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德(1412—1431),又譯冉·達克,是英法百年戰爭晚期法國的著名女民族英雄。
1412年1月6日,貞德出生在今法國孚日省境內的東雷米村,父母親篤信天主教,是純樸的農民,全家靠務農而艱難度日。
貞德的童年正是在英法百年戰爭的禍亂中度過的,當時的法國國王查理六世不僅無能,而且還是一個間歇性的神經病患者,使各路封建貴族難於聽命,於是各自為政,你爭我奪,尤以勃艮第公爵和奧爾良公爵為核心的兩派封建主,為爭奪地盤,不惜挑起內戰。英王亨利五世趁法國內亂之際,於1415年8月,率軍6萬,大舉入侵法國。勃艮第派封建貴族即投靠入侵者,處處表示出對英王的“友好”誠意。奧爾良派封建主麵對英軍的入侵和勃艮第的叛賣,無力抵抗,致使英軍長驅直入。10月,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法軍慘敗,隨後英軍占領法國北部廣大地區。
1420年,在英國入侵者的威脅下,英法雙方簽訂了《特魯瓦和約》,和約規定法國王太子查理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為此,法國王後竟迫使瘋癲的法王查理將女兒嫁給英王。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幾乎同時去世,亨利五世所生才10個月的嬰兒即被立為英法兩國的國王,稱亨利六世。法王太子查理被正式廢黜,退居法國南方。《特魯瓦和約》實際上把法國割裂為3塊,分別由亨利六世、勃艮第公爵、王太子查理各據一方。
1428年10月,英國入侵者在勃艮第派的配合下,向南方擴展,並集中軍力圍攻通向南方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城。很快將奧爾良城包圍。奧爾良是通向南方的門戶,也是奧爾良派的重要根據地,是保衛法蘭西、抗擊入侵者的堡壘。奧爾良軍民,為保衛自己的城堡,正在浴血奮戰。南方各路封建貴族及廣大農民、市民和下級教士,正在自發組織起來聲援奧爾良,他們運用遊擊戰等各種方式與英軍進行戰鬥,但派往解救奧爾良的部隊卻不斷失利,損失慘重,形勢萬分危急。法國廣大民眾把希望寄托在王太子身上,渴望他能成為法國國王,統率民眾,收複失地,趕走侵略者。可是,王太子卻疑慮重重,束手無策,毫無信心。在此危急關頭,一位農家姑娘挺身而出,她就是貞德。
貞德的家鄉曾多次遭受英軍蹂躪和勃艮第貴族軍的燒殺擄掠,她自幼親眼目睹敵人欠下的累累血債;也聽說過法國人熱愛祖國、英勇抗戰的動人故事,這些在這位牧羊女的幼小心靈中播下了愛憎分明的種子。民眾的悲傷和祖國的苦難,激起了貞德姑娘保家衛國的決心,她要把拯救祖國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據說貞德在13歲時就在耳邊聽到上帝的聲音,上帝叫她去見王太子,由她擔負起抗擊英國入侵者、拯救法蘭西的光榮使命。每當敵人猖獗、法國危急之時,上帝就在她身邊呼喊,而且喊聲越來越響,她似乎成了上帝派來拯救法國的使者。其實這是一種強烈的愛國思想在她虔誠的宗教熱情中產生的幻覺。貞德下定決心要去說服王太子。
1429年初,貞德還隻有17歲,她就到鄰近小城去見該城的領主並向領主請求:上帝要她盡快去見王太子,她是上帝派來拯救法蘭西的。一時間,人們紛紛流傳貞德是“聖女”下凡。遠近鄉親無不信以為真,更為她的愛國熱情所感動,決定幫助她去完成救國的神聖使命。大家替她購買了盔甲、武器和戰馬,小城的領主還派人護送她去南方求見王太子。貞德曆經種種困難,終於到達王太子所在地什農城。身陷困境的王太子查理接見了這位少女,貞德對太子說,她從上帝那裏接受了支持太子的使命:“上帝支持您,您才是法蘭西的真正繼承人。”並說服太子給她一支軍隊,去解救被圍的奧爾良城。絕望中的太子,一聽她是上帝派來的,就欣然同意給她軍隊。
1429年4月22日,查理任命貞德為軍隊總指揮,隨後組成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急赴奧爾良城。戰士們沿途唱著讚美詩,雄赳赳地向奧爾良進發。一路上受到廣大人民的熱烈歡呼和堅決支持,這就更堅定了貞德的愛國之誌。
4月29日,貞德帶領的軍隊進入奧爾良近郊時,已近黃昏,她立即派人進行周密的偵察,摸清敵情後,當晚趁著雷電閃閃、風雨交加之際發起進攻。貞德高舉聖旗、躍馬領先,指揮部隊衝破敵軍的層層包圍圈,於晚上8時許進入城內,將武器、彈藥和糧食送到奧爾良軍民手中,城內軍民手持火把夾道歡迎,5000軍民從此得救。突圍告捷,使奧爾良城內外的法國軍民士氣大振,鬥誌昂揚。但此時城外的敵人並未擊退,貞德就寫信給入侵的英軍頭目,勸英軍迅速撤退,返回自己的國家,並警告英軍:“神聖的法蘭西領土不容你們侵占……要是不離開法國,你們走到哪裏,我們就打到哪裏!”
