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六年(癸卯、163)

  六年(癸卯,公元163年)

  [1]春,二月,戊午,司徒種薨。

  [1]春季,二月戊午(十一日),司徒種去世。

  [2]三月,戊戌,赦天下。

  [2]三月戊戌(二十二日),大赦天下。

  [3]以衛尉潁川許栩為司徒。

  [3]擢升衛尉、潁川人許栩為司徒。

  [4]夏,四月,辛亥,康陵東署火。

  [4]夏季,四月辛亥(初五),康陵東署失火。

  [5]五月,鮮卑寇遼東屬國。

  [5]五月,鮮卑攻打遼東屬國。

  [6]秋,七月,甲申,平陵園寢火。

  [6]秋季,七月甲申(初十),昭帝陵園平陵墓園寢殿失火。

  [7]桂陽賊李研等寇郡界,武陵蠻複反;太守陳舉討平之。宦官素惡馮緄,八月,緄坐軍還,盜賊複發,免。

  [7]桂陽郡賊李研等攻打郡界,武陵郡蠻族再度起兵反叛,太守陳舉將他們討平。宦官一向憎恨馮緄,八月,馮緄因班師後盜賊重新起兵反叛而被問罪,免官。

  [8]冬,十月,丙辰,上校獵廣成,遂幸函穀關、上林苑。光祿勳陳蕃上疏諫曰:“安平之時,遊畋宜有節,況今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加之兵戎未,四方離散,是陛下焦心毀顏,坐以待旦之時也,豈宜揚旗曜武,騁心輿馬之觀乎!又前秋多雨,民始種麥,今失其勸種之時,而令給驅禽除路之役,非賢聖恤民之意也。”書奏,不納。

  [8]冬季,十月丙辰(十三日),桓帝去廣成苑打獵,隨後臨幸函穀關和上林苑。光祿勳陳番上書進諫說:“天下太平的時候,遊獵還應當有節製,何開今天有‘三空’的嚴重災難呢!農田空,朝廷空,倉庫空。加上戰事沒有停止,四方人民逃亡,正是陛下憂心如焚,損毀容顏,坐等天明的時候,怎麽能夠揚旗耀武,把心思用到駕著車馬觀光上呢!而且,先前秋季多雨,農民才開始種麥,而今失去鼓勵他們耕種的時機,而命令他們供應驅趕禽獸、修築道路的勞役,這不是聖賢體恤人民的本意。”奏章呈上,桓帝不采納。

  [9]十一月,司空劉寵免。十二月,以衛尉周景為司空。景,榮之孫也。

  [9]十一月,司空劉寵被免官。十二月,擢升衛尉周景為司空。周景是周榮的孫子。

  時宦官方熾,景與太尉楊秉上言:“內外吏職,多非其人。舊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勢;而今枝葉賓客,布列職署,或年少庸人,典據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舊章,退貪殘,塞災謗。請下司隸校尉、中二千石、城門、五營校尉、北軍中候,各實核所部;應當斥罷,自以狀言三府,廉察有遺漏,續上。”帝從之。於是秉條奏牧、守青州刺史羊亮等五十餘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肅然。

  這時,宦官的勢力正象烈火一樣熾盛,周景和太尉楊秉上書說:“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官吏,有很多人都不是合適的人眩按照過去的典章製度,宦官子弟不準許擔任官職,掌握權力。可是如今宦官的親戚和賓客遍布各級官府;有些年紀輕輕而才能平庸的人,也都擔任郡太守或縣令、長等地方要職。上下怨憤,四方愁慘。應該遵守傳統的法令規章,斥退貪婪和凶殘之人以堵塞天象變異和人民的非議。請求陛下命令司隸校尉、中二千石官員、城門和五營校尉、北軍中候,各自切實清查自己的部屬,應當斥退和罷黜的,自動將情況呈報給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府,如果發現還有遺漏,再繼續向上呈報。”桓帝采納。於是,楊秉上書逐條彈劾青州刺史羊亮等州牧和郡太守五十餘人,他們有的被誅殺,有的被免官,天下人無不肅然起敬。

  [10]詔征皇甫規為度遼將軍。初,張奐坐梁冀故吏,免官禁錮,凡諸交舊,莫敢為言;唯規薦舉,前後七上,由是拜武威太守。及規為度遼,到營數月,上書薦奐,“才略兼優,宜正元帥,以從眾望。若猶謂愚臣宜充舉事者,願乞冗官,以為奐副”。朝廷從之。以奐代規為度遼將軍,以規為使匈奴中郎將。

