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年(己未、59)

  二年(己未,公元59年)

  [1]春,正月,辛未,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玉佩以行事。禮畢,登靈台,望雲物。赦天下。

  [1]春季,正月辛未(十九日),在明堂為光武帝舉行祭祀大典。明帝及公卿、諸侯,初次戴上特製的專用冠帽和玉佩參加儀式。典禮結束後,登上靈台,察看天象。大赦天下。

  [2]三月,臨辟雍,初行大射禮。

  [2]三月,明帝臨幸辟雍。第一次舉行大射禮。

  冬,十月,壬子,上幸辟雍,初行養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三老服都大袍,冠進賢,扶玉杖;五更亦如之,不杖。乘輿到辟雍禮殿,禦坐東廂,遣使者安車迎三老、五更於太學講堂,天子迎於門屏,交禮;道自阼階,三老升自賓階;至階,天子揖如禮。三老升,東麵,三公設幾,九卿正履,天子親袒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祝鯁在前,祝鯁在後。五更南麵,三公進供,禮亦如之。禮畢,引桓榮及弟子升堂,上自為下說,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於是下詔賜榮爵關內侯;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終厥身。賜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

  冬季,十月壬子(初五),明帝臨幸辟雍,第一次舉行養老禮。命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三老身穿麻布大袍,頭戴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的黑布進賢冠,手扶玉杖。五更的裝束也同三老一樣,但不用玉杖。明帝來到辟雍的禮殿,坐在東廂,派使者用單馬牽拉的安車將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學講堂。明帝在門屏處親迎,互相行禮。然後明帝自東階引路,三老從西階而上。到達階頂,明帝依禮作揖。三老登堂,麵向東方,三公擺設幾案,九卿將鞋放正。明帝親自卷起衣袖切割祭肉,捧上醬汁請三老食用,手執盛酒之爵向三老敬酒。先祝進餐不梗,後祝咽食不噎。五更麵向南方,由三公進奉肉、酒,禮儀和進奉三老相同。儀式結束後,召桓榮和他的學生登堂。明帝親自講論經書,儒生們則手執經書在明帝麵前詢問疑難。環繞在辟雍大門外橋頭觀看和聆聽的官吏和士人,不計其數。於是明帝下詔,賜封桓榮為關內侯,三老、五更都終身享受二千石俸祿。並賞賜全國的三老,每人一石酒,四十斤肉。

  上自為太子,受《尚書》於桓榮,及即帝位,猶尊榮以師禮。嚐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麵,設幾杖,會百官及榮門生數百人,上親自執業;諸生或避位發難,上謙曰:“太師在是。”既罷,悉以太官供具賜太常家。榮每疾病,帝輒遣使者存問,太官、太醫相望於道。及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土。帝幸其家問起居,入街,下車,擁經而前,撫榮垂涕,賜以床茵、帷帳、刀劍、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諸侯、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複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榮卒,帝親自變服臨喪送葬,賜塚塋於首山之陽。子鬱當嗣,讓其兄子泛;帝不許,鬱乃受封,而悉以租入與之。帝以鬱為侍中。

  明帝當太子時,曾向桓榮學習《尚書》。及至登上帝位,仍以師生之禮尊奉桓榮。他曾臨幸太常府,命桓榮朝東而坐,為桓榮設置幾案和手杖,集合文武百官和桓榮的學生數百人,而他本人則親手拿著經書聽講。儒生們有離開座位向明帝提出疑難的,明帝便謙虛地說:“有老師在這裏,我怎能講解呢?”事後,明帝將太官供應的食具全套賞賜給桓榮家。每當桓榮患病,明帝便派使者慰問,送食物的太官和治病的太醫在路上前後相望,來往不斷。桓榮病重時,上書叩謝皇恩,請求奉還爵位和封地。明帝親臨桓家問候病情,一到街口,便下了車,手抱經書來到病榻之前。他手撫桓榮,泣涕流淚,賜給桓榮床墊、帷帳、刀劍、衣服、被褥,停留許久才走。從此,前來探病的諸侯、將軍、大夫們不敢再乘車直抵桓家大門,全都步行到桓榮床前拜見。桓榮去世後,明帝親自改換喪服吊唁送葬,在首山南麓賜給桓榮一塊墓地。桓榮之子桓鬱本應繼承爵位,但他要讓給哥哥的兒子桓。因明帝不許,桓鬱才接受了封爵,但將封地上的田賦收入全部送給桓。明帝任命桓鬱為侍中。

  [3]上以中山王焉,郭太後少子,太後尤愛之,故獨留京師,至是始與諸王俱就國,,賜以虎賁、官騎,恩寵尤厚,獨得往來京師。帝禮待陰、郭,每事必均,數受賞賜,恩寵俱渥。

  [3]明帝因中山王劉焉是郭太後的小兒子,又深得陰太後的寵愛,所以唯獨讓他留在京城,直到本年才同其他親王一起前往封國。賞給他虎賁衛士和騎士,恩寵特厚,隻準他一人來往京城。明帝對陰太後和郭太後所生的兒子,都以禮相待,事事必定一律平等。這些親王經常得到賞賜,都蒙受深厚的皇恩和眷顧。

  [4]甲子,上行幸長安。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蕭何、霍光,帝過,式其墓。進幸河東;癸卯,還宮。

  [4]十月甲子(十七日),明帝出行,臨幸長安。十一月甲申(初七),派使者用中牢——以一豬一羊為祭牲祭祀蕭何和霍光。明帝經過他們的墓地時,在車上手按橫木,俯身致敬。明帝又從長安前往河東郡。十一月癸卯(二十六日),返回京城皇宮。

  [5]十二月,護羌校慰竇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獄死。林者,融之從兄子也。於是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與並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及林誅,帝數下詔切責融,融惶恐乞骸骨,詔令歸第養玻

  [5]十二月,護羌校尉竇林因欺騙主上及貪贓枉法之罪,下獄處死。竇林是竇融堂兄之子。當時的竇氏家族,有一個公、兩個侯、三個公主和四個二千石官。從祖父到孫兒,他們的官府和私邸遍布京城地區,可以彼此相望。竇氏的富貴與顯赫,皇帝國戚和功臣中無人能夠與之相比。及至竇林被誅,明帝接連下詔嚴厲責備竇融。竇融惶恐不安,請求退休,明帝便下詔命令他回家養玻

  [6]是歲,初迎氣於五郊。

  [6]本年,第一次舉行“五郊迎氣”典禮。

  [7]新陽侯陰就子豐尚酈邑公主。公主驕妒,豐殺之,被誅,父母皆自殺。

  [7]新陽侯陰就之子陰豐娶酈邑公主為妻,公主驕橫嫉妒,陰豐將她殺死,因此獲罪被誅。他的父母陰就夫婦自殺。

  [8]南單於汗死,單於比之子適立,為僮屍逐侯單於。

  [8]南匈奴單於汗去世,前單於比的兒子適繼位,此即僮屍逐侯單於。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