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年(壬戌、2)

  二年(壬戌,公元2年)

  [1]春,黃支國獻犀牛。黃支在南海中,去京師三萬裏。王莽欲威德,故厚遺其王,令遣使貢獻。

  [1]春季,黃支國貢獻犀牛。黃支國在南海,距京師三萬裏。王莽想要炫耀他的威望和盛德,所以先向黃支國王贈送厚重的禮物,讓國王派遣使節到長安貢獻。

  [2]越郡上黃龍遊江中,太師光、大司徒宮等鹹稱“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廟。”大司農孫寶曰:“周公上聖,召公大賢,尚猶有不相說,著於經典,兩不相損。今風雨未時,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聲,得無非其美者?”時大臣皆失色。甄邯即時承製罷議者。會寶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獨遣妻子。司直陳崇劾奏寶,事下三公即訊。寶對曰:“年七十,悖耄,恩衰共養,營妻子,如章。”寶坐免,終於家。

  [2]越郡官員奏報,發現有黃龍在長江中遊動。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等都稱讚說:“王莽的功德可以比得上周公,應該把他的功德稟告祭祀宗廟。”大司農孫寶說:“周公是崇高的聖人,召公是偉大的賢人,這兩人仍然有不和,這種情況被記載在儒學經典中,但對兩人的形象,都沒有損傷。如今風雨不依時節,百姓衣食不足,然而每遇到一件事,群臣都異口同聲讚頌,難道就沒有不讚美的人嗎?”當時大臣們都大驚失色。甄邯立即宣布:奉旨停止討論。這時正趕上孫寶派遣屬吏去迎接母親,母親在途中患病,就留居孫寶弟弟家裏,隻讓孫寶的妻兒趕到長安。司直陳崇上奏彈劾孫寶。此案交付三公立即審訊,孫寶回答說:“我年紀已七十,糊塗昏聵,供養母親的恩義衰退,隻知照顧妻兒,正如奏章所說。”孫寶因而獲罪,被免去官職,壽終於家。

  [3]帝更名。

  [3]平帝改名為劉。

  [4]三月,癸酉,大司空王崇謝病免,以避王莽。

  [4]三月,癸酉(二十一日),大司空王崇為了避開王莽,稱病要求辭職,被免去官職。

  [5]夏,四月,丁酉,左將軍甄豐為大司空,右將軍孫建為左將軍,光祿勳甄邯為右將軍。

  [5]夏季,四月,丁酉(十六日),任命左將軍甄豐為大司空,右將軍孫建為左將軍,光祿勳甄邯為右將軍。

  [6]立代孝王玄孫之子如意為廣宗王,江都易王孫盱台侯宮為廣川王,廣川惠王曾孫倫為廣德王。紹封漢興以來大功臣之後周共等皆為列侯及關內侯,凡百一十七人。

  [6]立代孝王玄孫的兒子劉如意為廣宗王;江都易王的孫子、盱台侯劉宮為廣川王;廣川惠王的曾孫劉倫為廣德王;賜漢朝興起以來大功臣的後裔周共等人繼承爵位,都被封為列侯及關內侯,共一百一十七人。

  [7]郡國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王莽白太後:宜衣繒練,頗損膳,以示天下。莽因上書願出錢百萬,獻田三十頃,付大司農助給貧民。於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獻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賦貧民。又起五裏於長安城中,宅崐二百區,以居貧民。莽帥群臣奏太後言:“幸賴陛下德澤,間者風雨時,甘露降,神芝生,莢、朱草、嘉禾,休征同時並至。願陛下遵帝王之常服,複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盡歡心,備共養1莽又令太後下詔,不許。每有水旱,莽輒素食,左右以白太後。太後遣使者詔莽曰:“聞公菜食,憂民深矣。今秋幸孰,公以時食肉,愛身為國1

  [7]郡國發生大旱災、蝗災,青州尤其嚴重,人民逃荒流亡。王莽稟告太皇太後:應該改穿沒有花紋的絲帛服裝,減省禦用膳食,以向天下表示克已節約。王莽乘機上書,願意拿出百萬錢的捐款和獻田三十頃,交付大司農以救助貧民。於是公卿大臣都敬仰而仿效,共有二百三十人捐獻田宅,把這些田宅按人口數分配給貧民。又在長安城中興建五個裏,蓋民宅二百所,用來安置貧民居祝然後王莽率領群臣奏報太皇太後說:“有幸仰賴陛下的盛德恩澤,最近以來,風雨依時,甘露從天而降,靈芝生長,莢、朱草、嘉禾等諸般美好祥瑞的征兆,同時並至。願陛下仍然遵照規定穿帝王正常的服裝,恢複太官的正常膳食供應。使做臣子的各自都能盡力使陛下有和樂之心,精心周到地供養陛下。”王莽又讓太皇太後下詔,表示不同意。每遇水旱災害,王莽就吃素食。左右侍臣將此情況報告太皇太後,太皇太後派使者詔令王莽說:“聽說安漢公隻吃素食,真是憂民至深。今年秋天幸而莊稼豐收,請公及時吃肉,為國家愛護自己的身體1

