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永興元年(癸巳、153)

  永興元年(癸巳,公元153年)

  [1]春,三月,丁亥,帝幸鴻池。

  [1]春季,三月丁亥(十二日),桓帝前往鴻池。

  [2]夏,四月,丙申,赦天下,改元。

  [2]夏季,四月丙申(疑誤),大赦天下。改年號。

  [3]丁酉,濟南悼王廣薨;無子,國除。

  [3]丁酉(疑誤),濟南悼王劉廣去世,沒有子嗣,封國撤除。

  [4]秋,七月,郡、國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饑窮流冗者數十萬戶,冀州尤甚。詔以侍禦史朱穆為冀州刺史。冀部令長聞穆濟河,解印綬去者四十餘人。及到,奏劾諸郡貪汙者,有至自殺,或死獄中。宦者趙忠喪父,歸葬安平,僭為玉匣;穆下郡案驗,吏畏其嚴,遂發墓剖棺,陳屍出之。帝聞,大怒,征穆詣廷尉,輸作左校。大學書生潁川劉陶等數千人詣闕上書訟穆曰:“伏見弛刑徒朱穆,處公憂國,拜州之日,誌清奸惡。誠以常侍貴寵,父子兄弟布在州郡,競為虎狼,噬食小民,故穆張理天綱,補綴漏目,羅取殘禍,以塞天意。由是內官鹹共恚疾,謗煩興,才隙仍作,極其刑謫,輸作左校。天下有識,皆以穆同勤禹、稷而被共、鯀之戾,若死者有知,則唐帝怒於崇山,重華忿於蒼墓矣!當今中官近習,竊持國柄,手握王爵,口銜天憲,運賞則使餓隸富於季孫,呼則令伊、顏化為桀、蹠;而穆獨亢然不顧身害,非惡榮而好辱,惡生而好死也,徒感王綱之不攝,懼天綱之久失,故竭心懷憂,為上深計。臣願黥首係趾,代穆輸作。”帝覽其奏,乃赦之。

  [4]秋季,七月,有三十二個郡和封國發生蝗災,黃河河水上漲,泛濫成災。百姓饑餓和貧窮所困迫,四處流散的達數十萬戶,冀州的情況尤為嚴重。桓帝下詔,任命侍禦史朱穆為冀州刺史。冀州所屬的各縣縣令和縣長,聽說朱穆已渡過黃河,解下印信綬帶自動離職而去的有四十餘人。乃至到任,朱穆便向朝廷上奏彈劾各郡的貪官汙吏。這些官吏有的甚至自殺,有的死在獄中。宦官趙忠的父親去世,將棺材運回故鄉安平國埋葬。他超越身份,製作了皇帝和王侯才準許穿的玉衣來裝殮死者。朱穆命令郡太守調查核實。郡太守等地方官吏畏懼他的嚴厲,於是挖開墳墓,劈開棺木,把屍首抬出來進行檢查。桓帝得到報告後,大怒,征召朱穆到廷尉問罪,判處他到左校罰作苦役。於是,太學的學生、潁川人劉陶等數千人前往宮門上書,為朱穆申辯說:“我們認為,減刑囚徒朱穆,秉公處事,盡忠報國,從他被任命為冀州刺史的那一天起,就立誌鏟除奸佞和邪惡。的確是因為中常侍居位尊貴,又受到皇帝的寵信,他們的父親、養子、兄弟散布在各州各郡,象虎狼一樣地競相吞食小民,所以朱穆才伸張國法,修補連綴破漏的法綱,懲處殘暴和作惡的人,以合天意。因此,宦官們對他都很痛恨,非議和責難四起,讒言接踵而來,使他遭受刑罰,被送到左校營罰作苦役。天下的有識之士,都認為朱穆勤於王事,如同禹和後稷,卻與共工和鯀一樣,遭到懲罰,如果死了的人仍有知覺,則唐堯帝將會在崇山墳墓裏發怒,虞舜帝也會在蒼梧墳墓裏忿恨。當今,宦官等皇帝左右的親信,竊據和把持著國家的權力,手中掌握著生殺予奪大權,他們說的話,就等於是皇帝的旨意,行賞時可使快要餓死的奴隸變得比季孫還要富有,不高興時,也可將將伊尹、顏淵頃刻化作桀和盜蹠。然而朱穆卻昂然而出,奮不顧身,並不是因為他憎惡榮耀而喜愛羞辱,憎惡生命而喜愛死亡,隻是因為他深感朝廷的綱紀不振,畏懼國家法令長久喪失,所以竭盡忠心,報答國家,為皇上深謀遠慮。我們願意接受黥刑,在臉上刺字,腳戴鐵鐐,代替朱穆去服苦役。”桓帝看到他們的奏章後,於是,下令赦免朱穆。

  [5]冬,十月,太尉袁湯免,以太常胡廣為太尉。司徒吳雄、司空趙戒免,以太仆黃瓊為司徒,光祿勳房植為司空。

  [5]冬季,十月,太尉袁湯被免官,擢升太常胡廣為太尉。司徒吳雄和司空趙戒,均被免官,擢升太仆黃瓊為司徒,擢升光祿勳房植為司空。

  [6]武陵蠻詹山等反,武陵太守汝南應奉招降之。

  [6]武陵蠻人首領詹山等起兵反叛,武陵郡太守汝南郡人應奉招撫他們歸降。

  [7]車師後部王阿羅多與戊部候嚴皓不相得,忿戾而反,攻圍屯田,殺傷吏士。後部侯炭遮領餘民畔阿羅多,詣漢吏降。阿羅多迫急,從百餘騎亡入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立後部故王軍就質子卑君為王。後阿羅多複從匈奴中還,與卑君爭國,頗收其國人。戊校尉嚴詳慮其招引北虜,將亂西域,乃開信告示,許複為王;陳羅多乃詣詳降。於是更立阿羅多為王,將卑君還敦煌,以後部人三百帳與之。

  [7]車師後王國國王阿羅多,和戊部候嚴皓不投合,阿羅多因憤怒而起兵反叛,攻打和包圍屯田,殺傷將吏和士卒。後部侯炭遮率領其餘的百姓背叛了阿羅多,向漢朝的官吏歸降。阿羅多處於危急之中,被迫率領一百餘騎兵投奔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奏朝廷,請求批準封立後王國以前的國王軍就送到漢朝當人質的兒子卑君為王。後來,阿羅多又從北匈奴返回,和卑君爭奪王位,得到不少國人的歸附。戊校尉嚴詳擔心阿羅多招引北匈奴,擾亂西域,就開誠布公地曉告阿羅多,允許他重新為王。阿羅多便向嚴詳歸降。於是,改立阿羅多為後王國國王,而將卑君護送回敦煌,將後王國三百個帳篷的民戶交給他管轄。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