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漢紀四十八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67)

  漢紀四十八漢桓帝永康元年(丁未,公元167年)

  [1]春,正月,東羌先零圍,掠雲陽,當煎諸種複反。段擊之於鸞鳥,大破之,西羌遂定。

  [1]春季,正月,東羌先零部包圍縣,劫掠雲陽縣。當煎等諸部羌民再度起兵反叛。護羌校尉段率軍在鸞鳥縣邀擊,大破叛羌,將西羌平定。

  [2]夫餘王夫台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孫域擊破之。

  [2]夫餘王國國王夫台攻打玄菟郡,玄菟郡太守公孫域率軍將其擊破。

  [3]夏,四月,先零羌寇三輔,攻沒兩營,殺千餘人。

  [3]夏季,四月,先零部羌民大舉進犯三輔地區,攻滅京兆虎牙營和扶風雍營,殺害一千餘人。

  [4]五月,壬字晦,日有食之。

  [4]五月壬子晦(三十日),發生日食。

  [5]陳蕃既免,朝臣震栗,莫敢複為黨人言者。賈彪曰:“吾不西行,大禍不解。”乃入雒陽,說城門校尉竇武、尚書魏郡霍等,使訟之。武上疏曰:“陛下即位以來,未聞善政,常侍、黃門,競行譎詐,妄爵非人。伏尋西京,佞臣執政,終喪天下。今不慮前事之失,複循覆車之軌,臣恐二世之難,必將複及,趙高之變,不朝則夕。近者奸臣牢修造設黨議,遂收前司隸校尉李膺等逮考,連及數百人,曠年拘錄,事無效驗。臣惟膺等建忠抗節,誌經王室,此誠陛下稷、、伊、呂之佐;而虛為奸臣賊子之所誣枉,天下寒心,海內失望。惟陛下留神澄省,時見理出,以厭神鬼喁喁之心。今台閣近臣,尚書朱、荀緄、劉、魏郎、劉矩、尹勳等,皆國之貞士,朝之良佐;尚書郎張陵、媯皓、苑康、楊喬、邊韶、戴恢等,文質彬彬,明達國典,內外之職,群才並列。而陛下委任近習,專樹饕餮,外典州郡,內幹心膂,宜以次貶黜,案罪糾罰;信任忠良,平決臧否,使邪正毀譽,各得其所,寶愛天官,唯善是授,如此,咎徵可消,天應可待。間者有嘉禾、芝草、黃龍之見。夫瑞生必於嘉士,福至實由善人,在德為瑞,無德為災。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稱慶。”書奏,因以病上還城門校尉、槐裏侯印綬。霍亦為表請。帝意稍解,使中常侍王甫就獄訊黨人範滂等,皆三木囊頭,暴於階下,甫以次辯詰曰:“卿等更相拔舉,迭為辱齒,其意如何?”滂曰:“仲尼之言,‘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滂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甫湣然為之改容,乃得並解桎梏。李膺等又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懼,請帝以天時宜赦。六月,庚申,赦天下,改元;黨人二百餘人皆歸田裏,書名三府,禁錮終身。

