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漢紀三十一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23)

  漢紀三十一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

  [1]春,正月,甲子朔,漢兵與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賜,斬之,殺士卒二萬餘人。王莽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引兵欲據宛,劉與戰於陽下,大破之,遂圍宛。先是,青、徐賊眾雖數十萬人,訖無文書、號令、旌旗、部曲;及漢兵起,皆稱將軍,攻城略地,移書稱說。莽聞之,始懼。

  [1]春季,正月甲子朔(初一),漢軍與下江兵一同攻打向甄阜、梁丘賜軍,斬甄阜、梁丘賜,殺士卒二萬餘人。王莽的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率軍前進,打算駐防宛城。劉與他們在陽會戰,大破嚴尤、陳茂軍,於是包圍宛城。在此之前,青州和徐州的盜賊雖有幾十萬人,但一直沒有文書、號令、旗幟、軍隊組織。但等到漢兵起事,大家都自稱將軍,進攻城市,奪取土地,傳遞文書,聲討王莽的罪惡。王莽聽到了,開始擔心害怕起來。

  舂陵戴侯曾孫玄在平林兵中,號更始將軍。時漢兵已十餘萬,諸將議以兵多而無所統一,欲立劉氏以從人望。南陽豪傑及王常等皆欲立劉;而新市、平林將帥樂放縱,憚威明,貪玄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後召示其議。曰:“諸將軍幸欲尊立宗室,甚厚!然今赤眉起青、徐,眾數十萬,聞南陽立宗室,恐赤眉複有所立,王莽未滅而宗室相攻,是疑天下而自損權,非所以破莽也。舂陵去宛三百裏耳,遽自尊立,為天下準的,使後人得承吾敝,非計之善者也。不如且稱王以號令,王勢亦足以斬諸將。若赤眉所立者賢,相率而往從之,必不奪吾爵位;若無所立,破莽,降赤眉,然後舉尊號,亦未晚也。”諸將多曰:“善1張拔劍擊地曰:“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1眾皆從之。二月,辛巳朔,設壇場於水上沙中,玄即皇帝位,南麵立,朝群臣;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於是大赦,改元,以族父良為國三老,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朱鮪為大司馬,劉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餘皆九卿將軍。由是豪傑失望,多不服。

  舂陵戴侯劉熊渠的曾孫劉玄,在平林兵中,稱更始將軍。這時漢兵已有十餘萬人,將領們議論,軍隊雖多,卻沒有共同的領袖。於是打算擁立一位漢朝的劉姓皇族,以便順從大家的希望。南陽郡的豪傑與下江兵王常等,都主張立劉。而新市兵、平林兵的將領樂於放縱,害怕劉的威武嚴明,貪圖劉玄的懦弱,搶先共同定下策略擁立劉玄,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召來劉告知決議。劉說:“各位將軍要尊立劉姓皇族,對我們太厚愛了!然而現在赤眉在青州、徐州崛起,擁有數十萬人,聽到南陽擁立劉姓皇族的消息,恐怕他們也會擁立一位劉姓皇族。王莽還沒有消滅,而劉姓皇族互相進攻,這將使天下疑心而損害自己的力量,不是消滅王莽的辦法。而且,舂陵離宛城不過三百裏,倉猝自稱皇帝,成為天下攻擊的目標,讓後來人承受衰敗,不是好的計謀。不如暫且稱王以發號施令,國王的權力也足以斬殺將領。如果赤眉擁立的人賢能,我們就一起前去投奔歸附他,絕不會剝奪我們的官爵的。如果赤眉沒有立皇帝,那麽,等我們消滅了王莽,收服了赤眉,然後再稱皇帝,也不算晚。”將領們大都說:“好1張卻拔出寶劍,砍擊地麵,說:“對自己做的事情,抱著懷疑態度,一定不能成功。今天這項決定,不允許有第二種想法1眾人都讚成。二月辛巳朔(初一),在水畔沙灘中設置壇場,劉玄登極,麵向南方站立,接受群臣朝拜。他感到羞愧,滿臉流汗,隻舉手而說不出話來。於是宣布大赦,改變年號,任命堂叔劉良當國三老,王匡當定國上公,王鳳當成國上公,朱鮪當大司馬,劉當大司徒,陳牧當大司空,其他將領都當九卿將軍。從此,英雄豪傑感到失望,多有不服。

  [2]王莽欲外示自安,乃染其須發,立杜陵史諶女為皇後;置後宮,位號視公、卿、大夫、元士者凡百二十人。

  [2]王莽想要顯示自己的心情是安定的,於是染黑了胡子和頭發,立杜陵人史諶的女兒作皇後。此外還設置後宮,遴選嬪妃一百二十人,地位封號分別比照公、卿、大夫、元士。

  [3]莽赦天下,詔:“王匡、哀章等討青、徐盜賊,嚴尤、陳茂等討前隊醜虜,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複迷惑不解散,將遣大司空、隆新公將百萬之師絕之矣。”

  [3]王莽大赦天下,宣布詔命:“王匡、哀章等討伐青州、徐州地區的盜賊,嚴尤、陳茂等討伐前隊地區的盜賊,明白地向他們宣告來降者不殺、守約不變;如果仍然迷惑而不解散,即將派遣大司空、隆新公王邑帶領百萬大軍剿滅他們。”

  [4]三月,王鳳與太常偏將軍劉秀等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4]三月,王鳳和太常偏將軍劉秀等率領漢軍攻掠昆陽、定陵、郾等城,都予攻克。

