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對美國人來說無疑是一場惡夢。據後來研究珍珠港事件人員的分析,造成珍珠港事件惡夢成真的原因,除了日本軍國主義擴張的主要原因外,美軍內部高層輕敵和指揮失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據有關資料顯示,當時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金梅爾上將和參謀長史密斯上校事先已經得到過要防備日軍發動戰爭的警告,但是他們都未能認真地加以對待。他們始終認為,日本是不會對強大的美國發動進攻的,日本是不會也不敢挑戰美軍的。即使為了同盟國的因素,日本也隻會派出一至兩艘航空母艦前來騷擾一下。
由於輕敵,太平洋艦隊基地的防空係統配置十分不嚴密,在戰事如此緊張的狀態下,竟然沒有24小時的警戒。當敵人的飛機已經空襲了5分鍾以後,防空炮火才打響。甚至有的高炮分隊直到要對敵機射擊,卻無法打響,打開炮栓一看,裏麵竟沒有填炮彈。
由此可見,美軍內部敵情觀念的淡薄是何等嚴重。因為在12月6日有通報說,第二天美軍的B-17轟炸機要抵達珍珠港西開姆機場加油和檢修,然後飛往菲律賓,這樣一個通報就使得美軍當日在雷達上發現可疑飛行物時,竟然毫無根據、不假思索地就判斷為是美國B-17轟炸機。結果山本前敵偵察機毫無阻攔地在珍珠港進行了偵察。美軍這樣輕率的判斷,使太平洋艦隊喪失了寶貴的預警和戰鬥準備的時間。
珍珠港並沒有感受到危險正在迫近。美軍的輕敵思想,從上層至下級軍官都普遍存在。艦隊司令金梅爾是一位精明、幹練的海軍軍官,素質較高。然而,在對日戰備方麵,這一次,他卻犯了輕敵這樣不可彌補的錯誤。12月6日,金梅爾曾參加了艦隊司令部關於要不要疏散停泊在港內的艦艇的參謀會議。會上金梅爾沒有作出任何決定。他認為,三個航空母艦特遣隊都已經離開珍珠港,如果將現在的在泊艦疏散到海上,它們將不會得到艦載機的空中掩護,缺乏空中掩護的艦隻在公海上必將更容易受到敵人的襲擊。表麵上看,金梅爾的想法似乎並沒有什麽可懷疑的,但是稍作一些分析就可以看出,這個想法是主觀和片麵的。
因為,艦艇集中停泊在基地港之內,勢必成集結之勢,這樣不僅目標大,各艦都配有一定數量的彈藥和燃料,在遭到敵人的襲擊時,一艘艦艇被擊中起火,就會殃及周圍其他艦隻的安全。如果敵人集中火力封鎖或堵塞進出航道,那麽美軍艦艇連一艘也別想逃脫厄運。金梅爾曾經得到過日軍準備發動進攻的報告,既然已經知道戰爭迫在眉睫,並且也預計了敵人可能采用空中偷襲的辦法,那麽就應該首先考慮到把港內停泊的艦艇進行分散,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軍事常識問題。顯然,金梅爾過高地估計了美國在日本人心中的威懾力。
另外,既然已經考慮到了艦隻在空中掩護的問題,那麽,就應該聯想到基地地麵防空和空中攔截的態勢和準備程度。這是一個大事,事關基地存亡的事情,作為基地海軍艦隊司令,金梅爾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日本的飛機向珍珠港狂轟濫炸的時候,辦公室裏的金梅爾憤怒地注視著日機肆虐,手下人勸他離開這個危險地方,他卻一動不動,心中充滿了悔恨、痛苦和自責。
珍珠港遭受襲擊的原因,除了美國人的輕敵之外,還有一重大因素就是臨陣指揮失當。當時美國軍隊中除了高炮、截擊機外,還有另外一種非常有效的防空武器——氫氣球。這種武器當時已經運抵珍珠港,但是沒有任何一級的軍官想到應該盡快把它分發並放起來。同時,惠勒機場是美軍的截擊機機場,基地指揮官威廉·弗雷德預先已經采取了防護措施,修建了100多個飛機掩體,可是美陸軍夏威夷駐軍司令肖特中將害怕掩體中的飛機會遭到日本特務的破壞,於12月6日下達命令把所有戰機全部整齊地擺放在掩體外,派重兵加以警戒。這個命令葬送了該機場上的P-40和P-36型截擊機。
日軍戰機兩個波次的攻擊結束後,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仍然沒有搞清楚日本的飛機是來自南方還是來自北方。金梅爾開始認定日機來自北方,下令美軍戰機向北搜尋偵察,但是從被擊落的日本飛機上找到的航圖標示來看,日軍卻是來自南邊。於是,金梅爾又下令“企業”號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向瓦湖島南部海域巡視。他不知道,日本飛機上的航標圖全部做了手腳,為了怕泄密,所有的航標圖中的標示全部是錯位的,就是說它們把南北位置進行了掉換。這時的一架美軍飛機正在向北偵察,地麵卻又讓他向南飛行巡視。不久,這名飛行員就看到海上有一艘航空母艦,幸虧這名駕駛員非常冷靜,他仔細地辨認,發現那是美國“企業”號航母,就沒有實施攻擊。如果不是他當時異常冷靜,險些造成不良後果。
如果當時金梅爾稍微冷靜一點,一邊派航空母艦作南巡,一邊派飛機到北邊偵察。那麽,南雲率領的機動隊就會被發現、被攻擊,戰爭的局勢也許將會改變。金梅爾的失誤使得南雲躲過了一場災難,也幫了日本人一個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