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先生將小岵女士所作的《小難民自述》帶來我看,叫我作序,我在俗事匆忙中看了兩遍,覺得很願意寫幾個字。
小岵女士,姓名是吳大年,江蘇嘉定人,今年才十三歲。
她自幼經曆的地方很多,而自“七七”變起,二十六年“八月裏的一天”,又送她從南京經過和州,桐城,武漢各處,終於到了昆明。九個多月的“流浪”,使她用半年的工夫,寫成了這本將近四萬字的《小難民自述》。小小的十三歲年紀,能夠清晰不紊的追寫她的沿途印象和感性,寫至數萬字之多,無論從那方麵看來,都是難能可貴的。
這本書“產生的目的”,小岵女士自己說,是“在使後方的小朋友們知道戰區中同胞的痛苦;同時也更為了紀念我自己,由於大戰的促使,使我走遍了半個中國,遍覽各地風俗。”這兩件她都做到了,她對於所說之“不平的情緒”,寫得很興奮,很深刻,敵機轟炸的慘狀,災區難童的苦況等,都描寫得很動人。至於沿途逃難的經曆,這一段路,正是我所未經過的,對於城市山水公路的描寫,也都使我很感到興趣。這完全天真純潔的幼女心情,一路在依戀舊居,痛恨頑敵的情緒之中,仍然忘不了自然的欣賞,和新生的希望,黑暗在她背後消滅了,她看見“新生和光明展開在我們的前頭”。
我覺得很榮幸,能為這“小作者”的處女作寫序。對於作者,我希望她因著“出版”的鼓勵,能多學外國文字,多看中外名著,多寫(雖然不一定要多發表)。因為從十三歲寫起,至少自己要希望再繼續寫作五十年,這不過是個萌芽,是個啟明星,濃密的樹陰,燦爛的日中,是要在三四十年後的。
二十八年三月十三日於昆明
§§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