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抑癌基因在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說法中,已經隱含了基因調控的思想,也就是說,癌基因正常情況下不表達,受到別的基因調控。
我們已經提到生物學有三個層次,癌也是這樣,它的形態水平是惡性腫瘤,細胞水平是脫分化無限製分裂的細胞,分子水平是致癌蛋白質和原癌基因。分化細胞就是細胞停止分裂而形成成熟組織的細胞,如上皮細胞;分裂細胞是仍具有一分為二的分裂能力的細胞。在我們體內,分裂細胞的數量並不多,大部分是分化細胞,但在組織受到損傷時,分化細胞可以恢複分裂能力,如皮膚擦破後長出新的表皮,這個過程叫脫分化或去分化。脫分化在體內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到一定的時候(如新表皮長成時)就停止了。如果脫分化是無限的,那麽該處就會堆積起許多細胞形成腫瘤,這就是癌症。癌症致人於死地是在晚期,這些細胞可以通過體液轉移至全身並無限分裂,掠奪人體營養,致以正常生命受到損害。
現在,發現一類基因能夠控製細胞是分裂還是分化,當這類基因關閉時,細胞分裂(或脫分化);當這類基因開啟時,現在已確定這類基因有兩個,一個是代號Rb基因,一個是代號P53基因(Rb和P53各是一種蛋白質)。Rb基因損壞會導致視網膜腫瘤化,而P53基因破壞則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癌症。Rb基因由美籍華人李文華發現;有人預測這兩項發現可以獲諾貝爾獎。
3.2癌症防治的思路可以說,抑癌基因是原癌基因的調節基因R,它們的產物r控製原癌基因的表達。我們可以畫出癌症機理圖來:外界因素→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癌mRNA→致癌蛋白質→細胞無限分裂→惡性腫瘤。
由此,我們會立即想到治療應在這五個環節上下功夫。預防,盡量避免外界致癌因素作用,如吸煙,有毒化學藥物,放射性物質等等。治療則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修複抑癌基因;②藥物抑製原癌基因轉錄;③藥物抑製癌mRNA轉譯;④封鎖或分解致癌蛋白質;⑤殺死腫瘤細胞;⑥切除腫瘤。可以說這些方法在醫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運用。
基因治療就是在①②水平上治療,試圖修複或重新靶入抑癌基因,但問題是,如果癌細胞數目很大,治療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哪怕剩下一個)仍可分裂出越來越多的癌細胞。
反義RNA療法是在③的水平上,用反義RNA與mR-NA結合成部分雙鏈,從而使mRNA不能翻譯為蛋白質;但這種治療並沒有修複基因,意味著不斷地加入反義RNA。
免疫治療是在④的水平上,就是促使體內產生一種對抗致癌蛋白質的抗體。抗體和抗原是一一對應的,而且由體內產生,有多少致癌蛋白質就會產生多少抗體與之結合,結合後,產生沉澱並被酶分解,從而阻礙它致癌。這裏的問題是,抗體是對外來物質才產生的排異反應,而癌蛋白是體內本身存在的,所以根本不會刺激免疫係統產生抗體。
現在藥物治療大部在⑤水平上,即殺死腫瘤細胞,但這樣的藥物往往有毒,有很強的副作用,也無法根治。外科手術是在⑥的水平上,即切除腫瘤,但這對於晚期癌症是無濟於事的。
從目前看來,人類還沒有根治癌症的辦法,但我們可以期望,隨著癌症發病機理的徹底弄清,人類征服這一惡魔的日子不會久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