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出生在匈牙利的雷定。當時的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奧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兩個名字,分別是匈牙利和德語兩種拚法。李斯特從小隨母親說德語,直到晚年才學會用匈牙利語寫作。
李斯特父親是艾斯塔哈基伯爵的會計師,還是一位業餘的音樂家。從六歲開始,李斯特就跟隨父親學習彈鋼琴,演奏了貝多芬的大量作品,還接觸到了風格獨特的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間音樂。九歲那年,李斯特在歐登堡舉行了第一次獨奏音樂會,深得艾斯塔哈基伯爵的讚賞。伯爵給了他六年的學費,以資鼓勵。父親看到兒子在音樂上的才能,於是賣掉了所有家具,湊足費用,舉家遷往歐洲的音樂中心維也納。
1822年4月,12歲的李斯特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二次音樂會。這一年貝多芬已經53歲,由於雙耳失聰,一直深居簡出,難得在公眾場合露麵。誰也不曾想到,他居然出席了李斯特的音樂會。
那天,李斯特用盡渾身解數,竭盡全力地進行表演,可惜貝多芬什麽也沒聽見。李斯特的演奏剛一結束,貝多芬突然站起身來,走到台上,交給他一個主題,讓他即興演奏。貝多芬從李斯特全神貫注的小臉和鋼琴鍵盤上飛舞的手指,完全感受到了他奏出的音樂,更感受到了他的藝術才華。貝多芬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摟住李斯特,親吻他,並預言:“這孩子將以自己的音樂震驚世界。”這次幸福的會見讓李斯特終生難忘。
從此,他把貝多芬的肖像一直掛在自己的房間裏。
1823年,為送李斯特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就讀,父親帶著全家人移居巴黎。巴黎音樂學院院長凱魯比尼拒收外國學生,李斯特隻好改投作曲家帕耶爾。1827年,父親去世了,16歲的李斯特斷絕了生活來源,隻好靠演奏、教課謀生。
李斯特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凡是來登門求教的,他分文不取,免費授課。當他發現某個學生食宿無著落時就會給予資助,因此培養出了一批很有才華的音樂家。李斯特這樣說過:“即使我自己一生沒有寫出過任何好音樂,但隻要能從別人那裏認識到和欣賞到偉大作品,我也會同樣深深地感到真誠的愉快。”
肖邦初到巴黎時,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已經成名的李斯特對肖邦的才華深為讚賞。可是,怎樣才能夠讓肖邦得到觀眾的認可呢?李斯特處心積慮地想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法。
那時候,在演奏鋼琴曲時,往往要把劇場裏的燈全部熄滅,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這一天,李斯特的鋼琴演奏會開始了,李斯特像往常一樣坐在鋼琴前。
當劇場裏的燈熄滅時,他悄悄地離開了,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不明真相的觀眾被“李斯特”美妙的鋼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畢,掌聲如潮。就在這時,燈光大亮,觀眾吃驚地發現舞台上坐著的不是李斯特,而是一個不出名的年輕人。這件事傳開後,人們既為出現了一位鋼琴演奏家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關心和推薦新秀的做法而深表欽佩。
有一次,李斯特路過德國的一個小鎮,看見一張海報上這樣寫著:“明天,將由天才的青年女鋼琴家安娜舉行一場獨奏音樂會。安娜係世界著名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的得意門生。”他看後覺得很奇怪,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學生。於是,他決定去找安娜,了解一下實情。
見到安娜後,安娜主動向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她淚流滿麵地跪在李斯特麵前訴說道:“我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為了謀生,打了您的招牌,不然的話,人們是不會來聽我的演奏的……”
李斯特聽完她的敘述後,親切地把她扶起來說:“姑娘,好了,不談這些了,請你彈琴給我聽聽吧!”安娜在李斯特的鼓勵下演奏得十分出色。李斯特給她糾正了幾處錯誤,談了一些演奏要領,還親自在鋼琴上為她做示範。
李斯特在離開的時候對安娜說:“親愛的孩子,我已經指點過你了,給你上過課了,你現在名副其實是我的學生了!開音樂會吧!並請在節目單上再加上一句:彈奏最後一首曲子的將不是音樂會的獨奏者,而是獨奏者的老師——李斯特。”
作曲家拉夫早年生活貧困,連乘車的錢都沒有,當他聽說自己的偶像李斯特要在巴塞爾舉辦音樂會時,便冒著大風雨,步行了上百裏路,趕到了巴塞爾。在他到達的時候,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所有的門票都已售完,拉夫萬分沮喪。李斯特的秘書貝洛尼發現了拉夫,就把這件事轉告給李斯特。李斯特得知後,不但破例允許他進入音樂會,還堅持讓他穿著濕衣服,與自己一起坐在舞台上。事後拉夫回憶道:“我坐在那裏,簡直像是一處流淌的泉水。我忘卻了所有的事情,隻是慶幸自己見到、聽到了李斯特。”
盡管自己居無定所,生活來源常常得不到保證,但李斯特從未忘懷自己的祖國和祖國人民。1838年,匈牙利遭受水災,上百萬人背井離鄉,無家可歸。
正在旅行演出途中的李斯特聞訊後,立即趕回維也納,為家鄉同胞舉行了10場義演。李斯特精湛的演奏藝術和拳拳愛國之心,令觀眾大受感動,場內群情鼎沸,以至演出常常無法結束。
藝術家逸聞
在沙皇麵前
有一次,李斯特被沙皇請去演奏。
沙皇漫不經心地躺在沙發上,一邊嬉笑聊天,一邊聽李斯特演奏。李斯特略停片刻,希望以此引起他的注意,可是沙皇渾然不覺,依然我行我素。李斯特皺緊眉頭,突然中止了演奏。沙皇見狀,吃驚地問道:“先生,怎麽不彈了?”
李斯特笑了笑,綿中帶針地說:“陛下說話,不便打擾,理應保持安靜。”
沙皇一時間瞠目結舌,無以為對。
文化小常識
李斯特與交響詩
交響詩是一種單樂章的標題交響音樂,脫胎於19世紀的音樂會序曲,強調詩意和哲理的表現。
交響詩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據奏鳴曲式的原則自由發揮。交響詩的名稱為李斯特所創,他認為“標題能夠賦予器樂以各種各樣性格上的細微色彩,這種種色彩幾乎就和各種不同的詩歌形式所表現的一樣”,因此他把標題交響音樂和詩聯係起來稱為交響詩。李斯特一共創作了13首交響詩,它們以詩歌、戲劇、繪畫以及曆史事跡等為題材,廣泛采用主題變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標題內容的藝術形象。
§§第七章 捷克藝術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