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春天,我與王雙懷等同誌共同考察過關中唐陵。自此以後,雙懷同誌就陸陸續續不斷地收集有關唐陵的資料,現在終於寫成了一本《唐代帝陵研究》的專著。作為誌同道合者,我不能不向雙懷同誌表示祝賀。
研究唐代帝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一,有助於唐史的綜合研究。很久以來,研究唐史者主要依據文獻資料。從八十年代開始,不少學者從事敦煌吐魯番文書的研究,擴大了唐史資料的範圍,固然可喜,但對實物資料的利用,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建國以來,國家對文物古跡重視,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管理文物古跡的機構。特別是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勞動,不斷有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為曆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這就是說,史學工作者應該把文物古跡也當作資料的來源。
唐代帝陵保存有許多重要的文物。例如,昭陵六駿,它集雕刻、書法、繪畫於一體,體現了唐代藝術的綜合水平,堪稱稀世瑰寶。在已經發掘的一些陪葬墓中,更有大量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內容。其中有文物、壁畫、墓誌等等。像獻陵的陪葬者李鳳墓、李壽墓,昭陵的陪葬者唐儉墓、李墓、尉遲敬德墓、張士貴墓、安元壽墓,乾陵的陪葬者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薛元超墓等等,無不發現許多很有研究價值的內容。僅就墓誌來說,李壽、唐儉、張士貴、尉遲敬德、李、安元壽等人的墓誌,都有兩《唐書》所不曾涉及的內容,或者是與兩《唐書》本傳有相當差異的記載。安元壽在兩《唐書》中沒有其傳,但卻是唐初一個有相當作用的人物。了解此人,墓誌更為重要。這些內容,都需要在和文獻資料對照中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的結果,必然豐富唐史的內容。這是史學和考古學相結合的必由之路。
其二,有利於當代經濟的發展。當代經濟的發展不像古代那樣,隻是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而是多方麵的。旅遊事業也是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旅遊事業不是孤立的,它涉及交通、餐飲、賓館、旅遊商品等等。這些行業,又影響到建材、建築、汽車、食品、工藝品、商業等各個領域。不言而喻,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從多方麵刺激經濟增長。西安是全國的旅遊熱點城市之一。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陝西的文物古跡最多。過去,陝西被視為文物大省。1996年5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對全國各省文物進行鑒定,陝西文物數量多,品位高,一些珍貴文物中,有大量的唐代文物,不少與唐陵有關。如果進一步研究唐陵,擴大、深化唐陵的社會作用,必然吸引更多的遊人。由此看來,研究唐陵是發揮陝西文物在經濟建設中作用的有效手段。
其三,可為發展當代文化藝術提供借鑒。當代的文化藝術遠比唐代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但是,我們不能割斷曆史,今天的文化藝術是古代文化藝術的繼續和發展,今人的發明與創造,必然借鑒於古人的已有成就。當代電影、電視、戲劇等曆史劇本的創作與演出,像陝西曆史博物館那樣被人讚頌的仿古建築,1998年6月,歡迎美國克林頓總統訪問西安時在南城門外舉行的仿唐式迎賓禮等等,都不是憑空想像而來,而是今人在借鑒古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結果。唐陵的建築風格、壁畫的豐富內容、文物的多姿多彩等等,都為今人在文化藝術方麵的不斷進取提供了借鑒。毋庸置疑,研究唐陵和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王雙懷同誌是一個非常勤奮而頗有作為的史學工作者。他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克服各種困難從曆史學、地理學、考古學、社會學等不同的角度出發,對唐代帝陵進行了比較全麵的探討,著重論述了唐代帝陵的地理分布、建築類型、石刻特征,還論述了唐代帝陵的盛衰變化及其原因,並對唐代帝陵的一些疑難問題進行了分析。我相信,這樣一本既有曆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的專著,是會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的。
(《唐代帝陵研究》,2000年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