  [5]王莽聞嚴尤、陳茂敗,乃遣司空王邑馳傳,與司徒王尋發兵平定山東;征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備軍吏,以長人巨毋霸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邑至洛陽,州郡各選精兵,牧守自將,定會者四十三萬人,號百萬;餘在道者,旌旗、輜重,千裏不絕。夏,五月,尋、邑南出潁川,與嚴尤、陳茂合。

  [5]王莽知道了嚴尤、陳茂失敗,就派遣司空王邑乘坐傳車急速出發,和司徒王尋一起發兵去平定崤山以東地區。同時征召通曉六十三家兵法的人為軍官,任用巨人巨毋霸為壘尉,又趕來虎、豹、犀、象等猛獸以助軍威。王邑到了洛陽,各州郡選派精銳的士兵,由州郡的長官親自帶領,定期會集起來的有四十三萬人,號稱百萬;其餘的正在路上走,旌旗、輜重千裏不絕。夏季,五月,王尋、王邑離開潁川南下,同嚴尤、陳茂會合。

  諸將見尋、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陽,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劉秀曰:“今兵穀既少而外寇強大,並力禦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拔,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1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1秀笑而起。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百裏,不見其後。”諸將素輕秀,及迫急,乃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秀複為圖畫成敗,諸將皆曰:“諾。”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鳳與廷尉大將軍王常守昆陽,夜與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於外收兵。

  漢軍的將領們看到王尋、王邑兵多勢眾,都往回跑,進入昆陽城,驚慌不安,擔憂老婆孩子,想從這裏分散而到其他城邑去。劉秀對他們說:“現在城內兵、糧既少,而城外敵軍又強大,合力抵抗敵軍,也許可以立功;如果分散,勢必不能一一保全。況且劉部隊還沒有攻下宛城,不能前來救援;假如昆陽被敵軍占領,隻要一天的功夫,我軍各部也就都完了。現在怎麽能不同心膽,共舉大業,反而想要守著妻子財物呢?”將領們發怒說:“劉將軍怎麽敢這樣說1劉秀笑而起身。正在此時,偵察的騎兵回來,報告說:“敵人大軍即將來到城的北麵,軍陣達幾百裏,看不到它的尾巴。”將領們一向輕視劉秀,到了這樣緊急的時候,才互相議論道:“再去請劉將軍謀劃這件事。”劉秀又給將領們描述成敗因素,將領們都說:“是的。”這時城中隻有八九千人,劉秀讓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守衛昆陽,自己夜裏同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騎馬馳出昆陽城的南門,在外麵收集士兵。

  時莽兵到城下者且十萬,秀等幾不得出。尋、邑縱兵圍昆陽,嚴尤說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邑曰:“吾昔圍翟義,坐不生得以見責讓,今將百萬之眾,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當先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邪1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鉦鼓之聲聞數十裏,或為地道、衝撞城;積弩亂發,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王鳳等乞降,不許。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不以軍事為憂。嚴尤曰:“《兵法》:‘圍城為之闕’,宜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聽。

  當時開到昆陽城下的王莽軍將近十萬,劉秀等人幾乎不能出去。王尋、王邑縱兵包圍昆陽,嚴尤向王邑獻策說:“昆陽城小而堅固,現在假冒皇帝名號的劉玄在宛城,我們大軍迅速向那裏進兵,他必定奔逃;宛城方麵的漢軍一旦失敗,昆陽城裏的漢軍自然向我軍降服。”王邑說:“我以前圍攻翟義,因沒有活捉住他而受到責備,如今帶領百萬之眾,遇城而不能攻下,這就不能顯示軍威了。應當先攻陷屠殺此城,踏著血泊前進,前歌後舞,難道不痛快嗎?”於是把昆陽包圍了幾十重,列營上百個,鉦鼓之聲響徹幾十裏,還挖掘地道,用戰車撞城;用許多弓弩向城內亂射,矢下如雨,城內的人為了躲避飛矢,背著門板出外打水。王鳳等乞求投降,不被理睬。王尋、王邑自以為片刻就可成功,不擔心軍事上會出其它事故。嚴尤建議說:“《兵法》上寫著:‘圍城要留下缺口’,應讓被圍之敵得以逃出,從而使圍攻宛城的綠林軍害怕。”王邑又不聽取這個建議。

  [6]棘陽守長岑彭與前隊貳嚴說共守宛城,漢兵攻之數月,城中人相食,乃舉城降;更始入都之。諸將欲殺彭,劉曰:“彭,郡之大吏,執心固守,是其節也。今舉大事,當表義士,不如封之。”更始乃封彭為歸德侯。

  [6]棘陽守長岑彭和前隊副將嚴說同守宛城,漢軍圍攻了幾個月,城中因為缺糧而人吃人,於是全城報降。更始皇帝進城,並在宛城建都。將領們打算殺掉岑彭,劉說:“岑彭是郡的大官,決心固守,是有氣節的表現。現在我們辦大事,應當表彰義士,不如封他。”更始帝就封岑彭為歸德侯。

  [7]劉秀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諸將貪惜財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餘,何財物之有1乃悉發之。六月,己卯朔,秀與諸營俱進,自將步騎千餘為前鋒,去大軍四五裏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秀奔之,斬首數十級。諸將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複居前,請助將軍1秀複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連勝,遂前,諸將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秀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尋、邑易之,自將萬餘人行陳,敕諸營皆按部毋得動,獨迎與漢兵戰,不利,大軍不敢擅相救;尋、邑陳亂,漢兵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裏。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渡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輜重,不可勝算,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餘。士卒奔走,各還其郡,王邑獨與所將長安勇敢數千人還洛陽,關中聞之震恐。於是海內豪傑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旬月之間,遍於天下。

