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元興元年(乙巳、105)

  元興元年(乙巳,公元105年)

  [1]春,高句驪王宮入遼東塞。寇略六縣。

  [1]春季,高句麗國王宮侵入遼東郡邊塞,搶掠該郡下屬六縣。

  [2]夏,四月,庚午,赦天下,改元。

  [2]夏季,四月庚午(疑誤),大赦天下,改年號。

  [3]秋,九月,遼東太守耿夔擊高句驪,破之。

  [3]秋季,九月,遼東郡太守耿夔進攻高句麗,將高句麗軍打敗。

  [4]冬,十二月,辛未,帝崩於章德前殿。初,帝失皇子,前後十數,後生者輒隱秘養於民間,群臣無知者。及帝崩,鄧皇後乃收皇子於民間。長子勝,有痼疾;少子隆,生始百餘日,迎立以為皇太子,是夜,即皇帝位。尊皇後曰皇太後,太後臨朝。是時新遭大憂,法禁未設,宮中亡大珠一篋;太後念欲考問,必有不辜,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即時首服。又,和帝幸人吉成,禦者共枉吉成以巫蠱事,下掖庭考訊,辭證明白。太後以吉成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無惡言,今反若此,不合人情;更自呼見實核,果禦者所為,莫不歎服以為聖明。

  [4]冬季,十二月辛未(二十二日),和帝在章德前殿駕崩。當初,和帝的兒子接連夭亡,前後達十餘人。後出生的皇子就被秘密地送到民間養育,群臣無人知曉。及至和帝駕崩,鄧皇後才將皇子從民間收回。長子劉勝,身患久治不愈的頑疾;幼子劉隆,出生才一百多天。於是鄧皇後將劉隆接回宮中,立為皇太子。當夜,劉降即位為皇帝。鄧皇後被尊稱為皇太後,臨朝攝政。當時剛剛遭受大喪,法律、禁令還不完備,宮中丟失大珠一箱。鄧太後想到,如果要審問,必會牽累無罪受冤的人。於是她親自查看宮人,審視涉嫌者的麵容神色。盜珠人當即自首認罪。再有,和帝的一個寵幸者叫吉成,侍從們一同誣陷他施用巫蠱害人。吉成被交付掖庭進行審訊,供詞、證據都很清楚。但鄧太後認為吉成是和帝身邊的人,對他有恩,平時尚且不講自己的壞話,如今反而采取這種手段,不合人情。於是她親自下令傳見吉成,重新核實,查出果然是出自侍從們的陷害。眾人無不讚歎佩服,認為太後聖明。

  [5]北匈奴重遣使詣敦煌貢獻,辭以國貧未能備禮,願請大使,當遣子入侍。太後亦不答其使,加賜而已。

  [5]北匈奴再次派遣使者到敦煌進貢,解釋說:由於我國貧窮,不能禮數周全,希望能請漢朝使者前來,北匈奴將派遣王子到漢朝充當人質。鄧太後也沒有派使者回報,隻給予賞賜而已。

  [6]雒陽令廣漢王渙,居身平正,能以明察發奸伏,外行猛政,內懷慈仁。凡所平斷,人莫不悅服,亦師以為有神,是歲卒官,百姓市道,莫不谘嗟流涕。渙喪西歸,道經弘農,民庶皆設案於路,吏問其故,鹹言:“平常持米到雒,為吏卒所鈔,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雒陽民為立祠、作詩,每祭,輒弦歌而薦之。太後詔曰:“夫忠良之吏,國家之所以為治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今以渙子石為郎中,為勸勞勤。”

  [6]洛陽令廣漢人王渙,為人正直,辦事公平,能夠洞察暗藏的奸邪,予以懲治。從表麵看,他施行苛猛之政,而內心卻十分仁慈。凡是他所作的判決,人們無不心悅誠服,整個京城都認為他似有神明相助。本年,王渙在任上去世,百姓們圍住道路,無不歎息流淚。王渙的靈柩向西運回家鄉,途經弘農時,當地人民全都在路旁設案擺盤,進行祭祀。官吏詢問緣故,他們一致說道:“我們以往運米到洛陽,受到官吏和士卒的掠奪,總要損失一半。而自從王君到任,我們就不再遭受侵害和冤屈了,因此前來報恩。”洛陽人民為王渙建立祠廟,並作詩紀念他。每逢祭祀的時候,就奏樂歌唱這些詩篇。鄧太後下詔說:“有了忠良的官吏,國家才得到治理。朝廷十分殷切地尋求這種官吏,但卻極少得到。現任命王渙的兒子王石為郎中,以勉勵那些任職勞苦而勤奮的官吏。”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