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五年(癸巳、93)

  五年(癸巳,公元93年)

  [1]春,正月,乙亥,宗祀明堂,登靈台,赦天下。

  [1]春季,正月乙亥(十一日),和帝在明堂祭祀祖宗。登上靈台,觀察天象。大赦天下。

  [2]戊子,千乘貞王伉薨。

  [2]戊子(二十四日),千乘貞王劉伉去世。

  [3]辛卯,封皇弟萬歲為廣宗王。

  [3]辛卯(二十七日),將皇弟劉萬歲封為廣宗王。

  [4]甲寅,太傅鄧彪薨。

  [4]甲寅(疑誤),太傅鄧彪去世。

  [5]戊午,隴西地震。

  [5]戊午(疑誤),隴西郡發生地震。

  [6]夏,四月,壬子,紹封阜陵殤王兄魴為阜陵王。

  [6]夏季,四月壬子(二十日),將已故阜陵殤王劉衝的哥哥劉魴封為阜陵王。

  [7]九月,辛酉,廣宗殤王萬歲薨。無子,國除。

  [7]九月辛酉(初一),廣宗王劉萬歲去世。因無子嗣,封國撤除。

  [8]初,竇憲既立於除為北單於,欲輔歸北庭,會憲誅而止。於除自畔還北,詔遣將兵長史王輔以千餘騎與任尚共追討,斬之,破滅其眾。

  [8]當初,竇憲將於除立為北匈奴單於以後,曾計劃護送他返回北匈奴王庭。遇到竇憲敗亡,該計劃作罷。於除自行叛離,返回北方。和帝下詔,派將兵長史王輔率領一千餘騎兵,同中郎將任尚一同追擊討伐。漢軍將於除斬殺,消滅了他的部眾。

  [9]耿夔之破北匈奴也,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

  [9]自從耿夔大敗北匈奴,鮮卑人便乘此機會輾轉遷徙,占據了北匈奴的故地。匈奴人殘存的還有十餘萬戶,全都自稱為鮮卑人。鮮卑從此日益強盛。

  [10]冬,十月,辛未,太尉尹睦薨。

  [10]冬季,十月辛未(疑誤),太尉尹睦去世。

  [11]十一月,乙醜,太仆張為太尉,與尚書張敏等奏“射聲校尉曹褒,擅製漢禮,破亂聖術,宜加刑誅。”書凡五奏。帝知守學不通,雖寢其奏,而漢禮遂不行。

  [11]十一月乙醜(初六),將太仆張任命為太尉。張與尚書張敏等人上書指出:“射聲校尉曹褒,擅自製定漢朝禮儀,破壞擾亂聖人之道,應當處以刑罰。”先後共上書五次。和帝知道張嚴守儒學正統,但僵固而不通達。他雖然不理會張的奏書,但從此便不再實行曹褒製定的漢禮。

  [12]是歲,武陵郡兵破叛蠻,降之。

  [12]本年,武陵郡郡兵打敗叛亂的蠻人,接受蠻人投降。

  [13]梁王暢與從官卞忌祠祭求福,忌等諂眉雲:“神言王當為天子。”暢與相應答,為有司所奏,請征詣詔獄。帝不許,但削成武、單父二縣。暢慚懼,上疏深自刻責曰:“臣天性狂愚,不知防禁,自陷死罪,分伏顯誅。陛下聖德,枉法曲平,橫赦貸臣,為臣受汙。臣知大貸不可再得,自誓束身約妻子,不敢複出入失繩墨,不敢複有所橫費,租入有餘,乞裁食睢陽、穀熟、虞、蒙、寧陵五縣,還餘所食四縣。臣暢小妻三十七人,其無子者,願還本家,自選擇謹敕奴婢二百人,其餘所受虎賁、官騎及諸工技、鼓吹、倉頭、奴婢,兵弩、廄馬,皆上還本署。臣暢以骨肉近親,亂聖化,汙清流,既得生活,誠無心麵目以凶惡複居大宮,食大國,張官屬,藏雜物,願陛下加恩開許。”上優詔不聽。

