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年(丙戌、前35)

  四年(丙戌,公元前35年)

  [1]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師。延壽、湯上疏曰:“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於已稱北藩,唯郅支單於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於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1丞相匡衡等以為:“方春掩骼,埋之時,宜勿縣。”詔縣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廟,赦天下。群臣上壽,置酒。

  [1]春季,正月,郅支單於的人頭被送到長安。甘延壽、陳湯上書說:“我們曾經聽說,天下的大道理莫過於統一。從前有唐堯、虞舜,今有強大的漢朝。匈奴呼韓邪單於已成為我們北方的藩屬,隻有郅支單於背叛漢朝,沒有伏罪。他逃亡到大夏王國以西,認為強大的漢朝不能使他稱臣歸順。郅支單於對百姓殘忍狠毒,巨大的罪惡上通於天。臣甘延壽、陳湯,率領仁義的軍隊,替天討伐,幸賴陛下神異威靈,陰陽配合,天氣晴明,攻破敵陣,打敗敵人,斬殺郅支單於及名王以下。應該把郅支單於的頭懸掛在長安槁街蠻夷館舍之間,以昭示萬裏,膽敢冒犯強大漢朝的,距離雖遠也必誅殺1丞相匡衡等認為:“現在春季,正是掩埋屍骨之時,不應懸掛人頭。”元帝下令懸掛郅支單於的頭示眾十日,然後掩埋。並祭告位於郊外的祖先祭廟,大赦天下。滿朝文武向元帝祝賀,舉行酒宴。

  [2]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與太子遊學相長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見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廟,為民父母者乎1是時駙馬都尉、侍中史丹護太子家,上以責謂丹,丹免冠謝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向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1上以為然,意乃解。

  [2]六月甲申(初五),中山王劉竟去世。劉竟是元帝的幼弟,跟皇太子劉驁年齡相仿,在一起遊玩、讀書,一起長大。劉竟去世後,劉驁前往吊喪。元帝看到太子,懷念幼弟,悲哀不能自製。可是已經走到麵前的太子,卻並不悲哀,元帝對此非常怨恨,說:“天下哪有一點慈愛心腸都沒有的人,可以繼承祖宗祭廟香火,做人民父母的?”這時,駙馬都尉、侍中史丹,正充當太子劉驁的監護人。元帝責備史丹,史丹脫下官帽,請罪說:“我確實看見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致身體瘦損。前些時,太子應當進見,我暗中囑咐他,不要流淚哭泣,免得引起陛下傷感。罪過在我,我應該被處死。”元帝認為史丹說的是事實,才息怒。

  [3]藍田地震,山崩,壅霸水;安陵岸崩,壅涇水,涇水逆流。

  [3]藍田發生地震,山崩,霸水壅塞。安陵堤岸崩塌,涇水壅塞,向西逆流。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