英軍頭目看完貞德的信後,發出陣陣冷笑,根本不把貞德放在眼裏。幾天過去了,貞德見英軍毫無退兵之意,她義憤填膺,決心給敵人以狠狠打擊。從5月4日起,貞德指揮部隊向控製著全城的幾個橋頭堡發起衝殺,她騎著戰馬,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不幸中箭受傷。貞德忍著劇痛拔出箭頭,繼續戰鬥。她一邊向戰士們高喊:“同胞們,前進,向前進!”一邊帶領大家齊心衝殺。經過幾天苦戰,大敗英軍,先後攻克了兩個主要橋頭堡,侵略者被迫退卻。5月8日,奧爾良城周圍的殘敵被肅清,奧爾良城被解救。奧爾良之役成為法國轉敗為勝的關鍵一仗,為法國人民增添了勝利的信心,貞德也因此威望大震,人們稱她為“奧爾良之女”。
奧爾良大捷後,貞德繼續抗戰。1429年6月27日,她率軍北上,連克數城,收複大片失地。7月16日,光複蘭斯。但此時的法國雖節節勝利,在名義上卻仍然受英國人的統治,法國人還沒有自己的國王,而國王是民族的代表。為此,貞德認為太子加冕事關重要且時機已經成熟,她就力勸王太子加冕為王,貞德對太子說:“我們的太子,不要再舉行這麽多、這麽長的會議了,跟我來吧,到蘭斯去接受您應該戴的王冠吧,不要再猶豫了。”7月17日,按照法國的傳統,查理來到蘭斯大教堂,在曆代君王加冕的地方,舉行了隆重的加冕禮,查理繼承法國王統,稱查理七世。在加冕典禮中,貞德手執旗標,站在國王一旁,顯得莊重而威武。
太子加冕成功,使法國人有了新的君王,大大增強了法國軍民抗戰愛國的凝聚力。趕走英國人,光複法蘭西,成為全民族的光榮義務。舉國上下到處傳頌著貞德的英名,寄給貞德的致敬信和決心書像雪片似的從四麵八方飛來,在貞德精神的鼓舞下,從農村到城鎮,平民百姓掀起了抗英鬥爭的新高潮,貞德更是信心百倍地投入新的戰鬥。
但是,貞德的威望,卻引起了貴族和大臣們的妒忌和恐慌,他們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動搖,利益被侵奪,於是就想方設法孤立她、暗算她,甚至出賣她和陷害她。
1430年春,蘭斯西北麵的軍事重鎮貢比涅告急,貞德率軍救援,與英軍及勃艮第派貴族軍展開激戰,初戰失利。5月23日傍晚,貞德帶領300精兵偷襲敵軍,又不幸失敗。貞德隻得帶領餘部撤退,他們邊戰邊退,在快回蘭斯城內時,蓄謀陷害她的守城貴族卻故意拉起吊橋,關閉城門,將貞德拒之城門外,她進退無路而被敵人包圍,最終因寡不敵眾而被勃艮第叛軍所俘。勃艮第派貴族以1萬金幣的高價把貞德賣給英國入侵者。
英國侵略者視貞德為心腹大患,即將她關進鐵籠,百般折磨她達半年之久,企圖迫使貞德投降,貞德昂首挺胸,嚴詞拒絕,表示:“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
1430年12月,英軍將貞德押到魯昂,交給由英國授意組成的異端裁判所審訊。貞德再次受到殘酷折磨,在無休止的輪番審訊中,她堅貞不屈,始終忠於祖國,不吐背叛法蘭西的一個字。但此時的國王卻聽信大臣而坐視不救。異端裁判所奉主子之命,以“女扮男裝”、“妖術惑眾”等莫須有罪名將貞德判為“女巫”,處以火刑。
1431年5月30日,貞德被綁在魯昂廣場的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貞德就義前怒斥英國侵略者“一定會受到懲罰”。在高呼“法蘭西萬歲”聲中被大火吞沒。貞德死後,其骨灰被拋撒在塞納河中。貞德為了拯救祖國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年僅19歲。
貞德死了,但她的精神不死。她的愛國獻身精神照亮了法國,喚醒了法國人民,更加燃旺了法國千萬民眾救亡圖存的熊熊烈焰。他們踏著貞德的腳印,開展了更加廣泛的抗英鬥爭,為收複失地而奮勇殺敵。1436年,即貞德就義後5年,巴黎光複。1453年10月,英軍投降,英法雙方簽訂和約,法蘭西重新實現了統一,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貞德以其光輝的業績在法國曆史上樹立起了第一麵愛國主義旗幟,成為法國和世界被壓迫民族反抗侵略、熱愛祖國的楷模。至今,在巴黎、魯昂、東雷米村等許多地方,都聳立著貞德的雕像,貞德的故鄉被命名為少女村。1920年,法國還規定每年5月的第2個星期日為全國貞德節,以紀念貞德的不朽功績,弘揚貞德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