  [13]梁王劉暢與隨從官卞忌一道祭祀祈福。卞忌等諂媚說:“神靈說大王應當做皇帝。”劉暢便同他對答談論起來。有關官員對此提出彈劾,請求下令將劉暢征召進京,囚禁詔獄。和帝沒有批準,隻將劉暢的封土削去成武、單父兩縣。劉暢慚愧而又惶恐,上書痛切地自責道:“我生性狂妄愚昧,不知禁忌,自陷於死罪,按理該當誅殺示眾。但陛下恩德深厚,違背法律和公平,而硬將我予以赦免,為我受到了玷汙。我心知寬大的赦免不可再得,因此發誓約束自己和妻子兒女,不敢再有越軌的舉動,也不敢再有浪費的行為。封國租稅收入有餘,我請求隻享用睢陽、穀熟、虞、蒙、寧陵五縣,將剩下的四縣封土交還國家。我有妾三十七人,其中沒有子女的,願將她們送回娘家。我自己挑選謹慎規矩的奴婢二百人留下,除此之外,將賜給我的虎賁武士、騎兵儀仗,以及各種技藝的工匠、樂隊、仆隸、奴婢、兵器、馬匹,全部上繳原來所屬官署。我身為聖上的骨肉近親,竟擾亂聖明的教化,玷汙純潔的風氣,如今既然已經保全性命,我實在無心無顏以罪惡之身再在巨大的宮室居住,擁有廣袤的封國,設置官員僚屬,收羅享用各種器具。願陛下開恩準許我的請求。”和帝下詔表示寬大,溫和地拒絕了他的請求。

  [14]護羌校尉貫友遣譯使構離諸羌,誘以財貨,由是解散。乃遣兵出塞,攻迷唐於大、小榆穀,獲首虜八百餘人,收麥數萬斛,遂夾逢留大河築城塢,作大航,造河橋,欲度兵擊迷唐。迷唐率部落遠徙,依賜支河曲。

  [14]護羌校尉貫友派翻譯官做使者,離間羌人諸部落,並用財物進行引誘,羌人諸部落聯盟因此瓦解。於是貫友派兵出塞,在大、小榆穀對迷唐展開進攻,斬殺及俘虜八百餘人,繳獲小麥數萬斛,然後又在逢留大河兩岸修築城堡,製造大船,興建河橋,打算派兵渡河去追擊迷唐。迷唐率領部落向遠方遷徙,到達賜支河曲。

  [15]單於屯屠何死,單於宣弟安國立。安國初為左賢王,無稱譽;及為單於,單於適之子右穀蠡王師子以次轉為左賢王。師子素勇黠多知,前單於宣及屯屠何皆愛其氣決,數遣將兵出塞,掩擊北庭,還,受賞賜,天子亦加殊異。由是國中盡敬師子而不附安國,安國欲殺之;諸新降胡,初在塞外數為師子所驅掠,多怨之。安國委計降者,與同謀議。師子覺其謀,乃別居五原界,每龍庭會議,師子輒稱病不往。度遼將軍皇甫棱知之,亦擁護不遣,單於懷憤益甚。

  [15]匈奴單於屯屠何去世,前單於宣的弟弟安國繼位。安國曾為左賢王,聲譽不佳,及至他當了單於,前單於適的兒子右穀蠡王師子按照順序轉升為左賢王。師子一向勇猛狡黠而足智多謀,前單於宣和屯屠何二人都喜愛他的勇氣和果敢,屢次派他領兵出塞,去襲擊北匈奴。他回師後,受到賞賜,漢朝皇帝也對他特別看重。因此,匈奴國內都尊敬師子而不依附安國,安國想殺死師子。而那些新投降的北匈奴人,當初在塞外曾屢遭師子的襲擊擄掠,多對他十分痛恨。安國便將自己的打算寄托在投降者身上,和他們一同策劃。師子察覺了他們的陰謀,就分居五原郡界。每逢匈奴王庭集會,他總是稱病而不肯前往。度遼將軍皇甫棱知悉這一內情,也支持保護師子而不派他前往王庭。單於安國愈發懷恨。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