可損;今見威儀,察其本意,乃知孝明皇帝至孝惻隱,不易奪也。禮有煩而不可省者,此之謂也。”
[1]春季,正月,靈帝前往光武帝原陵祭祀。司徒掾陳留郡人蔡邕說:“我曾經聽說,古代君王從不到墓前祭祀。皇帝有上陵舉行墓祭的禮儀,最初認為可以減損。而今親眼看到墓祭的威儀,體察它的本來用意,方才了解明帝的至孝隱衷,的確不能取消。有的禮儀似乎多餘,但實際上是必不可少的,大概就是指此。”
[2]三月,壬戌,太傅胡廣薨,年八十二。廣周流四公,三十餘年,曆事六帝,禮任極優,罷免未嚐滿歲,輒複升進。所辟多天下名士,與故吏陳蕃、李鹹並為三司。練達故事,明解朝章,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然溫柔謹愨,常遜言恭色以取媚於時,無忠直之風,天下以此薄之。
[2]三月壬戌(初八),太傅胡廣去世,享年八十二歲。胡廣,字伯始,曆任太傅、太尉、司徒和司空,前後任職三十餘年,曾侍奉過安、順、衝、質、桓、靈等六個皇帝,受到極優厚的禮遇,每次被免職,不出一年,即又複職。他所聘用的大都是天下的知名人士,曾和他過去的部屬陳蕃、李鹹並列三公。他非常熟悉先朝的典章製度,通曉當代的朝廷規章,所以京都洛陽有諺語說:“萬事不理問伯始,不偏不倚有胡公。”然而,胡廣溫柔敦厚,謹小慎微,以此取媚朝廷,沒有忠貞正直的氣節,天下的人因此而輕視他。
[3]五月,己巳,赦天下,改元。
[3]五月己巳(十六日),大赦天下,改年號。
[4]長樂太仆侯覽坐專權驕奢,策收印綬,自殺。
[4]長樂太仆侯覽因專權跋扈和驕橫奢侈獲罪,靈帝下令收回印信,侯覽自殺。
[5]六月,京師大水。
[5]六月,京都洛陽發生大水災。
[6]竇太後母卒於比景,太後憂思感疾,癸巳,崩於雲台。宦者積怨竇氏,以衣車載太後屍置城南市舍,數日,曹節、王甫欲用貴人禮殯。帝曰:“太後親立朕躬,統承大業,豈宜以貴人終乎1於是發喪成禮。
[6]竇太後的母親於比景病故,竇太後過度憂傷,思念成疾。癸巳(初十),在南宮雲台去世。因宦官們對竇姓家族積怨甚深,所以用運載衣服的車,把竇太後的屍體運到洛陽城南的市舍,停放數日後,曹節、王甫想用貴人的禮儀來埋葬竇太後。靈帝說:“竇太後親自擁立朕為皇帝,繼承大業,怎麽能用貴人的禮儀為她送終?”於是仍照皇太後的禮儀發喪。
節等欲別葬太後,而以馮貴人配。詔公卿大會朝堂,令中常侍趙忠監議。太尉李鹹時病,扶輿而起,搗椒自隨,謂妻子曰:“若皇太後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還矣1既議,坐者數百人,各瞻望良久,莫肯先言。趙忠曰:“議當時定1廷尉陳球曰:“皇太後以盛德良家,母臨天下,宜配先帝,是無所疑。”忠笑而言曰:“陳廷尉宜便操筆。”球即下議曰:“皇太後自在椒房,有聰明母儀之德;遭時不造,援立聖明承繼宗廟,功烈至重。先帝晏駕,因遇大獄,遷居空宮,不幸早世,家雖獲罪,事非太後,今若別葬,誠失天下之望。且馮貴人塚嚐被發掘,骸骨暴露,與賊並屍,魂靈汙染,且無功於國,何宜上配至尊1忠省球議,作色俯仰,蚩球曰:“陳廷尉建此議甚健1球曰:“陳、竇既冤,皇太後無故幽閉,臣常痛心,天下憤歎!今日言之,退而受罪,宿昔之願也1李鹹曰:“臣本謂宜爾,誠與意合。”於是公卿以下皆從球議。曹節、王甫猶爭,以為:“梁後家犯惡逆,別葬懿陵,武帝黜廢衛後,而以李夫人配食,今竇氏罪深,豈得合葬先帝1李鹹複上疏曰:“臣伏惟章德竇後虐害恭懷,安思閻後家犯惡逆,而和帝無異葬之議,順朝無貶降之文。至於衛後,孝武皇帝身所廢棄,不可以為比。今長樂太後尊號在身,親嚐稱製,且援立聖明,光隆皇祚。太後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後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宜合葬宣陵,一如舊製。”帝省奏,從之。
