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0章 學習曆史的重要意義

  偃師市的領導高瞻遠矚,委托偃師古都學會編撰本市的曆史,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自古以來,有所作為的政治家,都非常注意從曆史上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便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也促使國家富強。漢、唐素稱盛世,其所以堪稱盛世,是與其創建者重視曆史的經驗和教訓密切相關的。劉邦即位以後,聽了陸賈總結的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天下的經驗,認為非常重要,立即就使陸賈為他編撰秦亡漢興的曆史。被劉邦大加稱讚的《新語》,就是這種政治需要的產物。貞觀年間修撰的《晉書》,雖係房玄齡、褚遂良等人具體所為,但又題“禦撰”者,就是因為唐太宗親自為《晉書》的四篇紀、傳寫了史論。唐太宗為《晉書》寫史論的目的,就因西晉是個統一而短暫的王朝,頗值得總結其很快興亡的經驗和教訓,作為借鑒。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我們共產黨人重視曆史,特別是重視中國共產黨本身的發展史。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誕生以來,不斷發展壯大,相繼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直到今天,我們國家能夠在世界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都是我們黨在前進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作為借鑒、促使國家繁榮富強的結果。

  當前,全國人民正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勇前進的時候,是否還需要學習曆史、編撰曆史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曆史是一麵鏡子,學習曆史可以更好地認識現實,進而更為有效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鬥。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曆史非常悠久。今天的中國由古代的中國發展而來,人們的今天和昨天與前天是不可分割的,關係非常密切。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根據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決定今後的行動。這種以古為鑒的思想,早已產生。《詩經》有雲:“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意思就是夏桀的亡國是殷紂王的一麵鏡子。但明確把曆史當作鏡子的是唐太宗,他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古”就是曆史。既然把曆史當作鏡子就可以懂得政治上的興衰。無疑,這是說認識曆史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前提。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非常注意閱讀史書。他說:“朕每觀前代史書,彰善癉惡,足為將來規誡。”更說明他學習曆史是為了現實的需要。“貞觀之治”的形成,與唐太宗重視曆史的作用密切相關。

  《孔子家語》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這種重視民的作用的名言,常為後來的政治家所引用。唐太宗、魏徵君臣常用這話來規誡自己,故而形成貞觀盛世。長期以來,凡實行輕徭薄賦,也就是減輕人民負擔的時候,國家就會富強,社會就會安定。現在,我們黨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人民滿意不滿意來衡量我們的幹部作風,正是繼承發揚古代重視人民作用的優良傳統。曆史事實證明,得民心者興,失民心者亡。這是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的曆史規律。麵對這個規律,誰要自作聰明,迷信自己的能力或權威,隨心所欲,必然成為曆史車輪下的可憐蟲。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認清曆史發展的趨勢,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曆史前進的要求,必然加快祖國日益興旺發達的進程。總之,曆史和現實是不可分割的,現實是曆史的繼續和發展。學習曆史是為了現實的需要,現實的需要又迫使我們必須學習曆史。不懂得曆史的人是容易迷失方向的。

  二、中國曆史悠久,中華民族對人類的曆史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學習曆史,可以使人們熱愛自己的祖國,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中華民族的曆史,在整個人類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甲骨文算起,中國的文字已經有3000多年的曆史了。在這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中,不管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中國人的貢獻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早在戰國時,勞動人民就知道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北宋時又發展成指南針。指南針在航海事業中發揮了作用,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又發展成為羅盤針。羅盤針的應用,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在世界曆史上很有影響的絲綢之路,其所以能在世界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是古代中國絲綢大量西運的結果。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的國家,也是最早生產絲織品的國家。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考察隊,有19個國家的40多位學者參加。這是國際上有關學者研究絲綢之路的一個方麵。國際友人重視中國人民的曆史貢獻,正說明中國人發明的絲綢在世界曆史上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紙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科學文化事業的一大貢獻。最早,中國人把文字刻在龜甲或牛的肩胛骨上,後又寫在竹簡上,極不方便。在絲織品上寫字雖然較好,但絲織品昂貴,也不利於文化的發展。歐洲人把字寫在羊皮上,也很笨重。漢代有了紙以後,大大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唐代中國的造紙術傳人阿拉伯,後又傳入歐洲。紙的發明與推廣,有力地推動了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在隋唐時期,中國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其他各國,特別是東方諸國有很大影響。日本學者木宮泰彥先生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說:“日本人把唐代的中國視為東方文化大本營”,“對中國文化無限向往”,希望“過像漢人那樣燦爛的文化生活”。因為“日本古代人民生活,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麵,都因中國文化的輸入而豐富起來”。由於日本的先進人士“熱切希望前往當時堪稱東方文化淵源的中國,直接吸收優秀的文化”,於是,在日本就有遣隋使和遣唐使的不斷派遣。日本文字就是在唐朝留學的吉備真備和空海根據漢字創造的。

  唐末出現的火藥,在戰爭中發揮了愈來愈大的作用。唐初出現雕版印刷術,到宋代又發展成為活字印刷。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大大推動了文化事業的前進。

  中華民族對人類曆史的偉大貢獻,使許多外國人都向往中國,古代如此,今天依然如此。現在很多外國人來中國觀光旅遊,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第一站首選古都西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古代文明吸引著他們。別人尊重我們的國家,我們更應當熱愛自己的國家。

  近代的中國,遠遠落後了,成為一個被侵略被壓迫的國家。我們是否還應當熱愛自己的國家呢?回答也是肯定的。

  近代中國的貧困與落後,是反動統治者腐敗無能、愚昧無知、剛愎自用所造成的。他們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地剝削和壓迫,致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但是,廣大人民既反對外來的侵略,又反抗內部的黑暗統治,經過前赴後繼、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擺脫了亡國滅族的危險。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由勝利走向勝利,使國家獲得新生,使世界各國不能不對中國刮目相待。這段曆史,充分說明中國人民不僅刻苦耐勞,富有創造精神,而且還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有很多落後國家淪為殖民地,中國免遭此難,正是這種原因。前人拋頭顱,灑熱血,保衛了的國家,後人不是更應當熱愛她嗎?