  [5]陳蕃被免職以後,朝廷文武大臣大為震動恐懼,再沒有人敢向朝廷替黨人求情。賈彪說:“我如果不西去京都洛陽一趟,大禍不可能解除。”於是,他就親自來到洛陽,說服城門校尉竇武、尚書魏郡人霍等人,使他們出麵營救黨人。竇武上書說:“自陛下即位以來,並沒有聽說施行過善政。常侍、黃門卻奸詐百出,競相謀取封爵。回溯西京長安時代,阿諛奉承的官員掌握朝廷大權,終於失去天下。而今不但不憂慮失敗的往事,反而又走到使車輛翻覆的軌道上,我恐怕秦朝二世胡亥覆亡的災難,一定會再度降臨,趙高一類的變亂,也早晚都會發生。最近,因奸臣牢修捏造出朋黨之議,就逮捕前司隸校尉李膺等入獄,進行拷問,牽連到數百人之多,經年囚禁,事情並無真實證據。我認為,李膺等人秉著忠心,堅持節操,誌在籌劃治理王室大事,他們都真正是陛下的後稷、子契、伊尹、呂尚一類的輔佐大臣,卻被加上虛構罪名,遭受奸臣賊子的冤枉陷害,以致天下寒心,海內失望。唯有請陛下留心澄清考察,立即賜予釋放,以滿足天地鬼神翹首盼望的心願。而今,尚書台的親近大臣,如尚書朱、荀緄、劉、魏郎、劉矩、尹勳等人,都是國家的忠貞之士,朝廷的賢良輔佐。尚書郎張陵、媯皓、苑康、楊喬、邊韶、戴恢等人,舉止文雅,崐通達國家的典章製度,朝廷內外的文武官員,英才並列。然而,陛下卻偏偏信任左右親近,依靠奸佞邪惡,讓他們在外主管州郡,在內作為心腹。應該把這批奸佞邪惡之徒陸續加以廢黜,調查和審問他們的罪狀,進行懲罰。信任忠良,分辨善惡和是非,使邪惡和正直、誹謗和榮譽各有所歸。遵照上天的旨意,將官位授給善良的人。果真如此,天象災異的征兆可以消除,上天的祥瑞指日可待。近來,雖偶爾也有嘉禾、靈芝草、黃龍等出現,但是,祥瑞發生,一定是因為有賢才,福佑降臨,一定是由於有善人,如果有恩德,它就是吉祥,沒有恩德,它就是災禍。而今陛下的行為不符合天意,所以不應該慶賀。”奏章呈上後,竇武即稱病辭職,並繳還城門校尉、槐裏侯的印信。霍也上書營救黨人。桓帝的怒氣稍稍化解,派中常侍王甫前往監獄審問範滂等黨人。範滂等人頸戴大枷,手腕戴鐵銬,腳掛鐵鐐,布袋蒙住頭臉,暴露在台階下麵。甫逐一詰問說:“你們互相推舉保薦,象嘴唇和牙齒一樣地結成一黨,究竟有什麽企圖?”範滂回答說:“孔丘有言:‘看見善,立刻學習都來不及。看見惡,就好象把手插到滾水裏,應該馬上停止。’我希望獎勵善良使大家同樣清廉,嫉恨惡人使大家都明白其卑汙所在。本以為朝廷會鼓勵我們這麽做,從沒有想到這是結黨。古代人修德積善,可以為自己謀取多福。而今修德積善,卻身陷死罪。我死後,但願將我的屍首埋葬在首陽山之側,上不辜負皇天,下不愧對伯夷、叔齊。”王甫深為範滂的言辭而動容,可憐他們的無辜遭遇,於是命有關官吏解除他們身上的刑具。而李膺等人在口供中,又牽連出許多宦官子弟,宦官們也深恐事態繼續擴大。於是請求桓帝,用發生日食作為借口,將他們赦免。六月庚申(初八),桓帝下詔,大赦天下,改年號。黨人共二百餘人,都遣送回各人的故鄉;將他們的姓名編寫成冊,分送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終身不許再出來做官。

  範滂往候霍而不謝。或讓之,滂曰:“昔叔向不見祁奚,吾何謝焉1滂南歸汝南,南陽士大夫迎之者,車數千兩,鄉人殷陶、黃穆侍衛於帝,應對賓客。滂謂陶等曰:“今子相隨,是重吾禍也1遂遁還鄉裏。

  範滂前往拜訪霍,卻不肯道謝。有人責備他,範滂回答說:“過去,叔向不見祁奚,我何必多此一謝。”範滂南歸汝南郡時,南陽的士紳乘車來迎接他的有數千輛之多。他的同鄉殷陶、黃穆站在他身邊侍衛,為他應接對答賓客。範滂對殷陶等人說:“而今你們跟隨我,是加重我的災禍1於是,他便悄悄逃回故鄉。

  初,詔書下舉鉤黨,郡國所奏相連及者,多至百數,唯平原相史弼獨無所上。詔書前後迫切州郡,笞掾史。從事坐傳舍責曰:“詔書疾惡黨人,旨意懇惻。青州六郡,其五有黨,平原何治而得獨無?”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畫界分境,水土異齊,風俗不同。他郡自有,平原自無,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誣陷良善,淫刑濫罰,以逞非理,則平原之人,戶可為黨。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1從事大怒,即收郡僚職送獄,遂舉奏弼。會黨禁中解,弼以俸贖罪。所脫者甚眾。

  最初,下詔搜捕黨人,各郡、各封國奏報檢舉,牽連所及,多的以百計數,隻有平原國宰相史弼,一個黨人也沒有奏報。詔書前後多次下達,嚴厲催促州郡官府,限期奏報;掾史等屬吏甚至受到刑和鞭刑。青州從事坐在平原國的傳舍,質問史弼說:“詔書對黨人痛恨入骨,皇帝的旨意如此誠懇痛切。青州共有六個郡國,其中五個郡國都有黨人,平原國何治理得獨無黨人?”史弼回答說:“先王治理天下,劃分州郡國縣境界,水土有不同,風俗有差異。其他郡國有的,平原國恰恰就沒有,怎麽能夠相比。如果仰望上司長官的旨意,誣陷善良無辜的人,甚至依靠嚴刑酷罰,使非理的舉動得逞,則平原國的人民,家家戶戶都是黨人。我這個封國宰相,隻有一死而已,堅決不能做出這種事情。”從事勃然大怒,立即逮捕史弼的所有屬吏,送往監獄囚禁,然後彈劾史弼。正好遇著桓帝下令解除黨禁,史弼用薪俸贖罪,所救脫的人很多。

