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己卯,公元79年)
[1]春,二月,庚寅,太尉牟融薨。
[1]春季,二月庚寅(初五),太尉牟融去世。
[2]夏,四月,戊子,立皇子慶為太子。
[2]夏季,四月戊子(初四),將皇子劉慶立為太子。
[3]己醜,徙钜鹿王恭為江陵王,汝南王暢為梁王,常山王為淮陽王。
[3]四月己醜(初五),章帝將钜鹿王劉恭改封為江陵王,汝南王劉暢改封為梁王,常山王劉改封為淮陽王。
[4]辛卯,封皇子伉為千乘王,全為平春王。
[4]四月辛卯(初七),章帝將皇子劉伉封為千乘王,皇子劉全封為平春王。
[5]有司連據舊典,請封諸舅;帝以天下豐稔,方垂無事,癸卯,遂封衛尉廖為順陽侯,車騎將軍防為潁陽侯,執金吾光為許侯。太後聞之曰:“吾少壯時,但慕竹帛,誌不顧命。今雖已老,猶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冀乘此道,不負先帝。所以化導兄弟,共同斯誌,欲令瞑目之日,無所複恨,何意老誌複不從哉!萬年之日長恨矣1廖等並辭讓,願就關內侯,帝不許。廖等不得已受封爵而上書辭位,帝許之。五月,丙辰,防、廖、光皆以特進就第。
[5]有關部門接連以舊製為依據,請章帝賜封各位舅父。章帝因全國豐收,四方邊境太平無事,四月癸卯(十九日),便將衛尉馬廖封為順陽侯,將車騎將軍馬防封為潁陽侯,將執金吾馬光封為許侯。太後聽到消息後說:“我年輕的時候,隻羨慕古人留名史冊,心中不顧惜性命。如今雖已年老,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貪得無厭。我所以日夜警惕,想自我貶損,是希望遵循這一宗旨,不辜負先帝。因此我勸導兄弟,共守此誌,要使閉目身死之日,不再遺憾。不料我這老人的心願不再被遵從!身死之日,我將永懷長恨了1馬廖等人一同辭讓,願降為關內侯,但章帝不許。馬廖等人不得已而接受了封爵,但又上書請求辭去官職,章帝應允。五月丙辰(初二),馬防、馬廖、馬光都以特進身份離開朝廷,前往邸第。
[6]甲戌,以司徒鮑昱為太尉,南陽太守桓虞為司徒。
[6]五月甲戌(二十日),將司徒鮑昱任命為太尉,將南陽太守桓虞任命為司徒。
[7]六月,癸醜,皇太後馬氏崩。帝既為太後所養,專以馬氏為外家,故賈貴人不登極位,賈氏親族無受寵榮者。及太後崩,但加貴人王赤綬,安車一駟,永巷宮人二百,禦府雜帛二萬匹,大司農黃金千斤,錢二千萬而已。
[7]六月癸醜(三十日),皇太後馬氏駕崩。章帝被馬太後抱養以後,隻認馬氏家族為外家,所以章帝的生母賈貴人不能登禦太後之位,賈氏家族沒有一人蒙受恩寵榮耀。及至太後駕崩,章帝隻將賈貴人的綠色綬帶改為與諸侯王同級的紅色綬帶,並賜四馬牽拉的座車一輛,永巷宮女二百人,禦府各色絲綢二萬匹,大司農所藏黃金一千斤,錢兩千萬,如此而已。
[8]秋,七月,壬戌,葬明德皇後。
[8]秋季,七月壬戌(初九),安葬馬太後。
[9]校書郎楊終建言:“宣帝博征群儒,論定《五經》於石渠閣。方今天下少事,學者得成其業,而章句之徒,破壞大體。宜如石渠故事,永為後世則。”帝從之。冬,十一月,壬戌,詔太常:“將、大夫、博士、郎官及諸儒會白虎觀,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製問,侍中淳於恭奏,帝親稱製臨決,作《白虎議奏》,名儒丁鴻、樓望、成封、桓鬱、班固、賈逵及廣平王羨皆與焉。固,超之兄也。
[9]校書郎楊終建議:“宣帝曾廣召儒生,在石渠閣討論儒家《五經》;;《詩經》、《書經》、《儀禮》、《易經》和《春秋》。如今天下太平,學者們得以完成事業,但那些隻知分析注釋文章辭句的人,卻破壞了《五經》的主旨。應當依照石渠閣的先例,重新研究宏揚經書大義,作為後世永久的法則。”章帝采納了他的建議。冬季,十一月壬戌(十一日),章帝對太常下詔說:“命諸將、大夫、博士、郎官及儒生們在白虎觀集會,就眾人對《五經》的相同與不同的見解進行討論。”章帝命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命發問,侍中淳於恭向上奏報,由章帝親自出席,作出裁決,將結果記錄下來,撰成《白虎議奏》。著名儒家學者丁鴻、樓望、成封、桓鬱、班固、賈逵及廣平王劉羨都曾參與此會。班固是班超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