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元年。京城。
果然,時隔不久,朝廷發下谘文,恭親王以“穆宗賓崩之際疑私自撤換禦前侍衛,密令豐台大營靜候”為由,被罷免,卻用一個“疑”字免了恭親王的死罪。朝廷對至親王室總是留有後路,況且恭親王時為軍機大臣領班調換侍衛,密令豐台大營,是份內的事,沒有趁亂起事,也治不了謀反的大罪。
恭親王奕隻有自認倒黴,認了天命,回府頤養天年了。
但恭親王心總不死,他一個人對幾天來的大起大落作了無數次的回顧,認為同治把他哄了。雖然立醇親王之子為新主的遺詔,不是出於同治之口,是慈禧一手策劃的,但同治並沒有要傳皇位於他的遺詔,同治此舉,隻考慮他感恩,保護皇後和遺腹子而已。
“同治和慈禧一樣惡毒,在利用本王的做法上,如出一轍,這一對母子沒一個好東西。”恭親王感歎著。當年被慈禧利用,廢了八大顧命大臣,他以為功高,為慈禧出力理朝政,慈禧卻指使蔡祺彈劾他,以“循情貪墨,驕盈攬權,多招物儀,妄自尊大,諸多狂傲,倚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為名,罷免了他,可見慈禧用心之毒。
“不,絕不能咽下這口氣!三番四次受其捉弄,此仇不報,難為人!”
恭樣王想串通親貴,但打發串通的人回來說,這些滑頭一個比一個躲得遠。恭親王罵了一聲“小人”,便想著親自去找一個人,這個人對宮中事務,還能左右一二。
這個人便是王慶祺。
王慶祺於同治十二年正月初,監工圓明園大修時,被同治視察時發現起用。但王慶祺素有貪贓劣跡,許多大臣彈劾,恭親王出麵,力保了王慶祺,他認為王慶祺有理財之長,人極有智慧,所以王慶祺才得以保留弘德殿行走之職,過後對恭親王感恩戴德。
恭親王親臨王慶祺府上,王慶祺卻哭喪著臉說,他正被監察禦史陳彝參劾,已自身難保了。
恭親王大驚:“參你何事?”
“還是舊事重提,同治九年發父喪,去年到河南主考的事,因這些事發後,有王爺你保著卑職,卑職才沒被罷免。現在王爺落難,卑職自然難保,日後卑職再難給王爺出力了。”
“何以這般自悲?是丈夫就要站起來抗之才對。”
“王爺,卑職不像您,王爺是世襲王爵,官職罷免,王位猶在,王威猶存。卑職就完了,鳥蛋怎敢碰頑石?”
恭親王一聽,心涼了半截。自被罷免後,所有與自己有牽連的官宦全被消職了,他用什麽複仇呢?
恭親王沮喪地回到王府,想到自己罷免後,東宮太後慈安對他的談話,他的心涼透了。
慈安太後對他說,朝廷複雜,時局動蕩,為了大清社稷,祖宗江山,皇室一定要以大局為重,個人恩怨何足掛齒?身為王爺,為一己職務,千萬不能感情用事!切切。
恭親王麵對慈安太後,能同室操戈,給天下留下罵名麽?
但恭親王實難咽下這口惡氣,卻又無從出氣,就整日憋在府內,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