  竇武所薦:朱、沛人;苑康,勃海人;楊喬、會稽人;邊韶,陳留人。喬容儀偉麗,數上言政事,帝愛其才貌,欲妻以公主,喬固辭,不聽,遂閉口不食,七日而死。

  竇武所推薦的人有:朱,沛國人;苑康,勃海郡人;楊喬,會稽郡人;邊韶,陳留郡人。楊喬容貌和儀表壯美,多次上書奏陳朝廷政事,桓帝喜愛他的才華和美貌,打算把公主嫁給他為妻,楊喬堅決推辭。桓帝不許,楊喬閉口崐絕食,七日而死。

  [6]秋,八月,巴郡言黃龍見。初,郡人欲就池浴,見池水濁,因戲相恐,“此中有黃龍,”語遂行民間,太守欲以為美,故上之。郡吏傅堅諫曰:“此走卒戲語耳。”太守不聽。

  [6]秋季,八月,巴郡上報說,發現黃龍。最初,一群人想去池塘洗澡,看到池塘的水渾濁,因此大家互相開玩笑地恐嚇說:“裏麵有一條黃龍1於是這句開玩笑的話在民間傳播開來,郡太守認為這是美事,所以將它上報朝廷。郡府屬吏傅堅勸阻說:“這隻是差役的一句戲言,怎能當真?”郡太守不聽規勸。

  [7]六月,大水,勃海溢。

  [7]六月,發生大水災,勃海海水倒灌泛濫。

  [8]冬,十月,先零羌寇三輔,張奐遣司馬尹端、董卓拒擊,大破之,斬其酋豪,首虜萬餘人,三州清定。奐論功當封,以不事宦官故不果封,唯賜錢二十萬,除家一人為郎。奐辭不受,請徙屬弘農。舊製,邊人不得內徙,詔以奐有功,特許之。拜董卓為郎中。卓、隴西人,性粗猛有謀,羌胡畏之。

  [8]冬季,十月,先零部羌民攻打三輔地區,張奐派遣司馬尹端、董卓率軍阻擊,大敗羌民,斬殺酋長、豪帥等,加上俘虜,共一萬餘人。幽州、並州、涼州等三州動亂全部平定。張奐按照功勞應該晉封侯爵,但他不肯奉承宦官,結果沒能晉封侯爵,隻賞賜錢二十萬,任命他家中一人為郎。張奐推辭不肯接受,隻請求朝廷準許將他家的戶籍遷移到弘農郡著籍。按照過去的法令規定,邊郡人士不準遷居內地。桓帝下詔,因張奐有功,特別給予批準。任命董卓為郎中。董卓是隴西郡人,性情粗暴勇猛而有智謀,羌人、胡人都畏懼他。

  [9]十二月,壬申,複癭陶王悝為勃海王。

  [9]十二月壬申(二十三日),重新改封癭陶王劉悝為勃海王。

  [10]丁醜,帝崩於德陽前殿。戊寅,尊皇後曰皇太後。太後臨朝。初,竇後既立,禦見甚稀,唯采女田聖等有寵。後素忌忍,帝梓宮尚在前殿,遂殺田聖。城門校尉竇武議立嗣,召侍禦史河間劉,問以國中宗室之賢者,稱解瀆亭侯宏。宏者,河間孝王之曾孫也,祖淑,父萇,世封解瀆亭侯。武乃入白太後,定策禁中,以守光祿大夫,與中常侍曹節並持節將中黃門、虎賁、羽林千人,奉迎宏,時年十二。

  [10]丁醜(二十八日),桓帝在德陽前殿駕崩。戊寅(二十九日),尊皇後竇妙為皇太後。竇太後臨朝主持朝政。起初,竇妙被立為太後,但很少能見到桓帝,隻有采女田聖等人受到桓帝的寵愛。竇後忌妒而又殘忍,當桓帝的棺材還停在德陽前殿時,她就下令處死田聖。城門校尉竇武為了商議確定新皇帝人選,征召侍禦史河間國人劉,向他詢問劉姓皇族中的賢才,劉推薦解瀆亭侯劉宏。劉閎是河間王劉開的曾孫,祖父劉淑,父親劉萇,兩世都封為解瀆亭侯。於是竇武入宮秉報竇太後,在宮禁中決策。任命劉為守光祿大夫,和中常侍曹節共同持節,率領中黃門、虎賁武士、羽林軍等一千人,前往迎接劉宏。當時,劉宏年僅十二歲。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