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詩人與政治

  中國三千年的文學史上記載著為數眾多的詩人,今天,我想從中選出代表著不同時代的五位詩人介紹給大家。

  說到詩人,人們總以為他們是什麽特殊的人。然而,所謂詩人並非特殊的人,你們大家都可能成為詩人。按西方人的解釋,詩人必須是天才,而我們中國人是不喜歡“天才”這個神秘措辭的。在中國,常用“聰明”來代替“天才”這個詞。所謂“聰”是指耳朵靈,“明”是指眼睛好。詩人與他人相比,耳朵更靈一些――人所未聞的他能聽到;眼睛更好一些――人所未見的他能看見。在座的諸位都是耳聰目明的,若是經過訓練,是一定能成為詩人的。

  要想成為詩人應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是神經敏銳,能清晰地發現事物和明辨道理;其二是觀察深刻,能感受到普通人不能感受的事物;其三,應具備精細描繪感受到的事物的能力。有了這三個條件,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也能寫出詩來的。

  我認為從前我們東方人對詩人抱有錯誤的理解,以為詩人是超越政治的。然而,事實上政治卻支配著詩人的整個環境,不僅我們的生活要涉及政治,而且詩人的作品也不可能超出政治的範圍。因此,今天特以“詩人與政治”這一題目為中心給大家談一談,或者說談談政治給詩人以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

  首先談談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公元前三四○――二七八年),是中國最早的詩人之一。現在,中國有“詩人之日”這種說法,這是指舊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也就是屈原去世的日子。屈原的詩非常之多,而且很長,又難於理解,這裏就不引用了。想了解屈原作品的朋友們可選讀《離騷》、《九歌》、《天問》等代表作。

  屈原是現在的湖南省的人。湖南省在中國的中部(毛澤東也是湖南人),那裏的人們充滿了熱情。還是在屈原年輕有為之時,他就強烈反對楚懷王對秦國妥協,但未能如願。結果,楚國最終被秦國所吞並。而後,襄王也不起用屈原,他滿腔悲憤,含恨投身汨羅江自溺了。從此可以看出,詩人屈原是由於不滿當時的政治黑暗而以身殉國的。

  下麵介紹陶淵明。陶淵明是晉朝人(三六五――四二七年),名潛。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稱他是田園詩人,而且嗜好飲灑,他的確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座的朋友中許多人都飲過灑,但灑並不是什麽佳品。既然是不可口,為何又非飲不可呢?這是因為酒能麻痹人的神經。在中國有醇酒婦人這樣的說法,這指的是喪失了意誌的軍人、政治家們想借酗酒來忘卻痛苦的現實、忘掉自身的存在,想變成與社會無關的孩子。好,下麵就介紹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回到田園):

  少無適俗韻

  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

  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

  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

  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

  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

  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

  虛實有餘閑

  久在樊籠裏

  複得返自然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少年時期自己性格強烈,雖無才華但也不落世俗,後來不留神落入了塵網,忽地就過了三十年。像羈旅的飛鳥思念森林、池中的遊魚戀慕潭淵一樣,使他懷戀起田園的生活,詩中以清麗的筆觸讚頌了田園的靜謐氣氛。最後,以“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結尾,這是詩人擺脫了官吏生活,重返自然後發出的感慨。陶淵明雖從自然界得到了恬靜,但政治上卻不得安寧,於是隻好棄官歸田,想以飲酒來忘卻人世間的事情。從詩中可以看出陶淵明當初受政治的羈絆,爾後才從中解脫出來得以自由。下麵是《飲酒》:

  故人賞我趣

  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鬆下

  數斟已複醉

  父老雜亂言

  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

  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

  他對政治感到失望,隻想讓酒來麻痹自己,這是作者逃避政治的寫照。

  責 子

  白法被兩鬢

  肌膚不複實

  雖有五男兒

  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

  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誌學

  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

  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

  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

  且進杯中物

  詩中的意思是說自己雖有五個孩子,卻無一聰明,非常遺憾。若這就是天命的話,與其說以飲酒來忘卻痛苦倒不如忘掉自身的存在。屈原不甘忍受政治的磨難而投江自溺,陶淵明也不忍政治的羈絆而逃避了之。

  接下來再講講杜甫。杜甫是唐朝人,出生在現在的湖北一帶。那時,湖北是文化中心,撰文作詩在湖北尤為盛行。那也是政治上非常困難的時代,北麵遭受著夷狄的進攻,國家極為混亂。杜甫後來喬遷到了四川的成都,說起來四川隻比整個日本小一點。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在遭受別國進攻時暫且轉移到國內其它地方照樣能生存。最近的戰爭期間,我也去過成都。若是現在去成都,也能看到杜甫的草堂、杜甫的像和墓碑等文物。