曹節等人又打算將竇太後埋葬到別處,而把馮貴人的屍體移來和桓帝合葬。靈帝下詔,召集三公、九卿等文武百官,在朝堂上集會議論,命中常侍趙忠監督集議。當時,太尉李鹹正臥病在床,掙紮著抱病上車,並且隨身攜帶了毒藥,臨走時對妻子說:“倘若皇太後不能隨桓帝一同祭祀,我決不活著回家1會議開始後,與會者數百人,互相觀望了很久,沒有人肯先發言。趙忠催促說:“議案應當迅速確定1廷尉陳球說:“皇太後品德高尚,出身清白,以母儀治理天下,應該配享先帝,這是毫無疑問的。”趙忠笑著說:“那就請陳廷尉趕快執筆起草議案。”陳球立即下筆寫道:“竇太後身處深宮之中,天賦聰明,兼備天下之母的儀容和品德。遭逢時世艱危,竇太後援立陛下為帝,繼承皇家宗廟祭祀,功勳卓著。先帝去世後,不幸興起大獄,竇太後被遷往空宮居住,過早離開人世。竇家雖然有罪,但事情並非太後主使發動。而今倘若改葬別處,確實使天下失望。並且馮貴人的墳墓曾經被盜賊發掘過,骨骸已經暴露,與賊寇屍骨混雜,魂靈蒙受汙染。何況馮貴人對國家又沒有任何功勞,怎麽有資格配享至尊?”趙忠看完陳球起草的議案,氣得臉色大變,全身發抖,嗤笑說:“陳廷尉起草的議案真好1陳球回答說:“陳蕃、竇武既已遭受冤枉,竇太後又無緣無故地被幽禁,我一直很痛心,天下之人無不憤慨歎息!今天,我既然已經把話說了出來,即使是會議之後遭到報複,決不後悔,這正是我一向的願望。”太尉李鹹緊接著說:“我原來就認為應該如此,陳廷尉的議案和我的意見完全相同。”於是三公、九卿以下的文武百官全都讚成陳球的意見。曹節、王甫仍繼續爭辯,他們認為:“梁皇後為先帝正妻,後因梁家犯惡逆大罪,將梁皇後別葬在懿陵。漢武帝廢黜正妻衛皇後,而以李夫人配享。現在竇家罪惡如此深重,怎麽能和先帝合葬?”太尉李鹹又向靈帝上書說:“我俯伏回想,章帝竇皇後陷害梁貴人,安帝閻皇後家犯惡逆大罪,然而和帝並沒有提出將嫡母竇皇後改葬別處,順帝也沒有下詔貶降嫡母閻皇後。至於廢黜衛皇後,那是武帝在世時親自作出的決定,不可以用來相比。而今長樂太後一直擁有皇太後的尊號,又曾親身臨朝治理天下,況且援立陛下為帝,使皇位光大興攏皇太後既然把陛下當作兒子,陛下怎能不把皇太後當作母親?兒子沒有廢黜母親的,臣屬沒有貶謫君王的。所以應將竇太後與先帝合葬宣陵,一切都要遵從舊製。”靈帝看了奏章,完全采納李鹹的意見。
秋,七月,甲寅,葬桓思皇後於宣陵。
秋季,七月甲寅(初二),將竇太後安葬在宣陵,諡號為桓思皇後。
[7]有人書朱雀闕,言:“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後,公卿皆屍祿,無忠言者。”詔司隸校尉劉猛逐捕,十日一會。猛以誹書言直,不肯急捕。月餘,主名不立;猛坐左轉諫議大夫,以禦史中丞段代之。乃四出逐捕,及太學遊生係者千餘人。節等又使以他事奏猛,論輸左校。
[7]有人在朱雀門上書寫,說:“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禁謀殺太後,三公、九卿,空受俸祿而不治事,沒有人敢說忠言。”靈帝下詔,命司隸校尉劉猛負責追查搜捕,每十天作一次匯報。劉猛認為所書寫的話與實際情況相符,因此不肯加緊搜捕。過了一月有餘,仍然沒有搜捕到書寫的人犯。劉猛因此坐罪,被貶為諫議大夫,又任命禦史中丞段接替劉猛。於是段派人四出追查搜捕,包括在太學遊學的學生在內,逮捕和關押的有一千餘人。曹節等人又指使段尋找別的借口彈劾劉猛,判處將他遣送到左校營罰服苦役。
初,司隸校尉王寓依倚宦官,求薦於太常張奐,奐拒之,寓遂陷奐以黨罪禁錮。奐嚐與段爭擊羌,不相平,為司隸,欲逐奐歸敦煌而害之;奐奏記哀請於,乃得免。