  [7]劉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調發各營的全部軍隊;將領們貪惜財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劉秀說:“現在如果打垮敵人,有萬倍的珍寶,大功可成;如果被敵人打敗,頭都被殺掉了,還有什麽財物1於是征發了全部軍隊。六月己卯朔(初一),劉秀和各營部隊一同出發,親自帶領步兵和騎兵一千多人為先頭部隊,在距離王莽大軍四五裏遠的地方擺開陣勢。王尋、王邑也派幾千人來交戰,劉秀帶兵衝了過去,斬了幾十人首級。將領們高興地說:“劉將軍平時看到弱小的敵軍都膽怯,現在見到強敵反而英勇,太奇怪了!還是我們在前麵吧,請讓我們協助將軍1劉秀又向前進兵,王尋、王邑的部隊退卻;漢軍各部一同衝殺過去,斬了數百上千個首級。漢軍接連獲勝,繼續進兵,將領們膽氣更壯,沒有一個不是以一當百。劉秀就和敢於犧牲的三千人從城西水岸邊攻擊王莽軍的主將營壘。王尋、王邑輕視漢軍,親自帶領一萬餘人巡行軍陣,戒令各營都按兵不動,單獨迎上來同漢軍交戰,不利,大部隊又不敢擅自相救;王尋、王邑所部陣亂,漢軍乘機擊潰敵軍,終於殺了王尋。昆陽城中的漢軍也擊鼓大喊而衝殺出來,裏應外合,呼聲震天動地;王莽軍大潰,逃跑者互相踐踏,倒在地上的屍體遍布一百多裏。適值迅雷、大風,屋瓦全都被風刮得亂飛,大雨好似從天上倒灌下來,水暴漲,虎豹都嚇得發抖,掉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萬,河水因此不能流動。王邑、嚴尤、陳茂等以輕騎踏著死人渡過水逃走。漢軍獲得王莽軍拋下的全部軍用物資,不可勝計,接連幾個月都運不完,有些餘下的就被燒掉。王莽軍的士兵奔跑,各還故鄉,隻有王邑和他帶領的長安勇士幾千人回到洛陽,關中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驚懼。於是海內豪傑一致響應,都殺掉當地的州郡長官,自稱將軍,用更始年號,等待更始皇帝的詔命;一個月之內,這種形勢遍於天下。

  [8]莽聞漢兵言莽鴆殺孝平皇帝,乃會公卿於王路堂,開所為平帝請命金之策,泣以示群臣。

  [8]王莽聽說漢軍說他用鴆酒毒殺了漢平帝,便集合公卿到王路堂,打開收藏在金櫃中的他替平帝請求解除疾並願以身代死的策書,流著淚出示給群臣看。

  [9]劉秀複徇潁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車鄉。潁川郡掾馮異監五縣,為漢兵所獲。異曰:“異有老母在父城,願歸,據五城以效功報德1秀許之。異歸,謂父城長苗萌曰:“諸將多暴橫,獨劉將軍所到不虜略,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1遂與萌率五縣以降。

  [9]劉秀再向潁川一帶奪取土地,進攻父城,未能攻克,大軍駐紮巾車鄉。潁川郡掾馮異督察五縣,被漢兵生擒。馮異說:“我有老母在父城,我願意回去,獻上這五座縣城,以功來報答恩德。”劉秀許諾。馮異回去後,告訴父城縣長苗萌說:“劉玄的將領們多數凶暴蠻橫,隻有劉秀將軍所到的地方,不搶劫人和財物。看他的言談舉止,不是一個平庸之人。”於是和苗萌一起率領五縣軍民投降。

  [10]新市、平林諸將以劉兄弟威名益盛,陰勸更始除之。秀謂曰:“事欲不善。”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會諸將,取寶劍視之;繡衣禦史申徒建隨獻玉;更始不敢發。舅樊宏謂曰:“建得無有範增之意乎?”不應。李軼初與兄弟善,後更諂事新貴;秀戒曰:“此人不可複信1不從。部將劉稷,勇冠三軍,聞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1更始以稷為抗威將軍,稷不肯拜;更始乃與諸將陳兵數千人,先收稷,將誅之;固爭。李軼、朱鮪因勸更始並執,即日殺之;以族兄光祿勳賜為大司徒。秀聞之,自父城馳詣宛謝。司徒官屬迎吊秀,秀不與交私語,惟深引過而已,未嚐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慚,拜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10]新市兵、平林兵的將領們因為劉兄弟威名日盛,秘密建議更始帝劉玄除掉他倆。劉秀對劉說:“看情況,更始帝打算跟我們過不去。”劉笑著說:“一向就是如此。”不久,劉玄集合全體將領,教劉拿出他的寶劍,接過來仔細觀察。這時,繡衣禦史申徒建跟著呈上玉,暗示更始帝早下決斷,但更始不敢發動。劉的舅舅樊宏對劉說:“申徒建莫非有範增的意圖?”劉不作回答。李軼最初跟劉兄弟感情很好,可是後來轉而諂媚擁有權柄的新貴,劉秀告誡劉:“對這個人不能再信任了1劉不聽從。劉的部將劉稷,勇冠三軍,聽說劉玄即位的消息,大怒說:“當初起兵圖謀大事的,是劉兄弟。而今更始是幹什麽的呢1劉玄任命劉稷當抗威將軍,劉稷不肯拜受這一任命。劉玄於是與將領們部署數千軍隊,先逮捕劉稷,準備誅殺。劉堅持反對。李軼、朱鮪趁機建議劉玄同時逮捕劉,並於當天跟劉稷一齊斬首。劉玄任命堂兄光祿勳劉賜當大司徒。劉秀聽到這個消息,從父城奪回宛城,向劉玄請罪。司徒所屬官員迎接劉秀,表示哀悼,劉秀不與他們談一句私話,唯有深自責備而已,不曾自己誇耀保衛昆陽的戰功,又不敢為劉服喪;飲食言談歡笑跟平常一樣。劉玄因此慚愧,任命劉秀當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11]道士西門君惠謂王莽衛將軍王涉曰:“讖文劉氏當複興,國師公姓名是也。”涉遂與國師公劉秀、大司馬董忠、司中大贅孫謀,以所部兵劫莽降漢,以全宗族。秋,七月,以其謀告莽,莽召忠詰責,因格殺之,使虎賁以斬馬劍忠,收其宗族,以醇醯、毒藥、白刃、叢棘並一坎而埋之;秀、涉皆自殺。莽以其骨肉、舊臣、惡其內潰,故隱其誅。莽以軍師外破,大臣內畔,左右亡所信,不能複遠念郡國,乃召王邑還,為大司馬,以大長秋張邯為大司徒,崔發為大司空,司中壽容苗為國師。莽憂懣不能食,但飲酒,啖鰒魚;讀軍書倦,因馮幾寐,不複就枕矣。