  杜甫為人敦厚,愛家、愛兄弟也很愛國,即使在國亂之時也沒有立刻出走。今天,我給大家選的詩未必就是杜甫最傑出的作品,僅僅是反映杜甫對政治有何感受的詩篇。

  春 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我想,像這樣的詩非詩人是寫不出來的。看見的花也好,鳥也罷,都反映了詩人自己的心情。唐朝時,男人頭上有一個結發用的簪,這最後兩行就是說自己不但在國亂之中白了頭發,而且就連那白發也日益短少,不久連發簪也插不上了。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麵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想建立一個大家庭,收容廣大貧窮學者的願望。這也是中國人民今天的共同願望,而這樣的境界杜甫早在八世紀時就夢寐以求了。

  兵 車 行

  車轔轔

  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

  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

  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

  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

  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

  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

  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

  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

  天陰雨濕聲啾啾

  這首詩斥責了從前漢武帝侵略別國,盡管中國的邊境血流成了河,而他的野心卻無止境,還控訴了戰爭的悲慘。

  蠶 穀 行

  天下郡國向萬城

  無有一城無甲兵

  焉得鑄甲作農器

  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盡耕蠶亦成

  不勞烈士淚滂沱

  男穀女絲行複歌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希望把戰爭中使用的兵器作為農具,男人耕種,女人養蠶這樣一種和平時代的出現。

  下麵是《前出塞》,這首詩共有九首,今天僅選其中一首向大家介紹。所謂“出塞”是指送軍隊出發上前線的意思。

  前 出 塞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

  列國自有疆

  苟能製侵陵

  豈在多殺傷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殺人應該有個限度,各國都有自己的國境,敵人超越了它就必須抵抗,但又何必亂殺一氣呢?詩中描述了中國人民在戰爭中的心境。

  現在介紹女詩人李清照。李清照是宋朝人(一○八一――一一四一年)。中國曆史上還有其他一些女詩人,但李清照是特別傑出的一位,即使同時代的男詩人也很尊敬她。那時,中國詩的形式漸漸發生著變化,從前的詩僅供閱讀,而李清照的作品卻能按一定的調子來唱,這樣,便稱之為詞。李清照是如今山東省人(孔子也出生在山東),她出身在一個極有教養的很和美的家庭,父母都是文人。她的婚姻生活也是幸福的,丈夫是考古學者趙明誠。二人結婚時很貧窮,沒有多餘的錢購買字畫。那時,她丈夫還在學校,每月一日和十五日隻回家兩次。李清照靠從別人家借書來同丈夫一起閱讀,碰上饒有風趣、令人愛不釋手的書便徹夜不眠地把它讀完。後來,趙明誠及第(按現在日本的說法就是成了職員),有了財產並收集了許多古董書畫。以後由於金國進攻,國家非常動亂,都府南移到了杭州,李清照和人們一起也攜帶一些字畫南下避難,許多財產隻好留在家中。由於旅途坎坷,行李逐漸減少,丈夫也在途中離開了人世。由於李清照連孩子也沒有,年邁時隻好在漸江的金華同弟弟一起生活。

  現在,我所知道的李清照的詞有五十餘首,此外,還保存著許多她對詞的評論。下麵的詞,是按中國的口語體寫的,頗具特色,非常有名。

  聲 聲 慢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而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下麵的詞構出了年邁到金華落戶後,在正月十五的佳節作者撫今追昔的意境。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繁華的城鎮,正月十五的燈節特別講究,有很隆重的慶祝儀式,各家庭也很珍視這一傳統節日。

  永 遇 樂

  落日熔金

  暮雲合璧

  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

  吹梅笛怨

  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

  融和天氣

  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

  謝他詩朋酒侶

  中州盛日

  閨門多暇

  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

  撚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

  風鬟霧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詩中的意思是說如今自己是這樣的衰老,銀發被風吹亂,十五的佳節與其外出,倒不如在家中的簾下聽人們笑語。這是作者落戶安居以後作的詞。李清照也是由於政治動蕩,一直過著含辛茹苦生活的詩人之一。

  最後想給大家介紹的是聞一多先生。聞一多先生是湖北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四六年遭受暗殺。他的詩全采用中國的口語體寫成,既有音節,又吸收一些西方韻律。聞先生早年在清華學校學習,這學校是用明治三十三年華北事變的賠款由美國人興辦的,相當於一所高等中學,從那裏畢業的學生可以去美國升學,因而也就是留美預備學校。聞先生同我丈夫是同學,一九二一年去美國,他在美國期間特別注意外國人怎樣看待中國這一問題。大家都看到了,在東京,有很多中國菜館,但也許還未曾見過中國的洗衣店。由於中國人在國外工作政府全無補助,所以都必須自理生活。這樣,在海外的中國人大都開個菜館或是洗衣店,本錢不大,僅靠自己的手工勞動。在許多外國人眼裏,總以為中國人隻從事這兩種工作。我去美國時,最初聽到的就是“你父親是菜館老板吧”這樣的問話,而聞一多先生首先聽到的問話是“你父親是開洗衣店的吧”。

  洗 衣 歌

  (一件,兩件,三件,)

  洗衣要洗幹淨!

