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少有哪一位藝術家的童年能夠像門德爾鬆那樣幸福而愉快。他出生在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裏,祖父是著名的哲學家,被譽為“猶太的蘇格拉底”。他的父親是一位銀行巨頭,德國屈指可數的億萬大亨。他母親是一位優秀的希臘語學者,會講好幾國語言,而且會繪畫,鋼琴彈得好,唱歌也非常出眾。在這樣優裕的環境中長大,難怪有人把門德爾鬆稱為歐洲音樂史上最幸福的天才。
門德爾鬆的家庭在德國知識分子中很有名望,哲學家黑格爾、詩人海涅、作曲家韋柏等人都是他們家的座上客,門德爾鬆從小就和他們很熟悉。
為了把孩子們培養成材,門德爾鬆的父母花費了大量心血。門德爾鬆三歲時,就和七歲的姐姐芬妮一起跟隨母親上音樂課。開始時每次五分鍾,等到孩子們能夠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後,上課的時間逐漸延長。在母親的指導和督促下,她的幾個孩子都在音樂方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門德爾鬆一家還特地遷移到巴黎居住,為的是讓門德爾鬆和姐姐有機會接受傑出的鋼琴教師比戈夫人的指導。在比戈夫人的指點下,門德爾鬆姐弟倆的鋼琴技藝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後,他們全家又回到柏林,父母請來作曲家和鋼琴家伯格給孩子們上鋼琴課,請來作曲家和指揮家采爾特教他們作曲,還請來畫家羅塞爾教他們繪畫,又請來德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著名作家海塞的父親,讓他負責孩子的文化學習。有這麽多名師做指導,再加上門德爾鬆和他姐姐非常勤奮,除了星期天外,每天都是早晨五點鍾起床就開始一天的功課,各門功課都學得非常出色。
12歲那年,門德爾鬆幸運地被他的老師采爾特介紹給了已經73歲的大詩人歌德。年邁的歌德非常喜歡門德爾鬆這個天資聰穎的孩子,喜歡聽他的演奏,看他的即興創作。歌德曾經留小門德爾鬆住在自己的家裏,每天早晨給他一個吻,下午再增加一個,待他十分親切。小門德爾鬆對歌德老人更是尊敬和愛戴,他們成為了一對令人羨慕的忘年交,常常手拉著手去花園散步。在歌德身旁,小門德爾鬆覺得自己長大了;看著孩子,歌德也變成了一個“老小孩”。
歌德不僅喜歡門德爾鬆,還非常關心門德爾鬆的成長,他用自己的名望和威信,為門德爾鬆提供了各種幫助。為了使門德爾鬆的才華為更多人了解,他曾多次特地為門德爾鬆舉辦個人音樂會,每當樂曲結束時,他總是帶頭鼓掌。他為門德爾鬆精心編織的“保護網”,成為門德爾鬆在藝術道路上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證。
在富裕的家庭背景和很多成名前輩的精心嗬護下,門德爾鬆的成功之路可謂一帆風順。九歲時,他就以鋼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奏;17歲時就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仲夏夜之夢》。1829年,年僅20歲的門德爾鬆指揮上演了被人們遺忘了長達百年的《馬太受難樂》。這是德國作曲家巴赫的作品,被譽為“18世紀的音樂成就”的作品。它的複演,使人們真正認識到了巴赫在整個西方音樂曆史中本應占據的至高地位。
也是在門德爾鬆20歲那年,他第一次出國旅行,來到英國倫敦。他的演奏轟動一時,很多倫敦人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此後他多次訪問過英國,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皇的熱烈歡迎,還在白金漢宮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招待會。
女皇非常欣賞他寫的《伊塔爾茲》,當場稱讚說,單憑這一首曲子,就可以證明他是一個天才。
聽了女王的表揚,門德爾鬆卻變得麵紅耳赤,顯得非常局促不安。原來,《伊塔爾茲》是門德爾鬆的姐姐芬妮寫的。芬妮是一個很有天分的女作曲家,隻是不像門德爾鬆那樣有名。門德爾鬆的其他兄弟不讚成用女人的名字發表作品,於是就把芬妮的作品署上了門德爾鬆的名字,但是外人根本不知道這裏的內情。
過了一會兒,門德爾鬆認真地對女皇說:“不,那是我姐姐芬妮的作品。”接著,他又向女皇解釋了這件事情的原委。
和別的音樂家相比,門德爾鬆的經曆太順利了,從來不曾領略過饑餓和貧窮的滋味,這很可能是他的作品趨於保守的原因所在。有一次,他在一個朋友的帶領下去見俄羅斯天才的作曲家格林卡。在大家的再三請求下,門德爾鬆當場演奏了他的一首輕快的小曲。人們聽了,反應都很冷漠。事後,大家一致認為他的作品缺乏激情,缺乏剛健之氣。
門德爾鬆在他人生的最後10年中,寫了很多作品,過分的勞累損傷了他的身體健康。1847年5月,傳來了姐姐芬妮突然去世的噩耗,門德爾鬆悲痛萬分,一病不起。半年後,他逝世於萊比錫,年僅38歲。
文化小常識
門德爾鬆的無詞歌
無詞歌又稱無言歌,它是門德爾鬆首創的一種小型器樂體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簡單的伴奏所組成。無詞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像歌曲一般,被限製在一定的音域之內,可以稍稍寬廣一些。門德爾鬆一生中總共創作了49首無詞歌,其中被冠以《春之歌》標題的無詞歌最為著名,它具有流水般輕柔的浪漫旋律,十分巧妙地應用了裝飾音,從而利用鋼琴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它不僅可以用於鋼琴獨奏,還被改編成管弦樂曲以及小提琴和其他樂器的獨奏曲而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