  [8]六月,隕石於钜鹿二。

  [8]六月,兩顆隕石墜落在钜鹿。

  [9]光祿大夫楚國龔勝、太中大夫琅邪邴漢以王莽專政,皆乞骸骨。莽令太後策詔之曰:“朕湣以官職之事煩大夫,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終高年。”皆加優禮而遣之。

  [9]光祿大夫楚國人龔勝、太中大夫琅邪人邴漢,因為王莽專權,都請求辭職退休。王莽教太後下策書詔令他們說:“朕不忍心用官職上的事務煩擾兩位大夫,你們就好自為之,修養品德,嚴守正道,以終高年吧。”對他們都給予優厚的待遇,遣送回家。

  [10]梅福知王莽必篡漢祚,一朝棄妻子去,不知所之。其後,人有見福於會稽者,變姓名為吳市門卒雲。

  [10]梅福知道王莽必定要篡奪漢朝皇位,有一天,忽然拋棄妻子而走開,不知到什麽地方去了。以後,有人在會稽看見了他,他已改換姓名,當吳城市場的守門卒了。

  [11]秋,九月,戊申晦,日有食之,赦天下徒。

  [11]秋季,九月,戊申晦(三十日),出現日食,赦免天下囚犯。

  [12]遣執金吾候陳茂諭說江湖賊成重等二百餘人皆自出,送家所在收事。重徙雲陽,賜公田宅。

  [12]派遣執金吾候陳茂,勸說江湖盜匪成重等二百餘人投降,使盜匪全部出來自首,把他們送回各自家鄉,為當地官府供應勞役。成重則遷移安頓在雲陽,賜給他公田和屋宅。

  [13]王莽欲悅太後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於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後,所以賞賜之甚厚。

  [13]王莽想顯示太皇太後的威望和恩德已達至盛,超過了前代,以此取悅於太皇太後,就暗示單於,讓單於派遣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到長安侍奉太後,因此而給予單於的賞賜非常豐厚。

  [14]車師後王國有新道通玉門關,往來差近,戊己校尉徐普欲開之。車師後王姑句以當道供給使者,心不便也。普欲分明其界,然後奏之,召姑句使證之;不肯,係之。其妻股紫陬謂姑句曰:“前車師前王為都護司馬所殺,今久係必死,不如降匈奴1即馳突出高昌壁,入匈奴。又去胡來王唐兜與赤水羌數相寇,不勝,告急都護,都護但欽不以時救助。唐兜困急,怨欽,東守玉門關;玉門關不內,即將妻子、人民千餘人亡降匈奴;單於受置左穀蠡地,遣使上書言狀曰:“臣謹已受。”詔遣中郎將韓隆等使匈奴,責讓單於;單於叩頭謝罪,執二虜還付使者。詔使中郎將王萌待於西域惡都奴界上。單於遣使送,因請其罪;使者以聞。莽不聽,詔會西域諸國王,陳軍斬姑句、唐兜以示之;乃造設四條,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遣中郎將王駿、王昌、副校尉甄阜、王尋使崐匈奴,班四條與單於,雜函封,付單於,令奉行;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時莽奏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風單於,宜上書慕化,為一名,漢必加厚賞。單於從之,上書言:“幸得備藩臣,竊樂太平聖製。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謹更名曰知。”莽大說,白太後,遣使者答諭,厚賞賜焉。