  [11]道士西門君惠對王莽的衛將軍王涉說:“讖文說劉姓應當複興,國師公的姓名就是。”王涉於是與國師公劉秀、大司馬董忠、司中大贅孫商量,準備用所屬的部隊劫持王莽,投降更始政權,以保全自己的家族。秋季,七月,孫向王莽告密。王莽召見董忠責問,趁機當場格殺,命虎賁武士用斬馬劍剁董忠的屍體,逮捕董忠的家族,用濃醋、毒藥、利刀、荊棘合成一穴埋葬了他們。劉秀和王涉都自殺了。王莽因為這兩個人是至親和老部下,嫌厭人家說他的內部崩潰了,所以不公開宣布對他們的懲罰。王莽因為軍隊在外麵打了敗仗,大臣們又在內部叛變,身邊沒有人可信任了,不能夠再考慮遠方的郡國,於是召王邑回來,任命為大司馬。同時,任命大長秋張邯擔任大司徒,崔發擔任大司空,司中壽容苗擔任國師。王莽憂悶得吃不下飯了,隻喝酒,吃鰒魚。閱讀軍書疲倦了,便靠著幾案打盹兒,不再上床睡覺了。

  [12]成紀隗崔、隗義、上楊廣、冀人周宗同起兵以應漢,攻平襄,殺莽鎮戎大尹李育。崔兄子囂,素有名,好經書,崔等共推為上將軍;崔為白虎將軍,義為左將軍。囂遣使聘平陵方望,以為軍師。望說囂立高廟於邑東;己巳,祠高祖、太宗、世宗,囂等皆稱臣執事,殺馬同盟,以興輔劉宗;移檄郡國,數莽罪惡。勒兵十萬,擊殺雍州牧陳慶、安定大尹王向。分遣諸將徇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皆下之。

  [12]成紀人隗崔和隗義、上人楊廣、冀人周宗同時聚眾起兵,響應劉玄的漢軍。他們進攻平襄,擊殺王莽鎮戎大尹李育。隗崔哥哥的兒子隗囂一向有很好名聲,喜愛儒家經典,隗崔等共同推舉隗囂當上將軍,隗崔當白虎將軍,隗義當左將軍。隗囂派遣使者聘請平陵人方望擔任軍師。方望建議隗囂,在平襄東郊興建漢高祖劉邦祭廟。己巳(二十二日),祭祀漢高祖、太宗、世宗,隗囂等都稱臣執事,殺馬盟誓,同心合力輔佐劉姓皇族。向各郡、各封國傳遞文告,聲討王莽罪行。統率軍隊十萬,擊殺雍州牧陳慶、安定大尹王向。然後,分別派出將領,攻打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全部攻克。

  [13]初,茂陵公孫述為清水長,有能名;遷導江卒正,治臨邛。漢兵起,南陽宗成、商人王岑起兵徇漢中以應漢,殺王莽庸部牧宋遵,眾合數萬人。述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虜掠暴橫。述召郡中豪傑謂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劉氏久矣,故聞漢將軍到,馳迎道路。今百姓無辜而婦子係獲,此寇賊,非義兵也。”乃使人詐稱漢使者,假述輔漢將軍、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綬;選精兵西擊成等,殺之,並其眾。

  [13]最初,茂陵公孫述當清水縣長,以才能幹練聞名於世。後調升導江郡卒正,郡府設於臨邛。漢兵崛起時,南陽人宗成、商縣人王岑也起兵響應,奪取漢中,殺死王莽庸部牧宋遵,集結數萬人。公孫述派人迎接宗成等。宗成等到成都,劫奪搶掠,殘暴蠻橫。公孫述召集郡中豪傑,對他們說:“天下人不堪新朝的迫害,懷念漢朝很久了,所以聽說漢朝的將軍來到,奔走相告,到道路上迎接。而今人民無罪,妻子兒女卻受到淩辱,這些人是強盜,而不是義軍。”於是,派人假冒更始政權的使者,授予公孫述輔漢將軍、蜀郡太守兼益州牧的印信。公孫述選派精兵西擊宗成等,把他們殺死,兼並了他們的部隊。

