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盟國縱容

  除了美國人在對日作戰上有一種輕敵和僥幸心理而導致珍珠港事件外,盟國希望美國盡快參戰的心理也是使惡夢成真的又一個因素。

  據50年後解密的文件看,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即12月6日,從馬來西亞哥達巴魯機場起飛的一架澳大利亞偵察機發現了正在向馬來西亞航行的日本登陸艦隊,立即報告給了上級,並要求加派其他飛機來接替跟蹤。但是,盟軍駐遠東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布魯克卻命令取消跟蹤。駐澳大利亞的美軍代表史密斯上校立刻要求通知美國,但澳大利亞戰時內閣拖延12小時後才批準史密斯的要求。這份報告實際上直到17個小時後才經夏威夷轉到華盛頓,它早已經失去了價值。

  布魯克這種舉動,隻能使今天的人們這樣解釋:處於艱難中的英國為了盡快使美國參戰,對這次偷襲行為給予了默許,並認為這是值得的。也許這種猜測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事實勝於雄辯,假若布魯克及時把情報通報給美國,珍珠港事件還會發生嗎?

  1941年12月7日的晚上,美國總統羅斯福召開內閣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第二天中午,羅斯福前往美國國會,進行演講。這一次,羅斯福總統做出了一個異乎尋常的舉動,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因行動不便坐輪椅,而是由他的長子扶著走進國會大廳,並向美國參、眾兩院發表了6分鍾的講演。

  美國公眾通過廣播收聽總統講話。羅斯福開門見山地說:“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國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擊,這個日子將永遠是我們的國恥日!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空軍部隊的蓄意進攻……我要求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無端和蓄意地發動進攻開始,合眾國與日本帝國之間就已經存在著戰爭狀態。”

  聽完羅斯福飽含著悲痛和仇恨的演講,美國參眾兩院一致通過了羅斯福對日宣戰的要求。當天下午,美國政府對日宣戰。

  同一時刻,英國首相丘吉爾正在度周末,他從隨身攜帶的小收音機中聽到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事件,當時甚感驚訝。他立刻要通了羅斯福總統的電話,得到了這一消息的可靠也是最權威的證實。丘吉爾手拿電話老淚縱橫。人們見到他流下眼淚,但神情卻並不是那麽悲傷,反而有一些振奮。在他的臉上可以看出,丘吉爾的確很高興。人們聽到他在得知美國珍珠港被炸後的第一句話是:“好了!我們總算贏了。”可以說丘吉爾的眼淚是高興和盼望已久的那種驚喜的眼淚。

  事情的確完全出乎丘吉爾的預料,長期以來他極力想促成美國參戰一事,但一直也沒有結果。現在,這一心願由愚蠢的日本人來替他完成了。丘吉爾怎能不由衷地高興呢?

  丘吉爾為了使美國加入戰爭,共同抗擊鋟略,可以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不列顛之戰過程中,丘吉爾為爭取獲得美國的幫助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以政治家的深邃遠見和外交家的巧妙手腕,通過多方麵堅持和不懈努力,終於動員羅斯福說服了美國國會,以60票對31票通過了被稱為轉折點的“租借法案”。“租借法案”的通過對支援盟國抗擊德國法兩斯的戰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當然,丘吉爾想做的遠不止這些,他一直把促成美國參戰作為自己外交活動的首要目標。這次,他來到紐芬蘭普拉森夏灣的阿金夏美軍基地,在此與美國總統羅斯福進行了又一次磋商。上一次因為兩人各自忙於國內事務致使會晤拖延了下來。由於丘吉爾與羅斯福在一戰時期就曾謀麵,二戰開始前丘吉爾作為海軍司令曾與已經成為總統的羅斯福仍然保持著書信的往來,因此,在二戰開始後。兩位都已經成為國家領導人的老朋友自然有許多默契。

  兩位領導人就德國人入侵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由於蘇德戰爭減輕了前蘇聯對日本的壓力,從而使得日本除了在中國,還想在其他方向上進行軍事行動的威脅已經加大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丘吉爾滿心希望能和羅斯福一起製定抵抗日本進一步侵略的共同政策,但因為美國國會中的孤立主義勢力仍然強大,羅斯福無法也不能作出什麽具體的承諾。雙方隻是在討論和修改了以前草擬的五項聯合宣言基礎上,共同發表了一份被稱做《大西洋憲章》的的八項原則聲明。

  丘吉爾和英國民眾對這次會晤都表現出了失望甚至是沮喪的情緒。他們原本希望通過這次會晤,能看到龐大的美國艦隊浩浩蕩蕩地參加到抗擊納粹德國的戰爭中來,但是他們看到的隻小過是一係列道貌岸然的詞句。因為這個憲章隻是道義上的,而不是法律的約束。但是在丘吉爾的敦促下,兩國政府還是共同起草了“致日本政府的信件”,對可能在太平洋上進一步進行侵略的日本提出了警告。丘吉爾相信,由美國、英國、前蘇聯以及荷蘭等國參加發布的這類宣言,是會對日本起到遏製作用的。

  美英兩國的這次會晤,其象征意義大於它的實質性意義。它隻是向德意日三個軸心國顯示了英美兩國之間的政治團結和軍事合作的意向和姿態,但並沒有達成丘吉爾想促成美國參戰的目的。但是,丘吉爾沒有想到——內心對參戰持積極態度的羅斯福也沒有想到——美國國會中持孤立主義思潮的政客更沒有想到,這次會晤僅僅3個月後,無情的現實就把美國卷入了戰爭。

  本來,丘吉爾和美國人都認為,以精明著稱的日本人是不會把美國變成直接敵人的,但是正如美國著名的學者伍德指出的那樣:“那些在美國和不列顛掌握大權的人,在估計上犯了兩個根本的錯誤。他們大大低估了日本人的軍事實力和勇敢精神,同時又大大高估了日本人的政治精明。”

  同丘吉爾喜極而泣的態度相反,日本偷襲珍珠港,納粹德國頭子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後大為惱火,簡直是暴跳如雷,把在場的人都嚇得驚慌失措。希特勒認為,德國征服歐洲,摧毀蘇聯,最後製服英國的目的是可以達到的,但這需要一個條件,就是美國不介入。因為他始終沒有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美國的幹涉,對戰爭結局的影響和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因此,他曾向德國海軍將領下達嚴格的命令:任何德國的潛水艇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盡可能地不給美國人以參戰的借口。由於日本的人愚蠢,致使美國人義無反顧地參加到戰爭的行列中來,希特勒的一廂情願化為泡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