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一章 一代畫才徐悲鴻

  徐悲鴻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擅長畫馬。

  1895年7月19日,徐悲鴻出生在江蘇省宜興縣的一座濱河小鎮上。

  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自幼喜愛繪畫,靠自學成為當地知名的畫師。除了繪畫外,他還擅長書法、篆刻、詩文。他一生鄙薄功名,不求聞達。徐悲鴻六歲開始跟隨父親讀書,但父親卻不允許他學畫。有一次,徐悲鴻求一個人畫了一隻老虎,他拿回家悄悄地照著臨摹,不料被父親發現了。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應當好好用功讀書,要想成為一名畫家,首先要有淵博的學識,要養成勤奮讀書的習慣。”

  在父親的指導下,他9歲就讀完了“四書”、“五經”。這時父親才開始教他每天臨摹一幅吳友如的人物畫。吳文如是清末著名的插圖畫家,能在尺幅之間描繪亭台樓閣、蟲魚鳥獸、奇花異卉乃至千軍萬馬。

  有時,父親帶著他沿河邊散步,引導他欣賞和觀察大自然,還經常教他寫生,畫父母、兄弟、鄰人、乞丐……但當時,百姓民不聊生,一個畫家是很難依靠畫畫維持生活或找到職業的。因此,父親對他學習畫畫並不抱有多大希望。

  幼年時徐悲鴻的家鄉連降暴雨,莊稼悉遭吞噬,人們掙紮在死亡線上,所以年僅十三歲的徐悲鴻不得不隨父到異鄉賣畫。三年後,因父身染重病回到家鄉,作為長子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不久,父親在貧病中去世,而家裏卻連安葬費都沒有。徐悲鴻不得不含淚向親戚借貸,十九歲的他過早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和人世的無常。為了養家,他不顧辛勞,同時兼任三所學校的美術教員,仍是薪水菲薄,難以度日,不得不離開家鄉到上海去尋找出路。但因年紀尚幼,因此屢屢碰壁。在盤纏用光的情況下,流落街頭,在極度失望中,回到了家鄉。但在家鄉依舊無法糊口,再次赴滬,到商務印書館求職,本來已答應讓他為教科書畫插圖,可第二天卻又拒絕了他。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徐悲鴻踉踉蹌蹌地跑到黃浦江畔,望著滾滾的江水,絕望地在岸邊徘徊著,內心進行著激烈的鬥爭:是縱身一躍,從此萬事皆休,還是繼續在苦難人間掙紮,與命運搏鬥……

  就在他彷徨之時,一隻大手牢牢抓住了他的肩膀,這個人就是在徐悲鴻生命關鍵時刻出現的摯友黃警頑。

  善良的黃警頑十分同情朋友的遭遇,盡管他隻是一個月收入十幾元的窮職員,然而他還是爽快地收留了徐悲鴻。兩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睡覺,合蓋一條又破又薄的棉被,吃飯兩個人也在一起,這讓徐悲鴻非常感動,打心眼裏感謝這位好朋友。這期間,他每天都去書店或圖書館看書,係統地學習美術知識。他還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不但深受啟發和教益,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不向貧困低頭,不向邪惡勢力屈服,刻苦學習,發奮成才的信念。

  不久,黃警頑為徐悲鴻找到了一份繪製武術掛圖《譚腿圖說》的差使。徐悲鴻晚上設計勾畫草圖,白天修改,足足幹了半個多月,才完成了這100多幅掛圖。這套掛圖不久即由中華圖書館出版發行了。徐悲鴻第一次拿到了30塊大洋的稿酬。

  有了這筆收入,生活暫時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徐悲鴻沒了後顧之憂,學習更加刻苦了。一個星期天的晚上,他去拜訪上海有名的油畫家周湘。徐悲鴻坦誠而直率地向周湘先生談到自己想學習西畫,把西畫的創作技法運用到中國畫之中,以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力的想法。他的這些獨到的見解得到周湘的重視。徐悲鴻也為自己能結識這樣一位畫家而感到高興。第二次去拜訪周先生時,他帶去幾幅自己創作的中國畫和西洋畫請周先生指教。周先生看完作品,非常高興地對他說:“你在表現手法上已經具備了成功的條件,隻要刻苦努力,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有出息的畫家。”

