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年(壬戌、前59)

  三年(壬戌,公元前59年)

  [1]春,三月,丙辰,高平憲侯魏相薨。夏,四月,戊辰,丙吉為丞相。吉上寬大,好禮讓,不親小事;時人以為知大體。

  [1]春季,三月丙辰(十六日),高平侯魏相去世。夏季,四月戊辰(疑誤),丙吉被任命為丞相。丙吉崇尚寬大,講究禮讓,一般小事並不過問,當時人認為他識大體。

  [2]秋,七月,甲子,大鴻臚蕭望之為禦史大夫。

  [2]秋季,七月甲子(二十六日),大鴻臚蕭望之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3]八月,詔曰:“吏不廉平,則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祿薄,欲無侵漁百姓,難矣!其益吏百石已下俸十五。”

  [3]八月,漢宣帝下詔書說:“官吏如不清廉公正,國家就不能得到治理。現在低級官吏的事務繁忙,而薪俸卻很微薄,若想不讓他們侵奪、敲詐百姓,實在很難!從今以後,百石以下官吏增加俸祿十分之五。

  [4]是歲,東郡太守韓延壽為左馮翊。始,延壽為潁川太守,潁川承趙廣漢構會吏民之後,俗多怨仇。延壽改更,教以禮讓;召故老,與議定嫁娶、喪祭儀品,略依古禮,不得過法。百姓遵用其教。賣偶車馬、下裏偽物者,棄之市道。黃霸代延壽居潁川,霸因其跡而大治。延壽為吏,上禮義,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賢士,以禮待,用廣謀議,納諫爭;表孝弟有行,修治學官,春秋鄉射,陳鍾鼓、管弦,盛升降、揖讓;及都試講武,設斧、旌旗,習射、禦之事;治城郭,收賦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會為大事。吏民敬畏,趨鄉之。又置正、五長,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閭裏阡陌有非常,吏輒聞知,奸人不敢入界。其始若煩,後吏無追捕之苦,民無棰楚之憂,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豈其負之,何以至此1吏聞者自傷悔,其縣尉至自刺死。及門下掾自剄,人救不殊,延壽涕泣,遣吏醫治視,厚複其家。在東郡三歲,令行禁止,斷獄大減,由是入為馮翊。

  [4]這一年,東郡太守韓延壽被任命為左馮翊。當初,韓延壽擔任潁川太守時,潁川郡在前任太守趙廣漢鼓勵人民相互告發之後,民間多結怨仇。韓延壽改變作法,教導百姓們講究禮讓,又征召年紀大、閱曆豐的長者,與他們共同研究、決定嫁娶、喪葬、祭祀的禮儀,基本上依照古禮,不許超過規定。百姓們都遵從韓延壽的教導。凡販賣紙車紙馬以及其他陪葬用的各種假器物者,將其物品沒收,拋棄於街市之上。後黃霸代韓延壽為潁川太守,繼續遵循韓延壽的方法,將潁川治理得非常出色。韓延壽為官,崇尚禮義,愛好古人古事,推行教化,每到一地,必定聘請當地賢士,以禮相待,以廣泛地聽取建議,采納他們的批評意見。韓延壽還注意表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品行高尚之人,修建地方公立學校。每年春秋兩季,都要進行古代的“鄉射”之禮,用比賽射箭的辦法選拔人才。屆時,賽場上陳列鍾鼓、管弦,舉行隆重的儀式,人們上下賽場時,都相互作揖禮讓。到每年檢閱地方武裝的“都試”舉行時,在考場上設置斧、旌旗,命將士們演練騎馬射箭之事。修理城池,收取賦稅,都於事前明白布告日期,把按期集合作為一件大事。官吏和百姓非常敬服畏懼,都奔走前往。又在民間設置“正”、“伍長”等管理人員,督率百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禁止收留奸邪之人,街巷、村落之中如有不尋常之事發生,官吏立即就會聞知,所以奸邪之人不敢進入韓延壽管轄地界。開始時,各項事務似乎有些繁瑣,但後來官吏卻因此而不受追捕盜寇之苦,百姓也因此而不必擔憂遭受杖責,所以都感到安全便利。對待下級官吏,既施以十分深厚恩德,又加以嚴格約束。如有人欺瞞、辜負韓延壽,韓延壽就痛切自責:“難道我有什麽事對不起他,否則他怎會如此1屬下聽說後,都深自愧悔,其所屬某縣尉甚至因此而自殺。有一位門下官吏也因此而自刎,被人救活,韓延壽感動得流下眼淚,派官吏和醫生探視醫治,並大大地減免他家的賦稅徭役。韓延壽在東郡三年,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刑獄大為減少,因此而調入京師任左馮翊。

  延壽出行縣至高陵,民有昆弟相與訟田,自言。延壽太傷之,曰:“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咎在馮翊,當先退1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一縣莫知所為,令、丞、嗇夫、三老亦皆自係待罪。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謝,願以田相移,終死不敢複爭。郡中歙然,莫不傳相敕厲,不敢犯。延壽恩信周遍二十四縣,莫敢以辭訟自言者。推其至誠,吏民不忍欺紿。

  韓延壽出外巡視各縣,來到高陵縣,百姓中有兩兄弟,因爭奪田產而相互控告,分別向韓延壽申訴。韓延壽為此深感悲傷,說道:“我有幸被擺在左馮翊這一職位上,是全郡的表率,而今卻不能宣明教化,致使民間出現親骨肉因爭奪產業而相互控告的事,既傷風化,又使賢德的地方長官及嗇夫、三老、孝弟等民間鄉官蒙受恥辱,過錯在我,我應首先退下。”當天就自稱有病,不再崐處理公事,躺在客舍中閉門思過。全縣官員見韓延壽如此,都不知如何是好,縣令、縣丞、嗇夫、三老也都自己把自己關了起來,等待處罰。於是訴訟的兩兄弟同宗族的人相互責備,兩兄弟也深自悔恨,都自己剃去頭發,袒露身體,前來謝罪,表示願將土地讓給對方,終生不敢再爭。全郡上下一片和睦,都傳播此事,互相告誡勸勉,不敢犯同樣的錯誤。韓延壽的恩德威信遍及所屬二十四縣,無人敢自己挑起訴訟爭端。韓延壽以至誠待人,官吏和百姓都不忍心欺騙他。

  [5]匈奴單於又殺先賢撣兩弟;烏禪幕請之,不聽,心恚。其後左奧王死,單於自立其小子為奧王,留庭。奧貴人共立故奧王子為王,與俱東徙。單於右丞相將萬騎往擊之。失亡數千人,不勝。

  [5]匈奴單於又殺死先賢撣的兩個弟弟。烏禪幕為其求情,遭到單於拒絕,因此心懷怨恨。後匈奴左奧王去世,單於立自己的小兒子為奧王,留居王庭。奧部落貴族共同擁立已故奧王之子為王,同他一起率部眾向東遷徙。單於派右丞相率騎兵萬人前往追擊,損失數千人,未能取勝。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