  [14]前鍾武侯劉望起兵汝南,嚴尤、陳茂往歸之;八月,望即皇帝位,以尤為大司馬,茂為丞相。

  [14]前漢朝鍾武侯劉望在汝南起兵,嚴尤、陳茂前往歸附。八月,劉望登極,任命嚴尤當大司馬,陳茂當丞相。

  [15]王莽使太師王匡、國將哀章守洛陽。更始遣定國上公王匡攻洛陽,西屏大將軍申屠建、丞相司直李鬆攻武關,三輔震動。析人鄧曄、於匡起兵南鄉以應漢,攻武關都尉朱萌,萌降;進攻右隊大夫宋綱,殺之;西拔湖。莽愈憂,不知所出。崔發言:“古者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宜告天以求救1莽乃率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氣盡,伏而叩頭。諸生、小民旦夕會哭,為設餐粥;甚悲哀者,除以為郎,郎至五千餘人。

  [15]王莽命太師王匡、國將哀章守衛洛陽,更始皇帝派遣定國上公王匡進攻洛陽,西屏大將軍申屠建、丞相司直李鬆進攻武關,三輔地區為之震動。析縣人鄧曄和於匡在南鄉起兵以響應漢軍,進攻武關都尉朱萌,朱萌投降;進攻右隊大夫宋綱,把宋綱殺掉;向西挺進,攻陷湖縣。王莽更加憂慮,不知所措。崔發說:“古時候國家有了大災難,就用哭向上天告哀來戰勝它。應該禱告上天祈求救助。”王莽於是率領群臣到南郊,陳述他承受符命的首尾經過,仰天大哭,聲嘶氣絕,伏地叩頭。眾儒生和老百姓每天早晚會集起來哭,給他們準備了稀飯。哭得非常悲哀的人,被任命作郎官,郎官達到五千多人。

  莽拜將軍九人,皆以虎為號,將北軍精兵數萬人以東,內其妻子宮中以為質。時省中黃金尚六十餘萬斤,他財物稱是,莽愈愛之,賜九虎士人四千錢;眾重怨,無鬥意。九虎至華陰回,距隘自守。於匡、鄧曄擊之,六虎敗走;二虎詣闕歸死,莽使使責死者安在,皆自殺;其四虎亡。三虎收散卒保渭口京師倉。

  王莽任命將軍九人,都用“虎”作為將軍的名號,率領禁衛軍精銳士兵幾萬人向東方開去,把他們的妻子兒女收容到皇宮裏作為人質。這時宮中儲存的黃金還有六十多萬斤,其他的貴重珍寶差不多也是這個數目,王莽更加愛不釋手,對九虎將軍部屬,每人僅賞賜四千錢。大家很怨恨,毫無鬥誌。九虎將軍到達華陰縣回,扼守險要。於匡、鄧曄率軍攻擊他們,六位虎將軍戰敗逃走,其中兩位虎將軍回到朝廷接受死刑處分,王莽讓使者責問他們死的人在哪裏,於是二人自殺,其他四位虎將軍逃亡。還有三位虎將軍收集散兵,保衛渭口京師倉。

  鄧曄開武關迎漢兵。李鬆將三千餘人至湖,與曄等共攻京師倉,未下。曄以弘農掾王憲為校尉,將數百人北渡渭,入左馮翊界。李鬆遣偏將軍韓臣等徑西至新豐擊莽波水將軍,追奔至長門宮。王憲北至頻陽,所過迎降。諸縣大姓各起兵稱漢將軍,率眾隨憲。李鬆、鄧曄引軍至華陰,而長安旁兵四會城下;又聞天水隗氏方到,皆爭欲入城,貪立大功、鹵掠之利。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殺,飲其血,與誓曰:“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1使更始將軍史諶將之。渡渭橋,皆散走;諶空還。眾兵發掘莽妻、子、父、祖塚,燒其棺槨及九廟、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鄧曄打開武關關門,迎接漢兵。李鬆率三千人抵達湖縣,與鄧曄等會合,共同進攻京師倉,沒有攻下。鄧曄任命弘農掾王憲當校尉,率領數百人北渡渭河,進入左馮翊境內。李鬆派遣偏將軍韓臣等,一直向西推進到新豐,攻擊王莽波水將軍竇融。竇融敗退,韓臣追擊,直抵長門宮。王憲部隊推進到頻陽,沿途地方官府都迎而降服。各縣大姓分別起兵,自稱是漢朝將軍,率領部眾追隨王憲。李鬆、鄧曄率軍抵達華陰時,長安附近的部隊已從四方匯集到城下。大家聽說天水隗家軍也將抵達,都爭著要第一個入城,貪圖建立大功和搶劫財寶。王莽赦免城裏監獄的犯人,都發給武器,殺豬飲血,跟他們立誓說:“如有不為新朝效力的人,社鬼記住他1讓更始將軍史諶率領著他們。這些人渡過渭橋,都四散逃跑了,隻剩史諶一個人回來。各路士兵挖掘王莽的妻子、兒子、父親、祖父的墳墓,焚燒他們的棺材以及九廟、明堂和辟雍,火光映照城中。

  九月,戊申朔,兵從宣平城門入。張邯逢兵見殺;王邑、王林、王巡、惲等分將兵巨擊北闕下,會日暮,官府、邸第盡奔亡。己酉,城中少年朱弟、張魚等恐見鹵掠,趨歡並和,燒作室門,斧敬法闥,呼曰:“反虜王莽,何不出降1火及掖庭、承明,黃皇室主所居。黃皇室主曰:“何麵目以見漢家1自投火中而死。

