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回 翠花劉神掌推和尚 董海川淩空獻香茶

  “翠花劉”劉鳳春一聽氣壞了,騰地站了起來,罵道:“你是什麽鳥東西,到這撥份兒,真是屎殼螂坐孔廟——假充大聖人!”

  和尚笑道:“你別急嘛,聽我說清楚。我父親的父親從前在峨嵋山修道,從《易經》中領悟到八卦的道理,遂創了八卦掌。他老人家老日練不止,把峨嵋山的石頭都給削平了,如今峨嵋山上的石頭個個光滑,就是我爺爺玩穿裳削平的……”

  劉鳳春在一旁冷笑道:“恐怕怕你都給頤和園裏的銅牛吹跑了!”

  那和尚毫不理會,繼續說道:“我爺爺傳給我父親八卦掌,我父親又來到九華山,自號畢澄霞道士,董海川在山中迷路,遇到我父親,我父親瞧他身子骨不錯,收他為徒學練八卦掌,自然我父親也傳給了我八卦掌技藝。”

  劉鳳春笑道:“可是畢澄霞道長從未養妻蔭生,那你是從哪裏出來的?莫非是齊天大聖出世,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

  眾人哈哈大笑。

  那和尚聽了,也不生氣,有條不紊地說道:“能屈能伸,真丈夫也。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此不足為勇也!漢高祖劉邦能忍唾麵之辱,大將軍韓信當年忍胯下之辱,都是大將風度,你幾次辱罵我,嘲諷我,我不足為怪。”

  劉鳳春站了起來,走到那和尚麵前,說道:“你說你是董先師的師弟,那我們倆人比試比試。”和尚不慌不忙從背後抽出護手勾,說道:“你先試試我這護手鉤,這是八卦掌一絕。”

  劉鳳春笑道:“你爹教你練鉤,董先師教我空手破鉤。”二人來到院內,走了個照麵。和尚照著劉鳳春就是一鉤,劉鳳春伸手捋其右手腕子,和尚用左手刺劉鳳春。劉鳳春又捋住他的左手。和尚被捋住其腕,怒道:“我隻要往上一抬,就可將你的兩腕削掉。”說罷,往上一豁。劉鳳春說:“你出去吧!”往外一扔,和尚栽出一丈多遠,護手鉤也甩到一邊。劉鳳春就勢一下踩住他的胸膛,喝道:“你說老實話,你練的是什麽拳?”和尚支支吾吾了半天,說道:“我爹也不會拳,我爺爺也不會拳,我也沒有師父,我是在豬圈裏模仿豬的動作,創造了這種拳,取名豬拳,我這豬門的器械就是護手鉤……”

  眾人聽了,哈哈大笑。劉鳳春放開他,說道:“去你的吧,以後不要瞎吹牛,更不準褻瀆八卦掌,武藝這玩藝可不是吹著玩的!”

  和尚爬起來,磕頭如蒜,顧不上撿護手鉤,撥腿就跑了。

  晚上,一行人就宿在客店,王薌齋與尚雲祥住一屋,尚雲祥幾年不見王薌齋,今日相見,喜得心花怒放。尚雲祥道:“我從北京回來才知郭雲深大師病逝,後來又去尋找師父李存義,師父又不知下落,於是回到北京。今年年初聽說李存義在保定開了萬通鏢局,於是去保定投奔了師父。”

  王薌齋:“雲祥,聽說你在北京收了徒弟?”

  尚雲祥臉一紅,有點扭捏起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說:“有幾個小夥子平時與我耍耍,後來就幹脆拜我為師了,他們的功夫也不錯,一個叫靳雲亭,一個叫趙走兒,都是頂呱呱的好漢。”

  王薌齋與尚雲祥敘了一會兒,然後來到劉鳳春和張策的房間。張策與劉鳳春同住一屋,二人正聊得熱乎,見王薌齋進來,忙請他入座。王薌齋道:“明日一早咱們都要各奔東西了,今晚我想向二位各討個招數。”張策道:“形意門與通臂門各有千秋,不敢當。”

  王薌齋道:“通臂門和八卦門都有許多技藝值得形意門學習,天下武術是一家,但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我想集各門派拳法的大成,汲取各家所長。”

  劉鳳春高興地:“薌齋年紀不大,誌氣不小。海不卻滴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薌齋立誌集各家拳門之大成,確是高明之舉。”

  張策道:“即是這樣,那我告之於你,練通臂拳一要有恒心,二要貫通於身,三要有通臂之神意。貴在神意!”

  王薌齋道:“也就是說意在先,意即精髓,這幾年我感到技擊之站樁,也要身體空靈均整,精神飽滿,神如霧豹,具有烈馬奔放,神龍嘶噬之勢,頭頂頂豎,頂心按縮,周身鼓舞,四處牽連;足指抓地,雙膝撐拔,力向上提,足跟微起,有如巨風卷樹,拔地欲飛,擰擺橫搖之勢,故凡遇之物,則神意一交,如網天羅,天物通逃。如雷霆之鼓舞鱗甲,雪霜之肅草木,且發動之神速,更無物可以喻之,是以此種種神意運動,能超出一切速度之上也。”

  張策喜道:“你小小年紀就已悟出這個道理,真不簡單。來,我來教你通臂拳,練通臂拳要豁然貫通,身體處處練到,眼中可容手,脈胳能通閑,胸腹能合能開,肩臂能伸能縮,伸者長一半,縮孝使之無,動力處千鈞臂力者,不能移其身。”

  劉鳳春道:“張策,你來給我們表演一招,如何?”

