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貝多芬:這樣的人永遠隻有一個

  1787年,那時的莫紮特已經功成名就。有一天,他正在家中跟幾位音樂家朋友討論作曲的事情,一位風塵仆仆的青年不請而至。他自我介紹道:“我叫貝多芬,是專程從波恩趕來拜見您的。”

  類似的事情莫紮特幾乎每天都能遇見,也就沒太在意,隨口說道:“那就把你最拿手的樂曲,隨便彈一首給我聽聽看。”

  那個叫貝多芬的青年非常賣力氣,彈奏了一首高難度的曲子。他以為這一定能得到莫紮特的讚賞,沒想到莫紮特麵部毫無表情,順手拿起一張紙,寫了幾個字,遞給貝多芬說:“請按這個題目構思一首曲子吧!”

  貝多芬定了定神,凝思了一會兒,雙手按上琴鍵。頓時,琴聲像潮水般地奔騰而出,優美的旋律在屋內回響。

  莫紮特仔細聽完了貝多芬的即興創作,對在場的眾人說:“請各位注意,這個孩子必將以他的音樂才華震驚全世界!”

  貝多芬和莫紮特一樣,自幼就表現出傑出的音樂天賦。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宮廷歌手,碌碌無為,卻在貝多芬身上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他們在貝多芬四歲時,就逼迫他整天沒完沒了地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想把他培養成像莫紮特那樣的音樂神童。貝多芬的父親一有工夫,就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一練就是好多個小時,甚至練上一個通宵。每當發現貝多芬彈錯了,父親就會狠狠地打他的耳光。

  貝多芬的童年很不幸,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七歲時首次登台,獲得巨大的成功,人稱第二個莫紮特。11歲時,他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3歲時參加宮廷樂隊,擔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1787年,17歲的貝多芬離開波恩來到維也納,尋求音樂方麵的發展,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座對音樂家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

  在初到維也納的那些日子裏,貝多芬對作曲達到了癡迷的地步。有一次,他來到一家飯店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背麵作起曲來。不大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他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不忍心打擾他,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

  等了大約一個小時,侍者終於忍耐不住了,來到貝多芬身邊,問道:“先生,上菜嗎?”

  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賬。侍者被他弄糊塗了,急忙解釋道:“先生,您還沒吃飯呢!”

  “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去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價格付了款,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衝出了飯館。

  貝多芬作曲不僅特別投入,而且態度十分嚴謹。他寫作歌劇《費德裏奧》

  時,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後擬定過10種開頭。人們熟悉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過十幾種不同的構想。貝多芬常常揣著一個筆記本,在散步時也從不忘記將突發的靈感記錄下來。貝多芬留下來的一份手稿上,有一處改了又改,上邊貼著12層小紙片。人們把這些小紙片一一揭開,發現最裏麵的那個音符竟然與最外麵的那個音符完全一樣。

  辛勤的汗水終於澆灌出了豐碩的藝術之花,貝多芬的傑作不斷問世,不斷引起轟動。1808年,貝多芬完成了《C小調交響曲》(作品67號),它開始時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仿佛命運敲門的聲音,因此這部作品被稱作《命運交響曲》。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侖一個舊日的衛兵,聽了第四樂章開頭的主題,禁不住跳起來喊道:“這就是皇上!”1830年,德國著名音樂家門德爾鬆為歌德在鋼琴上演奏了古今許多著名的作品。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後大為激動,他說:“這是壯麗宏偉、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一起演奏,還不知道會怎麽樣呢!”

  1824年5月7日,貝多芬一生中所創作出的最後一支交響曲——《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刻倫特納托爾戲院首次公演。這部交響曲的最後一章就是著名的《歡樂頌》。

  聽眾的反映空前熱烈,他們一陣又一陣地歡呼鼓掌,連續鼓掌了五次。按照當時的規定,隻有在皇帝來到會場時,才允許鼓掌三次,所以在場外的警察還以為出了什麽亂子,連忙跑進會場維持秩序。站在樂隊旁邊背對著聽眾的貝多芬什麽也沒有聽見,幸好女低音歌手翁格爾牽著他的手轉過身,他才看到了聽眾在發瘋似地鼓掌。他一高興,竟暈倒在舞台上。

  此時的貝多芬已經完全變聾了。

  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便感到自己的聽力日漸衰弱。原來,鋼琴聲的分貝數一般在80~90之間,人如果在85分貝或更高分貝的噪音環境中停留超過六個小時,就會嚴重損害聽力。貝多芬經常長時間地彈鋼琴,因此導致了耳聾。

  對於視音樂如生命的貝多芬來說,失聰無異於奪去他的生命。他痛苦而無奈地喊道:

  “上帝啊,這是為什麽?”他非常苦惱,甚至想要自殺。但是,對藝術的熱愛使他鼓起了戰勝病痛和絕望的勇氣,繼續在音樂的殿堂裏搏擊。他說:“是藝術,正是藝術留住了我。在我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決不能離開這個世界。”他勇敢地向命運發出了挑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據說貝多芬耳聾後,用嘴咬著小木棍頂著鋼琴,靠感覺震動來作曲。

  或許是因為耳聾的緣故,貝多芬的脾氣變得很暴躁。他總是同房東發生糾葛,結果總是不斷地搬家。有一次,為了使房間裏空氣流通並能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了一塊。

