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七章 混世魔王——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德國納粹黨(全稱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黨魁,法西斯德國政府總理(1933—1945)和國家元首(1934—1945),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於奧地利布勞瑙的一個海關職員家庭,受過初中教育,曾兩次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都未被錄取。父母去世後,希特勒再次去維也納,過著流浪生活,靠出售臨摹畫或做零活糊口。在維也納,他受到宣揚民族主義、反猶太主義和反社會主義的奧地利泛日耳曼民族黨的影響很深。1913年移居德國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巴伐利亞團,參加過伊普萊斯戰役和鬆姆河戰役,兩次負傷,獲一枚鐵十字獎章,並由列兵升為下士。

  德國戰敗投降後,1918年11月底希特勒回到慕尼黑,1919年加入德國工人黨。1920年2月他在德國工人黨會議上提出《二十五點綱領》,這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的泛日耳曼綱領,它要求所有日耳曼人在一個大德意誌國家內統一起來,廢除《凡爾賽和約》,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等。為了吸引農民和中小資產階級,這個黨綱也提出了一些蠱惑人心的改革措施。同年4月,德國工人黨改稱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即納粹黨,納粹為民族社會主義兩詞縮寫的音譯),1921年他成為該黨黨魁。

  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政變(即所謂“啤酒店暴動”)。他利用人們對現狀的不滿,企圖首先在巴伐利亞奪取政權,然後向柏林進軍,推翻魏瑪共和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建立由他和納粹黨主宰的法西斯主義的德國。政變失敗,他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口授了《我的奮鬥》一書,此書鼓吹反動的種族論,仇視馬克思主義和民主製度,主張由日耳曼人這一“主宰民族”通過武力奪取“生存空間”。1924年他出獄後重建納粹黨及其武裝組織衝鋒隊,又另建黨衛軍。1928年他口授《我的奮鬥》的續篇(即《希特勒的第二本書》),宣揚日耳曼民族必須用戰爭取得約為德國雙倍的土地才能解決德國的“領土饑荒”。自1929年起,希特勒發展了一種恐怖的、法西斯主義的群眾運動。他常常在武裝的黨衛軍和衝鋒隊的簇擁下,召集群眾集會,發表蠱惑性演說,同時又指使他的武裝黨徒打擊政敵,從而欺騙和裹脅了不少小資產階級、青年學生和退伍軍人。

  1929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造成德國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工人大批失業,通貨惡性膨脹,希特勒利用這一時機展開大規模競選活動。他吹噓,如果他上台,他就要廢除《凡爾賽和約》,重建德國軍事機構,允許私人企業自由發展,消滅共產黨和失業,使人人有工作和麵包。結果,在1930年9月的國會選舉中,納粹黨一躍成為第二大黨;在1932年7月的選舉中,竟躍升全國第一大黨。與此同時,納粹黨加強了與壟斷資本家的勾結,以至1932年11月,沙赫特、梯森、克虜伯、西門子等壟斷資本家聯名上書,要求興登堡總統委任希特勒組閣。於是,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受命出任德國總理並組織政府。

  希特勒一上台就立刻開始實施法西斯的獨裁統治。他上台不到一個月,1933年2月27日,即通過由納粹黨製造的國會縱火案,宣布共產黨為非法組織,隨之其他政黨和組織也遭同樣厄運。他大肆搜捕、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猶太人和一切反法西斯主義者。同年10月,他解散國會,在納粹黨徒刺刀下進行的改選所產生的新國會的議員,幾乎全是納粹黨徒。納粹國會通過的“授權法”,授予希特勒可以不受法律約束而頒布法令的權力。同年,為加強對人民的恐怖統治,他建立了秘密國家警察體係(即所謂的“蓋世太保”)。1934年8月,興登堡去世,希特勒立即宣布德國總統和總理的職務合並為一,獨攬立法和行政大權於一身。1938年自任最高統帥,獨掌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權。

