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孝平皇帝上元始元年(辛酉、1)

  漢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

  [1]春,正月,王莽風益州,令塞外蠻夷自稱越裳氏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莽白太後下詔,以白雉薦宗廟。於是群臣盛陳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周公及身在而托號於周,莽宜賜號曰安漢公,益戶疇爵邑。”太後詔尚書具其事。莽上書言:“臣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定策;今願獨條光等功賞,寢置臣莽,勿隨輩列。”甄邯白太後下詔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君有安宗廟之功,不可以骨肉故蔽隱不揚,君其勿辭1莽複上書固讓數四,稱疾不起;左右白太後,“宜勿奪莽意,但條孔光等,”莽乃肯起。二月,丙辰,太後下詔:“以太傅、博山侯光為太師,車騎將軍、安陽侯舜為太保,皆益封萬戶;左將軍、光祿勳豐為少傅,封廣陽侯;皆授四輔之職。侍中、奉車都尉邯封承陽侯。”四人既受賞,莽尚未起。群臣複上言:“莽雖克讓,朝所宜章,以時加賞,明重元功,無使百僚元元失望1太後乃下詔:“以大司馬、新都侯莽為太傅,幹四輔之事,號曰安漢公,益封二萬八千戶。”於是莽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太傅、安漢公號,讓還益封事,雲:“願須百姓家給,然後加賞。”群臣複爭,太後詔曰:“公自期百姓家給,是以聽之,其令公奉賜皆倍故。百姓家給人足,大司徒、大司空以聞。”莽複讓不受,而建言褒賞宗室群臣,立故東平王雲太子開明為王;又以故東平思王孫成都為中山王,奉孝王後;封宣帝耳孫信等三十六人皆為列侯;太仆王惲等二十五人皆賜爵關內侯。又令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無子而有孫若同產子者,皆得以為嗣;宗室屬未盡而以罪絕者,複其屬;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參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下及庶民鰥寡,思澤之政,無所不施。

  [1]春季,正月,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蠻族自稱越裳氏部落,通過幾道翻譯,向天子進獻一隻白野雞,兩隻黑野雞。王莽向太皇太後報告此事,建議太後下詔,用白野雞祭獻宗廟。於是群臣大肆歌頌王莽的功德,認為他“像周公姬旦使周成王獲得白野雞的祥瑞一樣。姬旦活著時就被稱為‘周公’,因此王莽也應該被賜號為‘安漢公’,並增加他的采邑人戶,使與公爵爵位相稱。”太皇太後詔令尚書備辦此事。王莽上書說:“我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製定迎立今上的國策,現在我希望僅讓孔光等人論功行賞,拋開我王莽,不要與他們列在一起。”甄邯向太皇太後報告,太皇太後下詔說:“《尚書》說:‘不偏向,不結黨,聖王之道,寬廣坦蕩。’你有安定宗廟的大功,不能因為你是我的骨肉親戚,就遮蓋隱諱,不加宣揚褒獎。請你不要推辭了。”王莽又四次上書堅持推讓,稱病不上朝。左右臣子對太後說:“還是不要硬改變王莽謙讓的心意,隻論功賞賜孔光等人吧。”王莽才肯起床。二月,丙辰(二十八日),太皇太後下詔:“任命太傅、博山侯孔光為太師,車騎將軍、安陽侯王舜為太保,均增加采邑民戶到萬戶。任命左將軍、光祿勳甄豐為少傅,封廣陽侯。以上三人都分別授與四輔的職務。封侍中、奉車都尉甄邯為承陽侯。”四人接受封賞後,而王莽尚未起來上朝理事。群臣又進言:“王莽雖然克己謙讓,但朝廷對應當表彰的大臣,還是應及時加以封賞,以表明重視元勳,不要使百官和人民失望1於是太皇太後下詔:“任命大司馬、新都侯王莽為太傅,主管四輔事務,稱‘安漢公’,增加采邑民戶到二萬八千戶。”於是王莽惶恐,不得已而起來,接受太傅、安漢公的封號,但推辭了增加的采邑民戶。他說:“我願等到百姓家家自足,然後才能接受賞賜。”群臣又力爭,太皇太後下詔說:“安漢公自己約定要等到百姓家家自足之後才接受賞賜,因此,聽從安漢公的意見,不過要讓俸祿和賞賜都增加一倍。等到百姓家家自崐足時,大司徒、大司空再行奏報。”王莽仍然謙讓不接受,而建議褒獎賞賜宗室和群臣。於是,立已故東平王劉雲的太子劉開明為東平王;又立已故東平思王的孫子劉成都為中山王,為中山孝王的後嗣;封漢宣帝的曾孫劉信等三十六人都為列侯;又賜太仆王惲等二十五人爵位,均為關內侯;又命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凡無兒子,但有孫子或同母兄弟的兒子的,都可作為繼承人;皇族近親支係的後裔,因犯罪而被開除宗室譜籍的,恢複原來的身份;全國官秩為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年老退休的,以原俸祿的三分之一作為退休金,直到死亡。下至平民百姓、鰥夫寡婦,都使用恩惠照顧政策,無所不施。