  [14]車師後王國有一條新道直通玉門關,往來交通比原先的道路要近。戊己校尉徐普打算開辟它。車師後王姑句因為車師後王國正當新道,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者的旅途供給將由他們負擔,心感不便。徐普想要勘明新道的路線分界,然後奏報朝廷,就召來姑句,讓他對新道線路給以證實,姑句不肯,徐普就把姑句關押起來。姑句的妻子股紫陬對姑句說:“從前車師前王被都護司馬殺死,如今你被囚禁這麽久,必死無疑,不如投降匈奴。”姑句等人就騎馬突圍,衝出高昌城,逃到匈奴。此外,去胡來王唐兜與赤水羌多次相互侵犯,這次唐兜戰敗,向西域都護告急,都護但欽沒有及時救助,唐兜被困危急,怨恨但欽不救援,於是往東退走,想拒守玉門關,玉門關守將不準許他入關,他便率妻兒、百姓千餘人逃亡投降匈奴。單於接納了姑句和唐兜,把他們安置在左穀蠡王所居地區,並派遣使者到長安上書,講明情況,說:“我已經接納了他們。”太皇太後下詔派遣中郎將韓隆等出使匈奴,責備單於。單於叩頭謝罪,拘捕了姑句和唐兜,交付給使者。太皇太後下詔派中郎將王萌在西域惡都奴邊界上等待接收兩個俘虜。單於派遣使者護送漢使押解俘虜,乘機請求漢朝寬恕兩王的背叛之罪。漢使回到長安,向王莽報告了單於的意思,王莽不聽,下詔召集西域各國國王到長安,陳列軍隊,當眾斬殺姑句、唐兜給大家看。又製定四條規定:凡逃亡到匈奴的中國人,凡逃亡到匈奴的烏孫國人,凡投降匈奴的西域諸國佩帶中國印信綬帶者,凡投降匈奴的烏桓人,匈奴一律不準接納。派遣中郎將王駿、王昌、副校尉甄阜、王尋出使匈奴,向單於頒布四條規定,把四條文件與詔書同函封好,交付單於,命令他執行。並就此收回先前宣帝製定的約束匈奴的詔令,封好帶回。這時王莽上奏,要求命令中國人不準取兩個字的名字。因而讓使者暗示單於應該上書表示仰慕中國古代文化風俗,要改成一個字的名字,漢朝必定加以優厚的賞賜。單於聽從了,就上書說:“我有幸能充當中國的藩國臣屬,對太平聖製十分喜歡,我原名囊知牙斯,現在謹改名叫‘知’”。王莽大為高興,奏報太皇太後,派遣使者到匈奴致以答辭,並給單於以豐厚的賞賜。

  [15]莽欲以女配帝為皇後以固其權,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長秋宮未建,掖庭媵未充。乃者國家之難,本從無嗣,配取不正,請考論《五經》,定取後禮,正十二女之義,以廣繼嗣,博采二王後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長安者適子女。”事下有司,上眾女名,王氏女多在選中者,莽恐其與己女爭,即上言:“身無德,子材下,不宜與眾女並采。”太後以為至誠,乃下詔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餘人,公卿大夫或詣廷中,或伏省戶下,鹹言:“安漢公盛勳堂堂若此,今當立後,獨奈何廢公女,天下安所歸命!願得公女為天下母1莽遣長史以下分部曉止公卿及諸生,而上書者愈甚。太後不得已,聽公卿采莽女。莽複自白:“宜博選眾女。”公卿爭曰:“不宜采諸女貳正統。”莽乃曰:“願見女。”

  [15]王莽想把女兒嫁給平帝為皇後,以鞏固自己的權力。就上奏說:“陛下即位已三年,還沒有立皇後,後宮嬪妃也空缺。以往國家的災難,本由於無繼承人,後妃的來路不正所引起。請考查討論儒學五經的有關記載,製定聘娶皇後之禮,使古代天子娶十二個女子的規定,納入正軌,以廣求繼嗣。廣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後裔,周公、孔子的後代,以及在長安的列侯之家中,挑選合適的女子。”太皇太後將此事交付有關主管機關辦理,主管官員呈上眾女的名單,王氏家族的女子多在被選中。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兒會與自己的女兒爭當皇後,就上書說:“我本身沒有高尚的品德,女兒的資質才能又為下等,她不適宜與眾女子一起被挑眩”太皇太後以為他是誠心誠意謙虛,就下詔說:“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參加挑選了。”平民、諸生、郎吏及以上官吏,守候在皇宮大門上書的,每天有一千餘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廷中,有的俯伏在宮內官署的門下,都要求說:“安漢公的盛大功勳,如此輝煌,如今應當立他的女兒為皇後,為什麽單單剔除了安漢公的女兒,天下人將把期望歸聚到哪一位身上呢!我們希望能讓安漢公的女兒做天下之母1王莽派遣長史及以下官員,分別去勸說阻止公卿及諸生的請願,然而上書請願的人崐反而愈來愈多。太皇太後不得已,就聽從公卿的意見,挑選王莽的女兒為皇後。王莽又為自己辯白說:“應該廣選眾女。”公卿爭辯說:”再選取其他女子,就會出現兩個正統,是不應當的。”王莽隻好說:“請察看我的女兒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