  與此同時,希特勒大力重整軍備,加速國民經濟軍事化。1933年10月,法西斯德國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1935年3月9日,希特勒政府通告重建空軍;16日,宣布恢複普遍義務兵役製;6月18日,與英國簽訂海軍協定,重建海軍。在此期間,德國軍費開支急劇增加,1935年至1936年度為62億馬克,到1938年至1939年度增加到160億馬克。

  隨著軍事力量的增長,希特勒開始實施他的侵略擴張政策。1936年3月,他派3個營的兵力渡過萊茵河,占領萊茵非軍事區,對英、法進行“火力偵察”。同年夏天,他出兵支援佛朗哥,幫助他推翻西班牙共和國。同年10月,他與意大利建立柏林—羅馬軸心。同年11月25日,他與日本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意大利加入該協定,德、日、意法西斯聯盟形成。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柏林總理府召集陸、海、空三軍最高將領,舉行秘密軍事會議,製定出發動戰爭的計劃,他命令三軍將領要盡早做好戰爭準備。1938年3月,德軍越過德國邊界,吞並了奧地利。同年5月,他製造了捷克斯洛伐克危機,在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的綏靖政策縱容下,於同年9月29日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法西斯德國鯨吞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實現了他建立所謂日耳曼人的大德意誌國家的狂想。然而,5個半月之後,他又派兵占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這表明他的侵略擴張狂想遠不止此,而是企圖征服歐洲,稱霸世界。

  接著,希特勒把侵略目標指向波蘭。他力圖避免兩線作戰,要設法孤立波蘭,然後把它吞並。他擔心波蘭東麵的蘇聯,他利用蘇聯和英、法之間的矛盾和猜疑,於1939年8月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兩線作戰的風險。1939年9月1日,德軍大舉入侵波蘭,從而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麵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這是一種宣而不戰的奇怪的靜坐戰,以致孤立無援的華沙軍民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於9月28日停止了戰鬥。同日,德蘇又簽訂了《友好和邊境條約》,從而為德軍西進解除了後顧之憂。11月23日,希特勒宣布向英、法開戰的決定,並對三軍高級將領說:“假如我們在這場戰鬥中獲勝——而我們也必須獲勝——則世界也就會進入我們這個民族的時代。”

  希特勒並吞波蘭得手後,經過一段時期的部署,於1940年4月攻占丹麥和挪威,5月進攻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6月初將20餘萬英軍從敦刻爾克趕回英倫三島。6月14日,德軍進入法國首都巴黎,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在這一年中,希特勒德國還入侵巴爾幹國家和北非地區,以控製地中海,堵住英國通往東方的道路,並從南翼包圍蘇聯。

  希特勒盡管他的征服英國的“海獅計劃”因英國人民的英勇抵抗而未能得逞,但是他還是部署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沙計劃”。1941年6月22日,300萬德軍越過蘇德邊界,發動了規模空前的侵蘇戰爭。但是,德軍於1941年底在莫斯科城下遭到蘇軍頑強抵抗而受挫,他的閃擊戰術被粉碎了。1942年底至1943年初德軍22個陸軍師在斯大林格勒被殲滅,在1943年夏季的庫爾斯克戰役中再遭慘敗,德軍從戰略進攻轉向了戰略防禦,此後德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在此期間,希特勒在歐洲建立起許多集中營,約有450萬—600萬猶太人被殺害,其他民族人民死於其屠刀下的也難以勝數。

  1944年6月,美、英聯軍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的第二戰場。希特勒德國失敗的命運已成定局。同年7月20日,發生了納粹軍官史陶芬貝格上校謀刺希特勒的未遂事件。這導致希特勒對陸軍軍官的大清洗,使德國的戰爭機器從內部受到損傷。1945年4月下旬,蘇軍攻入柏林。在法西斯德國末日來臨、他難逃世界人民正義的懲罰之際,4月30日淩晨,希特勒舉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希特勒所從事的罪惡事業,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曾經占領了大半個歐洲,最後國破家亡身死,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這說明了曆史的潮流畢竟是不可抗拒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