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1712—1778)出生在日內瓦。父親伊薩克·盧梭是鍾表匠,技術精湛,母親蘇薩娜·貝納爾是牧師之女,聰明、端莊、賢淑。盧梭的祖先是法國血統,16世紀因信奉加爾文教,為逃避宗教迫害移居日內瓦,盧梭畢生以“日內瓦公民”為榮。盧梭出生時,母親因難產而永離人世。盧梭由姑母撫育成人,姑母溫柔美麗、性格開朗、喜愛唱歌,熏陶了盧梭對音樂的愛好。盧梭惟一的哥哥弗蘭克,學的也是鍾表手藝,因家人對幼年喪母的盧梭偏愛,對弗蘭克教育有些疏忽,而造成他年少時就行為不檢,經常受父親責打。後來,弗蘭克離家出走,一去不返,杳無音信。母親的早逝,使父親常常鬱鬱寡歡,父親對小盧梭更加疼愛。母親遺下不少小說,父子倆常常通宵夜讀,這養成盧梭讀書的習慣。當家中書讀完後,盧梭向外祖父借書,而閱讀了許多名著,包括普魯塔克的《名人傳》、奧維德的《變形記》、勒蘇厄爾的《教會與帝國曆史》和莫裏哀的幾個劇本等,培養了盧梭的自由思。想與民主精神。
一次意外事件中斷了盧梭幼年時期的教育,影響了他的一生。1722年,盧梭10歲時,他父親與一位法國軍官發生糾紛。事端平息後,盧梭父親為了名譽和自由,憤然離開日內瓦,遠赴他鄉,從此再沒有照管過盧梭。盧梭被托付給舅舅。舅父有一個兒子與盧梭同年,兩人被送往色塞,寄宿在牧師朗拜爾西埃家,學習拉丁文和其他科目。這是盧梭僅有的在別人指導下的正規學習。在此環境下,盧梭對大自然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培育了他的個性。兩年後,盧梭與表兄又回到舅舅家。
1725年,盧梭被送往本地法院書記官那裏學當律師書記,他非常討厭這個隻為賺錢而枯燥無味的職業,終因被看做無能的笨東西而辭去。後又在一個雕刻匠家當學徒,盧梭本來很喜歡這種工作,但他的師傅暴虐專橫,使盧梭受盡懲罰和折磨,而感到苦不堪言。但盧梭仍然酷愛讀書,手不釋卷,有時甚至誤了作而遭師傅責罰。終於有一次,盧梭與朋友外出遊玩,回城時,城門已閉。第二天同伴進城去,盧梭則決心離開師傅。1728年3月,盧梭開始了長達13年的流浪生活。
盧梭在日內瓦城郊經一位牧師介紹結識年輕美貌的華倫夫人,她原名路易絲,貴族出身,後與丈夫不和,隻身跑到日內瓦湖畔安納西市靠年金生活。在華倫夫人建議下,盧梭到都靈一家救濟院改信了天主教,他希望在此能找到一個賴以糊口的職業而無著落。後在一個貴族家當仆人,因熟悉古法語而受青睞。1731年盧梭再次回到華倫夫人家。盧梭受到華倫夫人許多幫助和保護,華倫夫人稱他為“孩子”,盧梭則稱她“媽媽”。他們經曆過一段誠摯的愛情生活。1732年盧梭曾因人推薦到了巴黎,由於找不到合適工作,又回到已遷往尚貝裏的華倫夫人家。一度他擔任秘書工作,在空閑時間自學算術、幾何、植物、化學和解剖學等課程,最感興趣的還是音樂。不久辭去秘書工作,一心從事音樂,上門求教的學生也多了起來。盧梭仍堅持博覽群書,涉及曆史、地理、宗教、生理學等各個領域。一段時期盧梭身體很差,他曾因化學實驗而雙眼受損,在華倫夫人細心照料下視力恢複,病體複原。1737年,他與華倫夫人曾搬到鄉村居住,田園生活使他充滿樂趣,後在華倫夫人勸告下,他到蒙佩利埃就醫。回到華倫夫人家,發現家中多了一個年輕的男管家,視盧梭為情敵,再加上華倫夫人經濟越來越拮據,盧梭決定離開華倫夫人。
1740年盧梭在裏昂貴族官員馬布利(啟蒙思想家馬布利和孔狄亞克的哥哥)家做家庭教師。次年,盧梭帶著自己編寫的《新記譜法》和歌劇《新世界的發現》滿懷信心地前往巴黎,他結識了不少啟蒙運動的傑出代表如孔狄亞克、霍爾巴赫等人。特別是狄德羅,兩人年歲相仿,出身背景相當,都愛好音樂、讀書、寫作,狄德羅也做過家庭教師,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742年盧梭經人推薦到科學院宣讀自己關於新記譜法的論文,未獲成功。他於1743—1744年到威尼斯的法國大使館當秘書,陶醉在意大利音樂中,後因與大使不和而回到巴黎。繼續出現於巴黎上流社會的沙龍中,但他總感到與他們格格不入。有一次霍爾巴赫問盧梭對他為什麽如此冷淡,盧梭回答:“你們太有錢了。”盧梭經常表現出對富人和上層人物的厭惡情緒。1745年,盧梭結識一位容貌一般、智力平庸的女傭人苔萊絲·瓦瑟,很快就共同生活在一起,盧梭沒有那種與上流人士交往中的窘迫感,覺得很愉快。