  各國曆史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先進的國家可以變為落後,落後的國家又可以變為先進。這種曆史的辯證法告訴我們,現在的中國逐步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是完全可能的。具有這樣的世界觀、曆史觀,既可以堅定我們乘勝前進的信心,也可以促使我們為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而努力奮鬥。

  三、人類曆史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學習曆史,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人們的各種知識,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即自然科學的知識和社會科學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所以,各種知識都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過程,都是人類曆史的內容。正因為這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曆史可以從兩方麵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麵是密切相聯的;隻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製約。”現在的科學分類愈來愈細,但不管哪一門科學,都是隨著人類曆史的發展產生和發展的,這就決定所有的科學都和曆史有關。就建築學說,曆史文化名城多有仿古建築。這些建築物,外形似古,內部結構實際上卻反映了現代化的建築技術。這正是現代建築學和曆史知識相結合的產物。就天文學說,古代的曆法以及有關日蝕月蝕的記載,和當代的天文科學也密切相關。就醫學說,很多種疾病采用中西醫相結合的辦法治療效果很好,也是在曆史知識的作用下,繼承和發展古代醫學的結果。現代的化學與古代的煉丹術也有繼承關係。

  至於社會方麵的知識與曆史的關係更為直接。現代的軍事家都很重視古代軍事理論的研究,甚至有些外國軍事家也視我國古代的軍事理論為至寶,正說明軍事學的發展是人類曆史的重要內容。文學愛好者,隻有掌握了豐富的曆史知識,才能深刻地理解《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曆史小說的內容。哲學工作者,隻有熟悉哲學史,才能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發展。新聞工作者,如果有豐富的曆史知識,必然可以撰寫更為生動活潑的文章。

  總之,學習曆史有助於人們掌握各種科學知識,特別是有利於學習各種社會科學方麵的知識。因為現在曆史科學的主要內容,是著重於研究社會發展的規律,主要學習社會科學方麵的知識。所以,曆史與社會科學的關係更為密切。很多古代文獻,與各種學科都有聯係。例如,研究古代的文學、哲學、史學,都離不開《五經》;《史記》、《漢書》、《通鑒》,既可為古代文學的教材,也是史學名著;雲夢簡中的《秦律》、《唐律疏議》,既為法律學家所重視,也是重要的史籍;《孫子兵法》、《衛公李靖兵法》,是軍事家、史學工作者共同需要研讀的文獻。這些都充分說明,曆史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都有密切關係。可以這樣說,曆史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離開曆史學的任何一門社會科學都會變成空中樓閣。正因為如此,學習曆史必然可以全麵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沒有曆史知識的人,文化生活也必然非常單調。因為大量的戲劇、小說、電影、電視等文化內容都與曆史知識有關。

  四、偃師的曆史是中華民族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偃師的曆史,既可以更具體地理解中華民族的起源與發展,也可以明確偃師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從而使人們更加熱愛偃師,為偃師光明的未來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偃師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地理條件非常優越,適合於人們生產和生活。所以,夏、商、周都曾在這裏建都。後來,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又相繼建都於此。由此看來,古代的偃師,不僅是生產發達地區,也曾是七個朝代的政治中心。任何時候,人們都是向往政治中心的,正像現在人們向往北京一樣。唐玄宗時,人們都希望到京城長安做官,揚州采訪使班景倩被調任中央大理寺少卿。班景倩從揚州到長安赴任,途經大梁(今河南開封),汴州刺史兼河南采訪使倪若水在西郊為他餞行。宴會結束後,班景倩登舟西去,倪若水極其羨慕地說:“班公是行,何異登仙乎!”並且還表示,即使去做班景倩的隨員,也甘心情願。其實,論級別汴州刺史的品級還高於大理寺少卿。但大理寺少卿是京官,所以令人仰慕。以此類推,七代古都的偃師,也曾是令人向往之地。他人向往的地方,偃師人為什麽不應該熱愛她呢!

  隨著曆史的發展,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原來較落後的地區,當人們對其有所認識而且能夠利用其自然條件時,很快又變為先進地區了。成書於戰國中期的《禹貢》,把全國分為九州。其中雍州(今陝西中部一帶)土質最好,屬於上上等,揚州(今長江下遊)土質最差,屬於下下等。這種古老的認識,隨著曆史的前進逐步改變了。南北朝時,長江下遊很快發展起來,唐代就是先進地區了。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西安、洛陽、偃師,從唐代以後就失去了建都的條件。建都的條件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而且每個國家隻能有一個首都,沒有必要大家都去爭取。但是,經濟、文化的發達地區卻是多元的。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愈多,國家必然愈加富強。

  偃師的地理環境很好,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很適於發展工農業生產,加之有著悠久的曆史文化氛圍,直接有助於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這對偃師經濟、文化的發展都十分有利。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0年來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偃師的經濟、文化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由縣改市,說明偃師的經濟、文化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了更好的前進,市領導采取各種措施,極力促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全麵發展。編撰《古都偃師史話》就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內容,一個偃師籍的史學工作者為此而感到歡欣鼓舞。為了執行領導的決策,為了與參加編撰的同行們加深鄉情友誼,特寫這篇短文,以表懷念故鄉之意。

  (原載《古都偃師史話》,三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