  九月戊申朔(初一),攻城軍隊從宣平門入城。張邯遇到士兵,被殺。王邑、王林、王巡和惲等人分別帶兵在北闕下抗擊。恰好天黑,官府和豪門大宅的人全都逃跑了。己酉(初二),城裏青年朱弟和張魚等人恐怕遭搶劫,奔跑喧曄,聚集成群,焚燒尚方工場門,用斧子劈開敬法殿的小門,喊道:“反賊王莽,怎麽不出來投降?”大火蔓延到掖庭、承明殿,這裏是黃皇室主居住的地方。黃皇室主說:“我還有什麽臉麵再見漢朝人?”自己縱身投入火中而死。

  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輒隨之。莽紺服,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按式於前,莽旋席隨鬥柄而坐,曰:“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1庚戌,且明,群臣扶掖莽自前殿之漸台,公卿從官尚千餘人隨之。王邑晝夜戰,罷極,士死傷略盡;馳入宮,間關至漸台,見其子侍中睦解衣冠欲逃,邑叱之,令還,父子共守莽。軍人入殿中,聞莽在漸台,眾共圍之數百重。台上猶與相射,矢盡,短兵接;王邑父子、惲、王巡戰死,莽入室。下時,眾兵上台,苗、唐尊、王盛等皆死。商人杜吳殺莽,校尉東海公賓就斬莽首;軍人分莽身,節解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公賓就持莽首詣王憲。憲自稱漢大將軍,城中兵數十萬皆屬焉;舍東宮,妻莽後宮,乘其車服。癸醜,李鬆、鄧曄入長安,將軍趙萌、申屠建亦至;以王憲得璽綬不上,多挾宮女,建天子鼓旗,收斬之。傳莽首詣宛,懸於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王莽避火到了未央宮宣室前殿,火總是跟著他。王莽穿著全套天青色的衣服,拿著虞帝匕首。天文郎在前麵按著占測時日的,王莽轉動坐席隨著鬥柄所指的方向坐著,說道:“上天把這樣的品德賦予我,漢軍能把我怎麽樣?”庚戌(初三),天快亮了,群臣攙扶著王莽,從前殿去漸台,公卿等隨從官吏還有一千多人跟著他。王邑白天黑夜都在戰鬥,疲倦極了,士兵死傷快完了,他飛馬進入宮中,輾轉來到了漸台,看見他的兒子侍中王睦脫下衣帽想要逃走,王邑喝住他,讓他轉回,父子倆一同守衛著王莽。兵士進入殿中,聽說王莽在漸台,眾人將其包圍了數百重。台上仍用弓箭與包圍的士兵對射,箭用盡了,便短兵相接。王邑父子、惲、王巡戰鬥而死,王莽躲進內室。下午五時三刻,大批士兵上了漸台,苗、唐尊、王盛等人都死在台上。商縣人杜吳殺死了王莽,校尉東海人公賓就砍下了王莽的腦袋。兵士們分裂了王莽的身軀,四肢關節、肌肉被切割成許多塊,爭著去砍殺的有幾十人。公賓就拿著王莽的腦袋前往王憲那裏。王憲自稱漢朝的大將軍,城裏的軍隊幾十萬人都歸屬了他。王憲住在長樂宮,把王莽的妃嬪都作為妻妾,使用王莽的車馬、衣服和器物。癸醜(初六),李鬆、鄧曄進入長安,將軍趙萌和申屠建也來到。因為王憲繳獲了禦璽沒有上交,私藏了許多宮女,使用了天子的儀仗,便把他捉來殺掉了。傳送王莽的腦袋前往宛城,掛在街市示眾,百姓都去擲擊它,有人切下他的舌頭來吃了。

  班固讚曰:王莽始起外戚,折節力行以要名譽,及居位輔政,勤勞國家,直道而行,豈所謂“色取仁而行違”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曆世之權,遭漢中微,國統三絕,而太後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匿以成篡盜之禍。推是言之,亦天時,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竊位南麵,顛覆之勢險於桀、紂,而莽晏然自以黃、虞複出也,乃始恣睢,奮其威詐,毒流諸夏,亂延蠻貉,猶未足以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內,囂然喪其樂生之心,中外憤怨,遠近俱發,城池不守,支體分裂,遂令天下城邑為虛,害遍生民,自書傳所載亂臣賊之,考其禍敗,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詩》、《書》以立私議,莽誦《六藝》以文奸言,同歸殊塗,俱用滅亡,皆聖王之驅除雲爾。

  班固讚曰:王莽最初以外戚起家,降低身份,勉力而行,以博取名譽。等到他登上高位,輔佐朝政,為國家辛勤工作,本著正直的原則行事。難道他就是孔子所說的“表麵上仁義,行動中卻違背它”的人嗎?王莽本來沒有仁義的品德,卻有奸佞邪惡的才能,又利用四個伯父、叔父經曆了元帝、成帝兩代所掌握的權力,遇到漢朝中途衰落,皇位三代沒有繼承人,而皇太後王政君壽命很長,為他作主,因此得以施逞奸詐邪惡的手段,從而造成篡奪政權,竊取皇位的災禍。根據這些事實推論起來,這也是天命,不是人力所能作得到的!等到竊取了皇帝的寶座,敗亡的趨勢比夏桀、商紂的時候還要危險,而王莽卻安然地認為自己就是黃帝、虞舜再世複出。於是開始放縱暴戾,濫施威力詐術,流毒全國,災禍蔓延到外族,還不足以滿足他的欲望。因此天下陷於憂愁,人民喪失了樂生的心意,朝廷和地方都怨憤,遠近同時反叛,城池失守,軀體分裂,終於使得全國的城市變成廢墟,害盡了百姓。根據書籍傳述上所記載的亂臣賊子以來,考察他們引起的苦難,與失敗的淒慘,從沒有一個超過王莽。從前秦朝焚毀《詩經》、《書經》等典籍從而確立自己的一家主張,王莽引用《六經》來裝飾謬論,他們走的路不同,而目的完全一樣,都由此而導致滅亡,全是為聖明的帝王開道鋪路罷了!