  張策想了想,見床角有個蚊香,便點燃了放在桌上,又出去拿來一支長槍,然後把燭吹滅。張策叫道:“你們瞧著!”他一槍刺刺火頓滅。張策又點燃蠟燭,王薌齋和劉鳳春一瞧,火滅而香未倒。

  這時,李存義笑盈盈跨進門來:“你們在搞什麽把戲,屋內燭一忽兒亮,一忽兒滅。”

  張策笑道:“表演個小把戲。”

  李存義道:“張策,走,跟我殺一盤棋去。”

  張策笑著把長槍放在屋角,說:“你這臭棋簍子,又來叫戰了。”他轉身對王薌齋道:薌齋,少陪了。說完,隨李存義出去了。

  王薌齋見二人出去了,屋裏隻有他和劉鳳春兩個人,於是道:“劉先生,人家都說八卦掌難學,不知此話當真?”

  劉鳳春道:“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八卦掌是以掌代掌,以行步走轉的拳術。它的動作和緩,不尚竄跳,幾乎所有動作都以走步運身,以腰身運掌。其要訣為以臂助掌,以身助臂,以步助身。步法有進步、退步、閃步、叉步、仆步、寸步等;八卦掌為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身掌、轉身掌、磨身掌、翻身掌、回身掌。八卦掌要分虛實剛柔;何謂虛實?足有虛實,掌有虛實,招有虛實,勁有虛實,一處有一處之虛實,處處皆有一虛實,不擊為虛,擊中為實,虛實隨心,變化得宜,才謂虛實。”

  王薌齋用心地聽,用心地記,他問道:“何為剛柔呢?”

  “八卦掌的勁力有明勁、暗勁、橫勁、豎勁、開努、合勁、裹勁、擰勁、抖勁、驚勁、螺旋勁。而柔勁是走化,是積極的防守,剛勁是發打,是得機進攻。柔中寓剛,剛中寓柔,則柔並濟。”

  王薌齋問道:“八卦掌是否也講意合?”

  劉鳳春道:“八卦掌有六合歸一,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謂之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謂之內三合。這種意識、氣息、動作、力量的內外和諧統一,就是‘六合歸一’。行功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以身導力,內外合一故八卦堂歌曰:‘抱六合,勿散亂,氣遍身軀得自然。’說完,劉鳳春抖擻精神,一招青龍縮尾”、“穿袖桃打”;又一招“大鵬展翅”、“鷂子穿林”;王薌齋看了讚歎不已。劉鳳春演練完,坐在炕上,氣不喘麵不紅。王薌齋道:“八卦掌祖師董海川是武術界人所共仰的英雄,你給我說說他的軼聞吧?”

  劉鳳春講起董海川先師的鐵聞逸事,可來了神采。他掏出長竿煙袋,從裏麵掏一個悲翠玉壺嘴的長煙杆,裝了滿滿的一鍋煙,點燃了,咂巴咂巴嘴,“吧噠吧噠”吸起來。

  “董先師的傳聞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他於九華山與畢澄道士學藝數載,朝夕苦練,下山後因肇禍避匿於京西一座廟宇,一夜於睡夢中見殿內諸神塑像群起在殿堂中環走,董海川混雜於其間,左旋右轉疾若閃電。睡夢醒後,董海川自此而悟入卦轉掌之理。董海川淨身後入肅王府,初服雜役。有一天肅新王觀看武師沙彌獻技。賓客與府內人圍觀庭路阻滯、肅親王命取茶奉客,因不易出人,董海川於另一庭院,躍身過了屋脊,捧茶盤淩空而落為王爺和賓客獻茶。肅親王驚其敏捷,及命演武於庭。董海川從容而演八卦掌,左旋右轉,上下翻飛,神出鬼沒,變化莫測。於是肅親王聘他為府中任教習之職。有一天,肅王夫婦正在閣樓瓊台納涼,忽聽樓脊有孩童嬉笑之聲,原是董先現背負孩子在樓脊上竄來竄去,此時有群雀噪於屋頂,董先師一躍身,伸手抓了三隻麻雀。肅親王喝彩,叫道:‘真是駕雲之術!’董先師有一次奉肅新王之命去塞外征糧,路遇數十名蒙古武夫手持利器環而擊之。董先師穿梭禦敵,捷如旋風,而圍攻者不寒而栗,都跪請拜師。董先師晚年技藝已臻化境,其變化之神速,非常人所能比。他老人家知已將迫害,便端坐太師椅,以兩臂作換掌式,囑門人發揚光大八卦掌,永傳不絕……”

  王薌齋聽了,驚歎不已,心想:這一代武術宗師,酷愛武術之至誠,明月可鑒,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日,李存義、尚雲祥押鏢回天津,劉鳳春回羅家營故裏,張策下關東,王薌齋去北京,幾個人依依而別。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