  (四件,五件,六件,)

  熨衣要熨得平!

  我洗得淨悲哀的濕手帕,

  我洗得白罪惡的黑汗衣,

  貪心的油膩和欲火的灰……

  你們家裏一切的髒東西,

  交給我洗,交給我洗。

  銅是那樣臭,血是那樣腥,

  髒了的東西你不能不洗,

  洗過了的東西還是得髒,

  你忍耐的人們理它不理?

  替他們洗!替他們洗!

  你說洗衣的買賣太下賤,

  肯下賤的隻有唐人不成!

  你們的牧師他告訴我說:

  耶穌的爸爸做木匠出身,

  你信不信?你信不信?

  胰子白水耍不出花頭來,

  洗衣裳原比不上造兵艦。

  我也說這有什麽大出息――

  流一身血汗洗別人的汗?

  你們肯幹?你們肯幹?

  年去年來一滴思鄉的淚,

  半夜三更一盞洗衣的燈……

  下賤不下賤你們不要管,

  看哪裏不幹淨哪裏不平,

  問支那人,問支那人。

  我洗得淨悲哀的濕手帕,

  我洗得白罪惡的黑汗衣,

  貪心的油膩和欲火的灰,

  你們家裏一切的髒東西,

  交給我――洗,交給我――洗。

  (一件,兩件,三件,)

  洗衣要洗幹淨!

  (四件,五件,六件,)

  熨衣要熨得平!

  一個觀念

  你雋永的神秘,你美麗的謊,

  你倔強的質問,你一道金光,

  一點兒親密的意義,一股火,

  一縷縹緲的呼聲,你是什麽?

  我不疑,這因緣一點也不假,

  我知道海洋不騙他的浪花。

  既然是節奏,就不該抱怨歌。

  啊,橫暴的威靈,你降伏了我,

  你降伏了我!你絢縵的長虹――

  五千多年的記憶,你不要動,

  如今我隻問怎樣抱得緊你……

  你是那樣的橫蠻,那樣美麗!

  所謂觀念就是英文的Conception,這首詩寓意於怎樣認識中國,觀念中的中國是怎樣的神秘而美麗,對她五千年的燦爛曆史的記憶也是不會在疑惑和煩惱中消失的。還有,在《發現》中:

  發 現

  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

  “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我來了,因為我聽見你叫我;

  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

  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

  我會見的是噩夢,哪裏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麵的風,

  我問,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裏!

  作者發出“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這種對現實的痛吟姿態從詩中清晰可見。

  中國近百年來是曆史上最令人苦惱的時代。百年以前的中國人常誇耀自己的祖國是最強盛的國家,然而,以後人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國家了,五十年前,在懷疑的同時又產生了失望。五千年燦爛曆史之後,中國為何淪落到如此地步。這一切,詩人們作何評價呢?他們認為,那是由於政治上的黑暗,中國執政的人不把國家和人民的煩惱當成自己的煩惱,可以說隻有中國人民在不息地奮鬥。

  一、喚起民眾。

  二、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這是四十年前為中國人民謀求幸福的孫中山先生經過四十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之後,摸索出的中國革命成功之必須條件。其一,是說不喚起民眾,中國就不會強盛;其二,是說中國不能隻著眼於中國人自己,還必須同世界攜手、同以平等對待中國的民族聯合,為了各國的繁榮必須有平等的精神才行。聞一多先生曾指責從前的中國政府對此毫不關心。聞先生曾在北京大學任教授,戰爭爆發後,又成為西南聯合大學的教授。這所大學是由因戰爭而南移到雲南昆明的原清華、南開和北大三所大學合並而成的。那時,由於學校轉移雲南,學生們身背著校圖書館的藏書,教授們也同大家一起徒步跋涉,旅程非常艱難。由於聞先生愛好繪畫,在途中,他又是作畫又是寫詩。據說戰爭勝利前先生還一直留著胡須。這樣,尋覓著希望之路的聞一多先生漸漸看清了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他熱心地向學生們講解政治改革的必要。停戰以後,正是由於這樣的言論而慘遭殺害。聞一多先生在政治麵前與從前的詩人那種絕望或是逃避的態度截然不同,他勇敢地置身於政治的旋渦之中,親身體驗現實的矛盾和人世的哀愁。

  在中國,曾有這樣一首詩:

  琴棋書畫詩酒花

  當時件件不離他

  如今萬事都更變

  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是說從前詩人們醉心於琴棋書畫詩酒花,而現在卻完全變了,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就是說離不開生活問題,經濟問題。由此可見,從前的詩人出世,即脫離俗塵作詩;而今天的詩人入世,即不再以花啊鳥啊作為題材,而是進入這個現實的世界,與人們共同認識世界,共同謀生,所以也就必然為生活而寫詩了。

  (黃躍慶譯)

  (本篇係作者1951年6月12日在日本自由學園的講演,日文最初發表於日本《婦人之友》1951年8月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