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六章 是傑出帥才,還是三流將軍——蒙哥馬利

  英國陸軍元帥伯納德·蒙哥馬利(1887—1976)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高指揮官之一,是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的副手,在1944年獲元帥軍銜,是盟軍中軍銜最高的軍人之一。大多數英國人把蒙哥馬利奉為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的繼承人,是德國悍將隆美爾的克星,丘吉爾甚至稱讚他是“天才的指揮官”;美國人特別是美國軍人如美國陸軍上將布雷德利尖刻地說:“蒙蒂隻是三流將軍而已。他也從未幹出過什麽名堂,別人打不贏的戰爭,他也沒有打贏,更不必說打得比別人好了。”蒙帥作古快20年,對他的評價也不像他生前那樣截然相反而漸趨客觀了。

  蒙哥馬利出身於倫敦肯寧頓區一個牧師家庭。他在回憶錄中自述“童年是不愉快的”,這是由於母親對他的管教過嚴,經常挨棍打;對於父親則充滿崇敬之情,對他像朋友,他說:“如果世上真有聖賢,那就是我父親。”蒙哥馬利在這樣一個嚴肅的宗教家庭中生活,雖然毫無樂趣,但是受到絕對不說假話的熏陶,而且養成執拗的性格。1902年進入倫敦聖保羅學校,學習成績在前四年很差,第五年經過努力得到了“頗佳”的評語。1907年有點勉強地進入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校以後,成績也是平平,給同學老師的印象是喜歡吹牛,而且不大遵守校規,幾次險遭開除。1908年12月分配到皇家沃裏克郡團駐印度西北邊境白沙瓦的第一營服役。1914年8月,蒙哥馬利成為一名中尉參加英國遠征軍到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一次戰鬥中身負重傷,由於表現勇敢獲得第一枚勳章並被提升為上尉。在傷愈後又重返法國前線,並擔任了旅參謀長,此後一帆風順,到1918年停戰時,蒙哥馬利已是中校,年僅30歲。1920年他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學習,但是他對學校的教學采取揶揄、嘲笑的態度,說這些課程“全是胡鬧”。學校當局認為他是一個“過激分子”,甚至“有點布爾什維克味道”,但是他的真正性格是:固執的、不墨守成規的、自大的,甚至有些剛愎自用,與同行很難相處,渾身是刺,架子十足,這些方麵在日後歐洲戰場上相當充分表現出來。

  蒙哥馬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英國步兵第三師師長,在法國戰場上,經受過他的嚴格訓練的第三師表現得十分頑強,出色地完成掩護英軍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的艱苦戰鬥任務,並在回到英國前臨陣被提升為軍長。回到國內後,蒙哥馬利擔任第五軍、第十二軍軍長和東南軍區司令時,堅持嚴格訓練和緊張生活,為的是鍛煉在各種氣象條件下作戰的軍隊,“比德軍更善戰”。1942年8月,蒙哥馬利任在北非的英軍第八集團軍司令,對手就是德國著名將領隆美爾元帥。在8月31日至9月1日的短暫而猛烈的哈勒法山戰鬥中,蒙哥馬利以集中的炮兵火力在猛烈的空軍轟炸配合下,狠狠地教訓了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但是蒙哥馬利沒有利用這一勝利去擴大戰果殲滅非洲軍團,據他自己說:“在沒有作好準備之前我不會發動進攻。”這一年的10—1月,也就是哈勒法山之戰後不到兩個月,蒙哥馬利又與隆美爾在地中海濱的阿萊曼山交手,再一次重創非洲軍團,使隆美爾輸掉了整個非洲戰役。隆美爾對蒙哥馬利手下軍隊的良好訓練素質十分佩服,他在阿萊曼山戰鬥結束後說:“在夜間戰鬥中表現出的機動能力顯示出他們具有特殊技能,在這次進攻之前,他們一定進行了大量艱苦的訓練。”這是蒙哥馬利平日堅持對軍隊進行嚴格訓練所得到的報償。此後,蒙哥馬利又轉戰到西西裏島和意大利本土。在這一地區的戰鬥中,蒙哥馬利同美軍協同作戰,美國的巴頓成了他的戰友和對手,在1943年夏季西西裏島作戰中,蒙哥馬利和巴頓分別率英軍和美軍在該島東麵和北麵兩側進攻,兩支不同國籍的軍隊競爭誰先進入西西裏島東北頂端與意大利本土相望的墨西拿,負責此次整個戰役指揮的盟軍統帥英將亞曆山大切望讓蒙哥馬利贏得此項榮譽。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先頭部隊好不容易在8月16日傍晚進入墨西拿,可是等待他們的是巴頓所屬美軍的一個團,原來巴頓以交互躍進戰術拔了頭籌,比蒙哥馬利先到了一天。這件事加深了美英兩軍的猜疑,尤其是巴頓與蒙哥馬利之間的惡感。不過巴頓還是讚揚蒙哥馬利的指揮才能,他說:“蒙蒂是個強有力的,然而很自私的人,但卻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我認為他比亞曆山大強得多。”