  同時,周先生也直率地指出了徐悲鴻作品中的一些缺點。他還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些名畫讓徐悲鴻欣賞,仔細地給徐悲鴻講述西洋畫的曆史和歐洲的各個繪畫流派。這使徐悲鴻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因為工作尚未落實,前途尚難預測,徐悲鴻決意到文化古都北京去闖蕩一番。臨行前,他精心畫了一幅奔馬圖,準備托來上海洽談生意的宜興同鄉唐先生帶回去,以酬謝曾經熱心幫助過自己的鄉親。在唐先生住的旅館裏,徐悲鴻碰上了富商黃震之。黃震之無意中拿起徐悲鴻帶來的奔馬圖,立刻被深深吸引了。他驚奇地說:“畫得好,這幅畫看似漫不經心,一揮而蹴,實則構圖巧妙,章法細密,立意新奇。隻是這位徐悲鴻先生現在何處?我在上海算得上是比較富有的收藏家,怎麽從未聽說過這位畫家?”

  當他聽說眼前這位貌不驚人的小夥子就是徐悲鴻時,感到十分驚訝。他得知徐悲鴻在上海的處境後,十分同情,熱情挽留徐悲鴻繼續留在上海,衣食住行全部由他解決。

  1916年,徐悲鴻生活安定了下來,住在“哈同花園”。在這裏他結識了端莊大方、頗有才學的蔣碧薇。徐悲鴻對她心生愛慕,蔣碧蔽也心似於這位年輕人,為他的才華所動容。可是她早就和蘇州的查家訂有婚約,毀婚又十分不易,因此徐悲鴻不得不帶著她遠走高飛。1917年,這對熱戀中的情人登上了開往日本的海輪,在那裏,他們開始了共同的生活。

  一年後徐悲鴻回國。經康有為介紹,他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古都北京。祖國古老燦爛的文化,使他開闊了眼界,汲取了營養。他通過遊覽名勝古跡,畫出了不少山水人物畫卷,並借此機會暢談理想,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

  1920年,徐悲鴻考進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開始了留學生活。在法國,徐悲鴻親眼目睹了盧浮宮裏珍藏的藝術瑰寶,裏麵有“維納斯”的雕像,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和公元前2世紀的石雕“勝利女神”。在這些藝術珍品麵前,他流連忘返,讚歎不已,同時也使他的藝術創作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927年,徐悲鴻結束留學生涯回到上海,成為當時美術界最有影響的人物。他的繪畫取法西方古典寫實主義,大力倡導用“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他總結出“新七法”,強調“盡精微,致廣大”,“惟妙惟肖”,“直接師法造化”。特別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論,借助他在教育界的權威地位,在畫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效果。這宣布了從顧愷之到任伯年1000多年間勾線填色彩這種繪畫形式的大體結束和一代新形式國畫繪畫法的誕生。他的寫實主張和從蘇聯引進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並為一體,成為20世紀最大的主流畫派,其影響之大是不可否認的。通過在國外舉行的1年零7個月的“中國近代繪畫展”的巡回展覽,破除了西方人輕視中國文化藝術的偏見,在世界藝壇上為祖國文化樹立了威信。

  抗戰期間,徐悲鴻時刻心係祖國安危,多次用繪畫表達一腔愛國熱血。他創作了巨幅油畫《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歌頌了戰士們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鬥爭。1932年1月28日,日本轟炸上海,駐滬十九路軍英勇抗戰,徐悲鴻激情滿懷,作國畫《雄雞》,落款“雄雞一唱天下白”,來鼓舞士氣。

  徐悲鴻還熱心幫助後進,著名的畫家蔣兆和、吳作人、王臨乙、呂斯百、傅抱石都得到過他的教導。他支持進步學生運動,當年中央大學學生團體“野馬社”處在極端困難時期,他親自畫了一幅四蹄奔騰的野馬圖,送給該社,並在畫上親題“直須此世非長夜,漠漠窮荒有盡頭”的詩句,鼓勵學生堅持鬥爭和樹立必勝的信念。

  1946年,因興趣愛好、人生觀等方麵的諸多不同,徐悲鴻與蔣碧薇離婚。同年,與自己的學生廖靜文結婚。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徐悲鴻擔任了中央美術學院院長。1951年,因勞累過度,他患腦溢血住院4個月。

  1953年,徐悲鴻病逝於北京醫院。周恩來、郭沫若前往吊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