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庚戌,公元前11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效泰。三月,行幸河東,祠後土。既祭,行遊龍門,登曆觀,陟西嶽而歸。
[1]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三月,前往河東,祭祀後土神。祭畢,遊覽龍門,登上曆觀。歸途又登華山,然後回長安。
[2]夏,四月,立廣陵孝王子守為王。
[2]夏季,四月,命廣陵孝王的兒子劉守繼承王位。
[3]初,烏孫小昆彌安日為降民所殺,諸侯大亂;詔征故金城太守段會宗為左曹、中郎將、光祿大夫,使安輯烏孫;立安日弟末振將為小昆彌,定其國而還。時大昆彌雌栗靡勇健,末振將恐為所並,使貴人烏日領詐降,刺殺雌栗靡;漢欲以兵討之而未能,遣中郎將段會宗立公主孫伊秩靡為大昆彌。久之,大昆彌、侯難棲殺末振將,安日子安犁靡代為小昆彌。漢恨不自誅末振將,複遣段會宗發戊己校尉諸國兵,即誅末振將太子番丘。會宗恐大兵入烏孫,驚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發兵墊婁地,選精兵三十弩徑至昆彌所在,召番丘,責以末振將之罪,即手劍擊殺番丘。官屬以下驚恐,馳歸。小昆彌安犁靡勒兵數千騎圍會宗,會宗為言來誅之意,“今圍守殺我,如取漢牛一毛耳。宛王、郅支頭縣稿街,烏孫所知也。”昆彌以下服,曰:“末振將負漢,誅其子可也,獨不可告我,令飲食之邪1會宗曰:“豫告昆彌,逃匿之,為大罪。即飲食以付我,傷骨肉恩。故不先告。”昆彌以下號泣罷去。會宗還,奏事,天子賜會宗爵關內侯、黃金百斤。會宗以難棲殺末振將,奏以為堅守都尉。責大祿、大監以雌粟靡見殺狀,奪金英紫綬,更與銅、墨雲。末振將弟卑爰本共謀殺大昆彌,將眾八萬北附康居,謀欲借兵兼並兩昆彌;漢複遣會宗與都護孫建並力以備之。
[3]最初,烏孫王國小昆彌安日,被投降烏孫的人殺死,各翎侯陷於大亂。成帝下詔征召原先的金城太守段會宗為左曹、中郎將、光祿大夫,命他恢複烏孫秩序,使各方和睦。段會宗扶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將為小昆彌,安定烏孫之後,就返回了。當時烏孫大昆彌雌栗靡勇猛剽悍,末振將害怕被他吞並,就派遣貴族烏日領詐降,乘機刺殺了雌栗靡。漢朝準備出兵討伐,而一時未能做到,便派遣中郎將段會宗扶立解憂公主的孫子侯秩靡為大昆彌。很久之後,大昆彌和翎侯難棲殺死了末振將,讓安日的兒子安犁靡代替末振將為小昆彌。漢朝悔恨沒有親自誅殺末振將,就又派遣段會宗征發戊己校尉統領的諸國兵馬,前往誅殺末振將的太子番丘。段會宗恐怕大軍進入烏孫,會使番丘受驚,若亡命逃跑,就找不到他了。於是讓所征發的大軍留駐墊婁地,僅挑選三十名精兵,人人帶著弓弩,徑直來到昆彌住地,召見番丘,向他譴責末振將的罪狀,隨即親手舉劍刺殺了番丘。番丘手下官兵驚恐萬分,騎馬逃奔回去,小昆彌安犁靡崐率領數千騎兵包圍了段會宗。段會宗向他講了誅殺番丘的來意,又說:“今天你們包圍了並殺死我,就象拔下漢牛的一根牛毛罷了。可是大宛國王、郅支單於的人頭高掛在長安街上,也是你們烏孫所知道的。”昆彌及手下人等都畏服了。小昆彌說:“末振將有負於漢朝,誅殺他的兒子是可以的,為什麽偏偏不告訴我呢?也好讓我為他餞別1段會宗說:“預先告訴昆彌,你會讓他逃跑藏起來,這就犯了大罪。如果你為他餞別後,再把他交給我,會傷害你們的骨肉恩情。因此沒有事先告訴你。”昆彌和手下人等號哭撤兵而去。段會宗回到長安,奏報事情經過,成帝賜給段會宗關內侯的爵位,賞黃金百斤。段會宗奏告:由於難棲誅殺了末振將,請封他為堅守都尉。追究大祿、大監因不能救護雌栗靡而使他被殺的責任,收回他們的金英紫綬,換為銅英墨綬。末振將的弟弟卑爰,本是共謀刺殺大昆彌的主凶之一,率領部眾八萬人逃往北方,依附康居王國,圖謀借用康居兵馬兼並兩昆彌。漢朝又再一次派遣段會宗,與都護孫建合力防範卑爰。
[4]自烏孫分立兩昆彌,漢用憂勞,且無寧歲。時康居複遣子侍漢,貢獻,都護郭舜上言:“本匈奴盛時,非以兼有烏孫、康居故也;及其稱臣妾,非以失二國也。漢雖皆受其質子,然三國內相輸遺,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見便則發:合不能相親信,離不能相臣役。以今言之,結配烏孫,竟未有益,反為中國生事。然烏孫既結在前,今與匈奴俱稱臣,義不可距。而康居驕黠,訖不肯拜使者;都護吏至其國,坐之烏孫諸使下,王及貴人先飲食已,乃飲啖都護吏,故為無所省以誇旁國。以此度之,何故遣子入侍?其欲賈市,為好辭之詐也。匈奴,百蠻大國,今事漢甚備;聞康居不拜,且使單於有悔自卑之意。宜歸其侍子,絕不複使,以章漢家不通無禮之國1漢為其新通,重致遠人,終羈縻不絕。
[4]自從烏孫王國分立兩個昆彌,漢朝憂慮和辛勞,幾乎沒有一年安寧。這時,康居王國又派王子到長安,作為人質入侍漢朝皇帝,並向漢朝進貢。都護郭舜上書說:“過去匈奴強盛,並非因為兼並了烏孫和康居兩國;現在向中國稱臣歸降,也不是因為失去了這兩國。漢朝雖然都接受了他們送來做人質的王子,但三國之間互相貿易、贈送,來往跟從前一樣。他們也互相窺伺、等待,一有機會即發動攻擊。合好時不能互相親近信任,分離時也不能將對方當做臣屬來役使。以現在的狀況來說,漢朝與烏孫締結婚姻,終究沒有得到利益,反而為中國惹事。然而烏孫既然與漢朝早已結好,現在和匈奴都臣服於中國,從大義出發,不可拒絕他們朝貢。而康居傲慢狡猾,一直不肯對漢使行叩拜禮。都護府官員到他們國都,接見時座位排在烏孫等國使者之下。吃飯時,國王以及貴族先飲食完畢,才讓都護府官員進餐。故意做出不注意漢使的樣子,向旁國誇耀。由此推測,他們為什麽要派王子入侍呢?是想做買賣,而用好話來行詐。匈奴是眾多的外族中最強大的國家,而今侍奉漢朝十分周到。假使聽說康居不拜漢使,而且使匈奴單於產生後悔自卑之心。應該送回康居王子,和康居斷絕關係,不再派使者前去,以表明漢朝不跟無禮的國家交往。”朝廷認為,康居第一次派遣王子入侍,漢朝應重視遠方之人。終於還是采取籠絡政策,沒有斷絕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