  經過北非和西西裏幾次戰役,蒙哥馬利聲譽鵲起,在許多英國人心目中,他是一位足以與咄咄逼人的美國盟軍表兄弟相抗衡的人物。1944年,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提上日程。蒙哥馬利擔任了集團軍群司令,參與籌劃進攻歐陸的“霸王”行動。在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盟軍最高統帥以後,原來想得這一職位的英帝國參謀總長艾倫·布魯克大為不滿,轉而全力支持蒙哥馬利指揮整個英國遠征軍,並由蒙哥馬利而不是在英軍中資曆更高的亞曆山大出任盟軍副統帥,因為布魯克知道,能夠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英國軍人隻有蒙哥馬利。對美國也頗心存疑慮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是蒙哥馬利的堅定支持者。

  1944年6月6日登陸歐陸的“霸王”行動開始後,蒙哥馬利擔任盟軍全部登陸部隊的指揮官,他所麵對的德軍統帥又是宿敵隆美爾。參加登陸第一天,英美登上灘頭陣地的兵力大致相等,傷亡人數也大致相等。作為統一的戰地指揮官,必須不帶民族偏見地指揮作戰,也就是說不能厚此薄彼,蒙哥馬利做到這一點。但是也有人(包括美國將領,也包括英國空軍指揮官特德等)認為蒙哥馬利在擴大登陸成功的戰果方麵過於遲緩、惜力。這種批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這有一個大背景:英美是反法西斯的盟國,但又是在國際大棋盤上競爭的對手。丘吉爾終於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把美國拽進了對德作戰中,美國的軍人和物資擁進英倫三島,幾乎要把這些島壓沉了(英國人的俏皮話)。可是從美國軍隊踏上英國土地那一天起,這兩個有著血緣關係的國家就湧動著不和的暗流。堂堂大英帝國,不得不依靠自己過去的殖民地派兵來救命,孤臣孽子們心存疑慮,一方麵想依靠美國的人力物力來取勝,另一方麵又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千方百計地要取得局部指揮權。美國方麵則明確表示,要按照股份公司的規章,誰出的兵多,誰的力量大,就由誰發號施令。美英在登陸歐洲後的形勢是:登陸初期英美各16個師,大致相等。在英格蘭準備登陸的有美國9個師,英國(包括加拿大)6個師;在美國本土整裝待發的還有61個師,而英國最多隻能動員20個師。在一次戰役中如果英美損失人數各一萬人,美國可以毫不費勁地加以補充,英國就比較費勁,如果各損失十萬、百萬,美國還可以對付,英國則吃不消了。