第二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盧梭認為無力撫養,把嬰兒送往育嬰堂,瓦瑟傷心了很久。但他們以後所生另4個孩子也都送入育嬰堂。盧梭這期間以為劇團和個人抄樂譜度日。約1746年他結識啟蒙運動領袖人物伏爾泰,兩人開始交往但思想觀念差距很大,以致最後互相攻擊,敵意很深。伏爾泰在宗教上反教會意識很強烈,是自然神論者中的左翼,但政治上則主張開明君主製,至多接受君主立憲製。盧梭在宗教觀上是較保守的自然神論者,甚至承認靈魂不滅,政治上則較激進主張共和製、主權在民,代表資產階級左翼與小資產階級的要求。這是兩人分歧的根源,也是盧梭與狄德羅等人決裂的因由,但盧梭的個性也是矛盾激化的一個原因。
1749年盧梭到文森監獄探望狄德羅,途中看到《法國信使報》登載第戎科學院有獎征文啟事,受到狄德羅的鼓勵,作文應征。次年,盧梭第一篇重要論文《論科學與藝術》獲頭等獎。文章從反麵論證科學藝術造成社會道德墮落,認為科學與道德互不相容,表現出盧梭對法國現存製度的憎惡和批判。盧梭因此聲譽鵲起。期間,盧梭作為音樂家和音樂理論家撰寫了《百科全書》的全部音樂條目,他還曾撰寫《論政治經濟學》。他仍然以抄寫樂譜為生,但與各沙龍關係逐漸疏遠。
1752年盧梭歌舞喜劇《鄉村卜者》上演,獲成功,國王決定頒發給他一份年金,他回避了,以保持自己獨立不羈的人格。1753年第戎科學院宣布有獎征文,次年盧梭寫出應征論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這標誌盧梭思想進入成熟期,他從經濟上、政治上發掘社會不平等的根源;指出不平等的產生是進步,同時又是退步;文明前進一步,不平等也前進一步。體現盧梭辯證地分析人類曆史運動的光輝嚐試(征文未獲獎,1755年出版於荷蘭)。
1754年盧梭曾一度回日內瓦,重返加爾文宗,途中曾訪問華倫夫人。1756年因厭倦巴黎生活,遷居埃皮奈夫人提供的蒙莫朗西的鄉間別墅“隱廬”。1757年開始與埃皮奈夫人及狄德羅等人發生爭吵,尤其達朗貝爾寫的《日內瓦》條目,盧梭抓住達朗貝爾要在日內瓦建劇院發文《致達朗貝爾論戲劇的信》,正式與狄德羅決裂,並遷出隱廬,搬往馬達斯先生提供的路易山一所小房子(就在蒙莫朗西)。盧梭在鄉間隱居時,著作甚豐,1761—1762年發表3部最重要論著:《新哀洛伊絲》、《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社會契約論》被稱為大革命的聖經,是盧梭為資產階級革命創立的政治學說理論,提出“主權在民”的思想,主張共和製,體現出資產階級不再與封建貴族分權而獨立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政權要求。說明盧梭政治學說的民主性和徹底性。《新哀洛伊絲》提出一種合乎資產階級理想的家庭道德,提倡更健康的情感生活。《愛彌兒》則提出一種合乎自然法的教育兒童的計劃。其中“一個薩瓦牧師的信仰自白”,則是自然神論宗教觀的聲明,盧梭認為宗教可以懲治惡人、富人,安慰人民,提出建立公民宗教的思想。
1762年,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被法國議會查禁,他先後流亡瑞士、英國,1764年開始寫《懺悔錄》。盧梭晚年得了一種受迫害的妄想症,認為有一種世界性誹謗陰謀針對他。1767年回法國避居。1770年獲準回巴黎,仍以抄樂譜謀生。1775年完成《對話錄》,次年寫作《孤獨散步者的夢想》,但未完成。1778年病逝於愛爾蒙維爾鎮。1794年靈柩遷往巴黎國葬所。
盧梭是對法國大革命影響最直接和最大的啟蒙思想家,《人權宣言》與美國《獨立宣言》都汲取了盧梭的理論,他提出的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天賦人權思想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口號,雅各賓派更稱自己是盧梭的學生,羅伯斯庇爾則竭力實施盧梭的政治綱領與宗教主張。盧梭對浪漫主義和現代教育理論等都有重要影響。所以法國人說:“在通向現代社會的條條道路上,到處都能碰到盧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