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顯宗孝明皇帝上永平元年(戊午、58)

  漢明帝永平元年(戊年,公元58年)

  [1]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於原陵,如元會議。乘輿拜神坐,退,坐東廂;侍衛官皆在神坐後,太官上食,太常奏樂;郡國上計吏以次前,當神軒占其郡穀價及民所疾苦。是後遂以為常。

  [1]春季,正月,明帝率領公卿及百官在原陵朝拜,如同光武帝生前舉行元旦朝會的儀式。明帝先在光武帝的牌位前叩拜,然後退下,坐在東廂。侍衛官全都圍列在牌位之後,由太官獻上禦膳,太常演奏樂曲。各郡、各封國呈送年終考績的官員——上計吏依次上前,在供奉光武帝牌位的大堂上奏報本地的糧價和人民疾苦之事。從此以後,這項儀式便成為固定的常例。

  [2]夏,五月,高密元侯鄧禹薨。

  [2]夏季,五月,高密元侯鄧禹去世。

  [3]東海恭王強病,上遣使者太醫乘驛視疾,駱驛不絕。詔沛王輔、濟南王康、淮陽王延詣魯省疾。戊寅,強薨,臨終,上書謝恩,言:“身既夭命,孤弱複為皇太後、陛下憂慮,誠悲誠慚!息政,小人也,猥當襲臣後,心非所以全利之也,願還東海郡。今天下新罹大憂,惟陛下加供養皇太後,數進禦餐。臣強困劣,言不能盡意,願並謝諸王,不意永不複相見也1帝覽書悲慟,從太後出幸津門亭發哀,使大司空持節護喪事,贈送以殊禮,詔楚王英、趙王栩、北海王興及京師親戚皆會葬。帝追惟強深執謙檢,不欲厚葬以違其意,於是特詔:“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製,以彰王卓爾獨行之誌。”將作大匠留起陵廟。

  [3]東海恭王劉強病重,明帝派使者和太醫乘驛車前往診治疾病,車馬絡繹不絕。明帝還下詔命令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淮南王劉延去東海國首府魯城探望劉強的病情。五月戊寅(二十二日),劉強去世。臨死前,他曾上書叩謝皇恩,書中寫道:“我自身已是短命,留下的孤兒寡婦還要讓皇太後和陛下操心憂慮,我真是又悲傷又慚愧!我的兒子劉政是個幼童,本當勉強繼承我的爵位和封土,但這必定不是保護他的萬全之計,我請求交還封國,將東海國恢複為東海郡。如今天下剛剛經曆了大變故,我盼望陛下加倍奉養皇太後,多進餐飯。我困頓衰頹,言辭不能表達全部心意,願一並向各位親王辭別,想不到我們永遠不能再相見了1明帝見到遺書,十分悲痛,跟隨太後出城,臨幸津門亭,為劉強舉哀。明帝命令大司空持禦賜符節督治喪事,對劉強的賞賜贈送超過通常的禮儀,下詔命令楚王劉英、趙王劉栩、北海王劉興以及在京城的親戚們都去參加葬禮。明帝追念劉興以及在京城的親戚們都去參加葬禮,明帝追念劉強堅持謙恭節儉,不願違背他的原意實行厚葬,於是發布特詔:“東海王的隨葬物品,務必符合簡單儉省的原則,壽衣足以包住身體即可,要用茅草之車,陶瓦之器,物品少於通常製度,以此顯示東海王卓爾不群獨行特立的誌節。”並命令將作大匠留在東海國興建王陵祭廟。

  [4]秋,七月,馬武等擊燒當羌,大破之,餘皆降散。

  [4]秋季,七月,馬武等攻打燒當羌,燒當羌大敗。一同叛亂的其他羌人部落全部投降或逃散。

  [5]山陽王荊私迎能為星者,與謀義,冀天下有變;帝聞之,徙封荊廣陵王,遣之國。

  [5]山陽王劉荊下聘請利用星象占險吉凶的星家,與他們一同謀劃,希望天下發生變亂。明帝聽說此事,便將劉荊改封為廣陵王,命他前往廣陵國。

  [6]遼東太守祭肜使偏何討赤山烏桓,大破之,斬其魁帥。塞外震懾,西自武威,東盡玄菟,皆來內附,野無風塵,及悉罷緣邊屯兵。

  [6]遼東郡太守祭肜派鮮卑首領偏何討伐赤山的烏桓部落,大敗烏桓人,斬殺其首領。塞外震恐,西起武威郡,東到玄菟郡,各異族部落都來歸附漢朝。邊疆不再有烽煙與戰塵,於是東漢朝廷將屯駐邊境的軍隊全部撤走。

  [7]東平王蒼以為中興三十餘年,四方無虞,宜修禮樂,乃與公卿共議定南北郊冠冕、車服製度及光武廟登歌、八佾舞數,上之。

  [7]東平王劉蒼認為東漢中興三十多年,四方安寧無憂,應當建立禮樂製度。於是,他和公卿一同商討製定了在京城南效祭天、北郊祭地時所用的冠帽、車馬、衣服等製度,以及祭祀光武廟時所用的歌樂和八佾舞的形式,向明帝呈報。

  [8]好湣侯耿薨。

  [8]好湣侯耿去世。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