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年(己醜、149)

  三年(己醜,公元149年)

  [1]夏,四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1]夏季,四月丁卯晦(三十日),出現日食。

  [2]秋,八月,乙醜,有星孛於天市。

  [2]秋季,八月乙醜(三十日),有異星出現在天市星旁。

  [3]京師大水。

  [3]京都洛陽發生水災。

  [4]九月,己卯,地震。庚寅,地又震。

  [4]九月己卯(十四日),發生地震。庚寅(二十五日),再次發生地震。

  [5]郡、國五山崩。

  [5]有五個郡和封國發生山崩。

  [6]冬,十月,太尉趙戒免;以司徒袁湯為太尉,大司農河內張歆為司徒。

  [6]冬季,十月,太尉趙戒被免職,任命司徒袁湯為太尉,擢升大司農、河內人張歆為司徒。

  [7]是歲,前朗陵侯相荀淑卒。淑少博學有高行,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皆師宗之。在朗陵,蒞事明治,稱為神君。有子八從:儉、緄、靖、燾、汪、爽、肅、專,並有名稱,時人謂之八龍。所居裏舊名西豪,潁陰令渤海苑康以為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更命其裏曰高陽裏。

  [7]同年,前任朗陵侯國相荀淑去世。荀淑年輕時,不僅學問淵博,而且德行高尚,當時最著名的賢人李固、李膺,都像對待老師一樣地尊崇他。荀淑在朗陵侯國任職,治理政事明快果斷,被人們奉若神明。荀淑共有八個兒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專,都享有盛名,當時人稱他們為“八龍”。荀淑所居住的裏名,原來叫西豪裏,潁陰縣令渤海人苑康,因從前高陽氏有八個多才的兒子,就將西豪裏改名為高陽裏。

  膺性簡亢,無所交接,唯以淑為師,以同郡陳為友。荀爽嚐就謁膺,因為其禦;即還,喜曰:“今日乃得禦李君矣1其見慕如此。

  李膺性格簡樸正直,跟人很少交往,隻把荀淑當作老師,和同郡人陳結交。荀爽曾經去拜見李膺,就勢給李膺駕車。回來後,他高興地說:“今天,我竟得以為李君駕車了0李膺就是這樣被人傾慕。

  陳出於單微,為郡西門亭長。同郡鍾皓以篤行稱,前後九辟公府,年輩遠在前,引與為友。皓為郡功曹,辟司徒府;臨辭,太守問:“誰可代卿者?”皓曰:“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門亭長陳可。”聞之曰:“鍾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獨識我1太守遂以為功曹。時中常侍侯覽托太守高倫用吏,倫教署為文學掾,知非其人,懷檄請見,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違,乞從外署,不足以塵明德。”倫從之。於是鄉論怪其非舉,終無所言。倫後被徵為尚書,郡中士大夫送至綸氏,倫謂眾人曰:“吾前為侯常侍用吏,陳君密持教還而於外白署,比聞議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憚強禦,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者也。”固自引愆,聞者方歎息,由是天下服其德。後為太丘長,修德清靜,百姓以安。鄰縣民歸附者,輒訓導譬解發遣,各令還本。司官行部,吏慮民有訟者,白欲禁之;曰:“訟以求直,禁之,理將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聞而歎息曰:“陳君所言若是,豈有冤於人乎1亦竟無訟者。以沛相賦斂違法,解印綬去;吏民追思之。

  陳出身貧賤,擔任潁川郡西門亭長。同郡人鍾皓,以行為厚著稱,前後九次被三公府征聘,年齡和輩份都遠在陳之上,卻跟陳成為好友。鍾皓原任郡功曹,後被征聘到司徒府去任職,他向郡太守辭行時,郡太守問:“誰可以接替你的職務?”鍾皓回答說:“如果您一定想要得到合適的人選,西門亭長陳可以勝任。”陳聽到消息後說:“鍾君似乎不會推薦人,不知為什麽單單舉薦我?”於是,郡太守就任命陳為郡功曹。當時,中常侍侯覽囑托郡太守高倫任用自己所推薦的人為吏,高倫便簽署命令,將這個人命為文學掾。陳知道這個人不能勝任,就拿著高倫簽署的命令求見,對高倫說:“這個人不可任用,然而侯常侍的意旨也不可違抗。不如由我來簽署任命,這樣的話,就不會玷汙您完美的品德。”高倫聽從。於是,鄉裏的輿論嘩然,都奇怪陳怎麽會舉用這樣不合適的人,而陳始終不作分辯。後來,高倫被征召到朝廷去擔任尚書,郡太守府的官吏和士紳們都來為他送行,一直送到綸氏縣。高倫對大家說:“我前些時把侯常侍推薦的人任命為吏,陳卻把我簽署的任命書秘密送還,而改由他來任用。我接連聽說議論此事的人因此輕視陳,而這件事的責任,是因為我畏懼侯覽的勢力太大,才這樣做的,而陳君可以稱得上把善行歸於主君,把過錯歸於自己的人。”但陳仍然堅持是自己的過失,聽到的人無不歎息。從此,天下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後來,陳擔任太丘縣的縣長,修飭德教,無為而治,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鄰縣的人民都來歸附,陳總是對他們進行開導和解釋,然後遣送他們回到原縣。上級官員來縣視察,本縣的官吏恐怕人民上訴,請求陳加以禁止。陳說:“上訴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公平,如果加以禁止,將怎樣講理!不要限製。”前來視察的主管官員聽到後,歎息說:“陳君說這樣的話,難道會冤枉人嗎?”終究也沒有人來越級上訴。後來陳擔任沛國相,被指控違法征收賦稅,他便解下印信,離職而去。官吏和人民都很懷念他。

  鍾皓素與荀淑齊名,劉膺常歎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學慕古,有退讓之風,與膺同年,俱有聲名。膺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複以膺妹妻之。膺謂瑾曰:“孟子以為‘人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無皂白邪1瑾嚐以膺言白皓。皓曰:“元禮祖、父在位,諸宗並盛,故得然乎!昔國子好招人過,以致怨惡,今豈其時邪!必欲保身全家,爾道為貴。”

  鍾皓一向和荀淑享有同等的聲譽,李膺經常歎息說:“荀君的清高和見識,很難學習;鍾君的高貴品德,可以為人師表。”鍾皓的侄兒鍾瑾的母親,是李膺的姑媽。鍾瑾喜愛讀書,效法古人,有退讓的風度,和李膺同歲,都有名聲。李膺的祖父、太尉李經常說:“鍾瑾像我們李家人的性格,國家有道,不會久居人下;國家無道,不會受到誅殺。”於是,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給鍾瑾為妻。李膺對鍾瑾說:“孟子認為,‘人要是沒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你對於黑白,為何太不分明?”鍾瑾曾經將李膺的話,告訴鍾皓,鍾皓安慰他說:“李膺的祖父、父親都身居高位,整個家族都很興盛,所以才能那樣做。從前,齊國的國佐專好挑剔別人的過失,以致招來怨恨和報複。現在哪裏是黑白分明的時代?如果一定想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還是你的辦法最為高明。”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