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章和元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公元87年)

  [1]春,正月,帝召褒,受以叔孫通《漢儀》十二篇,曰:“此製散略,多不合經,今宜依禮修正,使可施行。”

  [1]春季,正月,章帝召見曹褒,將叔孫通製定的《漢儀》十二篇交給他,說道:“這套製度鬆散精略,多與儒家經義不合,現在應當依據正規禮儀一一訂正,使它能夠頒布實施。”

  [2]護羌校尉傅育欲伐燒當羌,為其新降,不欲出兵,乃募人鬥諸羌、胡;羌、胡不肯,遂複叛出塞,更依迷吾。育請發諸郡兵數萬人共擊羌。未及會,三月,育獨進軍。迷吾聞之,徙廬落去。育遣精騎三千窮追之,夜,至三兜穀,不設備,迷吾襲擊,大破之,殺育及吏士八百八十人。及諸郡兵到,羌遂引去。詔以隴西太守張紆為校尉,將萬人屯臨羌。

  [2]護羌校尉傅育想要討伐燒當羌人部落,但由於該部落新近投降,便不打算出兵,而收買內探去挑撥羌人與胡人的關係,使二者互相爭鬥。羌人和胡人看穿傅育的企圖,不肯相鬥,於是再次反叛出塞,重新依附了迷吾。傅育請求征調各郡郡兵數萬人,一同進攻羌人。還沒等各郡郡兵集結,本年三月,傅育率部單獨出擊。迷吾得到消息後,便和部眾帶著帳幕撤離。傅育派遣三千精銳騎兵窮追不舍。夜裏,漢軍抵達三兜穀,放鬆了戒備。迷吾乘機發動襲擊,大敗漢軍,殺死傅育及其部下將士八百八十人。及至各郡郡兵到達,迷吾便率軍離去。章帝下詔,將隴西太守張紆任命為護羌校尉,率領漢軍萬人屯駐臨羌。

  [3]夏,六月,戊辰,司徒桓虞免。癸卯,以司空袁安為司徒,光祿勳任隗為司空。隗,光之子也。

  [3]夏季,六月戊辰(初二),將司徒桓虞免官。六月癸卯(疑誤),將司空袁安任命為司徒,將光祿勳任隗任命為司空。任隗是任光之子。

  [4]齊王晃及弟利侯剛,與母太姬更相誣告。秋,七月,癸卯,詔貶晃爵為蕪湖侯,削剛戶三千,收太姬璽綬。

  [4]齊王劉晃和弟弟利侯劉剛,與他們的母親太姬互相誣告。秋季,七月癸卯(初八),章帝下詔,將劉晃的爵位貶為蕪湖侯,將劉剛的封地削減三千戶,收回太姬的璽印綬帶。

  [5]壬子,淮陽頃王薨。

  [5]七月壬子(十七日),淮陽頃王劉去世。

  [6]鮮卑入左地,擊北匈奴,大破之,斬優留單於而還。

  [6]鮮卑部族進入北匈奴東部地區,並發動攻擊,大敗北匈奴,斬殺優留單於後返回故地。

  [7]羌豪迷吾複與諸種寇金城塞,張紆遣從事河內司馬防,與戰於木乘穀;迷吾兵敗走,因譯使欲降,紆納之。迷吾將人眾詣臨羌,紆設兵大會,施毒酒中,伏兵殺其酋豪八百餘人,斬迷吾頭以祭傅育塚,複放兵擊其餘眾,斬獲數千人。迷吾子迷唐,與諸種解仇,結婚交質,據大、小榆穀以數,種眾熾盛,張紆不能製。

  [7]羌人首領迷吾再次聯合其他羌人部落進攻金城塞。張紆派從事河內人司馬防在木乘穀迎戰。迷吾戰敗退卻,於是派翻譯充當使者向漢軍請降,被張紆接受。於是迷吾率領部眾到臨羌歸附。張紆嚴陣以待,大張筵席,將毒藥下在酒中,用伏兵殺死羌軍首領八百餘人,並斬下迷吾的人頭,用來祭祀傅育的陵墓。他還發兵攻打迷吾的餘部,斬殺俘獲數千人。然而迷吾的兒子迷唐,與其他部落解除了仇怨,他們互相通婚,交換人質,據守在大、小榆穀反叛。這些人數量眾多,實力強盛,張紆無法製服。