  [10]桓帝下詔征召皇甫規,任命他為度遼將軍。當初,張奐因被指控為梁冀的舊屬而遭到免官和終身不準再出來做官的懲罰,他的故交老友沒有一個人膽敢為他說話,隻有皇甫規向朝廷推薦張奐,前後一連呈遞了七次奏章,朝廷因而任命張奐為武威郡太守。及至皇甫規為度遼將軍,到軍營數月後,便向朝廷推薦張奐說:“才能和謀略都很優秀,應該擔任大軍統帥的重任,以順從眾人的期望。如果認為我還適合擔任軍職,就請給讓我當一個隻有官階沒有職事的散官,做張奐副手。”朝廷采納皇甫規的建議,任命張奐接替皇甫規擔任度遼將軍,任命皇甫規為使匈奴中郎將。

  [11]西州吏民守闕為前護羌校尉段訟冤者甚眾;會滇那等諸種羌益熾,涼州幾亡,乃複以為護羌校尉。

  [11]西方州郡的官吏和百姓,守在宮門為前任護羌校尉段訴冤的人很多;正遇到滇那等諸部羌人的勢力日益強盛,涼州幾乎滅亡,於是朝遷重新任命段為護羌校尉。

  [12]尚書朱穆疾宦官恣橫,上疏曰:“按漢故事,中常侍參選士人,建武以後,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來,浸益貴盛,假貂之飾,處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權傾海內,寵貴無極,子弟親戚,並荷榮任,放濫驕溢,莫能*禁禦,窮破天下,空竭小民。愚臣以為可悉罷省,遵複往初,更選海內清淳之*士明達國體者,以補其處,即兆庶黎萌,蒙被聖化矣1帝不納。後穆因進見*,複口陳曰:“臣聞漢家舊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書事;黃門侍郎一人,傳發書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後以女主稱製,不接公卿,乃以閹人為常侍,小黃門通命兩宮。自此以來,權傾人主,窮困天下,宜皆罷遣,博選耆儒宿德,與參政事。”帝怒,不應。穆伏不肯起,左右傳“出”!良久,乃趨而去。自此中官數因事稱詔底毀之。穆素剛,不得意,居無幾,憤懣發疽卒。

  [12]尚書朱穆痛恨宦官集團的恣意專橫,上書說:“按照漢朝的傳統製度,中常侍並非全是宦官,也參選士人擔任。從光武帝建武年間以後,才全部任用宦官。自殤帝延平年間以來,宦官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尊貴,他們的權勢也元來越大,帽子上截著金,貂尾垂到右側,身居侍中的重任,凡是朝廷的政事,一律要經過他們的手;權力大得可以傾覆全國,寵信和尊貴無與倫比,他們的子弟和親戚,都擔負著榮耀的職務,肆意驕縱專橫,誰都無法控製和駕馭,致使天下窮困,小民枯竭。我認為應該將他們全都罷黜,恢複從前的製度,重新選擇天下高潔淳樸而又通曉國家製度的人士,來補任留下的官位,這樣,使黎民百姓就都能受到聖明的教化了1桓帝不肯采納。後來,朱穆有事進見,又口頭向桓帝陳述說:“我聽說漢朝的傳統製度,設置侍中、中常侍名一人,負責省覽尚書呈報皇帝的奏章;設置黃門侍郎一人,傳達皇帝的命令,收受臣下的奏章,全都選用有聲望的家族出身的人士。自從和熹太後以女主的地位主持朝政,不跟三公和九卿接觸,於是用宦官擔任常侍,由小黃門奔走於皇宮和後宮之間。從此以後,宦官的權力壓倒人主,使天下困苦。應該將掌權的宦官全部罷黜遣退,廣選年老博學而又有德望的儒者參與政事。”桓帝勃然大怒,不肯應允。朱穆伏在地上,不肯起來。桓帝左右的人傳命:“出去1過了很久,朱穆才快步離去。從此以後,宦官多次借故用皇帝的名義對朱穆進行詆毀。朱穆一向性格剛直,很不如意,過了不久,因憤恨和鬱悶而生毒瘡,身死。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