  [16]定國上公王匡拔洛陽,生縛莽太師王匡、哀章,皆斬之。冬,十月,奮威大將軍劉信擊殺劉望於汝南,並誅嚴尤、陳茂,郡縣皆降。

  [16]定國上公王匡攻陷洛陽,生擒新莽太師王匡、國將哀章,將他們全都斬首。冬季,十月,奮威大將軍劉信在汝南擊殺劉望,並誅殺嚴尤、陳茂。所屬郡縣全都降服。

  [17]更始將都洛陽,以劉秀行司隸校尉,使前整修宮府。秀乃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時三輔吏士東迎更始,見諸將過,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莫不笑之;及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1由是識者皆屬心焉。

  [17]劉玄將要建都洛陽,任命劉秀代理司隸校尉,派他先到洛陽修建宮殿官府。劉秀於是設置下屬官吏,用正式公文通知地方官府,處理政事完全按照西漢舊製。當時三輔的官員們派代表到洛陽迎接更始劉玄,看見將領們經過,都用布包頭,穿著女人的衣裳,沒有不恥笑的。等到看見司隸校尉的下屬官員,都高興得不能自製,有些年紀大的官員流淚說:“想不到今天重新看到了漢朝官員威武的儀表1從此,有見識的人都歸心劉秀。

  更始北都洛陽,分遣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複爵位1使者至上穀,上穀太守扶風耿況迎,上印綬;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見使者,請之,使者不與,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1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使君建節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今始至上穀而先墮大信,將複何以號令他郡乎1使者不應。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況至,恂進取印綬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製詔之,況受而歸。

  劉玄北上定都洛陽,分別派出使節到各郡各封國巡行,宣布:“先投降的,恢複他的封爵和官位。”使節到了上穀,上穀太守扶鳳人耿況迎接,繳納印信,使節接受。可是,過了一夜,並無發還的意思。郡功曹寇恂率兵拜訪使節,請求發還印信。使節不給,說:“我是皇帝的使臣,你打算威脅嗎?”寇恂說:“我並不敢威脅閣下,隻是替你的思慮不夠周密而感到惋惜。而今天下剛剛安定,閣下代表皇帝駕臨,各郡各封國沒有不伸長脖子洗耳恭聽的。可是現在才到上穀,便先自毀信譽,還有什麽方法再對別的郡國發號施令?”使節不作答複。寇恂大聲嗬斥左右隨從,教他們用使節名義召喚耿況。等到耿況來到,寇恂自己把印信交給耿況。使節無可奈何,隻好用皇帝名義下詔,耿況受命後告辭。

  宛人彭寵、吳漢亡命在漁陽,鄉人韓鴻為更始使,徇北州,承製拜寵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以漢為安樂令。

  宛城人彭寵、吳漢逃亡到漁陽。同鄉韓鴻,擔任更始政府使節,前往北方州郡巡行,用皇帝名義下詔,任命彭寵當偏將軍,代理漁陽太守,任命吳漢當安樂縣令。

  更始遣使降赤眉。樊崇等聞漢室複興,即留其兵,將渠帥二十餘人隨使者至洛陽,更始皆封為列侯。崇等既未有國邑,而留眾稍有離叛者,乃複亡歸其營。

  更始皇帝劉玄派人說降赤眉。樊崇等聽說漢朝複興,便留下部眾,率將領二十餘人,隨同使節來到洛陽。劉玄把他們都封為列侯。可是,樊崇等既沒有采邑,而留在原地的部眾又逐漸有背叛離去的,於是又逃回他的營地。

  [18]王莽廬江連率潁川李憲據郡自守,稱淮南王。

  [18]王莽朝中的廬江連率潁川人李憲占據本郡自守,自稱淮南王。

  [19]故梁王立之子永詣洛陽;更始封為梁王,都睢陽。

  [19]前漢朝梁王劉立的兒子劉永到洛陽朝見劉玄,劉玄封劉永為梁王,首府設在睢陽。

  [20]更始欲令親近大將徇河北,大司徒賜言:“諸家子獨有文叔可用。”朱鮪等以為不可,更始狐疑,賜深勸之;更始乃以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河,鎮慰州郡。

  [20]劉玄打算派親信大將巡行河北,大司徒劉賜說:“南陽劉姓宗族子弟中,隻有劉秀可以勝任。”朱鮪等認為不可以,劉玄疑惑不決。劉賜懇切規勸他,劉玄才任命劉秀代理大司馬,持節北渡黃河,鎮撫慰問各州郡。

  [21]以大司徒賜為丞相,令先入關修宗廟、宮室。

  [21]劉玄賜封大司徒劉賜當丞相,命令他先進入函穀關內,修建宗廟、宮室。

  [22]大司馬秀至河北,所過郡縣,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複漢官名;吏民喜悅,爭持牛酒迎勞,秀皆不受。

  [22]大司馬劉秀到達黃河以北在所經的郡縣,考察官吏政績,根據能力的大小任用或罷免,公平審理訴訟刑獄,廢除王莽殘酷的政令,恢複漢朝官名製度。官民喜悅,爭先恐後地拿著牛肉與美酒迎接慰勞。劉秀一律不接受。

