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年(庚午、前51)

  三年(庚午,公元前51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

  [1]春季,正月,漢宣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

  [2]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讚謁稱藩臣而不名;賜以冠帶、衣裳,黃金璽、綬,玉具劍、佩刀,弓一張,矢四發,戟十,安車一乘,鞍勒一具,馬十五匹,黃金二十斤,錢二十萬,衣被七十七襲,錦繡、綺、雜帛八千匹,絮六千斤。禮畢,使使者道單於先行宿長平。上自甘泉宿池陽宮。上登長平阪,詔單於毋謁,其左右當戶皆得列觀,及諸蠻夷君長、王、侯數萬、鹹迎於渭橋下,夾道陳。上登渭橋,鹹稱萬歲。單於就邸長安。置酒建章宮,饗賜單於,觀以珍寶。二月,遣單於歸國。單於自請“願留居幕南光祿塞下;有急,保漢受降城。”漢遣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將騎萬六千,又發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於出朔方雞鹿塞。詔忠等留衛單於,助誅不服,又轉邊穀米,前後三萬四千斛,給贍其食。先是,自烏孫以西至安息諸國近匈奴者,皆畏匈奴而輕漢;及呼韓邪朝漢後,鹹尊漢矣。

  [2]匈奴呼韓邪單於前來朝見,拜見漢宣帝時,自稱藩臣而不稱名字。漢宣帝賜給他冠帶、官衣服,黃金印璽、綠色綬帶,玉石裝飾的寶劍、佩刀、一張弓、四十八支箭,十支有戟套的長戟,安車一輛,馬鞍馬轡一套,馬十五匹,黃金二十斤,錢二十萬,衣衫被褥七十一套,錦鏽、綢緞、各種細絹八千匹,絲綿六千斤。朝會典禮結束後,漢宣帝派使臣帶領單於先至長平阪住宿,自己也從甘泉前往池陽宮住宿。漢宣帝登上長平阪,下詔命單於不必參拜,允許單於左右的大臣列隊觀瞻,蠻夷各國的國君,各諸侯王、列侯等數萬人,全部來到渭橋下夾道迎接。漢宣帝登上渭橋,眾人齊呼萬歲。過後單於到長安居祝漢宣帝在建章宮設酒宴款待單於,請他觀賞珍寶。二月,送單於回國。單於自己請求:“希望留居於大沙漠之南的光祿塞下,遇有緊急情況,退入漢受降城自保。”漢宣帝派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率領騎兵一萬六千,又征發邊疆各郡數以千計的士兵、馬匹,送單於出朔方郡雞鹿塞。下詔命董忠等留下保衛單於,幫助單於征討不服其統治的匈奴人,又轉運邊疆的穀米幹糧,前後共三萬四千斛,供給匈奴人食用。以前,自烏孫以西直到安息,與匈奴接近的西域各國,全都畏懼匈奴,輕視漢朝;自呼韓邪單於至漢朝朝見後,則崐全部遵從漢朝號令了。

  上以戎狄賓服,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明著中興輔佐,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漢宣帝因四方戎狄臣服,想到輔佐大臣的功勞,便命人在麒麟閣上,為他們繪製畫像,描繪容貌,注明官爵、姓名,隻有霍光不注名字,隻寫“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為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共十一人,他們都為國立過大功,聞名於當世,所以表彰他們,表明他們對中興漢朝的輔佐之功可以媲美於古代的方叔、召虎、仲山甫。

  [3]鳳皇集新蔡。

  [3]鳳凰飛集新蔡縣。

  [4]三月,己巳,建成安侯黃霸薨。五月,甲午,於定國為丞相,封西平侯。太仆沛郡陳萬年為禦史大夫。

  [4]三月己巳(疑誤),建成侯黃霸去世。五月甲午(十二日),於定國被任命為丞相,封西平侯。太仆沛郡人陳萬年任禦史大夫。

  [5]詔諸儒講五經同異,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製臨決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梁《春秋》博士。

  [5]漢宣帝下詔命儒家學者們講述他們對五經的解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由蕭望之等公平上奏,再由漢宣帝親自出席作出裁決。結果,決定以梁丘賀注解的《易經》、夏侯勝、夏侯建注解的《尚書》、梁赤注解的《春秋》作為標準本,分別設置博士。

  [6]烏孫大昆彌元貴靡及鴟靡皆病死。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1天子閔而迎之。冬,至京師,待之一如公主之製。後二歲卒。

  [6]烏孫大昆彌元貴靡及鴟靡全都病死,公主劉解憂上書漢宣帝說:“我年紀已老,思念故鄉,希望能讓我返回家鄉,葬在漢朝的土地上1漢宣帝很覺可憐,派人將她接回漢朝。冬季,劉解憂回到長安,接待她的禮儀與真正的公主一般無二。兩年後死去。

  元貴靡子星靡代為大昆彌,弱。馮夫人上書:“願使烏孫,鎮撫星靡。”漢遣之。都護奏烏孫大吏大祿、大監皆可賜以金印紫綬,以尊輔大昆彌。漢許之。其後段會宗為都護,乃招還亡叛,安定之。星靡死,子雌栗靡代立。

  元貴靡的兒子星靡繼位為烏孫大昆彌,但年紀尚校馮上書漢宣帝說:“我願出使烏孫,鎮撫星靡。”漢宣帝批準所請,派她出使烏孫。都護韓宣奏稱,烏孫的大祿、大監等大臣都可賜予黃金印信、紫色綬帶,讓他們尊重、輔佐大昆彌。漢宣帝批準所請。後來段會宗擔任都護,幫助烏孫招回流亡叛逃在外的烏孫人,使烏孫安定下來。星靡死去,其子雌栗靡接替他成為烏孫大昆彌。

  [7]皇太子所幸司馬良娣,病,且死,謂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諸娣妾、良人更祝詛殺我。”太子以為然。及死,太子悲恚發病,忽忽不樂。帝乃令皇後擇後宮家人子可以娛侍太子者,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宮。政君,故繡衣禦史賀之孫女也,見於丙殿;壹幸,有身。是歲,生成帝於甲館畫堂,為世適皇孫。帝愛之,自名曰驁,字大孫,常置左右。

  [7]皇太子劉所寵愛的司馬良娣病重,臨死前對太子說;“我死並不是因為壽數已盡,而是被其他妃妾輪番詛咒所殺。”太子認為她說得很對。及至司馬良娣死去,太子悲傷怨恨而生病,感到悶悶不樂。漢宣帝命皇後在後宮妃嬪的娘家女子中,挑選可以供太子娛樂和侍奉太子的女子,挑到元城人王政君,送入太子宮。王政君是前繡衣禦史王賀的孫女。太子在丙殿見到王政君,一經寵幸,便身懷有孕。這一年,王政君在甲館畫堂生下漢成帝。因是嫡皇孫,漢宣帝非常疼愛他,親自給他取名叫作劉驁,字大孫,常常將他帶在身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