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個漁村女教師――介紹日本小說《二十四顆眼珠》

  《二十四顆眼珠》是日本進步女作家壺井榮寫的一本反戰的小說。她通過一個很普通很年輕的漁村女教師――大石久子二十年中的經曆,反映出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政策,給日本人民帶來了多大的災害。這本小說的好處是作者抓住了人人熟悉的日常生活,極其動人地、細膩地描寫出在一個小小的漁村裏,小學一年級十二個男女學生,在日本統治階級發動戰爭期間的悲慘遭遇。使我們觸目驚心地看到了在日本國土上,卷在侵略戰爭的濁流裏,流離痛苦的廣大人民;使我們對於戰後還在過著不獨立,不自由,不民主生活的日本人民,起了無限的同情與關懷。

  我自己小的時候,曾看過幾部日本的鼓吹侵略戰爭的小說,裏麵讚揚“武士道”,歌頌“大和魂”,裏麵的日本軍人個個“忠君愛國”,個個“視死如歸”。正在受著日本軍國主義者欺淩壓迫的中國青年,在憂憤填胸之中,受了這些小說的蒙蔽,很容易認為日本兵士,個個都是死心塌地地替他們的統治階級當炮灰,甘心情願地作帝國侵略的工具。我們不了解他們的心理實況,因此我們任何時候,看見了紅帽箍的日本兵士,永遠起一種極強烈的反感。當我戰後到了日本,接觸了一般的日本人民,看到了他們痛苦的生活,和他們素樸善良的本質,看到了他們不但和我們一樣受到了他們統治階級的壓迫,而且更痛苦地受到了他們的欺騙。我痛恨那些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壓迫欺騙人民的鼓吹戰爭的文學!而《二十四顆眼珠》,卻是叫出日本人民內心的痛苦,揭露日本統治階級的罪惡的一本小說。它把日本人民在戰爭前後所受的欺騙和痛苦,以及日本青年如何萬般無奈地走上戰場,日本少年“為著能盡量地吃赤豆糕,所以就去當航空兵”,嘴上唱著:“……穿上七顆扣的軍裝,落櫻般視死如歸……”等等事實,赤裸裸地告訴我們:“落櫻般視死如歸”原來是在這種情形之下唱出來的!這裏麵有多少母親和教師們的眼淚嗬!

  熱愛生活,熱愛兒童的大石久子,在她年輕的時候,穿著改製的西裝,騎著如飛的自行車,每天來回走三十二裏,到一個小小的岬角村去上課。她熱愛她的一年級班上的十二個男女學生;她尊敬地稱他們為“君”,她親熱地喚著他們的外號,她熟悉他們的家庭狀況,天真樸素的漁村孩子,更是無微不至地敬愛著她。當她傷腳休息的時候,這十二個小孩子,瞞著家人,忍著饑餓與勞累,走到他們從未去過的十六裏外的“一棵鬆”去探望她。他們在一起照了一張相片。這些孩子的同時出走,引起了父母們的擔心,但當他們安全地回來,父母們不但沒有責備他們,而且哈哈大笑,“對大石老師的敬愛更加提高了。”

  但是,好景不常,這時日本統治階級的侵略的魔爪,已從密雲中伸了出來。“山雨欲來風滿樓”,當大石老師在“本校”又作她的學生們五年級時代的級任的時候,情形是每況愈下了!統治階級在加緊地征兵,和迫害進步分子,人民生活也更加窮苦了。女生中的鬆江,迫著“梳著日本式的發髻,穿了和服”在一個飯館裏當了女侍,另一個女生琴江,去當了保姆,“不久得了肺病;骨瘦如柴地一個人躺在堆東西的小屋裏”,以後就死去了。又一個女生“富士子被她父母賣給別人了,就像家具和衣服一樣……”男孩子們都要被征去當兵了。大石久子痛苦地決定辭職,她告訴母親說:“辭了開點心鋪也比這好,每天每天地都是忠君愛國,真膩死人了。”同時,教務主任也警告她:“大家都在說大石老師是共產黨呢,要是不小心……”大石老師離開了,沒有人“特別的挽留”,“可能是由於學生們太喜歡她”!