  [8]壬戌,詔以瑞物仍集,改元章和。是時,京師四方屢有嘉瑞,前後數百千,言事者鹹以為美。而太尉掾平陵何敞獨惡之,謂宋由、袁安曰:“夫瑞應依德而至,災異緣政而生。今異鳥翔於殿屋,怪草生於庭際,不可不察1由、安懼不敢答。

  [8]七月壬戌(二十七日),章帝下詔,因祥瑞頻出而數量眾多,將年號改為“章和”。當時,京城和四方不斷發現祥瑞,前後有千百次,談論的人都認為是美事。然而太尉掾平陵人何敞卻偏偏表示厭惡。他對太尉宋由、司徒袁安說:“祥瑞伴隨恩德而來,災異由於惡政而生。如今有奇特的鳥飛到皇家殿堂,怪異的草生在宮廷庭院,不可不小心注意1宋、袁二人感到恐懼,不敢回答。

  [9]八月,癸酉,帝南巡。戊子,幸梁,乙未晦,幸沛。

  [9]八月癸酉(初八),章帝到南方巡視。八月戊子(二十三日),臨幸梁國。八月乙未晦(三十日),臨幸沛國。

  [10]日有食之

  [10]出現日食。

  [11]九月,庚子,帝幸彭城。辛亥,幸壽春,複封阜陵侯延為阜陵王。己未,幸汝陰。冬,十月,丙子,還宮。

  [11]九月庚子(初五),章帝臨幸彭城。九月辛亥(十六日),臨幸壽春。將阜陵侯劉延重新封為阜陵王。九月己未(二十四日),臨幸汝陰。冬季,十月丙子(十二日),返回京城皇宮。

  [12]北匈奴大亂,屈蘭儲等五十八部、口二十八萬詣雲中、五原、朔方、北地降。

  [12]北匈奴發生大亂,屈蘭儲等五十八個部落、人口二十八萬,到雲中、五原、朔方、北地歸降。

  [13]曹褒依準舊典,雜以《五經》、《讖記》之文,撰次天子至於庶人冠、婚、吉、凶終始製度凡百五十篇,奏之。帝以眾論難一,故但納之,不複令有司平奏。

  [13]曹褒以舊典為基礎,加入儒家《五經》和《讖記》上的記載,依次編寫由皇帝到平民的成年加冠禮、婚嫁禮、祭祀禮、喪葬凶災禮等儀程,共一百五十篇,奏報章帝。章帝認為眾人的意見很難統一,所以就接受了曹褒製定的典章,不再命有關部門進行評議。

  [14]是歲,班超發於諸國兵共二萬五千人擊莎車,龜茲王發溫宿、姑墨、尉頭兵合五萬人救之。超召將校及於議曰:“今兵少不敵,其計莫若各散去;於從是而東,長史亦於此西歸,可須夜鼓聲而發。”陰緩所得生口。龜茲王聞之,大喜,自以萬騎於西界遮超,溫宿王將八千騎於東界徼於。超知二虜已出,密召諸部勒兵,馳赴莎車營。胡大驚亂,奔走,追斬五千餘級;莎車遂降,龜茲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

  [14]本年,班超征調於闐等各國軍隊,共二萬五千人,進攻莎車。龜茲王則征調溫宿、姑墨、尉頭三國軍隊,共五萬人,前往救援。班超召集部下將校和於闐王商議道:“如今我方兵少,打不過敵人,不如各自分散撤離。於闐軍隊由此向東,長史也同時動身,從這裏西行返回疏勒,可等到夜間鼓聲起時出發。”然後假意放鬆戒備,讓俘虜逃跑。龜茲王得知消息後大喜,親自率領一萬騎兵,到西麵攔截班超。溫宿王則率領八千騎兵,到東麵攔截於闐軍隊。班超聽說龜茲、溫宿兩國軍隊已經出動,就秘密集結部隊備戰,急速奔襲莎車軍營。莎車人大為驚慌,亂作一團,四處奔逃,班超等追擊斬殺五千餘人,於是莎車投降。龜茲等國軍隊隻好各自撤退散去。從此,班超的威名震動西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