  南陽鄧禹杖策追秀,及於鄴。秀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寧欲仕乎?”禹曰:“不願也。”秀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1秀笑,因留宿間語;禹進說曰:“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聽斷,諸將皆庸人屈起,誌在財幣,爭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者也。曆觀往古聖人之興,二科而已,天時與人事也。今以天時觀之,更始既立而災變方興;以人事觀之,帝王大業非凡夫所任,分崩離析,形勢可見。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也。況明公素有盛德大功,為天下所向服,軍政齊肅,賞罰明信。為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1秀大悅,因令禹宿止於中,與定計議;每任使諸將,多訪於禹,皆當其才。

  南陽人鄧禹執鞭驅馬而行,追趕劉秀,直追到鄴城才追到。劉秀說:“我有權封爵任官,先生這麽遠前來,難道想進入仕途?”鄧禹說:“不願意。”劉秀說:“既然如此,你想幹什麽?”鄧禹說:“隻願閣下的威望和恩德普及四海,我能在你的屬下盡一尺一寸之力,使我的聲名記載在史書上而已。”劉秀笑起來,於是留鄧禹住下,私下交談。鄧禹建議說:“如今,崤山以東還沒有安定,赤眉和青犢的人馬都有數以萬計。劉玄本是一個平凡人物,而且又不親自處理政事,所以將領都是庸碌之輩,靠著機運爬到高位,誌向在於發財,爭著賣弄權勢,從早到晚自我快樂罷了,沒有忠誠正直,沒有聰明智慧,沒有深思熟慮,沒有遠大眼光,不是想要尊主安民的人。觀察古代聖明君王的興起,不過兩個條件:天時和人事。現在從天時來看,劉玄即位後,天象變異卻興起了;從人事來看,帝王大業,不是平凡人物所能勝任的。土崩瓦解的形勢,已經可見。閣下雖然立下了輔佐的功勳,但恐怕還是沒有什麽成就。況且您一向具有盛大的德能和功勳,受到天下人的向往和敬佩。無論帶兵或從政,紀律嚴肅,賞罰公開而守信。當今之計,不如招攬英雄,務求取悅民心,創立高祖當年的功業,拯救萬民的生命。以閣下的遠慮,天下不難統一。”劉秀非常高興,因而命鄧禹在營中下榻,和他進行磋商。劉秀每次任命或派出將領,多征求鄧禹的意見。鄧禹對將領的判斷都與他們的才能相稱。

  秀自兄之死,每獨居輒不禦酒肉,枕席有涕泣處,主簿馮異獨叩頭寬譬;秀止之曰:“卿勿妄言1異因進說曰:“更始政亂,百姓無所依戴。夫人久饑渴,易為充飽。今公專命方麵,宜分遣官屬徇行郡縣,宣布惠澤。”秀納之。

  劉秀自從哥哥劉被殺,每逢單獨居住,總是不吃酒肉,枕席上有他悲泣的淚痕。主簿馮異單獨叩頭進言寬慰。劉秀阻止他說:“你可別亂講1馮異趁機建議說:“更始帝政治混亂,百姓無所依服擁戴。一個人饑渴得太久,容易使他吃飽。而今閣下得以不待命令而獨行事於自己控製的一大塊土地,應該分別派遣官屬巡行郡縣,傳播善政恩德。”劉秀采納了他的建議。

  騎都尉宋子耿純謁秀於邯鄲,退,見官屬將兵法度不與他將同,遂自結納。

  騎都尉宋子人耿純在邯鄲晉見劉秀。退下後,發現劉秀的官屬帶領軍隊的法令製度,跟其他將領不同,於是留下來跟劉秀結交。

  [23]故趙繆王子林說秀決列人河水以灌赤眉,秀不從;去之真定。林素任俠於趙、魏間,王莽時,長安中有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邯鄲卜者王郎緣是詐稱真子輿,雲“母故成帝謳者,嚐見黃氣從上下,遂任身;趙後欲害之,偽易他人子,以故得全。”林等信之,與趙國大豪李育、張參等謀共立郎。會民間傳赤眉將渡河,林等因此宣言“赤眉當立劉子輿”,以觀眾心,百姓多信之。十二月,林等率車騎數百晨入邯鄲城,止於王宮,立郎為天子;分遣將帥徇下幽、冀,移檄州郡,趙國以北、遼東以西皆望風響應。

  [23]漢朝已故趙繆王劉元的兒子劉林,建議劉秀,在列人縣境內決開黃河,用以淹沒赤眉軍。劉秀沒有聽從,前往真定。劉林在趙、魏之間,一向講義氣,好打抱不平。新朝時,有人自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王莽把他處死了。此時,邯鄲一位占卜先生王郎因此謊稱他才是真正的劉子輿。他解釋說:“母親本是成帝的歌女,曾經看見一股黃氣罩到身上,就懷了孕。趙後打算謀害她,幸而用別人家的嬰兒頂替,所以能保全一命。”劉林等相信這項解釋,與趙國有影響力的豪傑李育、張參等謀劃共同擁戴王郎當皇帝。恰好此時民間傳說赤眉將渡過黃河,劉林等趁此機會傳播謠言:“赤眉當立劉子輿,”以試探眾人的反應,而百姓大多數相信不疑。十二月,劉林等率領車騎數百人,於早晨進入邯鄲城,在趙王王宮停下來,立王郎當皇帝。然後,分別派出將領,向幽州、冀州奪取土地,把文告分送各州、各郡。趙國以北、遼東以西,都望風響應。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