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美國的孤立主義

  經濟危機自1929年開始,到1933年春,已使美國的經濟下降到了近年來的最低點,人們對未來、對美國社會喪失了希望和信心。這時的白宮主人是柯立芝繁榮時期聲名大震的前商業部長胡佛。胡佛政府一再預言危機即將過去,而現實是危機一步步加深。

  胡佛是“自由企業”的擁護者,一貫反對行政對企業的幹預,但在危機日益加深的壓力下也開始動用國家機器“幹預”經濟了。他照搬繁榮時期所謂“自上而下”的老套套,采取優先資助大公司、大銀行、大農場主,緊急援救那些處於社會金字塔頂層的富豪等措施來對付危機。結果,在生產過剩、產銷嚴重脫節的情況下,這種措施救活的大企業不多,而破產的小企業和小土地所有者卻大量增加,排隊等候慈善機關發放麵包的失業者隊伍越來越長。

  政治上的動蕩也加劇了,1929~1932年,大約共發生2700次罷工。胡佛政府對於日益高漲的罷工運動采取簡單鎮壓的辦法,特別是鎮壓20多萬退伍老兵向華盛頓的“饑餓進軍”,更使政府名聲掃地。人們把一切破舊的東西,一律冠以“胡佛”這個別號。這時美國的法西斯組織乘機大肆活動,要求建立法西斯專政,於是社會動蕩不安加劇。

  政治領域內的危機也在日益加劇。1933年這一年就有117萬工人罷工,在全美國都能聽到饑民們示威遊行的腳步聲。在俄克拉荷馬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和聖保羅市,成群的人闖進食品雜貨店和肉類市場,把貨架上的東西一搶而光。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有4000人占領了州議會大廈。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有5000人占據了10層高的市府大樓。芝加哥市有5000名忍無可忍的教師闖進了市區銀行。俄亥俄州的失業者向哥倫布市議會大樓進軍,喊出了“建立工農共和國”的口號。

  經濟大危機的又一政治後果是法西斯思潮的興起。1932年9月,美國退伍軍人團通過一項決議,宣布“現在所用的政治手段已不能迅速有效地對付經濟危機了”。在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率先出現了極右組織“美國法西斯協會和黑衣社”。接著在一些地方先出現了極右組織“美國法西斯協會和黑衣社”。接著在一些地方又出現了銀衣社、白衣社、褐衣社、民兵團、美國民族主義黨等法西斯團體。它們殘殺進步工人、農民和黑人,給經濟蕭條的美國帶來進一步的混亂。

  羅斯福在大選中獲勝,圖為他與選民親切握手正是在這種混亂的背景下,美國開始了第三十二屆總統競選活動。共和黨仍推胡佛作為總統候選人,民主黨則推出了富蘭克林·羅斯福。

  從1932年7月2日始,羅斯福公開以“新政”作為競選綱領,指責胡佛“粗暴的個人主義政策”,抨擊金融巨頭,表示要為“那些在經濟金字塔底層被遺忘的人們”謀求好處。並強調國家對經濟的管理,表示要用國家行政和經濟力量,整頓經濟混亂狀況,擴大就業機會,增加社會消費資金,克服經濟危機。在全國經濟瀕於崩潰,社會矛盾激化,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岌岌可危的嚴峻形勢下,羅斯福的綱領得到廣泛的支持,加上他本人的組織才能和演講才能,終於在競選中以絕對優勢擊敗胡佛,於1932年11月8日當選為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在白宮前麵的草坪上宣誓就職,他開始施用“新政”醫治病情嚴重的美國資本主義。

  1933年3月5日,羅斯福下令禁止囤積黃金,違者重罰,由此拉開了“新政”的序幕。“新政”分為兩個階段:1933~1934年是第一階段,重點在複興救濟;1935~1939年是第二階段,重點在改革,即全麵地推行自由主義政策。羅斯福在推行國家幹預經濟的“新政”方麵,提出了有名的三R計劃,即Recovery(複興)、Relief(救濟)、Reform(改革),對經濟、社會進行強有力的政府幹預和調節。

  “新政”從整頓財政金融入手。3月6日,羅斯福就職的第二天,就援引戰時法令,下令銀行“休假”,以刹住擠兌引起的倒閉風潮。3月9日,發布《銀行緊急法令》,對所有銀行進行逐個審查,淘汰了一部分經營不善和實力薄弱的中小銀行,對大銀行提供了35億美元的巨額貨款,以加強銀行的經營能力。經過整頓,全國3/4的銀行和交易所恢複營業,股票價格上漲,金融恐慌基本結束。為了整頓貨幣流通和防止黃金大量外流,羅斯福宣布禁止黃金出口,頒布《放棄金本位法令》,實行美元貶值,以加強美國商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能力,改善美國的對外經濟地位。

  羅斯福政府采取了興辦公共事業的舉措,建立了民間自然資源保護隊,總共雇用了275萬失業青年從事造林和水土保持等工作。5月12日,聯邦緊急救濟署成立。到1935年底,該署共撥款30多億美元,幫助各州、市進行直接救濟或以工代賑。6月25日,政府建立公共工程管理局,該局在許多大型軍事和民用工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從1933年至1939年,美國70%的新校舍、65%的法院、市政廳和汙物處理工廠、35%的醫院和公共衛生設施,都是它們幫助建成的。1935年8月14日,政府製定了《社會保險法》,規定實行老年和失業保險。