最初,前司隸校尉王寓依靠宦官的勢力,曾請求太常張奐推薦,被張奐拒絕。王寓便誣陷張奐為黨人,使他遭受禁錮,不許做官。而張奐跟段之間曾經因對西羌戰爭有過爭執,互相怨恨不平。所以段擔任司隸校尉以後,打算把張奐驅逐到敦煌郡,然後加以殺害。後因張奐向段寫信苦苦哀求,才免於難。
初,魏郡李為司隸校尉,以舊怨殺扶風蘇謙;謙子不韋瘞而不葬,變姓名,結客報仇。皓遷大司農,不韋匿於中,鑿地旁達之寢室,殺其妾並小兒。大懼,以板藉地,一夕九徙。又掘父塚,斷取其頭,標之於市。求捕不獲,憤恚,嘔血死。不韋遇赦還家,乃葬父行喪。張奐素睦於蘇氏,而段與善,辟不韋為司隸從事,不韋懼,稱病不詣。怒,使從事張賢就家崐殺之,先以鴆與賢父曰:“若賢不得不韋,便可飲此1賢遂收不韋,並其一門六十餘人,盡誅之。
當初,魏郡人李擔任司隸校尉,因為從前的怨恨而殺害左扶風人蘇謙。蘇謙的兒子蘇不韋將父親的屍體淺埋在地麵上,不肯入土下葬。然後,改名換姓,結交賓客,決心為父報仇。稍後,李擢升為大司農,蘇不韋躲藏在草料庫中,挖掘地道,一直通到李的臥室,殺死李的妾和幼兒。李十分恐懼,用木板遍鋪地麵,一夜之間,搬動九次。蘇不韋又挖掘李父親的墳墓,砍下死屍的頭,懸掛到集市上。李請求官府派人緝捕,未能抓獲,他憤恨以極,竟至吐血而死。後來,蘇不韋遇到朝廷頒布赦令,才敢回到家鄉,安葬父親,舉行喪禮。張奐一向和蘇家和睦,而段和李親善。段延聘蘇不韋為司隸從事,蘇不韋感到恐懼,聲稱有病不肯就職。段勃然大怒,派遣從事張賢在蘇家將蘇不韋殺死。行前,段先將一杯毒酒交給張賢的父親,並且威脅他說:“如果張賢此去殺不了蘇不韋,你就把這杯毒酒喝下去1張賢便逮捕蘇不韋,連同他的一家共六十餘人,全都殺死。
[8]勃海王悝之貶癭陶也,因中常侍王甫求複國,許謝錢五千萬;既而桓帝遺詔複悝國,悝知非甫功,不肯還謝錢。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數與悝交通,甫密司察以告段。冬,十月,收颯送北寺獄,使尚書令廉忠誣奏“颯等謀迎立悝,大逆不道”,遂詔冀州刺史收悝考實,迫責悝,令自殺;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皆死獄中,傅、相以下悉伏誅。甫等十二人皆以功封列侯。
[8]勃海王劉悝當初被貶降為癭陶王時,請托中常侍王甫遊說桓帝,如果能夠恢複原來的封國,願送給五千萬錢作為謝禮。不久,桓帝去世,遺詔恢複劉悝原來的封國。劉悝知道,這不是王甫的功勞,因此不肯送給王甫這筆謝錢。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經常和勃海王劉悝來往,王甫秘密派人監督,將情況告訴段。冬季,十月,逮捕鄭颯,羈押北寺監獄。王甫又指使尚書令廉忠誣告說:“鄭颯等人陰謀迎立勃海王劉悝當皇帝,大逆不道。”於是靈帝下詔,命冀州刺史逮捕劉悝,就地審問核實,責令他自殺。劉悝的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歌舞伎女二十四人,全都死在獄中。封國太傅、宰相以下官吏,全都伏誅。王甫等十二人都因此有功被朝廷封為列侯。
[9]十一月,會稽妖賊許生起句章,自稱陽明皇帝,眾以萬數;遣揚州刺史臧、丹陽太守陳寅討之。
[9]十一月,會稽郡妖賊許生在句章縣聚眾起兵,自稱“陽明皇帝”,部眾多達以萬計數。朝廷派遣揚州刺史臧、丹陽郡太守陳寅率軍前往討伐。
[10]十二月,司徒許栩罷;以大鴻臚袁隗為司徒。
[10]十二月,司徒許栩被罷免,擢升大鴻臚袁隗為司徒。
[11]鮮卑寇並州。
[11]鮮卑侵犯並州。
[12]是歲,單於車兒死,子屠特若屍逐就單於立。
[12]同年,南匈奴汗國伊陵若屍逐就單於欒提車兒去世,兒子繼位,號為屠特若屍逐就單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