  她作為一個船員妻子的八年中,“中日戰爭爆發了,日德意三國締結了防共協定,以國民精神總動員的名義而實施的運動,使日本人民感到連在說夢話的時候,也不敢談論國事了。”但是當她看見自己的五個男學生去參加征兵檢查的時候,她想:“假使說在前麵等待著這可愛的背影的,依然還是戰爭的話,那麽人又為什麽要生育和愛撫兒女呢?人們為什麽不悲憫那些被炮火奪去的生命呢?為什麽不去製止這種情形呢?”她終於在送別這些暗懷著悲哀的青年人的時候,低聲說出:“可別光榮犧牲,千萬要活著回來。”但是最後這五個人之中,隻有兩個回來,其中還有一個瞎子!

  十八年以後,“雖然過著非人的生活,也要活下去”的大石老師,又回到岬角村來教學了。離職十三年中間的痛苦生活:累死了老病的母親,犧牲了帶病上船服役的丈夫,病死了因著饑餓而吃青柿子,得了急性腸炎的女兒――八津。母親死了,請不到念經的和尚;丈夫死了,隻得到一塊“戰死”的木牌;女兒死了,卻連棺材也得用舊木櫃來改做,祭品隻是家種的南瓜……這一切,使得大石老師“顯得蒼老,連白頭發也有了……要是腰再一彎,就完全是老太太了。”

  “身體這樣衰弱,而又這樣勞累的她,這次得以再去教書”,還是全仗她的一個女學生早苗的暗中盡力幫忙,大石老師“困窘到連一件能穿來上課的衣服都沒有”,也勉強地由她的大兒子大吉,劃船送她每天去到岬角村去當一個“助教”。

  當她重見這荒涼的漁村,穿著破爛衣服的孩子,古老的校舍的時候,她的眼淚就流個不停了。她對她的一個女學生美佐子說:“沒有來這裏以前,覺得自己還和從前那樣有精神,可是來了一看,總使我掉眼淚,掉眼淚,盡想著一些叫人掉眼淚的事……”從一個活潑快樂,西裝騎車,風一般地掠過,被人稱作“摩登女郎”的女教師,十八年後卻頹唐衰老,淚不停揮,得了個“哭鬼老師”的綽號,這種改變,在日本恐怕不止大石久子一個人吧!

  小說的末段,作者安排了兩個悲慘動人的場麵:大石老師同她的女學生美佐子,去上另一個女學生琴江的墳,她看到軍人公墓,公墓依著甲午、日俄、中日戰爭的次序,前麵立著許多石碑,有的已經朽爛了,有的已經倒了下來。在這中間,仁太,竹一,和正等幾個學生的還是新近樹立的。混亂的社會情況也表現在這裏,這些被奪去的無辜的年輕生命的墓前,人們甚至連鮮花也忘了……立著木牌的是新的軍人墓……現在人們在生活中,連做一塊石碑送到這裏來聊以自慰的力量也沒有了。這不過是日本國土的一小角,一個小小的岬角村,但已使人毛骨森然地看到幾十年來為日本統治階級充當炮灰的許許多多“無辜的年輕生命”的收場,而到了最後,這些新的“無辜的年輕生命”的父母,是被壓榨得連給兒子墓上立石碑的力量都沒有了。我們看到這裏,能夠不悲憤地對日本人民獻上萬分的同情麽?

  最後,死生流轉之餘,五個女生,兩個男生在海邊的水月樓,給大石老師開了個歡迎會。學生們雖然還是強作歡笑,說“都像從前當一年級生時那樣”。但是大石老師在一陣笑聲中,卻總是含著淚。當這些學生傳觀著他們當年在“一棵鬆”照的相片的時候,傳到瞎眼的磯吉手裏,他笑著說:“眼珠沒有了……可是這種照片我倒看得見……。”他用食指指著相片上一個個並排站著的同學,但是他指偏了,大石老師用清脆的聲音說,“對,對!是這樣,一點也不錯。”而她的臉上卻流著一行行的眼淚。大家都鴉雀無聲。這時,帶醉的兩個女生,唱著唱著歌,忽然接著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故事就在這裏結束了。

  這是一本平談,親切,滲透人心的小說,得到了日本人民,尤其是母親和教師的共鳴。它之所以能盛銷一時而且被攝成電影,是有很好的理由的。如今在日本各地風起雲湧的“母親與教師協會”,在反對戰爭,保衛和平上,作出了許多貢獻,如讚助禁止原子彈氫彈,反對擴大美國軍事基地等等,我認為這本書在促進這個運動上,是起了它的作用的。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三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