  1933年5月12日,國會通過了《農業調整法》,並成立農業調整局,以控製基本農產品產量和生豬飼養頭數,提高農產品價格和農民購買力。到1935年,農業總收入比1932年增加50%以上。1933年6月6日,國會通過了《全國產業複興法》,給壟斷組織以各種優惠。羅斯福讚揚此法是“美國國會製定的最重要、最具深遠意義的立法”。此外,政府還於1935~1938年間,先後通過了《聯邦動力法》、《機動運載工具法》、《運輸法》、《商船法》和《民用航空法》等法令,對動力、運輸、商船和民用航空等部門的經營管理作了規定。

  為了緩和日益緊張的勞資關係,羅斯福政府和國會在1935年6月16日通過的《全國產業複興法》中加上了第七條第一款,即確定勞工的組織與集體談判的權利,取締童工,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7月5日,國會又通過了《勞工關係法》,不僅重申了全國工業複興中的勞資關係條款,又宣布資本家組織的工會不合法,從而保證了雇員自選代表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1938年6月25日,羅斯福政府又頒布了《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了最低工資每小時40美分,最高工時每周40小時,加班工資加倍,禁止雇用童工的企業進行州際貿易等。

  從1933年3月初羅斯福上台,到1939年共6年的新政期間,美國政府和國會總共頒發了700多個法令,這些法令幾乎涉及到了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麵。有人統計,在羅斯福新政任內所講座的有關美國生活、社會和各種問題,比以前曆屆美國總統講座的有關問題加在一起還要多。

  “新政”的實施使美國迅速恢複了經濟實力,從而使其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欺間發揮“民主國家兵工廠”的作用,為同盟國的最後勝利提供了堅強的物質後盾。

  1934年2月,北達科他州的參議員奈伊提出了一項調查軍火工業的決議案。4月,這項提案被國會通過,組成了一個以奈伊為主席的軍火貿易調查委員會,其成員多持孤立主義觀點。該委員會經過廣泛調查,提出了數千頁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揭露軍火商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定貨中嫌得巨額利潤。金融集團不僅直接貸款給協約國,還資助它們的軍火工業,從而獲得大量利潤。報告的結論認為,美國參加一次大戰就是這些軍火商、銀行家搞的鬼。報告的重要部分被報界披露後,引起輿論大嘩。雖然報告中的說法過於片麵,但卻起到了煽動的作用,激起了許多美國人反對卷入歐洲事務和反對戰爭的情緒。一時間,貿易上的保護主義、政治上的孤立主義和普遍的和平主義情緒結合在一起,在美國國內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

  羅斯福競選獲勝擔任美國總統後,在大刀闊斧實施“新政”、改造美國行將崩潰的經濟的同時,麵對孤立主義的阻力,盡其所能推行國際主義外交路線。但是,由於國際環境進一步惡化致使孤立主義勢力膨脹,他的要使美國參與國際社會的種種努力歸於失敗。首先是日內瓦裁軍會議的流產,隨後是羅斯福加入國際法庭的提議被否決。羅斯福政府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決定以內政為主走孤立主義外交之路。

  1935年初,隨著歐洲戰爭危機的加深和經濟恐慌的緩解,以及奈伊軍火貿易調查委員會引人注目的調查活動。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傾向於持孤立主義的態度,他們認為,防止卷入歐洲戰爭的唯一辦法,就是放棄一向標榜的航海自由。2月,意大利發出入侵阿比西尼亞的叫囂。3月,德國廢除了《凡爾賽和約》中限製其軍備的條款,日本這時則在加緊蠶食中國的華北。麵對此種情況,美國國會從3月就開始講座各種不同的中立法案。多數人主張製定對所有交戰國禁運武器,凍結貨款和限製貿易的徹底中立法;主張集體安全體係的人則想製定一項授權總統酌情處理的中立法,以區別對待侵略者和被侵略者。

  經過3個月的辨論、爭執,美國國會終於於8月24日通過了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皮特曼提出了《中立法》。8月31日,羅斯福總統勉強簽署了該法案。這個法案完全反映了孤立主義者的主張,它規定對所有交戰國一律實施武器、彈藥和軍需品的禁運,但授權總統確定軍需品名單和宣布實行禁運時間;禁止美國船隻向交戰國運輸軍火,旨在防止通過貿易渠道卷入戰爭或糾紛之中;法案還規定,如有必要,總統可宣布不保護乘坐交戰國船隻旅行的美國公民。此外,確保對武器出口的控製,還建立了軍火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

  1936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中立法》的修正案,將《中立法》有效期延至1937年5月,增加了禁止向交戰國貸款和對新加入戰爭的國家實施《中立法》的條款。另外,還授權總統決定外國的戰爭狀態是否存在和是否實施《中立法》。

  在新《中立法》下,美國戰略物資仍源源不斷地運往意大利。1936年5月,阿比西尼亞淪亡後,美國撤銷了“道義禁運”,宣布對意大利的占領不予承認。

  8月6日,西班牙駐美大使向美國國務院提出購買少量機槍彈藥的請求,被美國政府婉言拒絕。8月11日,美國正式宣布對西班牙內戰采取“不幹涉”政策。9月30日,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發表白皮書,呼籲民主國家製止德意的武裝幹涉,援助西班牙共和國。美國政府仍堅持同英法同步行動,奉行“不幹涉”政策。

  1936年11月羅斯福再度當選總統後,便急於要求國會采取行動,對西班牙衝突雙方實行禁運。1937年1月6日,國會幾乎以全票通過了專門對西班牙的聯合決議案,宣布禁止向西班牙交戰雙方供應武器。5月1日,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第三個《中立法》,將禁運軍火擴大到內戰國家,並提出“現款自運”原則。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