  在上述大背景下,蒙哥馬利用兵的最高原則就是愛惜英國兵力,盡量少犧牲,他寧願美軍多出力、多立功,甚至可以多在報紙上加以炫耀戰績,隻要英軍可以少死人。蒙哥馬利參謀部的卡爾弗坦白地告訴艾森豪威爾的高級助手布徹說:“蒙哥馬利和他的指揮官們感覺到英帝國的血及帝國今後的前途這樣值得寶貴,以致在戰爭中再也消耗不起了。”由於戰略思想和作戰路線的分歧,蒙哥馬利與美軍將領之間的爭執和矛盾接連出現,巴頓與蒙哥馬利的關係就像針尖對麥芒,艾森豪威爾作為最高統帥,為協調美英兩軍關係,基本上是盡量維護蒙哥馬利的威信的,但是在渡過塞納河後向萊茵河進軍的戰略上,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之間產生了尖銳對立。艾森豪威爾主張“遼闊戰線”追擊戰略,蒙哥馬利主張“單一突擊”,這樣就導致了1944年8月31日艾森豪威爾解除蒙哥馬利的地麵部隊總指揮的職務,由艾本人進行直接指揮,蒙哥馬利降到了與美國的布雷德利地位相等的集團軍群司令。艾森豪威爾在宣布這一決定時對記者們說:“任何把這件事解釋為蒙哥馬利將軍遭到貶降的人,簡直就是不願麵對現實。他不僅是我們的最為親密的朋友,而且與他共事兩年。他是這次戰爭或其他任何戰爭中偉大的戰士之一,我對他無比欽佩。”可是,蒙哥馬利卻沒有講這樣的冠冕堂皇的話,而且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他始終不放棄由他重新擔任單一地麵部隊總指揮的要求,為此不斷對艾施加壓力,這件事不斷使兩人關係更為惡化,甚至成為英美關係中的一個問題。1944年12月30日,馬歇爾電告艾森豪威爾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作任何性質的讓步。如果你作出這一讓步,將會在國內引起極大的憤慨。”在另一方,蒙的要求得到英帝國參謀長布魯克的支持。事情的結局,當然以蒙的失敗而告終,因為艾森豪威爾以撤去蒙哥馬利在盟軍最高統帥部中的一切職務相威脅。在這以後,蒙哥馬利在艾森豪威爾指揮下,出色地完成了要他去完成的作戰任務。

  蒙哥馬利在1958年出版的回憶錄中有一段對艾森豪威爾的評價,他寫道:“從軍人這個字眼的真正含義說來,我不想把艾克說成是位偉大的軍人。如果他確有直接指揮師、軍、集團軍經驗的話,他也許是位偉大軍人,遺憾的是他不具備這一經曆。不過,他是個偉大的最高統帥,一位軍人政治家。我不知道有誰能把盟軍結成如此美妙的戰鬥機器,並能在許多矛盾衝突中保持平衡,而這些矛盾衝突隨時都能把風雨同舟的盟軍毀掉。”

  蒙哥馬利1945年任英國駐德國占領軍司令。1946—1948年任英帝國參謀總長。1948—1958年間在歐洲擔任西方盟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高級軍職。1958年退役。1976年去世,終年89歲。1960—1961年曾兩次訪問中國,並曾與毛澤東主席談話。1961年9月訪問中國時提出了關於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三原則:大家都應當承認一個中國;承認兩個德國;各地外國軍隊應撤回到本國去。這是對他過去持有的誤解中國和陳舊帝國思想的重大改變。綜觀蒙帥一生的軍事生涯,應該說他是一個傑出的統帥、偉大的軍人。

  最後還應提到蒙哥馬利一生潔身自好,生活嚴肅,不像美國一些高級將帥即使在戎馬倥傯之際仍不忘拈花惹草,如艾森豪威爾與其愛爾蘭女司機薩姆斯比、巴頓與其外甥女瓊·戈登等,這也是在歐洲戰場上英軍紀律比美軍好的原因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