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太上皇帝:識時務者為俊傑

  李淵為李氏家族打下江山後,開始露出真麵目:沉迷酒色,安於享樂。李淵雖然改革了府兵製,防止了外賊的篡位奪權,但他雖為開國之君,卻無實際兵權,在處理爭奪皇位的問題時又拖泥帶水,不夠公允,隻得自食其果,無奈之中當了太上皇。

  隨著各地的統一,高祖李淵的思想鬆懈了下來,他開始逐漸沉迷於酒色,安於享樂,對政治事務不再像以前那麽關心了,朝政日趨廢弛,加深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鬥爭,直接導致了皇儲問題的產生。

  李淵共有二十二個兒子,竇皇後生有四子,即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武德元年(618年),根據立長不立幼的傳統,長子李建成被冊立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世民參與了晉陽起事的策劃,起事之後,在討平群雄的戰爭中,他又屢建戰功,但李世民不是嫡長子,按照規定,不能成為皇太子。

  李建成作為儲君的主要職責是幫助高祖李淵處理日常政務,而領軍作戰、平定各地割據勢力的任務基本上都由秦王李世民承擔,這在客觀上為其建立顯赫的戰功創造了條件,形成了“秦王勳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的局麵。李世民能征慣戰,智勇兼備,成為唐軍的重要領導人,他在秦王府中設置官屬,開置文學館,招攬四方文學之士。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謀臣策士,李世民每與學士們談至深夜。此外,李世民南征北討,網羅了不少勇將猛士,如初唐名將李世勳、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等。擁有眾多的謀士與勇將,秦王李世民與他的屬下形成了當時政治上一個強有力的集團,直接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在專製政體之下,政治權力是具有排他性的,太子李建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確保未來皇位的繼承權,必然要起而與秦王李世民抗衡,希望能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李建成具有太子的合法身份,因此得到了一大批皇親國戚的支持。他長期留守關中,在京城長安有著堅實的基礎,連宮廷禁衛軍也在他的控製之下。高祖李淵也處處袒護他,接二連三地委托他以軍國大事,是想在大臣和諸子中樹立他的威望,為將來繼承帝位打下基礎。可李建成在體察民情軍心上總是有負高祖李淵厚望。

  為了讓李建成熟悉軍國大事,李淵每天臨朝,都讓他坐在自己附近,參加各種問題的討論。遇到不太重要的問題,就由李建成全權處理。又命禮部尚書李綱、民部尚書鄭善果為太子太保,幫助李建成出謀劃策,決斷各種問題。二人盡心竭力輔助太子李建成,但李建成卻不習詩文,不理政務,整日無節製地飲酒,和宮人嬉鬧淫亂,把兩個尚書的規勸全當成了耳旁風,無奈之下,二尚書先後托病辭職離去。

  武德後期,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爭愈演愈烈,而李淵卻認為太子、秦王各謀其位,可以相安無事,但事實與他所想像的正好相反。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使高祖李淵的帝王生涯提早結束了。

  這年夏天,突厥進犯唐朝邊境,李建成向李淵推薦齊王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借機把秦王府裏的大將與精兵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後再達到除掉秦王李世民的目的。不料這一密謀被李世民得知。李世民先發製人,向李淵密告太子、齊王淫亂後宮,李淵信以為真,決定詰問二人。次日,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伏兵,當太子、齊王途經玄武門時,將二人殺死。隨後,李世民派心腹尉遲敬德披帶盔甲入宮向高祖李淵報告。此時李淵正和裴寂、蕭瑀坐在小船上,蕩漾在南海池中,他見尉遲敬德全身武裝站立在池邊,十分驚訝。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謀反,秦王已將二人處死,特派臣前來保駕。”高祖李淵聽後嚇得目瞪口呆。蕭瑀趕忙勸李淵把國事托付於秦王李世民,李淵無奈,被迫下詔,寫下“手敕”,命令所有軍隊皆受秦王管製,製止了東宮和齊王府軍隊的騷亂。