  不過,他在貴族王公麵前所表現出來的桀驁不馴,卻是他的性格使然。

  1807年,貝多芬的朋友利希諾夫斯基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貝多芬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了。進客廳一看,公爵請來的客人竟是拿破侖派駐占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他當即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覺得自己丟了麵子,就板起麵孔,變“邀請”為“命令”。貝多芬憤怒到了極點,他不顧夜裏下著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就離去了,還把公爵以前送給他的一尊胸像摔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貝多芬寫來的一封信:“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不過是由於偶然的出身罷了;而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完全靠我自己。你這樣的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隻有一個!”那份被雨淋過的《熱情奏鳴曲》手稿,至今仍保存在巴黎音樂學院圖書館裏。

  還有一次,一位親王在宮廷中舉辦沙龍音樂會。輪到貝多芬演奏時,他沒有像其他鋼琴家那樣畢恭畢敬地行禮,而是徑直走到鋼琴前,用令人神往的旋律,把聽眾帶到了音樂的幻境之中。恰在此時,一位伯爵在座位上旁若無人地高聲講話,還有人隨聲附和。

  貝多芬見這些人根本不尊重音樂,就怒氣衝衝地站起身來,離開了鋼琴。親王的母親請貝多芬繼續演奏下去。貝多芬搖著頭說:“我沒有興趣對豬彈琴!”說罷他拂袖而去。

  貝多芬非常佩服德國大文豪歌德,歌德也很想結識貝多芬。1812年,他們兩人在波西米亞相會,共同度過了一個月的時光,但並未建立起友誼。有一天,他們手挽著手散步歸來,遠遠地看到奧地利皇後率領著一群皇室成員與他們相向而行。歌德連忙掙脫貝多芬的手臂,恭恭敬敬地站到了路邊。貝多芬勸說歌德繼續往前走,歌德卻不聽,仍拘謹地立在路邊,麵部露出謙卑的微笑。貝多芬隻得丟下歌德,抬頭挺胸繼續向前走去。奧地利的皇後和皇太子認出了貝多芬,率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致敬。當他們經過歌德身邊時,歌德早已脫帽鞠躬,連頭都不敢抬一下。

  事後,貝多芬痛心地對歌德說:“您對於他們過分尊敬了。”即便如此,貝多芬對歌德仍是十分崇敬的,他不許別人用輕蔑的口吻談論歌德,然而歌德對貝多芬卻終生不能原諒。

  1827年3月26日,維也納突然下起了一場大風雪,還伴著震耳欲聾的春雷。因肝病嚴重而不治的貝多芬握緊右拳,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臨終前,他斷斷續續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到了天堂,我就能聽見了。”在場的人聽了,無不潸然淚下。

  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三天,維也納人為一代樂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斯蒂芬大教堂的大鍾為他而鳴響,約有兩萬多名維也納市民為他送葬。

  藝術家逸聞

  《英雄交響曲》的由來

  04年春天,貝多芬寫完了《第三交響曲》。當時,他真心擁護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把拿破侖看成確立偉大的共和體製的英雄,於是就在扉頁上寫下拿破侖的名字。

  他打算通過法國駐維也納大使,把總譜送給拿破侖本人。

  就在這時候,突然傳來拿破侖把法蘭西共和國改成帝國,自稱皇帝的消息,不禁勃然大怒,憤怒地喊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罷了,現在他竟要踐踏一切人的權力,隻顧自己的野心了,他就要高居所有人之上而變成暴君了!”說著,他走到桌前,把題有拿破侖名字的樂譜扉頁撕個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

  1805年4月,《第三交響曲》在維也納劇院第一次公開演出,由貝多芬親自指揮,節目單上隻寫著這是一部新的大交響曲。第二年總譜出版時,標題頁上印著:

  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從此,《第三交響曲》就被稱為《英雄交響曲》。

  1821年,拿破侖去世的消息傳來,貝多芬為自己的預言得到實現而高興。

  他說:“17年前,我寫的音樂正適合於這件事情。”

  原來,《英雄交響曲》的第二章就是葬曲。

  藝術家逸聞

  月光下的彈奏

  這是一個夏天的傍晚,貝多芬正在郊外散步。忽然,從路旁一座破舊的房子裏傳出了彈鋼琴的聲音,他佇立細聽,彈的正是自己創作的一支曲子。他想知道彈者是誰,就走到門前。這時,他聽見屋內有一個女子歎了口氣,隨後說道:“要是能聽到貝多芬先生的演奏,那該多好啊!”

  “妹妹,等我攢夠了錢,一定給你買票,去欣賞貝多芬先生的音樂。”這是一個男子的聲音。

  貝多芬激動得連忙敲門走了進去。他看見一位雙目失明的少女正坐在一架破鋼琴旁邊彈奏,一位男子坐在黯淡的煤油燈光下做皮鞋。

  貝多芬自我介紹說,他是來聽彈琴的。那位男子告訴他,自己的妹妹非常愛好音樂,但由於家庭貧困請不起指導教師,每當聽到隔壁有人彈奏貝多芬的名曲時,她就默默地記在心裏,反複練習。貝多芬聽了深受感動,他說:“讓我來為你們彈奏一曲吧!”

  得到同意後,貝多芬立刻充滿激情地彈奏了起來。演奏完後,兄妹二人驚訝地說:“啊,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請再彈奏一曲吧!”

  這時,煤油燈忽然被刮進屋子裏的夜風吹滅了,月光透過窗戶灑在琴鍵上。在這清幽動人的情景中,優美的旋律在貝多芬心中油然而生,他盡情地彈奏起來。兄妹二人完全陶醉在了這動人的音樂中。貝多芬彈完後離開了房子很久,他們還不知道。

  貝多芬趕回家後,連夜在五線譜上記下了他剛才為那兄妹二人彈奏的曲譜,據說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月光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