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八年(壬寅、42)

  十八年(壬寅,公元42年)

  [1]二月,蜀郡守將史歆反,攻太守張穆,穆逾城走;宕渠楊偉等起兵以應歆。帝遣吳漢等將萬餘人討之。

  [1]二月,蜀郡守將史歆反叛,攻打太守張穆,張穆越城逃跑。宕渠人楊偉等起兵響應史歆。劉秀派遣吳漢等率領一萬餘人進行討伐。

  [2]甲寅,上行幸長安;三月,幸蒲阪,祠後土。

  [2]甲寅(疑誤),劉秀前往長安。三月,到達蒲阪,祭祀後土神。

  [3]馬援緣海而進,隨山刊道千餘裏,至浪泊上,與征側等戰,大破之,追至禁,賊遂散走。

  [3]馬援緣著大海推進,沿山開道一千餘裏,抵達浪泊。同征側等交戰,大敗征側,追到禁,征側部眾於是四散奔逃。

  [4]夏,四月,甲戌,車駕還宮。

  [4]夏季,四月甲戌(十五日),劉秀返回洛陽。

  [5]戊申,上行幸河內;戊子,還宮。

  [5]戊申(疑誤),劉秀前往河內郡。戊子(二十九日),返回洛陽皇宮。

  [6]五月,旱。

  [6]五月,發生旱災。

  [7]盧芳自昌平還,內自疑懼,遂複反,與閔堪相攻連月。匈奴遣數百騎迎芳出塞。芳留匈奴中十餘年,病死。

  [7]盧芳從昌平返回後,內心疑慮恐懼,於是再度反叛,同閔堪互相攻擊,連戰數月。匈奴派數百名騎兵接盧芳到塞外。盧芳留在匈奴,十餘年後,病死。

  [8]吳漢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圍成都百餘日,秋,七月,拔之,斬史歆等。漢乃乘桴沿江下巴郡,楊偉等惶恐解散。漢誅其渠帥,徙其黨與數百家於南郡、長沙而還。

  [8]吳漢征調廣漢、巴、蜀三郡的部隊,包圍成都一百餘天。秋季,七月,攻陷成都,斬殺史歆等。吳漢於是乘筏順江而下,抵達巴郡。揚偉等驚恐瓦解。吳漢誅殺了叛軍首領,把他們的黨羽數百家遷到南郡、長沙,然後返回。

  [9]冬,十月。庚辰,上幸宜城;還,祠章陵;十二月,還宮。

  [9]冬季,十月庚辰(二十四日),劉秀前往宜城。返回時,在章陵祭祀父祖。十二月,回到洛陽。

  [10]是歲,罷州牧,置刺史。

  [10]這一年,撤銷州牧,設置刺史。

  [11]五官中郎將張純與太仆朱浮奏議:“禮,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親。當除今親廟四,以先帝四廟代之。”大司徒涉等奏“立元、成、哀、平四廟。”上自以昭穆次第,當為元帝後。

  [11]五官中郎將張純和太仆朱浮上奏上建議:“按照禮製,既做某人的兒子,就應尊奉大宗,降低自己父母親的地位。應當撤除現在章陵的四座父祖祭廟,用陛下即位前四位先帝的祭廟代替。”大司徒戴涉等上奏:“請建立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四座祭廟。”劉秀認為,按照宗族的輩份,他應是元帝劉的後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