  其實,高祖對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鬥爭早有察覺,但始終沒有插手解決,這裏麵不難說有著非常複雜的原因。李淵由關隴軍事貴族起家,具有強烈的宗法觀念。建立李唐王朝之後,他大封宗室,讓兒子、叔侄諸王掌握重權,以維護和鞏固李氏家族的統治地位。李世民軍功卓著,李淵論功行賞,他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秦王集團與太子集團產生矛盾,高祖從封建正統思想出發,首先維護了太子集團的利益。他曾采取一係列措施對秦王的地位和勢力加以控製。諸如在關東未平定的情況下命李世民班師回朝;又在後宮妃嬪的挑唆下訓斥李世民,表示出對他的不滿;曾命李世民的謀士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離開秦王府,把李世民手下的一些武將紛紛調離等。但李淵在限製秦王的同時,又不得不依賴秦王。李世民在鞏固初建的李家政權中,稱得上是一大頂梁柱。加上突厥屢屢進犯邊境,秦王當然要統兵抵擋突厥的侵擾。秦王與太子集團雙方各自有強大的勢力,朝中大臣們也分附一方。高祖李淵自己並沒有直接掌管兵權,所以無論消除哪一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出於種種原因,李淵對兩股勢力的明爭暗鬥缺少明顯的表態,遇事時各打五十大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在偏袒太子李建成的同時,又以不傷害秦王李世民為恰到好處,企圖在維護太子地位的同時抑製秦王的勢力。在這種心理狀態支配下,高祖在對待兒子們的事情上顯得拖延而終釀大禍。可以說,李淵在處理兒子們的關係上拖泥帶水、不夠公允的態度才是導致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當秦王除掉太子、齊王,局勢已明朗之時,他也無力改變秦王李世民的儲君地位了。玄武門喋血之變,並沒有引起朝中大亂,朝廷中大多數官員均表示擁立秦王為太子,這也就維護了李唐皇室的根本利益,所以高祖李淵也就順水推舟,讓出帝位,於武德九年六月一日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此時,全國局勢基本上已被李世民控製,李淵表示願早些退位。八月,李世民正式即皇位。

  從此,61歲的李淵被尊為太上皇,徙居太安宮,過著修身養性的生活。太上皇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為他的父親莊襄王追尊的稱號,所謂太上就是比皇帝還要尊貴的意思。李淵以開國之君做了太上皇,曆史上恐怕僅此一人。李淵也是李唐王朝的第一任太上皇,他與太宗相安無事地度過了9年的太上皇生涯。在他的後世子孫中,還有不少人年紀輕輕即做了太上皇。李淵做太上皇,盡管有不得已的因素,但是他能夠在麵臨突發事變時認清形勢,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避免了在中央中樞政治當中引起更大的政治危機,也不失為一種萬全之策與明智之舉。

  李淵當了太上皇後,自知大權已被李世民掌控,自己心灰意懶,也就不再幹預政事。在太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太宗舉行的一些酒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這裏。太宗經常到九成宮(即隋朝的仁壽宮,位於今陝西麟遊)避暑,李淵也不願意隨行。李世民對李淵的享樂需要盡量滿足,並準備在長安城東北修建大明宮,作為李淵的養老享樂之所。李淵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所以也樂於過太上皇生活。李淵的這種做法,既減少了宮廷鬥爭,又為太宗施展才華創造了環境。

  李淵臨終前,要求後事“務從儉約”。李淵死後,群臣為他上諡號“大武皇帝”,廟號“高祖”。貞觀九年十月,安葬於獻陵(今陝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後祔葬。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封建社會大唐王朝李氏家族中最耀眼、最顯赫的人物,是李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一直被後世稱為“明君”、“英主”。李唐王朝建國之初,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征戰南北,不僅推翻了隋朝的統治,還剿滅了各地藩鎮割據,並打擊了農民起義軍,最終取得了全國的統一。李世民在位時期勤於政務、廣泛納諫,得到了朝臣與百姓的擁戴。他采取了一係列有效的施政綱領,使唐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麵都得到了迅猛發展,出現了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第二章 開盛世天朝——太宗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