  莽既媚說吏民,又欲專斷;知太後老,厭政,乃風公卿奏言:“往者吏以功次遷至二千石,州部所舉茂材異等吏,率多不稱,宜皆見安漢公。又,太後春秋高,不宜親省小事。”令太後下詔曰:“自今以來,唯封爵乃以聞,他事安漢公、四輔平決。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輒引入,至近署安漢公,考故官,問新職,以知其稱否。”於是莽人人延問,密致恩意,厚加贈送,其不合指,顯奏免之,權與人主侔矣。

  王莽已經討好取悅於吏民,又想獨斷專行。他知道太皇太後年老了,厭倦政事,就暗示公卿上奏說:“以往根據官吏的功績和資曆,按順序逐階提升到二千石。各州部刺史所舉薦的茂材、異能等被委任為官吏,大多數不稱職。應該讓他們都去謁見安漢公。另外,太皇太後年事已高,不適宜親自過問這些小事。”讓太皇太後下詔說:“從今以後,隻有封爵之事才稟告我,其他事項,由安漢公和四輔裁決處理。新任命的州牧、二千石以及茂材出身的官吏奏報情況,就直接引到安漢公官署回答所問問題,安漢公考核過去官吏的治績,詢問到任後打算如何施政,以了解他們是否能稱職。”於是王莽對這些官員一一接見詢問,關懷備至,示以恩意,贈送厚重的禮品。對那些不迎合他的旨意的人,就公開奏報,予以免職。王莽的權力幾乎與皇帝相等了。

  [2]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2]設置羲和官,官秩為二千石。

  [3]夏,五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以下舉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3]夏季,五月,丁巳朔(初一),出現日食。大赦天下。讓公卿及以下官員舉薦:“敦厚”和“直言”各一名。

  [4]王莽恐帝外家衛氏奪其權,白太後:“前哀帝立,背恩義,自貴外家盯傅,撓亂國家,幾危社稷。今帝以幼年複奉大宗為成帝後,宜明一統之義,以戒前事,為後代法。”六月,遣甄豐奉璽綬,即拜帝母衛姬為中山孝王後。賜帝舅衛寶、寶弟玄爵關內侯。賜帝女弟三人號曰君,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師。

  [4]王莽恐怕平帝的外戚衛氏奪去他的權力,稟告太後說:“從前哀帝即位,背叛恩義,自行使外戚盯傅兩家顯貴,擾亂了國家,幾乎危害社稷。而今平帝年歲幼小,又奉大宗,成為成帝後嗣,應該明確一統的大義,以防備再出現從前的事情,作為後代效法的榜樣。”六月,派甄豐奉璽英綬帶,就在中山國拜平帝的母親衛姬為中山孝王後。賜平帝舅父衛寶、衛寶的弟弟衛玄為關內侯。賜平帝三個妹妹尊號為君。命令這些親屬全部留居中山國,不準許到京師。

  扶風功曹申屠剛以直言對策曰:“臣聞成王幼少,周公攝政,聽言下賢,均權布寵,動順天地,舉措不失;然近則召公不說,遠則四國流言。今聖主始免繈褓,即位以來,至親分離,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漢家之製,雖任英賢,猶援姻戚,親疏相錯,杜塞間隙,誠所以安宗廟,重社稷也。宜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後,置之別宮,令時朝見,又召馮、衛二族,裁與冗職,使得執戟親奉宿衛,以抑患禍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莽令太後下詔曰:“剛所言僻經妄說,違背大義1罷歸田裏。

  扶風功曹申屠剛,以“直言”身份,在朝廷策問時回答說:“我聽說周成王年幼,周公攝政,能聽取直言,禮賢下士,平均權力,廣布恩寵,所為均順天地之心,舉措沒有失當之處。然而,近處的召公不高興,遠處的四國都傳布流言。如今聖主剛離繈褓,即位以來,就與至親骨肉分離,與外戚斷絕來往,不能互通親情。況且漢家製度,雖然任用英傑賢才,仍然要引進外戚,使親疏交錯,阻塞間隙,這實在是為了安定宗廟,以國家為重。所以應該趕快派遺使者征召中山太後到京師,安頓在另外的宮殿,使時常能夠朝見。再征召馮、衛崐兩家親屬到京,隻安排擔任閑散官職,使他們能親執武器,充當宿衛,以抑止禍患的發生。上可以令國家安定,下可以保全四輔。”王莽讓太皇太後下詔說:“申屠剛的話,違反儒家經典,背叛大義1罷免他的官職,遣回家鄉。

  [5]丙午,封魯頃公之八世孫公子寬為褒魯侯,奉周公祀;封褒成君孔霸曾孫均為褒成侯,奉孔子祀。

  [5]丙午(六月二十日),封魯頃公的八世孫公子寬為褒魯侯,事奉周公的祭祀。封褒成君孔霸的曾孫孔均為褒成侯,事奉孔子的祭祀。

  [6]詔“天下女徒已論,歸家,出雇山錢,月三百。複貞婦,鄉一人。大司農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勸農桑。”

  [6]太皇太後下詔:“天下凡已判定徒刑的女犯人,準予釋放回家,但每月須繳三百錢的雇山錢,由官府雇人從事勞役;每鄉核定一名貞節女子,免除她家的徭役;派遣十三名大司農部丞,一人一州,勸導農民從事耕田植桑。”

  [7]秋,九月,赦天下徒。

  [7]秋季,九月,赦免天下囚犯。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